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导报, 2016, 35(11): 1262-1264
doi: 10.3807/j.issn.1004-0781.2016.11.025
1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药学监护
梁秀群1,, 梁锦芬2,, 陆翠林1, 周至品1

摘要: 目的小结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1例的经验。方法通过参与诊治1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在不同治疗阶段提出具体用药意见,先后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磷霉素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氟康唑方案抗感染,并结合术口封闭引流技术清创引流及术口局部换药处理。结果抗感染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发热、切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伤口愈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立足临床,以患者为中心,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对解决实际用药难题有协助作用。
关键词: 临床药师 ; 切口感染 ; 治疗方案 ; 药学监护

Abstract: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外伤、器械性、侵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该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之一。笔者就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并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1例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4岁,体质量58 kg。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3年余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2014年6月12日首次入院。患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2014年6月18日行L4、L5全椎板及椎间盘切除减压并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及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术前30 min给予五水头孢唑林1.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术后3 d继续使用五水头孢唑林1.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8h,患者双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于2014年7月8日切口拆线,拆线后术口处皮肤红肿,无糜烂,有压痛,渗血渗液少许,分泌物3次培养出大肠埃希菌,考虑感染部位表浅,故未取出内固定物。予清创引流、术口换药。先后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 g:200 mL),qd;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阿米卡星0.4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d。治疗28 d,术口感染控制,双下肢肌肉、肌力及感觉功能良好,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患者因经济原因于2014年9月2日出院。给予头孢克洛缓释片口服,0.375 g,tid,7 d,期间切口愈合情况变化不大。2014年10月21日患者畏寒、发热,最高体温40 ℃,手术切口疼痛加重,以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术口流脓4个月为主诉再次入院,临床药师开始介入药物治疗。入院体检:体温(T)38.8 ℃,呼吸(R)26次·min-1,神志清楚,腰椎曲度变浅,腰椎后正中见一长约10 cm手术瘢痕,瘢痕中段见0.5 cm×1 cm窦道,瘢痕处皮肤泛白、红肿,可触及波动感,术口可见渗液、流脓,双侧腰肌紧张,腰4/5棘突及椎旁轻压痛,双下肢功能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3.03×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0.77,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2 g·L-1,C反应蛋白(CRP)64.0 mg·L-1。入院诊断: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感染。

1.2 治疗经过与药学监护

(1)2014年10月21~28日,3次清创术、局部换药,创口分泌物培养提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见表1。医师给予头孢克洛缓释片口服,0.375 g,tid;另给予醋氯芬酸缓释片、地奥司明片,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2014年10月23日药师查房指出,患者术口反复渗液、流脓,疑为切口深部感染,口服给药难以达到有效组织浓度,应静脉给药行抗感染治疗[1],在明确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后应据药敏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8h。医师认可,但考虑患者年龄偏大,肝肾功能减退,仅以q12h给药。给药后术口仍渗液、流脓,渗液量约15 mL·d-1,2014年10月28日血常规示WBC12.11×109·L-1

(2)考虑感染与植入体内的内固定物有关,于2014年10月29日在全麻下行清创、腰椎钉棒取出术、封闭引流技术(VSD)负压引流,术中见术口中段窦道形成,腰椎间隙见大量坏死组织和脓液。2014年10月31日术中脓液培养阴性,请临床药师会诊协助制定抗感染方案。临床药师查看患者,复习病历,认为上次住院伤口分泌物3次培养出ESBLs+大肠埃希菌,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6 g:200 mL),qd,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阿米卡星0.4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d,静脉滴注28 d,外周血WBC从20.13×109·L-1降至正常,治疗有效,术口一直渗液、流脓,直至第2次入院,药师分析术口长期愈合不良的可能原因:①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给药剂量偏小,治疗效果不理想。因两药均为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杀菌活性取决于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即T>MIC的时间,应q8h或q6h给药,维持血药浓度在MIC值以上以期达到最佳疗效[2]。②骨科人工植入物感染常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氧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3],因此不能完全排除该患者合并耐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与厌氧菌等多重细菌感染可能。根据文献[4],药师建议调整方案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8h,注射用磷霉素钠4.0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q8h,0.5%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 g:100 mL),bid,覆盖上述病原菌,并采用时间差攻击疗法将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早期的磷霉素钠先于头孢哌酮舒巴坦1 h前静脉滴注,以加强两药的协同抗菌作用[5];继续在VSD下用5%氯化钠溶液冲洗[6-7],医师采纳。

(3)2014年10月30日—11月13日,继续清创、VSD负压引流,按药师会诊方案继续治疗。术口疼痛缓解、红肿减轻,VSD负压引流量由200 mL减少至60 mL,创口创面改善,血WBC13.23×109·L-1。2014年11月7日分泌物检出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同表1,医师再次请临床药师会诊。药师认为患者术后创伤大、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术口反复渗液、流脓,分泌物多次检出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经前次会诊方案治疗2周术口仍红肿、疼痛,说明感染较重,同时不能排除真菌感染可能。据报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达90%,而含酶的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所致重度感染疗效欠佳[8]。因此本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联合方案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疗效欠佳。据此药师建议积极创口引流,同时配合强效广谱抗菌药物加强抗感染: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氟康唑注射液静脉用药。因创口创面有改善,引流液减少明显,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治疗有效,因此没有采纳药师意见,仍以原方案治疗,后患者术口仍疼痛、红肿,有少许渗液。

由于患者术口反复感染、迁延不愈,考虑体内植入内固定物并发感染较重,可能难以完全获得骨融合,影响骨融合稳定,经科室讨论后于2014年11月9日行腰椎椎间融合器取出术、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重新放置新的VSD装置负压引流,以从根本上去除感染灶,同时留取标本复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术后予以注射用头孢他啶2.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阿米卡星注射液0.4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d,静脉滴注抗感染。2014年11月11日术口敷料少许渗出、疼痛缓解,引流液70 mL。2014年11月13日实验室检查WBC12.10×109·L-1,HGB79 g·L-1,CRP29.7 mg·L-1,血钾、血钙偏低,引流液30 mL,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新鲜血浆、补充液体等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下午拔除引流管。

(4)2014年11月14日,手术部位脓液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与表1大致相同)和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坏死组织病理“慢性化脓性炎症伴炎性肉芽组织”,再请临床药师会诊。药师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指出二次手术时切口深部组织腰椎间隙见脓苔及大量脓液,脓液检出的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应为致病菌,原治疗方案不能明显改善病情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根据文献[4],对产ESBLs细菌所致轻中度感染,可结合当地药敏情况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疗效不佳时可改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证明药师第1次会诊建议使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因此此次会诊坚持第2次会诊方案用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8h;氟康唑注射液(0.4 g:200 mL),qd;首次加倍静脉滴注抗感染,同时提醒医生注意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抽搐、癫 等,医师采纳。2014年11月17日,患者术口疼痛明显缓解,切口对合良好,无渗液,WBC9.29×109·L-1,RBC4.12×1012·L-1,Hb105 g·L-1,CRP4.20 mg·L-1,提示抗感染治疗有效,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2014年11月20日,术口轻微疼痛,无红肿、渗出,可下床活动。2014年11月26日,体温、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1周,术口无疼痛,双下肢感觉正常,贫血纠正。药师会诊建议停用抗菌药物,并行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了解细菌清除情况。2014年11月27日,停药3 d后术口无异常,分泌物培养“芽孢杆菌属某种”,无真菌。药师结合本院2014年上半年发布的细菌流行分布结果“伤口分泌物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多为污染菌”及以往用药经验,认为无需再用抗菌药,医师认可。2014年12月2日患者伤口愈合好,出院。

表1 伤口分泌物培养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2014年10月21日送检)
抗菌药物 敏感度 抗菌药物 敏感度
氨苄西林 耐药 头孢唑林 耐药
亚胺培南 敏感 头孢吡肟 耐药
阿米卡星 敏感 头孢替坦 敏感
环丙沙星 耐药 头孢他啶 敏感
呋喃妥因 敏感 头孢曲松 耐药
左氧氟沙星 耐药 庆大霉素 耐药
厄他培南 敏感 妥布霉素 耐药
氨曲南 耐药 头孢哌酮/舒巴坦 敏感
氨苄西林/舒巴坦 耐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敏感

表1 伤口分泌物培养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2014年10月21日送检)

2 讨论
2.1 抗菌药物的选择

对于产ESBLs细菌所致感染,轻中度可选择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复合制剂治疗,重症感染可选碳青霉烯类[9-10]。庞晓军等[5]曾采用磷霉素联合β-内酰胺类杀菌药的时间差攻击疗法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骨科感染患者,效果理想。所以笔者初次会诊时尝试以该疗法调整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磷霉素钠+甲硝唑三联抗感染,治疗8 d术口仍流脓、渗液,切口感染控制不佳。检索文献,药师发现周冠宇等[8]报道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痊愈率低,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致外科手术相关深部切口感染几乎无效,此时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本病例主要为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对亚胺培南敏感。因此当腰椎椎间融合器及其固定钉棒都已取出,而原有病原菌未清除,又出现新的病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情况下,临床药师会诊时2次建议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氟康唑注射液方案抗感染,同时加强创口清创引流。临床医师采纳应用后感染控制快,治疗3 d药师回访患者,术口疼痛明显减轻,治疗7 d患者可下床活动,治疗13 d术口疼痛消失,切口愈合好,外周血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说明骨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时抗菌治疗配合创口引流至关重要。

2.2 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作用

本病例治疗过程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患者以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感染入院,入院时有畏寒发热,腰部术口疼痛,血WBC升高,医生仅予头孢克洛缓释片口服不恰当;在明确切口感染为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而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时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抗菌治疗,仅以q12h的频次给药不合理,给药时间间隔取决于药物的PK/PD参数,为使血药浓度维持在MIC值以上,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应1日3次至多次给药[2]。以上问题经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发现后纠正,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协助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用于临床后取得满意效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
[本文引用:1]
[2]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75.
[本文引用:2]
[3]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ⅩⅤⅡ——骨和关节感染[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70-272.
一、概述 骨与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造成的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主要有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与植入 物相关的感染,即人工关节感染和内固定植入物的感染;特异性感染主要是指结核感染.病原菌侵入的途径包括血行感染、邻近部位感染蔓延以及直接种植.对于少 数感染如部分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早期滑膜结核等,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通常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感染通 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清创、引流或去除植入物等),但抗生素或抗结核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本文引用:1]
[4] 周华,李光辉,陈伯义,.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1856.
@@
[本文引用:0]
[5] 庞晓军,陈勇,陆茂德.时间差攻击疗法治疗产ESBLs的G-杆菌感染22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3):351-352.
如何治疗多重耐药菌株的感染成为医务工作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徐锦霞等[1]报道,磷霉素治疗耐药菌有其独特的优势--磷霉素具有抗菌作用以外还具有抗 炎、抗过敏和免疫增强作用,采取时间差攻击疗法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因而,笔者自2003年1月-2004年5月向患者或临床医生推荐磷 霉素和头孢噻肟时间差攻击疗法方案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回顾性 分析报道如下.
[本文引用:2]
[6] 姚占川,凌坤,马克,.VSD复合对流冲洗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6):554-55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结合对流冲洗技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实验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分组,清创后创面分别予单纯VSD(单纯VSD组)和VSD复合对流冲洗(VSD 复合对流冲洗组)治疗,并于术后定期行引流液细菌培养,首次植皮前取创面肉芽组织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比两组植皮手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植皮或 皮瓣转移存活以及引流管堵塞率、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两组处理方法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VSD复合对流冲洗组引流管堵塞率较单纯VSD组低(P0.05),两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VSD组植皮前住院时 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较VSD复合对流冲洗组长(P0.01),植皮及转移皮瓣成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植皮前VSD复合对 流冲洗组肉芽组织中EGF表达强度较单纯VSD组增高(P0.05)。结论 VSD复合对流冲洗可降低VSD引流管堵塞率,促进肉芽组织局部EGF表达,有利于创面修复。
[本文引用:1]
[7] 谢朝云,熊芸,孙静.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外用治疗骨科感染切口疗效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80-389.
<p>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mdash;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 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 973株),呼吸道(32.38%,1 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 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 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p>
[本文引用:1]
[8] 周冠宇,康梅,叶慧,.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1):153-154.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从无菌体液及非痰、非尿液标本中培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并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非重复感染病例,评价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从非重复的2 017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中共筛选出21例合格病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临床痊愈率仅为14.29%(3/21),有效率仅为66.67%(14/21),细菌清除率为71.42%(15/21),其中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不伴实质器官感染的单纯性败血症的治疗效果相对深部脓肿、伴器官感染的败血症较好。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痊愈率低,有效率不高,价格昂贵,不推荐用于高龄、基础疾病重及复杂感染者。
URL    
[本文引用:2]
[9] 姚明媚.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94-96.
URL    
[本文引用:1]
[1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2):207-21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但国内外缺少相关问题处理的指导性意见.编辑部和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以对ESBLs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指导.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临床药师
切口感染
治疗方案
药学监护


作者
梁秀群
梁锦芬
陆翠林
周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