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导报, 2016, 35(11): 1265-1266
doi: 10.3807/j.issn.1004-0781.2016.11.026
紫色色杆菌菌血症临床用药分析
郭春钰, 魏桂林, 钟斌

摘要: 目的探讨紫色色杆菌菌血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紫色色杆菌感染治疗的方案。结果对于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治疗,获得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确诊非常关键。结论推荐在确诊后早期使用亚胺培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作为首选方案。
关键词: 紫色色杆菌 ; 抗菌治疗 ; 用药方案

Abstract: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均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壮年[1]。人类感染该菌少见,但一旦感染,感染者往往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可引起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可导致死亡,病死率极高[2]。近年来有关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加。我院成功救治紫色色杆菌菌血症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5岁,体质量17 kg,因“双下肢脓疱伴发热4 d”于2014年7月23日入院。该患儿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数个米粒大小水泡,并伴发热,当地医院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喜炎平注射液等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皮疹,体温最高40.8 ℃,入我院皮肤科诊治。

2 治疗经过
2.1 入院体检

体温39.0 ℃,脉搏123次·min-1,呼吸23次·min-1,血压84/4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偏差,双下肢数个大小不等脓疱,周围有红晕,伴水疱糜烂、结黄痂,尼氏征阴性,双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及压痛,活动度尚可。血分析:白细胞29.39×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86.21%;超敏C反应蛋白178.5 mg·L-1;降钙素原6.48 ng·mL-1;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1.5 g,q12h,静脉滴注。脓肿穿刺液细菌培养示紫色色杆菌感染,诊断为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菌血症。所用药物与药敏结果相符。治疗7 d,患者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8.8 ℃,双下肢脓疱周围可见肉芽肿性增生伴脓性分泌物,右大腿内侧蚕豆大小红色结节,按压无消退,双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轻压痛,脓肿穿刺液细菌培养再次提示紫色色杆菌,药敏试验示对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头孢哌酮、替加环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复方新诺明耐药。遂加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80 mL静脉滴注,bid,同时邀请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制定抗感染方案。

2.2 临床药师建议

紫色色杆菌感染诊断明确,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疗效欠佳,患者为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或氨基苷类药物。根据药敏实验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并联合用药;建议选用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再行调整方案。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3-5]

3 结果

医生参考临床药师的建议,停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1.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h,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7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8h,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原有溃疡面无扩大,创面分泌物减少,周围无明显红肿,无新发皮疹,7 d后双下肢溃疡面变小,创面见部分鲜红色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周围红肿明显消退,右大腿内侧包块变小,18 d后双下肢溃疡基本结痂,无新发皮疹,右大腿内侧包块变小呈条索状,无压痛,治疗20 d后,右大腿内侧包块基本消退,无压痛,血培养两次结果回报均为阴性,血分析等基本正常,痊愈出院。

4 讨论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兼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水与土壤中。该细菌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性于1905年由WOOLEY首先描述。人感染后通常首先表现为发热、皮肤局部化脓性病灶,如不在48 h内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能快速进展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并引起肝、脾、肾等多器官脓肿和各部分组织炎症,最终导致死亡[2],死亡率高达75%~80%[3]。血液和伤口处培养是该菌诊断的金标准[1]

2004年1月—2014年10年国内正式报道的紫色色杆菌感染病案,有预后报道的文献共12例,其中死亡7例,痊愈5例,死亡率达到58.3%[1-6],与国外文献报道的高死亡率类似[3]

10余篇紫色色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文献,治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氟康唑、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喹喏酮类单用,或甲硝唑与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两药或三药联合使用,无明显规律。5例痊愈患者均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其中4例给予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两联用药。本例患儿为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由于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急、重、危险的特征,患者往往在得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前已经死亡(临床报道的7例死亡患者,6例在3 d之内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因此,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及时选用合适药物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本例患儿曾在当地医院接受头孢噻肟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根据经验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皮肤化脓性病灶感染常见的链球菌有抗菌活性。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初始抗感染药方案合理。继续治疗7 d,患儿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8.8 ℃,双下肢脓疱周围仍可见炎性分泌物,淋巴结肿大伴轻压痛,提示抗感染效果不佳。尽管药敏试验显示紫色色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但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可能存在差异[7]。为改善疗效,考虑联合抗感染治疗[8],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儿童骨骼关节的发育,氨基苷类有严重耳、肾毒性,不宜用于患儿,遂选择呈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9-12]的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取得良好效果。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临床试验证实的紫色色杆菌感染最有效抗菌治疗方案,但根据本例患儿成功治疗经验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推荐以碳青霉烯类药物为首选药物[1];②临床出现多发脓肿合并严重感染患者,单一抗感染效果不佳时,联合治疗可降低病死率[8];③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紫色色杆菌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联用抑菌效率明显优于单用[10-12]。因此,紫色色杆菌感染,推荐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

由于紫色色杆菌引起人类感染较少,临床过程凶险,因此对具高危因素患者及以多发脓肿为特点的严重感染患者,除常见致病菌外需考虑该细菌感染可能,尽快获得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菌药物,否则将延误抢救时机,难以避免患者死亡。

对紫色色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药敏试验时间周期长,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用合适药物缺乏规范共识,笔者从本例感染患者讨论可知,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不但感染能迅速得到控制,而且对于儿童用药相对安全,因此,希望推荐的优先选用药物方案,能够协助解决临床紫色色杆菌治疗中,药敏试验时间长与临床紧急用药需求之间的矛盾,为难治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思路提供经验性参考。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孙静敏,金丹群.紫色色杆菌脓毒症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57-58.
患儿,男,8岁,因“发热5d伴右侧腹股沟红肿”入院.5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同时出现右侧腹股沟红肿,可触及一黄豆大小包块,压痛阳性, 就诊当地医院予“头孢哌酮、氧哌嗪”抗感染,症状无好转,持续发热,最高温度40℃,畏寒明显,腹股沟肿胀加剧,包块增大,不能行走.查血常规:WBC 44.75×109/L,N 83.70%,拟诊“脓毒症”急诊收住我院.病程中有轻咳,否认外伤及皮肤破损史,1周前有游泳史,无特殊物质接触史.G2P2,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 史,无特殊家族史.
[本文引用:4]
[2] 童凡,黄雷.成功救治儿童紫色色杆菌脓毒症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76-877.
正 患儿女,9岁,因右侧外耳道肿痛、流脓伴发热3 d 于2006年9月10日入院。患儿起病当天上午曾在游泳池游泳,下午出现右耳内疼痛伴耳周红肿,体温39.3℃,当晚发现右耳流出黄色脓液,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中耳炎,以美洛西林静脉点滴3 d 无效转入我院。既往无中耳炎病史,否认皮肤破损及昆虫叮咬史。入院体检:体温39.7℃,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6/76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消瘦,体重19.5 kg;右外耳道红肿,外侧壁皮肤破溃,流脓,右耳周红肿,右耳后触及2cm×3 cm 包块,触痛,局部皮温高;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口
URL    
[本文引用:2]
[3] SIRINAVIN S,TECHASAENSIRI C,BENJAPONPITAK S,et al.Invasive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infection in children:case report and review[J].Pediatr Infect Dies J,2005,24(6):559-561.
A 3.3-year-old boy developed abscesses of lungs, liver and spleen and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He had (). Twenty-five episodes of invasive in 24 children were reviewed. All 9 CGD and 10 nonbacteremic cases survived, but 12 of 16 (75%) non-and 12 of 15 (80%) bacteremic patients died.
DOI:10.1097/01.inf.0000164761.81491.3f      PMID:15933571      URL    
[本文引用:3]
[4] 周方红,郭思建.从心血标本中培养出一株紫色色杆菌[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8):160.
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一株紫色色杆菌.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2001年9月9日,人住攸县中医院.患儿因发热2 d伴腹痛呕吐,体温40℃,呼吸急促,肺呼吸音粗,腹肌紧张,右下肢小腿外侧处有2em×2 cm小溃疡,WBC 21.2×109/L,N 0.88,L0.12,诊为败血症收住院,次日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T 36.5℃,P 56次/min,BP 9/4kPa,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心血细菌培养,检出紫色色杆菌.
[本文引用:0]
[5] 黄志刚,黄琛.脓液及血液中紫色色杆菌1株的检出情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41.
URL    
[本文引用:1]
[6] 黄仙娥,文鹏.头部伤口分泌物检出紫色色杆菌[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4):339-413.
URL    
[本文引用:1]
[7] 吴敏,范柳青.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体外药敏试验不符的原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7,4(3):145-147.
目的:对抗菌药物体内疗效和体外药敏试验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不符的原因。方法:从细菌的耐药性变化、患者机体因素、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药敏试验的试验条件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体外药敏试验不相符合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多方面分析。结论:掌握一定的原因和规律性,使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趋向更合理。
[本文引用:1]
[8] 陆莹,汪荣华.头孢噻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8):621-622.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在我国的病死率是小儿疾病顺位的第一位,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的年发病率约为1.5%~4%。临床治疗多使用单一抗生素,严重者可凭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遴选两种抗生素联用抗感染治疗。笔者就2010年12月-2011年4月间我院临床诊断为小儿肺炎的87例住院患儿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提供参考。
[本文引用:2]
[9] 罗光辉,刘漪.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449-450.
目的68研究亚胺培南联合头孢派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与单药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比较.方法68将ICU收位的46例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 (24例)给予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巴坦舒巴坦治疗,B组(22例)给予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结果68A组治愈18例,无效6例,其中死亡2例.B组治愈 12例,无效10例,其中死亡6例.结论68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含舒巴坦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疗效肯定,应作为一线用药,而联合亚胺培 南,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URL    
[本文引用:1]
[10] 于亮,王梅.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7):396-398.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检测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26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时的部分抑菌浓度 (FIC)指数,琼脂板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互作用.结果 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50值均为16 mg/L,MIC90值均为64 mg/L.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时的FIC指数≤0.5者16株,FIC指数≥2.0者10株.对FIC值≤0.5细菌,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联用呈协同作用;对FIC值≥2.0细菌,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呈拮抗作用.结论 对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其表现为拮抗或协同的抗菌作用,临床上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慎用头孢哌酮/舒 巴坦联合亚胺培南,防止两药产生拮抗作用.
[本文引用:1]
[11] 宋洁,余双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170-117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 结果 从临床分离的菌株中共筛选出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奈替米星对多重鲍曼不动杆菌没有抑菌作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约为50%;其他常用抗菌 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利福平、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小于35%.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的协同作用 高于其他抗菌药联合物;多西环素、利福平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时均无协同作用;所有这些联合抗菌药物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 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选择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以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耐药株在医院内感染的扩散.
[本文引用:0]
[12] 于亮,王梅.三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7(6):893-896.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分别检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36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及3种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计算3种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累计抑菌率曲线。结果3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MIC50为16 mg/L,亚胺培南MIC90为64 mg/L;美罗培南MIC90为128 mg/L。厄他培南MIC50为32 mg/L,MIC90为256 mg/L。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FIC指数≤0.5、0.5~1、1~2和>2者分别为1株、16株、14株、5株;1株、17株、13株和5株;0株、1株、30株和5株。三种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亚胺培南累计抑菌率曲线左移,美罗培南累计抑菌率曲线改变不明显;厄他培南联用后,累计抑菌率曲线轻度右移。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呈相加或无关作用,厄他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呈无关作用;3种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部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拮抗作用。
[本文引用:2]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紫色色杆菌
抗菌治疗
用药方案


作者
郭春钰
魏桂林
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