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导报, 2016, 35(增刊): 40-41
doi: 10.3870/j.issn.1004-0781.2016.z1.019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华彬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替硝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3.5±1.8)明显低于对照组(6.5±2.1),临床治疗有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能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改善血液循环。

关键词: 益气扶正 ; 活血化瘀 ; 盆腔炎 ; 慢性

Abstract: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炎症迁延、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盆腔炎;部分患者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异位妊娠、宫腔内组织增生或瘢痕、不孕等[2]。数据统计表明,<30岁育龄女性慢性盆腔炎发病率达14%,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我院对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益气扶正及活血化瘀中药方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盆腔炎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排除严重造血系统、肝肾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选择2015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22~58岁,平均(36.8±1.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8.5±1.5)个月。治疗组20~55岁,平均(36.5±1.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8.2±2.5)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替硝唑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qd,连续治疗3周;治疗组患者给予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治疗,①内服方:败酱草与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术、党参、白芍、当归及土茯苓各15 g,枳壳及香附各12 g,菟丝子、桂枝、淫羊藿各10 g,甘草及水蛭各6 g,若下腹胀痛则增加五灵脂及延胡索各12 g,若白带较多、臭味、黄色则加茵陈20 g、虎杖15 g,若腰骶部冷痛则增加杜仲及川断各15 g,若存在盆腔包块则增加皂角刺20 g及莪术、三棱各15 g,若输卵管阻塞或积水则增加路路通与茺蔚子各15 g、炮甲10 g,每天1剂,水煎服500 mL,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3周;②灌肠方:败酱草及黄芪各30 g,丹参20 g,莪术及三棱、当归、赤芍各15 g,香附12 g,地鳖虫及桔梗各10 g,加水500 mL煎成煎剂100 mL,药液冷却至约37 ℃时,在侧卧位下以导尿管将药液注入直肠内,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药液处于肠道内,每天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期停用。③外敷方:赤芍及当归各15 g,红花及川穹各10 g,独活及羌活、白芷各12 g,香附及延胡索各10 g,透骨草30 g,加工成药袋后经超细粉技术,铝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熏蒸后热敷下腹部20 min,每包使用10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治疗后患者体征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均正常,症状积分为0。②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显示改善,症状积分下降2/3以上。③ 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妇科检查结果均改善,症状积分下降1/3。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妇科检查等都无变化。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症状积分规则为:子宫活动受限或输卵管条索状或子宫片状增厚、压痛为5分,腰骶部酸痛、下腹部酸痛为3分,白带增多、痛经、低热疲乏、病程增加1年为1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5 16.6±2.2 6.5±2.1
治疗组 45 16.5±2.1 3.5±1.8*1

与对照组相比,*1P<0.0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分,x̅±s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疗效
%
对照组 45 8 10 6 21 24 53.33
治疗组 45 12 10 11 12 33 73.33

与对照组相比,*1P<0.05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盆腔炎被称作“热入血室”或“带下病”,其发生诱因在于正气不足、邪气入侵,经期或生产后调摄不当、体虚、外邪感染,热毒湿邪聚集,闭阻气机,使得气血畅行受阻、阻滞成瘀,继而湿热加重,湿热淤血互结而缠绵不解,容易表现为输卵管阻塞、盆腔积液、盆腔粘连等,所以中医将慢性盆腔炎病因归结于湿、热、瘀,其中瘀可因寒、虚而致[4]。慢性盆腔炎都存在微循环及血流变学障碍,这也间接说明瘀是其病因之一。本病的起始因素以湿、热、毒为主,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形成瘀,病症复杂,影响气血正常运行[5]。鉴于上述中医理论基础,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利用中医的气虚血瘀辨证治疗思路开发了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治疗炎症,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6]。实际上,单纯性应用清热、活血、利湿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不够显著,主要是忽略了正气不足的病因治疗。本组研究中的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使用黄芪及水蛭能有效益气扶正、祛邪,菟丝子、白术、当归及淫羊藿能益气健脾、补肾养血,枳壳、桂枝、香附则能温阳理气、化瘀活血,败酱草及土茯苓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解毒,经中药方内服、灌肠、外敷综合治疗后能快速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气血运行[7]。本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之,经过内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手段将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方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有助于促进炎症吸收,改善血液循环,值得推广使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黎志远,杨贤海,李天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6(12):223-225.
[本文引用:1]
[2] 李军.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48):343-345.
[本文引用:1]
[3] 张旭,秦丹华,陈建荣,.桂枝茯苓胶囊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38.
[本文引用:1]
[4] 谢锂岑,王永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研宄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3):103.
[本文引用:1]
[5] 张原本,田宝元,于明丽.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81-283.
[本文引用:1]
[6] 沈玉莲,刘春丽.中药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20-121.
[本文引用:1]
[7] 葛静,谢磊,刘晶,.盆炎净颗粒结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3):303-305.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益气扶正
活血化瘀
盆腔炎
慢性


作者
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