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张永威,王敬伟,李新霞,李琳琳,邓凯,骆新,王丽凤,毛新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和纯化两色金鸡菊中的黄诺玛苷单体,并研究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先用55%乙醇回流提取两色金鸡菊干燥花序得到两色金鸡菊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TE),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水层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acetic ether extracted residuum,AR),AR在经大孔树脂富集,并收集75%乙醇洗脱部位得到醇提纯化物(ethanol extract purification,ETEP),ETEP经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黄酮类组分黄诺玛苷单体;静脉采集健康受试者的血液,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ETE组(大900 μg·mL-1、中300 μg·mL-1、小100 μg·mL-1剂量组)、黄诺玛苷组(大90 μg·mL-1、中30 μg·mL-1、小10 μg·mL-1剂量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sigma,ASA)组(500 μg·mL-1),建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模型。依据Born比浊法,通过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来观察黄诺玛苷的抗血小板聚集。结果 从两色金鸡菊花序中成功的分离得到纯度达到92%以上的黄诺玛苷的单体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实验通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的是醇提物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和黄诺玛苷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的是醇提物的中剂量组和黄诺玛苷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剂量醇提物组和大剂量的黄诺玛苷组中,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两色金鸡菊中分离得到的黄诺玛苷单体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 药物研究
    倪岚,徐旭林,吕青,郭莲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蝙蝠葛诺林碱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OG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技术、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DCFH-DA荧光探针和阳离子荧光染色剂JC-1,检测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蝙蝠葛诺林碱(0.1,1,10 μg·mL-1)能减轻OGD复灌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损伤,有效降低OGD复灌后细胞内ROS的产生及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结论 蝙蝠葛诺林碱在离体水平显著改善OGD复灌损伤所致的毒性作用,其抗损伤机制与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 药物研究
    焦宏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芍药色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型雄性小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芍药色素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使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脂饮食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C、TG、血糖、胰岛素水平上升;血清中TNF-α、IL-6水平、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NF-KB蛋白表达上调。使用芍药色素后ALT、AST、TC、TG、血糖、胰岛素、TNF-α、IL-6、MDA水平下降,SOD水平上升、NF-κB表达下调。HE染色发现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芍药色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蛋白表达有关。

  • 药物研究
    袁中文,陈苏静,林泽敏,陈连娣,梅峥嵘,王颖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化青钱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该组分对肥胖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及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优化青钱柳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利用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模型小鼠考察青钱柳总黄酮的体内活性。结果 青钱柳总黄酮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01.22±4.94) μg·mL-1,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3.75±1.93) μg·mL-1;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肝脏指数、体脂含量;降低转氨酶、血脂、血糖水平,并具有改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所制备的青钱柳总黄酮具有抗氧化、降脂、降血糖的功效,能够改善肥胖导致的小鼠氧化应激及糖脂代谢紊乱,其活性与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邹海,李慧洋,张有志,夏敬文,章鹏,熊万峰,陈澍,陈轶坚,鹿斌,罗忠光,李圣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可见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并伴有凝血相关指标的紊乱。是否具有更高的血栓栓塞风险,尚未得到证实,结合以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研究结果,作者推测SARS-CoV-2可能通过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凝血级联反应,打破凝血与纤溶的生理平衡,使得机体进入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对SARS-CoV-2与凝血功能关系的综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刘心霞,申平鑫,杜姗,杨勇,舒永全,边原,童荣生,闫峻峰,何林,龙恩武,陈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的机体免疫应答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免疫系统在清除细胞内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胸腺肽类免疫调节药物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该文根据现有证据,对临床常用胸腺肽类药物的来源、区别、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在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并对药物选择和药学监护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提高临床防治效果。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陈敏,安薇,夏飞,杨萍,廖亚玲,方莎莎,许鑫,张明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特征。方法 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月8日确诊COVID-19患者54例,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及死亡组。比较3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影像资料及用药情况。结果 COVID-19确诊患者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5.5%;普通组、重症组、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49岁、60岁、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率分别为13.0%,8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在并发症比率分别为4.4%,4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5 d,低于普通组(11 d, P=0.026)和重症组(21 d, P=0.045);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47例(87.0%)、咳嗽41例(75.9%)、乏力29例(53.7%)、肌肉酸痛25例(46.3%);患者入院当天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7×109·L-1(IQR0.6~1.2),C反应蛋白为46.4 mg·L-1(IQR12.7~84.3),血清淀粉样蛋白为373.5 ng·mL-1(IQR57.1~961.7)及红细胞沉降率为42.7 mm·h-1(IQR17.3~74.5);死亡组中位肌钙蛋白为0.6 μg·L-1(IQR0.5~0.6),乳酸脱氢酶为842.0 U·L-1(IQR556.5~1127.5);影像学检查提示68.5%患者肺部出现斑片状影;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提高免疫力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0%,100.0%,51.9%,85.2%。结论 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中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影像资料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重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且合并基础性疾病。COVID-19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比率较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熊微,冉京燕,谢雪佳,夏亿红,兰标,汪梦蝶,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推荐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该文检索2003—2020年中文文献,对上述14个中成药用于病毒性感染、肺炎等相关疾病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田成,向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尚未发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的特效药。该文总结瑞德西韦和α-干扰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并通过分析COVID-19的流行病学和病原体对两药联合使用治疗COVID-19进行理论探讨。瑞德西韦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免疫调节蛋白,二者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二者联合使用或可提高疗效。此外,α-干扰素还可抑制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因此二者联用既是对因治疗,也是对症治疗。该文旨在为COVID-19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但仍需大量的临床试验探索瑞德西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COVID-19的临床效应。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陈岷,童荣生,边原,舒永全,杨勇,杜姗,李文渊,刘心霞,闫峻峰,龙恩武,何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WHO以及美国和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对国家发布的相关诊疗方案进行检索,同时把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进行证据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 经检索获得1502篇文章,最终纳入11项研究。结果提示:①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早期使用,尽可能在确诊冠状病毒感染后48 h使用,随着用药时间与确诊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降低,因此尽可能早治疗。②干扰素的各种类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下注射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个别研究中证实有效,但需要警惕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可耐受的血红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淀粉酶升高,但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 皮下注射α-干扰素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α-干扰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效应。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陈祝君,边原,杨勇,舒永全,童荣生,闫峻峰,何林,龙恩武,陈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和传播力,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鉴于大多数呼吸科或感染科医生为西医背景,对中药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该文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5版的指导意见,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要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吴斌,肖桂荣,罗敏,胡巧织,吴逢波,徐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α-干扰素(IFN-α)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IFN-α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2004Q1至2019Q4共64个季度的FAERS数据,经过MedEx药品名称标准化、MedDRA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以IFN-α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以IFN-α为首要怀疑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病例2889例;男女比例为1.32;中位年龄55岁;医师报告占39.91%;来自美国的报告占58.81%;主要给药途径为皮下、静脉和肌内给药,共占43.89%;另有超过半数的病例未报告给药途径。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血液及淋巴系统事件报告例数相对较多。检出信号前20位事件中,“低磷酸盐血症”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尚未收载于药品说明书。结论 IFN-α部分高频不良事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相似,IFN-α雾化吸入相比传统给药途径在理论上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更低,临床仍应做好相关用药监护和判断。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熊堉,蒋敏,边原,陈岷,童荣生,龙恩武,吴行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既往冠状病毒的研究,探索利巴韦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关利巴韦林用于SARS、MERS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队列研究以及案例报道,检索时间范围为2003年1月到2020年1月30日。结果 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SARS和MERS患者使用利巴韦林后,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治愈率和临床治疗结局也较好;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利巴韦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贫血和心律失常,同时也有其他不良反应的报告。结论 利巴韦林用于COVID-19治疗可能有效性,但还需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证实,同时由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前应仔细综合评估各项指标,排除存在用药禁忌证的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罗敏,胡巧织,肖桂荣,吴逢波,吴斌,徐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挖掘抗新型冠状病毒试用药物磷酸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 2004Q1 至 2019Q4 共 64 个季度的 FAERS 数据,经过MedEx药品名称标准化、MedDRA 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以磷酸氯喹为首要怀疑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病例,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ADR信号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以磷酸氯喹为首要怀疑ADE报告病例357例。男女比例为0.60。中位年龄39岁。报告者多为其他健康专家(49.86%)和医师(23.25%)。美国报告最多,占20.17%。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占35.01%,大部分病例未报告给药途径。使用ROR法获得148个信号,PRR法获得147个信号,其中147个信号是一致的。其ADR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心脏器官疾病ADE报告数最多,为372个反应数,占20.36%,共检出ADR信号28个,随后依次为各类异常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类ADR信号。 结论 使用磷酸氯喹前应做好用药评估,尤其是患者存在心脏病、神经疾病、精神疾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加强监测,以进一步降低和评估其相关ADR风险。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胡巧织,罗敏,王华玲,吴斌,徐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利巴韦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FAERS数据库2004年至2019年共64个季度数据,经MedEx药品名称标准化、MedDRA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处理后,提取以利巴韦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提取以利巴韦林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共9854例,其中男性占51.00%,男女比例为1.32,平均年龄为54.01岁。报告国家主要为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用药途径多为口服给药,其次为经胎盘、皮下、静脉以及吸入给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道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异常、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较多。结论 利巴韦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时应密切监护药品不良事件并定期进行血常规监测,以避免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或疾病进程误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杨勇,朱玉莲,廉江平,刘巍,苏玓,程志军,黄国鑫,马建龙,蒙龙,郭亚可,顾中盛,徐建国,吴慧敏,段婉晴,童荣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武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的重灾区,确诊病例数持续增加,医院收治患者达到饱和。为此,2020年2月2日,武汉市迅速启动“方舱医院”建设,专项收治确诊轻症患者。方舱医院收治患者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原有疾病叠加NCP后,用药复杂性大大增加,药学保障和用药干预亟待解决。该文主要探讨在方舱医院药师配备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药事管理、提升药学服务,统筹衔接和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刘异,裘琳,刘秀兰,杨婧雯,张程亮,王璐,李娟,刘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武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为满足日益剧增的确诊患者得到更好救治,2020年1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全国18支医疗队在该院开展救治工作。在短时间内医院迅速改造为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用药需求量激增,药学保障和用药干预亟待解决。该文主要探讨在危重症定点医院药学部如何保障药品供应,统筹衔接和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张婷婷,徐然,江丽,高湘旻,叶明灯,童宁,郑枫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大鼠血浆中反式氧化樟脑的含量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甲苯为内标,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色谱柱为HP-5MS 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11 mL·min-1;进样量1 μL,分流进样,程序升温;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以单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6只大鼠静脉给予氧化樟脑注射液后采血,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反式氧化樟脑浓度在0.1~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1 μg·mL-1;绝对回收率平均在76.94%~85.31%,基质效应平均值在94.42%~98.50%,批内、批间精密度RSD1.45%~10.36%。大鼠的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反式氧化樟脑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t)为(20.459±2.034)mg·L-1·min,t1/2z为(6.938±3.093)min,CLz为(0.175±0.017)L·min-1·kg-1,Cmax为(5.604±0.641)mg·L-1结论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且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反式氧化樟脑的血药浓度测定,可为其人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李路易,梁冬雨,易清清,沙爽,史俊峰,梁鹏晨,常庆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并探索梓醇影响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及成骨分化的有效浓度。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3,6 d)梓醇在不同浓度下对MC3T3-E1细胞安全性和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关键性基因Runx2,BglapCol1α1 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时间点(4,8 d)给予不同浓度梓醇后氨基安替吡啉测酚法分析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变化,茜素红染色法(alizarin red staining,ARS)检测细胞矿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梓醇都没有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即使达到4000 mg·L-1也不会导致细胞死亡;500 mg·L-1的梓醇浓度能够显著提高细胞ALP活性,促进细胞矿化,提高成骨分化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梓醇具有促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和矿化的作用,且对细胞具有较宽的安全浓度范围。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吴晓霞,于心悦,胡诗浩,黄寅,赵凯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藤黄酸对小鼠血清代谢稳态的影响,发掘其体内效应分子。方法 11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藤黄酸(10 mg·kg-1)和空白溶液。整合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全面表征各组小鼠血清代谢指纹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非)参数检验进行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筛选、鉴定差异代谢物,聚焦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藤黄酸组小鼠血清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14个物质含量显著上升,PC、LysoPE等7个物质含量显著下降,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通路。结论 藤黄酸能显著影响机体的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以及能量代谢,提示其发挥体内作用可能与之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藤黄酸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苏钰文,徐玲燕,徐延,郑枫,肖大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人体血浆中伊马替尼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并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4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餐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受试或参比制剂400 mg,采用UPLC-MS/MS测定人血浆伊马替尼浓度。采用WinNonlin 6.4版统计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SAS 9.2版软件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者餐后口服受试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伊马替尼分别在3.47(1.98~5.98)和2.97(1.98~6.00)h达到峰浓度(2 308.3±873.59)和(2 119.6±597.20)ng·mL-1;t1/2分别为(14.23±1.45)和(14.01±1.99)h;AUC0-t分别为(39 724.7±18 670.30)和(35 294.4±7 991.97)h·ng·mL-1;AUC0-inf分别为(40 111.0±19 014.95)和(35 595.0±8 048.28)h·ng·mL-1。两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inf经对数转换后90%可信区间分别为95.52%~119.59%、97.07%~119.35%和97.10%~119.39%。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受试与参比制剂在餐后条件下具有生物等效性。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谢利军,杨雨晴,沈叶,应玉雯,黄烽如,张烨,刘云,孙鲁宁,王永庆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尿液样本中氢化可的松和6β-羟基氢化可的松浓度的LC-MS/MS方法。方法 分别以d4-氢化可的松和d4-6β-羟基氢化可的松为内标,尿液样本加入含内标的甲醇处理后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C18+柱(2.1 mm × 50 mm,2.7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扫描方式为多重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分别为m/z 363.2→121.1(氢化可的松)、m/z 367.2→121.1(d4-氢化可的松)、m/z 379.2→325.2(6β-羟基氢化可的松)、m/z 383.2→328.2(d4-6β-羟基氢化可的松)。结果 氢化可的松及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在1.00~300 ng·mL-1和5.00~1500 n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1.00 ng·mL-1和5.00 n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15%,准确度在-6.9%~5.7%范围内,基质效应为95.6%~106.0%,提取回收率为97.2%~108.3%。尿液样本室温放置10 h、反复冻融3次及-80 ℃冰冻4个月稳定性良好,待测溶液进样器放置24 h稳定。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样本前处理简便、快捷,可用于人尿液样本中氢化可的松和6β-羟基氢化可的松浓度的测定,为人体CYP3A4活性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杨娜,王敏,王月园,柳航,朱怀军,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稳定可靠的柱前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人血清中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2-羟基雌酮(2-OHE1)、16α-羟基雌酮(16α-OHE1)等在内的11种超微量雌激素的浓度。方法 采用叔丁基甲醚液-液萃取法,并通过丹磺酰氯对萃取后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以同位素标记的雌酮-13C作为内标,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以0.3 mL·min-1流速等度洗脱,柱温40 ℃,进样量5 μL,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扫描,多重反应监测(MRM)下测定血清中各类雌激素浓度,分析时间5 min。结果 丹磺酰氯衍生化法可大幅度提高各种雌激素在ESI源下的离子化效率,血清中11种雌激素的线性范围为20~2000 pg·mL-1,定量下限均到达20 pg·mL-1,提取回收率均可达到70%,批内、批间精密度与准确度均在15%以内,血清样本室温放置24 h、反复冻融3次、-4 ℃进样盘放置24 h、70 ℃放置1个月均稳定,满足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结论 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临床血清样本中雌激素代谢网络的定量分析。

  • 体内药物分析专栏
    程睿,杜娟,吴伟,江振洲,张陆勇,黄鑫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明确7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细胞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影响。方法 测定4,8,16,24 h贴壁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型转运体Oct1和Oatp1b2的mRNA表达。应用两种转运体的探针底物雷尼替丁和瑞舒伐他汀评价转运体的功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肝细胞中底物摄取量,考察底物浓度和孵育时间对转运体摄取功能的影响。在原代肝细胞模型上,雷公藤红素等7种中药单体(以大、小两个剂量)及两种转运体的抑制剂(维拉帕米及利福平)分别与原代肝细胞共孵育,观察受试中药单体对转运体底物摄取的影响。结果 两种转运体的mRNA表达水平在24 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下调,其对雷尼替丁和瑞舒伐他汀的摄取能力随底物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且摄取量随时间的延长达到饱和。在经验证的原代肝细胞模型上,雷公藤红素,甘草次酸和柴胡皂苷D大、小剂量均能显著抑制Oct1和Oatp1b2的摄取功能;大剂量大黄酸轻微抑制Oatp1b2对底物的摄取;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酮诱导Oct1对底物的摄取。结论 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雷公藤红素、甘草次酸、柴胡皂苷D、大黄酸和雷公藤内酯酮5种肝毒性中药单体能抑制或诱导肝脏转运体中两个重要的成员Oct1和Oatp1b2的摄取功能,为其肝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王红娟,郭红荣,张恩景,戴芹,徐建群,周利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止咳定喘汤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炎症因子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组40例,单独止咳定喘汤治疗组40例,止咳定喘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IgE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一氧化氮(FeNO)、ACT评分和AQLQ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止咳定喘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IgE水平明显低于单独止咳定喘汤组和单独使用孟鲁司特组患者(P<0.05);止咳定喘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EV1 改善率、FeNO、ACT评分、AQLQ评分明显优于单独止咳定喘汤组和单独使用孟鲁司特组患者(P<0.05)。结论 止咳定喘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控制患者的哮喘,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药物与临床
    朱诗聪,王鹤玲,徐娅,陈建华,章必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PP化疗方案治疗脾肺气虚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 脾肺气虚型晚期肺腺癌者91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康艾注射液联合PP方案(顺铂/卡铂+培美曲塞)化疗,对照组单用PP方案(顺铂/卡铂+培美曲塞)化疗,21 d为一个周期,共接受2~6个周期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观察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1%的83.33%,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2.86%和3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EA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下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7.6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73.80%(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能够降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

  • 邱志宏,纪红燕,李晓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涛,饶志威,姜琼,汪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世界新药信息
  • 世界新药信息
    陈本川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恩曲替尼(entrectinib)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药(TRKI),靶向治疗携带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1/2/3或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1(RO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恩曲替尼能通过血脑屏障,阻断TRKA/B/C和ROS1蛋白激酶活性,使携带ROS1或NTRK基因融合蛋白的癌细胞死亡。恩曲替尼对原发性和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患者均具有疗效,且无不良脱靶活性。本文对恩曲替尼胶囊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