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2020年, 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11
      

  • 全选
    |
  • 夏芮东,孙加琳,尹瑞娟,隋忠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1g对人结肠癌细胞的自噬和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增殖作用;透射电镜观察1g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1g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1g对结肠癌细胞内CD147、p-PI3K/PI3K、p-AKT/AKT、LC3II/LC3I的表达。结果 1g对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g可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及LC3II/LC3I蛋白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CD147、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论 异硫脲修饰姜黄素嘧啶类衍生物1g可能通过CD147及PI3K/AKT通路诱导HCT116和HT29细胞的自噬、抑制迁移侵袭及增殖。

  • 黄文涛,张耕,胡松,杨全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解毒抗癌巴布剂中主要成分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的释放度及离体小鼠透皮率测定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ce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模拟人皮肤屏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结果 解毒抗癌巴布剂中栀子苷在10,30,60,90,120 min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2.75%,39.27%,48.76%,67.84%,83.81%。芍药苷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4.36%,37.55%,52.10%,66.88%,84.17%;橙皮苷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0.27%,36.74%,49.10%,58.22%,79.38%。解毒抗癌巴布剂中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透过离体小鼠皮肤24 h的透皮率分别为26.55%,23.64%,29.16%。结论解毒抗癌巴布剂的小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以Higuchi方程拟合为优,拟合度最高,表明解毒抗癌巴布剂为骨架型控释制剂。
  • 田会东,王静,郭丽娜,贾明璐,陈雪平,王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三七药对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分析平台(TCMSP),获得黄连、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6.1版软件构建黄连-三七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和靶向治疗数据库(TTD)中检索抗2型糖尿病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分析,构建抗2型糖尿病靶点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6.1版软件中Merge功能与活性成分-靶点融合,获得黄连-三七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 获得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成分17个,黄连-三七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19个,包括肠道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MGAM)、二肽基肽酶IV(DPP4)、胰岛素受体(INS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GO分析得到GO条目11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92个,细胞组成(CC)条目12个,分子功能(MF)条目7个。KEGG分析得到信号通路21条(P<0.05),包括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脂肪细胞脂解调控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黄连-三七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为深入解析黄连-三七药对复杂体系,阐释其抗2型糖尿病的潜在复杂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向。

  • 乐岭,王永,孙慧伶,叶丽姿,朱梓依,李静,王之旸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津力达对高糖诱导的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原代SD大鼠CCSMCc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分为正糖组(NG)、高糖组(HG)、高糖+PD98059组和高糖+不同浓度(50,150,300 mg·L-1)津力达干预组,各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组细胞信号通路蛋白ERK1/2、p-ERK1/2,凋亡蛋白caspase-3、bcl-2的表达。结果 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p-ERK1/2、活化型 caspase-3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CCSMCs 凋亡显著增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PD98059及高糖+津力达干预后,p-ERK1/2、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上调,CCSMCs凋亡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高糖可诱导大鼠CCSMCs 凋亡;津力达可能通过抑制 ERK1/2 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 CCSMCs 凋亡。

  • 唐蕾,艾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对长春西汀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进行研究,推测其在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为长春西汀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健康SD大鼠灌胃给药长春西汀后,收集尿液样品,采用ESI负离子源以及一级全扫描、选择离子监测和产物离子扫描方式对小鼠尿液中的长春西汀和其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 尿液中共检测到4种代谢产物:阿朴长春胺酸、长春西汀一羟基化代谢物、长春西汀一水加成物和长春西汀二羟基化代谢物。结论 该实验通过对大鼠尿液中长春西汀代谢物的结果分析,鉴定了1个代谢物的结构(M1),推断了3个代谢物的结构 (M2、M3、M4),进而为长春西汀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晓东,温雯静,赵志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穗柯总黄酮(TFL)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均分为6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6% CCl4橄榄油溶液)、水飞蓟素组(水飞蓟素120 mg·kg-1)、TFL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按剂量连续灌胃7 d,末次用药 2 h 后,按剂量5 mL·kg-1腹腔注射6% 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多穗柯总黄酮可降低肝质量、肝指数(P<0.05),下调ALT、AST活力(P<0.05),降低肝组织 IL-1β、IL-6、TNF-α水平(P<0.05),增加肝组织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P<0.05),下调NLRP3、ASC、Caspase-1蛋白水平(P<0.05),镜下观察显示肝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多穗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减轻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控ROS/NLRP3/IL-1β信号通路有关。

  • 梁冯,晏彪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姜黄素(Cur)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致昆明(KM)小鼠肾损伤潜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8只KM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暴露组(50 mg·kg-1 DBP,DBP组)、给药组(2.5 mg·kg-1 Cur)、暴露+给药组(50 mg·kg-1 DBP+2.5 mg·kg-1 Cur,DBP+Cur),每组7只。实验4周结束后,采用小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小鼠的肾功能指标肌酐(Crea)和尿素氮(Urea)。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荧光分析肾组织匀浆中的自由基(ROS),硫代巴比妥酸法(TBARS)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p-ERK)蛋白表达,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BP组Urea、Crea含量显著升高,ROS、MDA、Casp-3水平均显著增加,T-AOC水平显著降低,p-ERK、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BP组比较,DBP+Cur组Urea含量显著降低,ROS、Casp-3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AOC水平显著上升,Bcl-2和Bax的比值显著上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姜黄素对DBP所致小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陈涛,陈镜楼,黄文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对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改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ECG大剂量组和ECG小剂量组。通过手术去势和连续4周每日皮下注射10 mg·kg-1丙酸睾酮建立大鼠BPH模型。ECG大剂量组和ECG小剂量组连续4周每日灌胃给予ECG300和100 mg·kg-1。4周实验结束后分离前列腺组织,Masson和PCNA染色评价组织胶原沉积及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前列腺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α/β表达和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组织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前列腺组织胶原沉积和增生明显,前列腺指数从(2.13±0.18) mg·g-1上升至(4.76±0.18) mg·g-1;AR和ER-α的表达和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ER-β显著下降(P<0.01)。同时,大鼠前列腺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ECG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能够抑制组织胶原沉积,前列腺指数分别下降至(3.27±0.20) mg·g-1和(3.65±0.22) mg·g-1,显著性缓解增生(P<0.01),降低前列腺Col-1A1、Col-3A1、AR和ER-α的mRNA水平,升高ER-β的mRNA水平(P<0.05)。同时,ECG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显著性减少组织局部的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P<0.01或P<0.05)。此外,ECG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显著性减少前列腺组织的生长因子含量(P<0.01或P<0.05)。结论 ECG改善BPH的作用机制与调控前列腺AR、ER-α/β表达,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有关。

  • 刘翀,朱宁伟,蒋晓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虾青素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永久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虾青素组(50,100和200 mg·kg-1),另设假手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虾青素或者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每天1次连续给药1个月,药物干预结束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迫游泳实验用于检测小鼠抑郁情况,采用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二氢乙锭(D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结构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结果 永久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模型造成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和水中静止不动时间与假手术组相比增长(P<0.05),且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周围间隙增大呈空泡样变。虾青素治疗干预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和水中静止不动时间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也有改善,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虾青素200 mg·kg-1是3个剂量组中改善最明显的。模型对照组小鼠海马结构中SOD活力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及ROS的荧光强度相对假手术组变强,虾青素组(50,100和200 mg·kg-13个剂量组)均提高海马结构中SOD活力值、降低MDA含量和ROS荧光强度,其中以虾青素组200 mg·kg-1表现最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虾青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且成剂量依赖关系。

  • 蔡俊,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在冠状病毒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截至2020年6月18日发表的关于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冠状病毒的文献,采用描述性评价和分析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地塞米松能够将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1/3,比仅接受氧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降低1/5。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感染早期肺部病变,但加重感染中晚期症状;白细胞介素(IL)-6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干扰素(IFN)-α、IFN-γ、IL-4、IFN-γCSC、CD3+、CD4+、CD8+在感染中晚期出现下降。地塞米松使经过SARS冠状病毒N蛋白处理的大鼠IL-6、IL-10、TGF-β1水平出现显著下降。地塞米松不能抑制经过SARS病毒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RANTES。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应当明确地塞米松的起始治疗时机、使用疗程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 李冬艳,张锦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简称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20年2—5月收治的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新的/严重的比例、涉及的怀疑药品、累及器官和(或) 系统、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构成比女性高于男性,主要发生在61~80岁人群,新的、严重的ADR 35例,占51.47%。引发ADR的药物前三位是抗病毒药物 (32例,占47.06%),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 (各4例,均占5.88%) 。68例ADR报告中,累及器官或系统合计80例次,消化系统损害最多(37例,占46.25%),其次为皮肤损害(17例,占21.2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药物发生ADR的主要原因是超说明书用药,老年患者治疗用药更易发生ADR。超说明书和老年人用药临床应加强监测,降低用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刘胜男,冀召帅,刘璇,杨继章,毛乾泰,艾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超说明书用药和同情用药的使用现状,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说明书、指南、文献研究等方法对COVID-19的超说明书用药和同情用药进行梳理并分析。结果 COVID-19最新诊疗指南推荐治疗药物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对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同情给药”可改善COVID-19症状,但属于个案研究,药品有效性仍需通过大规模严谨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结论 超说明书用药和同情用药是临床探索药物更多功能的可行路径,对救治患者、开展临床试验及扩增药物新的适应证有着积极意义,但需要持续不断构建和完善药物使用监管体系。

  • 夏晶,盛碧,吴莉,陈永刚,吴金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药源性肝损害的用药关联性。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收集武汉市第三医院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筛选住院期间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和用药情况。结果 共收集78例住院期间并发药源性肝损伤患者,占同期住院人数的5.88%,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比多尔、更昔洛韦使用率较高,最常见的2药联用是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最常见的3药联用是头孢哌酮/舒巴坦+更昔洛韦+莫西沙星。住院时间长、联用药物多是导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院COVID-19患者临床用药品种相对集中,多数患者联用2种及以上可能导致肝损伤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联用,其安全性和合理性应引起关注。

  • 方文箐,徐行路,戴惠珍,李歆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国家医疗保险(医保)准入谈判政策实施对南京地区抗癌新药药物利用及医保支付费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南京地区2016—2019年药品采购数据,计算药物利用频度(DDDs)、用药金额、限定日费用、排序比、医保支付金额,对比分析纳入医保前后药物利用及医保基金支出情况。结果纳入医保后,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的抗癌新药DDDs与用药金额显著增加,纳入医保之后B/A总体上升,药物同步性转好,但部分药品出现用药金额与DDDs分离现象,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的抗癌新药占全部抗癌药物医保支付金额比例较高,但其占全部药物医保支付金额的比例较低。结论医保准入谈判覆盖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抗癌新药使用,提高了抗癌新药的可及性,同时并未对医保基金支付产生较大的影响。
  • 苏慧,李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多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软骨破坏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最终诱发全身并发症、残疾,使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临床治疗RA的药物存在剂量大、给药频繁、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这些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靶向制剂在RA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该文综述了靶向药物治疗RA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讨论各种靶向策略的应用,阐明需要解决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 张晟肇,苏娜,徐珽,王凌,秦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地舒单抗用于经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20年第7期)、CNKI、CBM、VIP、Wanfang数据库,搜集地舒单抗与双膦酸盐对照治疗经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7月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提取资料工作,采用Cochrane手册5.1.0进行偏倚风险分析,采用RevMan5.4版软件对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获得符合标准的RCT5个,包含2914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经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地舒单抗相比双膦酸盐,并不降低骨折风险[OR=1.08,95%CI=(0.73,1.61),P=0.69];能够更大幅度提高腰椎、髋部、股骨颈的骨密度[MD=1.56,95%CI=(0.74,2.39),P=0.000 2]、[MD=1.23,95%CI=(1.05,1.41),P<0.000 01]、[MD=1.20,95%CI=(0.93,1.46),P<0.000 01];严重感染与恶性肿瘤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0.47,1.71),P=0.74]、[OR=0.72,95%CI=(0.38,1.39),P=0.33];可增加心脏疾病风险[OR=2.62,95%CI=(1.09,6.31),P=0.03]。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已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地舒单抗相比双膦酸盐,不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能够更大幅度提升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严重感染及恶性肿瘤风险相近,但可增加心脏疾病风险。本研究的结论仍需要结局指标设计完整,延长治疗和随访时间的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地舒单抗用于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nos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isphosphonates by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s PubMed,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issue 7, July 2020), CNKI, CBM,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s were electronically search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July 5, 2020 to collect the RCTs about denosumab versus bisphosphonates in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isphosphonates.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literature screening and data extraction. Cochrane Handbook (version 5.1.0) was used for bias risk analysis.Then,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RevMan software (version 5.4). Results A total of 5 RCTs involving 291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bisphosphonates, denosumab cann't reduce the risk of fracture[OR=1.08,95%CI=(0.73,1.61),P=0.69]. It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lumber spine[MD=1.56,95%CI=(0.74,2.39),P=0.000 2], total hip[MD=1.23,95%CI=(1.05,1.41),P<0.000 01] and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MD=1.20,95%CI=(0.93,1.46),P<0.000 01]. It cann't reduce th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OR=0.90,95%CI=(0.47,1.71),P=0.74] and malignancy[OR=0.72,95%CI=(0.38,1.39),P=0.33], and it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ac disorders[OR=2.62,95%CI=(1.09,6.31),P=0.03]. 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 shows that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isphosphonates, denosumab cann't reduce the risk of fracture compared with bisphosphonates. It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lumber spine, total hip and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 The risks of serious infection and malignancy were similar, but denosumab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ac disorders.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well designed, extended follow-up, large samples, and with denosumab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are still needed to verify this conclusion.

  • 余克富,叶佳丹,田月,徐蓓,崔勇,赵志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纳入帕博利珠单抗对比传统化学治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4.0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6项,总计3910例受试对象。与传统的化疗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在整体生存期方面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HR=0.63,95%CI=(0.57,0.71),P<0.05],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帕博利珠单抗和传统的化疗组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的风险[HR=0.64,95%CI=(0.53,0.78),P<0.05]。在安全性方面,对于恶心和腹泻,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和传统的化疗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食欲减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发生率要小于传统的化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化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embro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of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retrieved from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VIP,Wanfang Med online databases.The quality of studies was evaluated and Me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TATA14.0. Results A total of 6 RCTs were included with 3910 patients involv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pembrolizumab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isk of death in termsof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S)(HR=0.63,95%CI=(0.57,0.71), P<0.05). In terms of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 pembrolizumab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isk of recurrence (HR=0.64,95%CI=(0.53,0.78), P<0.05).In terms of safety, fo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DR)of nausea and diarrhea,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the pembrolizumab group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group.But for anorexia and neutropenia,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the pembrolizumab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mbro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Due to limite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the above conclusions need to be verified by more high-quality studies.

  • 王皓,曾晨欣,李俐,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中国医疗保健支付者的角度,评价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成本-效果。方法 基于一项高质量、多中心的三期随机临床试验(FLAURA),依据疾病发展进程建立三状态Markov模型,模型各状态转移概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临床试验数据提取并计算,效用值取自研究文献中的中国人群效用值,直接医疗成本取自本地收费或相关文献。对总人群、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进行为期10年的成本-效果评估,并对模型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进行确定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在基础分析中,奥希替尼组相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可多获得0.4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奥希替尼方案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方案在总人群及CNS转移亚组人群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分别为340 645.44元/QALY、246 175.55元/QALY。两组人群的ICER值均高于中国支付意愿阈值198 018.0元/QALY,表明奥希替尼相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经济性不足。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药品价格、疾病进展阶段的效用值以及进展后治疗成本对结果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结论 奥希替尼能延长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年,提高生活质量,但医疗成本也相应增加。目前对于中国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希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并无经济学优势。

  • 吕达娜,庞素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药学监护,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临床药师对2例PD-1抑制剂应用后出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药学监护。

    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阅读文献和指南,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及防治措施,被临床采纳,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结论

    PD-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临床药师需加强药学监护,提醒医生完善相关检查检验,提高PD-1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 张关敏,宋楠,高敏,高雨农,张艳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 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全程参与信迪利单抗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药学服务价值。

  • 李芃,高英,姚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洛芬待因与普瑞巴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PHN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洛芬待因组(治疗组)和普瑞巴林组(对照组)。治疗组44例口服洛芬待因片,初始剂量2片,每次1片,每天4次;对照组44例口服普瑞巴林囊,每次1粒,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疼痛缓解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PSQ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PSQI、SAS评分同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QOL评分治疗14 d、治疗28 d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头晕及口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洛芬待因片治疗PH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优于普瑞巴林。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difference between ibuprofen-codeine and pregabali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88 patients with PH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buprofen-codeine group (treatment group) and pregabalin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treated with treatment group and pregabalin separately for 28 days.Meanwhile,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VAS,PSQI and SA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P<0.01) while the QOL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P<0.05).The VAS,PSQI and SAS of treatment group group were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than that of pregabalin treated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P<0.05),whereas the QOL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14 and 28 days after treatment (P<0.05).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At the same time,the incidence rate of dizziness and dry mouth in treatment grou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buprofen-codei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HN,and is better than pregabalin.

  • 陈芳,马朝晖,常明泉,李炯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及多糖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210例黄褐斑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用白及多糖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用千白氢醌乳膏外用治疗,两组均口服维生素E胶丸(0.1 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总积分、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81%,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为(0.70±0.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为(0.72±0.19);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后积分下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及多糖乳膏联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张金芳,张晓瑞,郑敏思,李志勇,袁涛,黄秀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葫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氧化的葫芦烷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多存在于民间习用药用植物中,如甜瓜蒂、药西瓜、雪胆和罗汉果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保肝、降血糖以及抗心肌肥大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肝脏疾病、炎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较好的葫芦素单体,探讨葫芦素类化合物的药用潜力、分子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分子靶点,为开发葫芦素类化合物的先导化合物和研发新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该文对常见葫芦素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

  • 徐咏,王浩,张继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为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的肌肉、脂肪、肝脏和脑等组织中。GSK-3β在体内参与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炎症反应、细胞周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其通过调控Aβ异常聚集、tau蛋白磷酸化、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过程。该文就GSK-3β在AD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 陈明,段萍,徐作刚,万红才,刘晓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等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赛默飞(Thermo)A型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 0.4%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检测波长为280 nm,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30 ℃,流速:1 mL·min-1;进样量:5 μL。结果 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荭草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木犀草苷六种活性成分分离度良好,质量分别在0.161 9~1.214 4,0.063 7~0.477 9,0.083 5~0.626 5,0.238 5~1.788 5,0.077 8~0.583 7,0.026 3~0.197 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2%,101.78%,99.17%,105.12%,97.86%,101.54%;RSD分别为2.38%,2.53%,2.31%,3.06%,2.13%,3.87%。结论 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稳定性好,可为制订乌蕨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 谢慧,武钊,吴琳英,赵凯,李霜,欧阳斌,黄伟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大鼠脑组织中[d-丙氨酸2,d-亮氨酸5]脑啡肽(DADLE)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SD大鼠脑组织样品匀浆,乙腈沉淀蛋白,C18反相色谱柱(2.0 mm×50 mm,5 μm)以水-甲醇(0.1%甲酸)体系为流动相,室温下,流速0.4 mL·min-1,经LC-MS/MS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别单次颈静脉注射DADLE 2,5,10 mg·kg-1后,于10,20 min测定脑组织中DADLE浓度。结果 SD大鼠脑组织匀浆液质量浓度在 0.1~1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1 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11.6%,准确度范围95.81%~99.19%。缺血-再灌注大鼠给药后10 min脑组织DADLE浓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剂量给药后20 min脑组织浓度分别为(1.3±0.45),(2.2±1.1),(2.9±1.4) ng·mL-1结论 该分析方法快速、简单,成功应用于DADLE脑组织样品检测。

  • 乐可佳,苏颖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肺癌治疗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DDI)。方法 在Lexicomp和Micromedex两个数据库中检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所涉及的全部肺癌治疗药物的DDI,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5种肺癌治疗药物在Lexicomp中提示存在931对DDI,在Micromedex中则为349对,其中达到禁忌级别的分别为170对和47对。Lexicomp显示抗肿瘤植物药的DDI最多,平均每种药物的DDI数量为70对。结论 对于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以及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患者,临床药师应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方案整理与优化,避免因DDI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导致疗效下降。

  • 汪皖青,周良,陈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病药学服务模式。方法 通过信息化手段,在门诊药房设立哮喘、COPD专窗,以随机抽样法收集2019年1—7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哮喘、COPD患者1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88)和干预组(n=88)。干预组患者接受多种形式(面对面演示、视频教程、纸质材料、线上指导、跟踪随访)的特色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学服务。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吸入装置的使用评分、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各步骤操作正确率,以及临床有效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发作/加重次数(≥2次)、用药信念(BMQ),干预组患者做满意度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较干预前、对照组相比,吸入装置使用评分、MMAS-8评分、各步骤操作正确率、临床有效控制率显著升高,急性发作/加重≥2次的患者、BMQ评分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了10%。干预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在93.18%以上。结论 门诊药房通过设立特色专窗,可以帮助哮喘、COPD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提高装置使用依从性,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是哮喘、COPD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 刘茂昌,徐华,周佳,谢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围手术期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先天性膈疝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从优化镇静镇痛、抗感染方案制定以及血管活性药物选择等方面讨论该病种患儿药学监护思路及策略。结果 临床药师以维持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控制术后感染为主要出发点提供药学技术支撑,协助临床医师进行用药决策,使该患儿成功度过术后危险期。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先天性膈疝用药监护,通过紧密结合各类药物不同品种药理学特性与患儿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重症患儿个体化用药水平。

  • 任刘丽,胡云珍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开展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 以1例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分析临床药师在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药学监护点,从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剂量、给药方法,对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等方面提出药学建议。结果 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参与解决患者粒细胞减少、变态反应、感染等症状的处理。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开展全程个体化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 李梦霞,郭芷汛,刘欢,田小燕,李艳,满智能,李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肿瘤医院2012—2018年铂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ADR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2018 年上报的404例铂类ADR进行信息汇总,分别从患者基本情况、药品名称、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R相关因素的关联情况。结果 ADR报告中,41~50岁患者比例最高;顺铂所致ADR例数最多;含铂化疗方案最常见的ADR是骨髓抑制;51.83%的ADR发生在用药几天后。顺铂与血液系统及胃肠系统损害关联较强;洛铂与血液系统损害关联较强;ADR发生时间为2~10 d与血液系统损害关联较强;关联规则显示:1~24 h内发生的ADR与奥沙利铂所致ADR严重程度较低。结论 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信息上报,总结不同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给出合理的监护建议,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王冬雪,柴劲,侯继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陈佩玲,谢伦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英夫利西单抗(IFX)是首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克罗恩病(CD)的生物制剂。近20年来,IFX在控制CD患者的病情方面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然而,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研发和人们对免疫原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优化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逐步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上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本文就IFX引起输液反应的类型、特征及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陈本川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胆管癌(CCA)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既往手术是唯一具有治愈潜力的治疗方式,但仅有少数早期患者在诊断时具有手术的机会。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复发率仍较高,不能手术切除或晚期胆管癌采用目前已有的全身治疗的疗效较差,服用顺铂联用吉西他滨的标准治疗,总生存期不到1年。靶向治疗胆管癌新药培米替尼 (pemigatinib)由美国Incyte生物制药公司首先研制,2018年9月,Incyte公司在药政监管部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支持下,与从事肿瘤基因检测的基金会医药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培米替尼用于治疗胆管癌,使之促进药管部门尽快批准上市,生产销售及商业化。2018年12月,Incyte公司还与中国苏州信达生物制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就3款包括培米替尼在内的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肿瘤候选药物进行合作开发,信达生物制药公司将拥有培米替尼及其他两个候选药物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培米替尼是一种口服活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选择性抑制药,对于FGFR1、FGFR2、FGFR3和FGFR4都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抑制50%的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4,0.5,1.2和30 nmol·L-1。对胆管癌具有治疗的潜在优势。2019年10月21日Innovent公司在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报告培米替尼片对既往治疗晚期胆管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取得优异的疗效,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2%。随后,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2019年11月27日美国FDA接受该公司的申请,并授予培米替尼片治疗成人复发性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罕用药地位,给予优先审查的资格。2020年4月17日美国FDA加速批准培米替尼片上市,商品名为Pemazyre?。成为全球首款治疗胆管癌的靶向药物。该文对培米替尼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赵莹,高欢,刘鑫,宋燕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奥贝胆酸(商品名:OcalivaTM)是由美国Intercept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多种肝脏疾病。奥贝胆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加速审批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熊去氧胆酸不能充分应答或者单药治疗熊去氧胆酸耐受性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成人患者。此适应证已获欧盟批准上市。该文从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奥贝胆酸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