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宁丽峰, 杜荣凯, 张雷, 徐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炔雌醇4种共晶(炔雌醇-哌嗪、炔雌醇-烟酰胺、炔雌醇-川芎嗪、炔雌醇-咪唑)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探讨炔雌醇共晶药动学研究方法。 方法 雌性SD大鼠口服给药,剂量为5.0 mg·kg-1(炔雌醇相当量),于规定时间分批取血。 结果 炔雌醇达峰时间1 h,于24 h内代谢完毕;4种共晶达峰时间约为1.5 h,于48 h内代谢完毕;炔雌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5.1±2.8) h·ng·mL-1,炔雌醇-哌嗪共晶AUC(28.3±1.5) h·ng·mL-1,炔雌醇-烟酰胺共晶AUC(26.8±2.2) h·ng·mL-1,炔雌醇-川芎嗪共晶AUC(24.2±4.4) h·ng·mL-1,炔雌醇-咪唑共晶AUC(23.6±2.5) h·ng·mL-1结论 炔雌醇形成共晶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通过制备炔雌醇-哌嗪共晶和炔雌醇-烟酰胺共晶可提高炔雌醇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 药物研究
    刘亚丽, 周明月, 宋永贵, 周志炜, 谢明敏, 徐贞权, 李泽协, 关志宇, 张凌, 王萌, 苏丹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白头翁皂苷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 方法 将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给药组灌胃白头翁皂苷,对照组灌胃空白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均给药7 d。采集大鼠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序及交互式分析,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比较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 结果 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丰度显著增高(P<0.05),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和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3)丰度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白头翁皂苷可增加大鼠肠道菌群部分有益菌丰度,降低肠道菌群部分有害菌丰度,影响大鼠肠道菌群组成与比例。

  • 药物研究
    胡威, 祝恒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 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胞系,观察舒尼替尼对IGFBP-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小干扰RNA(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观察该过程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HK-2细胞系IGFBP-6 mRNA和蛋白表达较786-O 细胞系分别下降67.1%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两个细胞系比较,50 μmol·L-1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 细胞系24 h,IGFBP-6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抑制IGFBP-6基因表达能逆转舒尼替尼对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IGFBP-6蛋白与ccRCC发生、发展相关,IGFBP-6蛋白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疗ccRCC的一个药物靶点。

  • 唐家琢, 宋羽霄, 章必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常用且最受关注。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者们逐步发现肿瘤免疫治疗存在不同的反应模式,包括持久反应、假性进展、超进展、分离反应和耐药等。不同的反应模式预后相差大,相应的治疗策略也随之改变,临床使用中应仔细鉴别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该文主要介绍肿瘤免疫治疗各种反应模式的特点及临床应对策略。

  • 陈旭, 孙建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给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成为新型标准治疗方法。在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中,某些特殊人群,如烟草暴露、肝转移、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驱动基因阳性、症状性脑转移、老年以及贫血的患者,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研究结果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患者疗效不够理想。因此,笔者对这7类人群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解读,为临床优化使用ICIs提供推论和建议,以期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 关雅萍, 王俊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免疫治疗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免疫治疗机制的特殊性,临床免疫治疗存在一些非典型反应,如假性进展、超进展、延迟反应、分离反应等,传统疗效评估标准对于此类反应的评估有失偏颇。结合上述非典型反应发生机制、影像学评估方法、血液标志物变化等,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不断发展变化。从免疫相关的反应标准(irRC)、免疫相关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irRECIST)、免疫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PET反应标准(PERCIST)到免疫调整的PERCIST标准(imPERCIST),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标准越来越精准。但各种评估标准仍在探索阶段,目前尚未获得指南共识的完全认可和推荐。该文讨论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建立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局限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精准免疫治疗评估标准,拓展获益人群。

  • 魏晓婷, 斯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也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该文结合目前irAEs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及文献研究,对危重型或难治性irAEs,主要包括ICIs相关肺炎、肠炎、肝损伤、神经系统毒性以及心肌炎的管理进行概述,并阐述部分经典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用法,以期为irAEs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周娟, 苏春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开创了恶性肿瘤治疗新格局。ICIs单药治疗虽然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但在整体人群中有效率仍然较低。因此,寻求联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成为免疫治疗发展的必然途径。各种联合模式的出现,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多困扰。该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聚焦免疫联合治疗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以及综述文献进展,提出见解,以期为免疫联合治疗优化提供思路和方向。

  • 王翔宇, 赵旭, 朱学明, 康朔麟, 付烊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成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该不良反应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将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归属“药毒疹”“药疹”范畴,ICIs所致irAEs亦归入此类。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中医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缩短ICIs所致irAEs患者病程,并缩短糖皮质激素疗程并减少不良反应。该文就ICIs所致皮肤irAE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及验案分析。

  • 骆兵, 张紫薇, 汪小海, 葛卫红, 于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但几乎所有疫苗均可引起过敏反应。疫苗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包括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IgG介导的Ⅱ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和(或)补体介导的Ⅲ型过敏反应、细胞介导的Ⅳ型过敏反应以及类过敏反应。疫苗活性成分所致过敏反应少见,通常由疫苗制剂附加成分引起。过敏反应是一种临床急症,提供免疫接种的人员和环境应满足过敏反应的紧急救治条件,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该文对疫苗相关过敏反应的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和更新对疫苗相关过敏反应的认识。

  • 汤春艳, 汪小海, 陈洁,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过敏反应是由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为突发和偶发且不可预测,其发生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因多态性研究可用于筛选过敏反应易感个体,在药物过敏反应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该文阐述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并对近年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白细胞介素(IL)和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基因多态性与药物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药物过敏易感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 王瑛琦, 汤春艳, 汪小海,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以“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个案报道”“过敏性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段为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393篇,涉及病例433例,患者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占30.7%),抗菌药物是引发药物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因素(占25.9%),其次是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占17.6%)。过敏史不详的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OR=5.179,95%CI(2.585~10.376),P<0.001];抗菌药物[OR=2.173,95%CI(1.079~4.377),P=0.030]和放射造影剂[OR=7.014,95%CI(2.619~18.784),P<0.001]是发生过敏性死亡的高危药物。死亡患者86例(占19.9%),过敏性休克是主要死因(占70.9%)。 结论 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的主要病因。过敏史不详、使用抗菌药物及放射造影剂是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死亡的危险因素,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该类药物过程中应加强用药监测。

  • 张紫薇, 骆兵, 于锋, 汪小海,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过敏性休克是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导致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休克,其病情严重且机制复杂,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该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过敏性休克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对文献数量与年度分布、文献类型分布、引文量、高频关键词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了解国内外过敏性休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曹明楠, 王莉, 赵志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有关巨噬细胞与衰老研究论著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及研究热点,阐明领域发展趋势,探索巨噬细胞在衰老中的免疫效应。 方法 以“macrophage”和“aging or senescence”为关键词,限定到标题,检索“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引文数据库,并利用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对国际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分析爆发引文,并使用VOS viewer分析关键词和研究热点。 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论文428篇,第一条记录始于1970年。美国不仅是最高产国家,且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最为密切;西班牙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为发文量最多机构;西班牙学者Monica De la Fuente为发文量最高的作者;《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为发文量最多期刊。共分析得到爆发引文10篇,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相关研究聚类6个。 结论 近年来巨噬细胞在衰老中的免疫效应研究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内容丰富,热点多样,但尚未应用于年龄相关疾病的治疗,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推进。

  • 金超, 孙璇君, 刘婷婷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芍总苷(TGP)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Pae)对各种衰老现象及年龄相关疾病有一定改善作用,进一步探索TGP及Pae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减缓社会人口老龄化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抗炎、免疫调节、改善睡眠、调节生物节律以及抗氧化等方面,探讨TGP及Pae对年龄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徐得莱, 苏存锦, 施爱明, 潘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类衰老的研究以及寻找高效抗衰老药物已经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该文综述近年来部分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清除衰老细胞的小分子药物、增加自噬和减少年龄相关炎症的药物、调控能量代谢的药物以及针对异常表达的致衰老基因的药物和天然产物。

  • 项铮, 苏存锦, 施爱明, 潘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除具有降糖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心脏、抗炎和抗癌等作用。近年来,多项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具有抗衰老作用,一些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二甲双胍对年龄相关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该文对二甲双胍抗衰老相关的临床试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探索二甲双胍在抗衰老中的作用潜力。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李雪娜, 李成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医药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金纳米因独特的光学、电子、传感和生化特性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纳米材料之一。通过将金纳米与不同配体相结合可以得到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增加细胞内摄取进行基因治疗、靶向药物至特定细胞、生物传感与诊断以及光热治疗癌症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配体连接类型及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药学进展
    孙健, 胡青, 冯睿, 于泓, 张静娴, 毛秀红, 季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色素广泛使用于药品行业,最常用的色素分类及编号系统为《染料索引》。我国明确禁止中药染色,但尚无相关法规规定色素作为辅料在药品中的使用,而美国、欧盟、日本均有相关规定限制色素的使用。我国色素相关的药品标准主要为中药中非法染色的检测方法,文献报道的多色素检测方法主要针对食品和中药材中的检测,以及胶囊壳等特殊基质或铝色淀等特殊色素的检测。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黄晓婧, 曾桢, 肖春霞, 许莉, 李庆, 赵小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知母药材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柱温为30 ℃;流动相为5 mmol·L-1甲酸铵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及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 结果 丁酰肼、矮壮素、助壮素、赤霉素、4-硝基苯酚钠、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991,检出限为0.001~0.03 n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74.4%~113.8%,RSD<3%。30批次知母样品中有2批次检出矮壮素,含量分别为6.3和3.8 μg·k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知母药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田甜, 陈镜楼, 黄徐英, 林智娟, 宋慧晶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木丹颗粒中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B、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黄连碱、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80 nm[检测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B、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黄连碱、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和254 nm(检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以延胡索乙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他8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含有量。 结果 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B、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黄连碱、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分别在4.91~98.20,3.57~71.40,1.03~20.60,2.39~47.80,1.62~32.40,1.79~35.80,1.06~21.20,0.58~11.60,1.86~37.2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0.01%(0.73%)、99.17%(0.59%)、97.93%(0.78%)、98.81%(0.98%)、98.78%(0.43%)、97.74%(0.60%)、96.99%(0.62%)、96.96%(0.46%)和99.28%(0.3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 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木丹颗粒中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B、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黄连碱、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卫武, 吴冰洁, 仲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比较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RCT研究7篇,胰腺癌患者20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疾病控制率较吉西他滨单药显著提高[RR=1.44,95%CI(1.11,1.88),P=0.006],但总生存期[HR=0.90,95%CI(0.73,1.12),P=0.34]、无病生存期[HR=0.97,95%CI(0.83,1.14),P=0.72]及无进展生存期[HR=0.80,95%CI(0.56,1.15),P=0.23]并无显著优势。在安全性方面(3/4级不良反应),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较单药吉西他滨出现腹泻[RR=3.85,95%CI(2.22,6.68),P<0.000 01]及皮疹[RR=7.70,95%CI(3.19,18.62),P<0.000 01]的风险明显增高,两组发生中3/4级性粒细胞减少[RR=1.02,95%CI(0.87,1.20),P=0.81]、血小板减少[RR=1.21,95%CI(0.82,1.80),P=0.34]、疲劳[RR=1.12,95%CI(0.78,1.61),P=0.55]及恶心[RR=1.48,95%CI(0.55,3.97),P=0.43]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吉西他滨单药比较,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可以提高疾病控制率,但不能提高生存获益,且可增加3/4级腹泻及皮疹风险。

  • 用药指南
    王维娜, 曹晔, 张杨, 郭恒, 沈素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手术后患者伏立康唑应用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2016—2019年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手术后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情况,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临床指南和相关文献,并与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 纳入病历295份,其中<2岁患者103例(34.92%),超出说明书适应人群。192例适用人群中,6例(3.13%)预防性用药患者无用药指征,184例(95.83%)用法用量不适宜。 结论 肝移植手术后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有待规范。<2岁儿童应用伏立康唑的用药方案、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应重视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促进合理用药。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尹茜, 曹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总结1例多系统疾病老年危重患者在老年人急性期照护(ACE)单元多学科团队照护下的住院经过,为多重用药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 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用药选择的权衡和决策,探讨多重用药中地高辛中毒、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心房颤动的控制、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的矛盾等治疗难题。 结果 患者在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照护下,达到了最好的用药平衡,避免了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转危为安,病情平稳后出院。 结论 临床药师以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形式参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增加了患者的获益。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李喜平, 赵丽, 王晓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魏颖, 尹湉, 张宇, 唐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缓释微球仿制药的质量管理策略,为缓释微球仿制药相关法律法规、审评监管工具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梳理缓释微球制剂开发过程中关键质量属性,结合目前国内研发现状,提出将药物空间分布及存在形式应用于缓释微球质量管理。 结果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到缓释微球复杂的生产工艺以及难以控制的释药行为对质量控制是巨大的挑战,且药物空间分布及其存在形式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很大。 结论 建议将药物空间分布及存在形式也列为仿制缓释微球制剂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之一,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 世界新药信息
  • 世界新药信息
    陈本川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并发症,DKD往往并发其他器官或系统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等。糖尿病也是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多在糖尿病起病后1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时间较短,与年龄大、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疾病有关。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高达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DKD,预防和治疗DKD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关键课题。过去十几年来,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药(MRA)研究取得较大成果,该类药物能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MR)过度激活造成的细胞损伤,有利于心、肾功能恢复,但伴随出现的高钾血症、炎性疾病、纤维化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广泛使用。由德国拜耳医疗制药公司研制的新一代非甾体选择性MRA非奈利酮(finerenone)呈现出显著降低首次发生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死、卒中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非致死性事件的复合风险,以及消除肾脏和心血管受损的重要致病因素,可防止MR过度激活带来的多种损伤及所导致的炎性疾病和纤维化过程。对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显示出有效性和安全性。2020年11月9日,拜耳医疗制药公司已分别向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2021年1月12日,FDA接受该公司ND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2021年7月9日,FDA批准非奈利酮薄膜包衣片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商品名为Kerendia®,这是非奈利酮被批准的第一个适应证。用于治疗卒中或心力衰竭的跨国、多中心大型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均能达到主要临床试验终点,德国拜耳医疗制药公司将作为扩大适应证向FDA和EMA提出NDA。该文对非奈利酮薄膜包衣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