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导报, 2019, 38(1): 37-41
doi: 10.3870/j.issn.1004-0781.2019.01.008
《本草纲目》中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草部*
Pharmacovigilance Analysis on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Grass Classification
董一珠, 褚梦真, 张冰, 张晓朦, 林志健, 吴嘉瑞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本草纲目》草部有毒中药梳理及研究,总结“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药物警戒思想,以期为草部有毒中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保障。方法 基于Excel 2016提取《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草部中药的毒性、性味、炮制、适应证、配伍等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草部中有毒中药共74种,占草部总数的16.8%。用药部位包括根、茎、叶、花等,共84种,其中大毒药物11种,有毒药物42种,小毒药物29种,微毒药物2种。草部有毒中药入药多为炮制品,并注重配伍减毒。结论 《本草纲目》中草部有毒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丰富,经验宝贵,值得认真研究挖掘和继承。

关键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有毒中药 ; 药物警戒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combing and research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s of grass classification in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the paper summarizethe pharmacovigilance thought of “cognition, ap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rescue of drug toxicity ”, 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rational use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Based on Excel 2016, the toxicity, property and flavor, processing methods, indications,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Jinling Edition)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There were 74 kinds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grass classification, accounting for 16.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grass classification. A total of 84 drug-containing parts consisted of roots stems, leaves, flowers including 11 major poisonous drugs, 42 toxic drugs, 29 small posionous drugs and 2 micro-toxic drug.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toxic Chinese medicines of grass classification are mostly processed ones, and they focus on compatibility and attenuation. ConclusionThe pharmacovigilance thought and experience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are effective and valuable,and they are worth exploring and inheriting by us.

Key words: ; Grass classification ; Toxic Chinese medicines ; Pharmacovigilance

编者按 祖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毒性和用药安全,古代本草医籍中蕴涵着大量与安全用药相关的论述,主要包括服药禁忌,配伍、炮制等减毒方法,有毒中药的剂量控制原则,中药毒性分级以及中毒解救等内容。如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配伍禁忌和配伍减毒思想,云:“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并提出服用有毒中药时应遵循的剂量原则,云:“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以上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懂得通过药物配伍和控制药物剂量的方法来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我们将这些与安全用药相关、体现中医学药物应用“警示”与“戒备”思想的论述统称为中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我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是伴随着人们对药物毒性的认识而萌芽产生的,其理论框架初成于汉末魏晋时期,至金元时期内容趋于完善,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发展。这些思想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历代本草中药物警戒思想进行了综述,并在宋《证类本草》基础上对有毒药物进行了大量增补,共收载毒药361种,亦按毒性大小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个级别,并在草部下首次单列“毒草”专目,收载有毒草药47种。本刊编辑部特组织3篇文章以《本草纲目》中草部、虫部、金石部中有毒中药为示例,系统整理了相关药物警戒思想,对中药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为李时珍“搜罗百氏,访采四方”所整理成的一部本草巨作[1]。李时珍不仅系统记载了1892味药物的释名、集解、性味、主治、修治、附方,还提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在药物的性味主治、修治、发明等项下均有阐释。笔者以《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中草部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毒中药进一步挖掘整理,探讨李时珍时期对草部有毒中药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本)。

1.2 纳入标准

纳入《本草纲目》草部除去“草之十一部分,杂草九种和有名未用一百五十三种”的草部药物中药为研究对象,对其[气味]项下出现“毒”的药物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

1.3 建立样本库

基于Excel 2016提取草部有毒中药毒性分级、性、味、主治、配伍、禁忌等信息,建立样本库。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6分别统计其分类、毒性分级、性味等情况。

2 结果
2.1 草部有毒中药基本情况

通过梳理统计得草部共440味药,其[气味]项下涉及毒性表述的有毒中药共74种,占16.8%。用药部位包括根、茎、叶、花等,共84种,其中大毒药物11种,有毒药物42种,小毒药物29种,微毒药物2种。对草部毒性中药性味进行分析,其基本情况见表 1。

表1 草部有毒中药毒性分级及涉及药味
Tab.1 Toxic grading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dicinal taste
毒性 种数 占比/% 涉及药味
大毒 11 13.1 辛、苦
有毒 42 50.0 辛、甘、酸、苦、咸
小毒 29 34.5 辛、甘、苦、咸
微毒 2 2.4 甘、酸、涩

表1 草部有毒中药毒性分级及涉及药味

Tab.1 Toxic grading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medicinal taste

2.2 草部有毒中药分类及适应证

草部有毒中药涉及山草类、芳草类、隰草类、毒草类、蔓草类、石草类。其中,毒草类涉及毒性中药最多。草部有毒中药适应证主要涉及疮痈肿毒、水肿胀满、风寒湿痹三大方面,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草部有毒中药分类及适应证
Tab.2 Classification and indications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分类 种数 占比/% 适应证
山草类 5 6.8 伤寒腹胀、诸般下血、臃肿疔毒
芳草类 1 1.4 蛊毒癥瘕,五脏积气
隰草类 15 20.3 痈疽疔肿、卒中雍滞、蛊疥瘙疮、痰饮
积聚
毒草类 40 54.1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风痹历节、蛊毒
邪气、症瘕积聚
蔓草类 8 10.8 水肿胀满、疮痈肿毒
石草类 5 6.8 热毒疮痈

表2 草部有毒中药分类及适应证

Tab.2 Classification and indications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2.3 草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草部有毒中药多在炮制后应用,梳理[修治]项下的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及水火共制,涉及具体药物见表3。其中不乏加辅料炮制,辅料包括酒、蜜、盐、醋、姜汁、甘草汁、米泔水等,内服常以温酒、米汤、姜汤送服。

表3 草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Tab.3 Processing method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方法 种数 占比/%
修制 17 23.0
水制 14 18.9
火制 9 12.2
水火共制 16 21.2
其他 18 24.3

表3 草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Tab.3 Processing method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2.4 草部有毒中药配伍及饮食禁忌

草部有毒中药毒性明确,在应用时更注重其配伍及饮食禁忌。与其相畏的药常常会减轻其毒性,如生姜杀半夏毒。[气味]项下有明确记载的具体药物相畏、相恶的配伍禁忌见表4,饮食禁忌见表5。

表4 草部有毒中药配伍禁忌
Tab.4 Incompatibility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药名 相畏
桔梗 白及、龙胆、龙眼
狼毒 畏醋、占斯、密陀僧
大戟 菖蒲、芦苇、鼠屎
莨菪 蟹、犀角、甘草、升麻、绿豆
常山 玉札
藜芦 葱白
附子 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芪、绿豆、乌韭、童溲、犀角
乌头 饴糖、黑豆、冷水
天南星 附子、干姜、防风、生姜
半夏 生姜、干姜、秦皮、龟甲、雄黄
鬼臼 垣衣
羊踯躅 栀子
莽草 黑豆、紫河车
荨麻 人溺

表4 草部有毒中药配伍禁忌

Tab.4 Incompatibility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表5 草部有毒中药饮食禁忌
Tab.5 Diet prohibition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药名 饮食禁忌
桔梗 猪肉
蓖麻 炒豆
常山 葱、菘菜
葈耳 猪肉、马肉、米泔
半夏 海藻、饴糖、羊血

表5 草部有毒中药饮食禁忌

Tab.5 Diet prohibition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2.5 草部有毒中药解毒方法

草部有毒中药中毒解救方法包括服白粥、黑豆汁、甘草汁等,在[气味]项下有明确记载的中毒解救方法见表6。

表6 草部有毒中药解毒方法
Tab.6 Detoxification method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药名 解毒方法
桔梗 白粥
仙茅 大黄
大戟 菖蒲
甘遂 面煨、黑豆汁
常山 甘草
藜芦 糯米泔汁
乌头、附子、天雄 防风汁、远志汁、甘草汁、人参汁、
黄芪等
射罔 甘草、蓝汁、浮萍、小豆叶、冷水、
荠苨
半夏、南星 生姜、干姜、防风
芫花 防风汁、防己、甘草
羊踯躅 栀子
毛茛 甘草汁
钩吻 葛根汁、甘草汁、人屎汁、羊血、白
鹅血、白鸭血等

表6 草部有毒中药解毒方法

Tab.6 Detoxification method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in grass classification

3 讨论

中药传统药物警戒理论框架在《本草纲目》中初步形成,对于草部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中毒解救、配伍禁忌等思想均有详细描述,为临床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依据和借鉴。笔者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四方面探讨草部有毒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

3.1 对草部中药毒性的认识

3.1.1 草部毒性中药与辛味药的关系 研究显示,草部有毒中药中,辛味药48种,且大毒药物中大部分均为辛味药。骆和生等[2]认为,五味既能产生功效又能产生毒性,且辛、苦药物的有毒药居多,而辛味药的这一情况更加明显。石琳等[3]对草部中药的药味与毒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辛”与有毒之间的关联性明显高于其他味的药物,并认为辛味与“有毒”密切相关。

3.1.2 草部中不同类别毒性中药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第十七卷为毒草类中药,共计47种,其中在[气味]项下记载有毒的中药共41种,占87.2%,草部毒性中药中大毒中药均出自毒草类。毒草类中所记载的中药均功效峻烈,多用于治疗顽疾痼症,不可多用。其中,附子、乌头、天雄、侧子、漏篮子均来源于同一植物,功效相似,均有大毒。李时珍认为,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侧子生于附子之侧,漏篮子乃附子之琐细未成者。《本草纲目》中也对川草乌进行区分。一方面是以产地区分,即川乌出于蜀地,草乌出于华东地区;另一方面是以野生与否区分,即草乌来源于野生[4]。此类药物多有大毒,治疗亡阳证、痹症等疗效明显,李时珍曰:“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表明其毒性可危及生命,不可轻易使用。

山草类、芳草类及隰草类有毒中药多有小毒,多用于治疗疮痈肿毒,以毒攻毒。如山草类中贯众解腹中邪热气及诸毒,芳草类中赤车使者主治蛊毒癥瘕,五脏积气。隰草类中三白草、见肿消均可用于治疗痈毒肿痛。蔓草类有毒中药多可利水消肿,如紫藤、杨桃、牵牛子等,也可用于虫蛇咬伤、蛊毒,如蛇莓,可用于治疗伤寒大热,溪毒、射工毒及水中毒病,“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石草类有毒中药多为寒性药,用于治疗寒热恶疮,泻热毒。

3.1.3 《本草纲目》中对毒性中药的异同认识 笔者所梳理的草部有毒中药是依据《本草纲目》中每味药[气味]项下相关毒性的记载。《本草纲目》对于[气味]的标注一般以原书记载内容为首,其后汇集历代诸家之说,李时珍如有不同观点及修正会在后面标出,对于首载药物则自行增补新药药味。所以对于某些中药存在毒性认识差异[5,6]

桔梗在其气味项下为辛、微温,有小毒。桔梗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名医别录》中载,桔梗味苦,有小毒。对于其性味,“神农、医和:苦,无毒;黄帝、扁鹊:辛、咸;岐伯、雷公:甘,无毒。” 李时珍则认为其气味当以苦、辛、平为是,并未对其毒性提出异议,也认同徐之才所提出的白粥解其毒,同时也提出了“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的修制方法。由此可见,虽历代医家对桔梗的毒性认知有异,但李时珍认为其有小毒,应炮制后应用。

豨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寒,有小毒。又曰:猪膏毋:辛、苦,平,无毒”对于豨莶的基源,李时珍经考证后认为,“豨莶之为猪膏,尤不必疑。”对于其毒性,李时珍曰:“生道汁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可见豨莶生品有小毒,经炮制后药性改变,毒性消失。

番木鳖为李时珍新增药物,其气味记载为苦,寒,无毒,但在其集解中,“或云以豆腐制过用之良,或云能毒狗至死”。说明番木鳖在炮制后效果更佳,其生品有毒性。

3.2 草部有毒中药用毒分析

经梳理,《本草纲目》中草部有毒中药74种,所载附方718首,可见药物的毒性并未阻碍其临床应用,利用其偏性将毒转化为效,常常具有效专力宏、以毒攻毒的特点[7]

3.2.1 效专力宏 有毒中药常作用峻猛,效专力宏,多用于疑难重症的治疗。如羊踯躅,主要用于风湿顽痹、跌打肿痛、皮肤顽癣,效果显著。其花入药,又称为闹羊花。辛、温,有大毒,李时珍曰:“《和剂局方》治卒中瘫痪伏虎丹中亦用之”。治疗风痰注痛,与天南星合用,对于腰腿疼痛、手臂痛均疗效甚佳。治疗风湿痹痛,肢节疼痛,以牛乳和酒调和服用。狼毒破积聚饮食,主治咳逆上气,寒热水气。与吴茱萸、巴豆、干姜、人参、附子配伍炼蜜丸,温酒服下,可治九种心痛:一虫,二蛀,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气,对连年积冷,流注心胸,及落马堕车、瘀血中恶等证亦有良效。对于一切虫病,狼毒研细,每一钱与砂糖冲水服下,“卧时空腹服之,次早即下虫也”可见其见效之快。

3.2.2 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以毒攻毒” 可以认为是 “同气相求”,从基本原理上讲也是一种相生相克的现象[8]。以毒攻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焉耳。”在草部中,部分有毒中药也体现出以毒攻毒的特点。如苍耳的茎叶可用于治疗溪毒,一切风毒以及狂犬咬毒。毒蛇溪毒,沙虱、射工等所伤,口噤眼黑,手足强直,毒攻腹内成块,逡巡不救,苍耳嫩苗一握,取汁,和酒温灌之,以滓浓敷伤处。又如山慈菇,根部入药甘、微辛,有小毒。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其附方中记载,山慈菇与川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等共制成万病解毒丸,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或酒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

3.3 草部有毒中药防毒分析

3.3.1 炮制减毒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草部有毒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其中,修制一般包括去皮,去壳,如对仙茅的修制为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水制、火制一般加入各种辅料,如:乌头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以达到炮制减毒的目的。又如:对于半夏,不同辅料炮制以达到不同的功效。“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由此可见,《本草纲目》中尤为重视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应用,许多炮制方法仍沿用至今。

3.3.2 饮食禁忌 李时珍认为,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9]。如李时珍曰:“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鲐、腥臊陈臭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同时,在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宜与某种食物同食,部分草部有毒中药有记载。如桔梗忌食猪肉,常山忌食葱、菘菜,半夏忌食猪肉、马肉、米泔等。

3.4 草部有毒中药解毒分析

对于有毒中药解毒方法的梳理,包括有关解毒的明确记载,也包括对各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的记载。李时珍对七情的解释中也说道 “相畏者, 受彼之制也”“相杀者, 制彼之毒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即是解毒关系[10]。草部有毒中药的解毒方法包括服白粥、防风汁、远志汁、甘草汁、人参汁、黄芪等,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作用相抵、导毒外出两部分。如对于毛茛的解毒方法:人误食之,狂乱如卒中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体现了甘草与毛茛相互作用,化解毛茛毒性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又如误食钩吻后, “即时取鸡卵抱未成雏者,研烂和麻油灌之,吐出毒物乃生,稍迟即死也。”即用未形成雏鸡的鸡蛋与麻油研碎服下,导毒外出发挥解毒作用。中毒解救思想是中药药物警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毒解救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作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丰富中药药物警戒的理论内涵,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4 结束语

草部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其安全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草纲目》中载有大量对于毒性中药的认识、应用,笔者通过对草部有毒中药的梳理,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方面诠释其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期为草部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戴卫波,梅全喜.《本草纲目》对中药安全合理应用的贡献[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4):963-965.
[本文引用:1]
[2] 骆和生,魏炜佳.五味与毒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89,35(12):49-51,60.
毒性的产生应有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五味,中药的功效和毒性均来自五味。在五味中有毒药物的数量以辛、苦味为多,甘味最少,酸、咸味居中。
URL    
[本文引用:1]
[3] 石琳,董春茹,张冰.《本草纲目》草部药物药性与禁忌反恶解毒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5):1166-1170.
目的:以《本草纲目》草部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药性与禁忌反恶解毒等药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其的药性以及忌反恶解毒等与药物警戒密切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属性中辛味与"有毒"密切相关;苦寒的药物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禁忌反恶解毒等相互作用;而药物"有毒""无毒"与是否与其他药物发生禁忌反恶解毒等相互作用没有必然联系。结论:药物性味与药物毒性以及引发药物之间发生配伍禁忌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对中药药物警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URL    
[本文引用:1]
[4] 刘红杰,李天昊,詹莎,.四性、五味和归经对中药肝毒性预测价值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5):708-713.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成、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肝毒性中药、非肝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并将相关性变量纳入数据库,利用SPSSModeler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模型,筛选重要预测变量。使用MedCale绘制各个模型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筛选各个模型预测的最佳分界值。结果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3种模型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名的前2位均有辛味;3种模型最佳预测分界值均在0.2附近(默认0.5),3种模型预测中药肝毒性的能力均距最优模型有一定差距。结论辛味可能是预测中药肝毒性的重要因素;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药肝毒性预测研究以及中药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URL    
[本文引用:1]
[5] 白云飞,林志健,张冰,.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117-4123.
目的:通过系统梳理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安全事件报道,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48味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祛风湿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459篇,案例3 370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17味,占祛风湿类饮片数的35.42%。分析可见,祛风湿类饮片涉及的不良反应以A型、B型为常见,亦可见C型、D型,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导致ADR/ADE的主要原因有过量、患者自行用药、服用方法不当等。结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发生安全事件相对较多,主要因素为自行用药。加强祛风湿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对提高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URL    
[本文引用:1]
[6] 张卫,张瑞贤,李健.中药药味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及中药药味的标定原则与方法研究——《本草纲目》药味及药味理论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928-4931.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于中药药味的标注却别很大.《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研究该书对药味的标注方法和原则,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对于药味的标注化标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草纲目》重视药味理论,采用了宋明理学的方式来阐释药味与功效的关系,但并未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系统论的观念,同时该书也并未使用理论反推药味的方式标注药味.《本草纲目》在药味的标定上主要采用口尝药味的标定方式,应作为当前主流标定药味的方式.
DOI:10.4268/cjcmm20152434      URL    
[本文引用:1]
[7] 邓先瑜,芮正祥.《本草纲目》药物气味探析[J].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43-45.
URL    
[本文引用:1]
[8] 张冰,林志健,张晓朦.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2017-2020.
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毒”为核心,其萌生、发展与实践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中药“毒”有着丰富的含义,受药物、临床使用、患者体质三方面因素的调控。随着对“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辨证看待中药的“毒”,对中药“毒”的应用、防治都愈发完整。该课题组梳理大量古籍文献,提出了传统中医药“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全面地反映了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
URL    
[本文引用:1]
[9] 石琳,张冰.基于《本草纲目》的中毒解救思想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2):104-108.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中毒解救思想内容、作用机理以及应用。方法:以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为研究范畴,对其中毒解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中毒解救思想。结果:《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内容包括解金石毒、解药毒、解酒毒和解食毒;中毒解救的机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作用相抵、导毒外出、振奋阳明和以毒攻毒;《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思想应用在中毒后解救;药物的炮制以及中毒的预防等方面。结论:中毒解救思想是中药药物警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毒解救的内容十分丰富,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和继承。
[本文引用:1]
[10] 王佐德,朱昌柏.《本草纲目》服药食忌初探[J].时珍国药研究,1995,6(4):4-5.
本文对《本草纲目》中收载的服药食忌,初步按食物种类分为七类,并从药物性能、作用、疾病关系等方面认识到李时珍的服药食忌是运用中医药理论的结晶。同时呼吁同道们科学地继承发掘这一宝贵的遗产。
URL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本草纲目
草部
有毒中药
药物警戒

Grass classification
Toxic Chinese medicines
Pharmacovigilance

作者
董一珠
褚梦真
张冰
张晓朦
林志健
吴嘉瑞

DONG Yizhu
CHU Mengzhen
ZHANG Bing
ZHANG Xiaomeng
LIN Zhijian
WU Jia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