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科普

如何应对“长假综合征”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徐颖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 王清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盛力

  快乐春节假期转眼已经过去,多数上班族和求学者已经返回工作岗位或者返校,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然而在回归各自的岗位之际,有部分朋友感到困倦疲惫,心情郁闷,甚至出现腹痛胃胀、消化不良的症状。睡意袭人心不醒,日日无所事事时。一身懒散似沉舟,浑浑噩噩思维迟。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

1.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所谓“节后综合征”指的是人们在长假之后(特别是春节、国庆长假)出现的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反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疲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出现“节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生物钟失调。许多人放假后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和平时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束假期后回归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导致人体生物钟一时间难以适应。

  (2)没有正确放松。假期间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放松,而是过度放纵自己,如熬夜、酗酒、暴饮暴食,较少进行体育锻炼等,从而导致上班时精神萎靡不振,提不起兴趣。

  (3)没有重建自我效能感。不少人对假期的生活缺乏计划与合理安排,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从假期过渡到工作的“缓冲期”,因而上班前常因即将到来的任务而感到紧张焦虑。

2. 如何避免出现“节后综合征”?

  第一,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缓解疲劳尝试睡“子午觉”,逐步恢复自己的生物钟。中医认为,“子午觉”为养生妙招。何谓“子午觉”?简言之,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时在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午饭后要小眯一会儿,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也可让精力尽快恢复。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午时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心脏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子时是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胆经循行时间”,《黄帝内经》有云,“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其实指诸脏腑取决于胆经生发之气,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胆的功能正常,大脑的决断力也强,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睡眠,早晨醒来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做事效率也高,正如中医所讲,“胆有多清,脑有多清”。不仅如此,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春天要“养生”,养护肝木生发之气。“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胆气被耗,肝就受损。因此春季按时进入睡眠状态才可“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若有失眠的症状,无法入睡,可尝试穴位按摩的方法,如按压安眠穴[耳垂后的凹陷(翳风穴)与 枕骨下凹陷(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除此之外,还有泡脚,耳穴压豆等同样简单易行的古法妙招可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