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闫荟羽(1985-),女,吉林长春人,主管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431-88782573,E-mail:yanhuiyu4223901@sina.com。
通信作者: 张四喜(1981-),男,吉林长春人,主管药师,硕士,研究方向:医院药学管理与临床药学。电话:0431-88782573,E-mail:sixi100@sohu.com。
Suvorexant是一种食欲素受体拮抗药,可影响食欲素通路的信号传导,有效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入睡困难及睡眠维持困难的食欲素受体拮抗药类催眠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临床试验的支持,结合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低成瘾性等优势,suvorexant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病。国外调查显示,约1/3成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2%~6%患者选择使用催眠药物治疗[1]。suvorexant是由美国默沙东(Merck Sharp Dohme,MSD)公司推出的第一个食欲素受体拮抗药类催眠药,于2014年8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化学名suvorexant,商品名Belsomra,是该类药物中首个获得FDA批准的药物[2]。食欲素是参与调节醒睡周期的化学物质,在保持人觉醒方面起重要的作用。suvorexant可改变食欲素在大脑中的信息行为。临床试验表明,对于入睡困难和睡眠难以维持的患者, 20 mg或更小剂量suvorexan安全有效[3]。笔者对其药理学、药动学性质、临床应用、安全性及耐受性等作一综述。
食欲素是下丘脑外侧区产生的一种兴奋性神经肽,在调整睡眠和觉醒之间起着决定性作用。食欲素神经元主要位于外侧下丘脑,上行投射到大脑皮质,下行投射到唤醒细胞群,促进觉醒状态。对动物及人体的研究发现,食欲素受体突变和发作性睡病之间有一定关系。抑制食欲素受体,可降低觉醒过度,提高睡眠连续性[4]。在国外,苯二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失眠症使用最广泛的处方药,其作用于分散在脑中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多导睡眠图显示,此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失眠患者睡眠效率,但改变了基本睡眠结构,常伴有不良反应,如幻觉、记忆障碍、反跳性失眠、依赖性增加、残留效应等。与苯二氮类药物相比,suvorexant作用于一组小的、选择性的神经元组,协调唤醒与睡眠之间的过渡。正是由于这种选择性的作用机制,降低了其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因此,相较于苯二氮 类药物和其他镇静催眠药,suvorexant具有潜在的优势[5]。
口服suvorexant 10 mg后生物利用度约82%,吸收良好。给药剂量超过10~80 mg时,其吸收与剂量成反比[6]。空腹给药达峰时间( tmax)为2 h。与食物同服 tmax可延长,但食物不影响suvorexant的峰浓度( Cmax)。因此,可以空腹或不空腹服用,但若患者想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则应空腹服用。 t1/2平均为12 h,达到血浆稳态浓度需3 d,AUC平均为49 L,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该药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和CYP2C19代谢,产生无活性的羟基代谢物,在轻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半衰期为19 h。主要排泄途径是粪便(66%)和尿液(23%),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1),suvorexant排泄与健康人相似。
年龄和种族对suvorexant的药动学无影响,但性别和体重指数对suvorexant药动学影响有显著差别。研究发现[7],与男性比较,女性AUC、 Cmax和平均浓度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7%,9%,5%),在肥胖女性中更明显,AUC、 Cmax平均增加了46%和25%。FDA推荐,在肥胖女性中,谨慎增加suvorexant给药剂量。
suvorexant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在3项有500余例受试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研究显示,与服用安慰药的受试者比较,服药者入睡更快,夜间醒来的时间更少。
MICHELSON等[3]评估suvorexant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服药1年,此后2个月停药,评定潜在的反跳和停药反应。<65岁患者服用40 mg,>65岁患者服用30 mg。结果表明,患者耐受性较好,没有严重安全性问题、反跳或停药反应。第二个评价目标是在治疗1个月后评估提高患者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sTST)和入睡时间(time to sleep onset,sTSO)的有效性。与安慰药比较,suvorexant对sTSO(-18 vs-8.4 min; 95% CI =-14.6~-4.5; P=0.000 2)和sTST(38.7vs16 min;95%CI=16.4 ~29.0; P<0.000 1)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1年以上suvorexant治疗对患者有益。
HERRING等[8]进行了一项短期交叉试验,该研究纳入18~64岁失眠患者,随机服用以下4种剂量之一(10 mg, n=62;20 mg, n=61;40 mg, n=59;80 mg, n=61),安慰药组( n=249)。周期为2个4周,中间间隔1周,在每个周期的第1天和第28天,通过夜间交叉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评估其有效性。主要终点是睡眠效率(定义为TST除以睡眠时间),次级终点是入睡后苏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定义为持续入睡时间后的持续觉醒时间)和潜伏期到持续睡眠时间(latency to persistent sleep,LPS,定义为从准备睡眠到持续入睡)。结果显示,与安慰药比较,TST、WASO和LPS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少,与剂量成正比,>5%患者中困倦是唯一的不良反应。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剂量增大困倦患者数量明显增加(10 mg,1.6%;20 mg,4.9%;40 mg,10.2%;80 mg,11.5%)。仅有1例次日过度嗜睡的报道,该患者服用剂量为80 mg。
SUN等[9]在18~4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中进行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4周期交叉研究,评估suvorexant在睡眠参数方面的影响,增加第5周期完成单独的药动学评估。每个周期,对患者进行2个晚上的评估,第1晚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第2晚患者在交叉多导睡眠图记录前1 h随机应用以下4种剂量之一(10,50,100 mg或安慰药)。5个周期以至少96 h的洗脱期隔开。以精神运动行为测试和主观评定评估次日残留效应。在第5周期,患者服用10,50或100 mg剂量评价suvorexant的药动学。与安慰药比较,超过8 h的记录显示,suvorexant所有剂量均有明显的促进睡眠效应,对PSG睡眠分期、慢波活动或δ波没有明显影响。50~100 mg剂量明显降低了LPS、TST、WASO。10 mg剂量明显降低了WASO。试验表明,与安慰药比较,uvorexant 100 mg残留效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 mg,20.5% ;10 mg,4.5%;50 mg,4.8%)。suvorexant在这些患者中耐受性较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
以上研究有局限,未排除试验中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物质滥用史、酗酒史,或使用其他精神药物史[8,9]。另外,以上3项试验均未使用非药物方法或介入睡眠疗法(如限时睡眠、刺激控制程序、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指导、同时服用药物调整),其治疗选择推荐在最近的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指南上(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10]。
FDA批准4种规格(5,10,15,20 mg片剂)suvorexant用于治疗失眠症[2]。批准剂量较小,主要考虑其较大剂量下存在残留效应,包括困倦和驾驶能力受损。与安慰药比较,所有临床试验研究中,suvorexant均未导致次日精神运动损伤。在一项尚未公布的研究中发现,服用较大剂量suvorexant对驾驶操作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基于试验的评价标准,FDA作出结论:suvorexant 10 mg有效,超过20 mg提高睡眠作用不明显,应更关注其安全性。suvorexant推荐剂量为10 mg,睡前30 min内服用,在计划清醒之前至少保持7 h,最大推荐剂量每日不超过20 mg。在肥胖女性和服用CYP3A4抑制药的患者中,应该减少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6],老年患者或肝肾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早期临床试验已经表明,suvorexant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不良反应较少(罕见的思维与行为异常,记忆丧失,焦虑,睡眠麻痹,下肢无力)[8]。困倦、疲劳、头痛是suvorexant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并且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女性较男性发生率高,成人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临床试验中未发现suvorexant有显著的依赖性,FDA将其分类为四级管制药物[11]。在一项未公布的研究中,以安慰药和15,30 mg的唑吡坦为对照,FDA评估了suvorexant40,80,150 mg在娱乐性吸毒者中的使用情况。在主要终点suvorexant和唑吡坦的效应相似,但在其他研究范畴中,唑吡坦表现出更多的滥用倾向,滥用不良事件唑吡坦比例为58.3%,suvorexant为30.6%。
大剂量suvorexant(≥20 mg)可能增加损伤运动协调的风险、睡眠麻痹、幻觉、日渐催眠状态,患者每天晚上不应服用超过20 mg[6]。如果第2天从事驾驶或其他需要保持完全警觉的活动,应谨慎服用,大剂量可能引起危险复杂的睡眠行为(如梦驾症),尤其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和酒精同服时。发作性睡病是suvorexant的禁忌证。使用suvorexant患者应周期性评价困倦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因为suvorexant经过CYP3A4酶代谢,联合使用中等强度的CYP3A4抑制药可以增加其血药浓度[6],此时,推荐剂量是5~10 mg·d-1。其不推荐用于使用强效CYP3A4酶抑制药患者(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利托那韦)。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可以降低suvorexant浓度和作用。避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酒精合用,以免增加中枢抑制作用和复杂睡眠行为的潜在风险,如梦驾症和晕倒。
苯二氮类药物存在较高身体依赖性、停药反应、残留效应及其他睡眠异常行为、逆行性遗忘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有药物滥用和酗酒史的患者,此外,因其可增加晕倒的风险,应避免给予老年患者,这些都限制了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12]。而suvorexant作用更集中,理论上身体依赖性较小,临床试验也尚未发现药物滥用。健康男性多导睡眠图研究表明,低剂量suvorexant(10 mg·d-1),未发现残留效应的证据。一项尚未公布的随机双盲安慰药和交叉试验发现[3],与安慰药和唑吡坦比较,suvorexant单次给药对睡后被唤醒的老年患者的记忆力、精神运动行为有极微小的损伤。更有研究显示,使用suvorexant长达12个月后未发现耐药性的证据。
尽管suvorexant与其他失眠药物的相对有效性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但临床试验已表明其显著降低药物滥用,其治疗效果和低依赖性可望成为一种更有效、低毒的新型催眠药。目前该药尚未在我国上市。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