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桂希恩
    2003, 22(12): 831-8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展艾滋病的治疗工作,医务人员首先要以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武装自己,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病原治疗尤为重要.现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药物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药(又分为核苷类及非核苷类2种)及蛋白酶抑制药.新近开发的“进入阻断药”enfuvirtide(T20)已在国外上市.抗HIV的联合治疗(HAART疗法)可使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并可长期维持疗效.
  • 特约稿
    袁静;骆子义;胡毅文;周伯平;王召钦;刘艳;李炜
    2003, 22(12): 832-8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深圳地区46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1.3∶1,平均30.5岁,儿童患者较少且一般不转为重症;孕妇及>4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②具有传染性强,家庭及单位易群体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③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弛张热多见,平均发热病程(9.07±4.23) d.多伴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多于发热后3~4 d出现,平均持续(16.7±10.3) d.易发生肝功能损害.CD+4/CD+8入院时平均为(17.9±5.6)%/(24.2±6.5)%,明显下降.④与普通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发生率高、炎症持续时间长,ALT升高发生率及升高程度较高,入院时CD+4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⑤易重症化(47.3%),病死率为4.3%.易发生I型呼吸衰竭(15.2%),易发生肺纤维化(17.4%).⑥肺纤维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情、胸腺肽α1及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有关.结论:SARS患者的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炎症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损害、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胸腺肽α1及短程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率.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徐细明;于皆平;何小飞;李军华;於亮亮
    2003, 22(12): 835-8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大蒜素对其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组(TNBS组)、三硝基苯磺酸+0.9%氯化钠注射液组(TNBS+NS组)、三硝基苯磺酸+大蒜素组(TNBS+Alc组)共4组,每组12只.用TNBS 150 mg•kg1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2天开始,TNBS+NS组和TNBS+Alc组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d1、大蒜素30 mg•kg1•d1对其进行灌胃,qd,至3周后处死动物.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和bcl2、Bax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凋亡和淋巴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并观察肠管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TNBS组及TNBS+NS组相比,TNBS+Alc组中淋巴细胞凋亡增加(P<0.01),bcl2表达阳性淋巴细胞减少(P<0.01).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凋亡而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有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李伟英;谢文平;邓时贵;国维
    2003, 22(12): 838-8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养血止痒片对2,4二硝基氟苯(DNFB)所引起的小鼠Ⅳ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NIH雌性小鼠30只,在腹部去毛,面积约3 cm2,涂0.5% DNFB 25 μL致敏,第5天在左耳背面涂0.25% DNFB 25 μL诱发皮炎,制得小鼠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分成养血止痒片(3.0 g•kg1)组、醋酸泼尼松(24.0 mg•kg1)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kg1)组,每组10只,均于致敏后灌胃给药,bid,共给药5 d,观察小鼠耳部的炎症情况.结果: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养血止痒片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小鼠耳部炎症抑制明显,单、多形核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养血止痒片可明显抑制DNFB引起的小鼠Ⅳ型变态反应,是其治疗湿疹的机制之一.
  • 药物研究
    杜留虎;李佑念;周立国;曾凡波
    2003, 22(12): 840-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消痔汤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肿胀方法、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等实验方法,观察消痔汤的抗炎、镇痛作用. 结果:消痔汤剂量在8.8,17.6 g•kg1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的抑制率分别为37.39%,57.96%;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47.24%,74.87%;热板法证实消痔汤在给药后1~6 h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结论:消痔汤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骆名其;高世成;代永安;张永喜
    2003, 22(12): 843-8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状况,分析药物治疗方法.方法:16例艾滋病患者中14例出现机会性感染,共26例次,其中口腔真菌感染12例,肺部感染4例,腹泻3例,隐球菌脑膜炎1例,其他6例.口腔真菌感染者给予氟康唑100 mg,po,qd,疗程10~14 d;肺部感染者给予抗细菌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大剂量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TMP,3.0 g•d1),疗程10~14 d;腹泻患者给予大剂量SMZTMP(3.0 g•d1),疗程7 d;隐球菌脑膜炎给予两性霉素B(疗程2周)加氟康唑(疗程2个月).结果:14例机会性感染患者中,好转8例,未愈4例,死亡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作相应治疗后,部分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控制,治疗药物的选择有其特殊性.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周和龙;杨小铭;何生松;朱华斌;黄华芳
    2003, 22(12): 845-8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76例分为A组35例(拉米夫定100 mg,qd,po,连续12个月),B组21例(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00 mg,tid,连续服6个月),C组20例(常规护肝,对症治疗,未经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①A组HBVDNA阴转率在3,6,12个月时分别为62.9%,80.0%,77.1% ;B组分别为76.2%,90.5%,76.2%.A组HBeAg阴转率在3,6,12个月时分别为28.6%,34.3%,42.9%;B组分别为38.1%,47.6%,42.9%.两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在3,6,12个月时分别为37.1%,65.7%,71.4%;B组分别为42.9%,66.7%,81.0%.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单用或与苦参素联用,均具有明显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拉米夫定与苦参素联用,有改善肝功能作用,且有提高HBVDNA及HBeAg阴转率的趋势.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王振民;于淑娥;刘清艳
    2003, 22(12): 847-8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护肝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 μ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250 mL,静脉滴注,qd,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和凝血因子Ⅱ活动度(PTA)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1).对HBVM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能促进肝细胞生长,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提高PTA水平,防止肝衰竭.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唐神结
    2003, 22(12): 848-8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结核分支杆菌(NTM)病是艾滋病患者全身细菌感染常见的原因,NTM病并发艾滋病的治疗已被学者们关注.介绍NTM病并发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治疗药物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推荐几种常见NTM病的治疗方案.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张天民
    2003, 22(12): 852-8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概述3类17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17种药几乎全部可产生耐药性,既有同类药之间的交叉耐药,也有耐多药,以原发耐药为主.不良反应较多,除一般性反应外,其特殊反应是代谢障碍,以脂肪代谢障碍最多(49.0%),糖代谢障碍占20.0%,其次为骨代谢异常等.对高脂血症可用辛伐他汀治疗.
  • 感染性疾病用药专栏
    苏玉永;杜江涛;向明
    2003, 22(12): 854-8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抗艾滋病(AIDS)的新药和疗法不断出现,如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蛋白酶抑制药等;②免疫调节药物;③抗机会性感染等;④“鸡尾酒”疗法;⑤AIDS疫苗;⑥抗AIDS中药等.AIDS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大部分在不发达国家,寻找高效低毒、价格低廉的药物和疗法迫在眉睫.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陈怡禄;吕回;邓力;杨彤;卓仪
    2003, 22(12): 856-8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患儿苯巴比妥(PB)血清样品在冷处储存的稳定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0例患儿应用PB治疗时的血药浓度,比较其血清样品当天测定浓度(C1)与其在冷处储存7 d后测定浓度(C7).结果:PB血药浓度C1与C7呈正相关(P<0.01),其回归方程:C7=1.054 5C1-1.275 8,r=0.983 1.平均Re(C7/C1,相当于PB在患儿血清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4.8)%,RSD为4.70%(n=30),且两者的各组偏差[(C7-C1)/C1]均小于10%.结论:患儿血清样品在冷处储存7 d,其PB能保持稳定,有利于常规治疗药物监测(TDM)时的样品储存.
  • 药物与临床
    肖炜明;杨建国;吴健;李家驹
    2003, 22(12): 858-8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奥曲肽与蛇凝血素酶联合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9例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13例,在补液、输血、一般止血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蛇凝血素酶1~2 kU,iv,反复出血时可重复使用,奥曲肽首剂0.1 mg,iv,然后25 μg•h1静脉滴注维持至出血停止后24 h;对照组加用垂体后叶素0.2 U•min1静脉滴注, 出血停止后减量为0.1 U•min1维持24 h.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8%,对照组有效率46.2%(P<0.05).结论:奥曲肽与蛇凝血素酶联合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 药物与临床
    任晓明
    2003, 22(12): 860-8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对照方法,将1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 mg,bid,对照组82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tid,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63.41%(P>0.05),显效率分别为56.98%,37.80%(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 药物与临床
    王忠诚;李玉珉
    2003, 22(12): 862-8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呼吸兴奋药,给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疗法等常规综合治疗,疗程10~14 d.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 mg、黄芪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qd,疗程10~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9,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张志高
    2003, 22(12): 863-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盐酸乌拉地尔的降血压效果.方法:重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盐酸乌拉地尔12.5或25 mg静脉注射与酚妥拉明50~100 μg•mL1静脉滴注,观察30,60,90 min的血压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6.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盐酸乌拉地尔治疗严重高血压,安全、方便、效果显著.
  • 药物与临床
    王丽慧;曹作炎
    2003, 22(12): 864-8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效果.方法: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阿奇霉素0.5 g,对照组用克林霉素1.2 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确切.
  • 药物与临床
    赵亚凝
    2003, 22(12): 865-8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PN治疗的患者413例,其中晚期肿瘤患者240例,危重患者17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3例患者中除6例因并发症死亡外,余407例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临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药物与临床
    罗新;匡军秀;刘谦;胡照珍
    2003, 22(12): 867-8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用及辅助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糜烂患者90例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三大组各30例,每组按患者入选序号随机再分为A、B、C三小组各10例.A组单用bFGF 300 AU•(cm2)1,B组使用宫颈红外线凝结法,C组使用宫颈红外线凝结法加bFGF辅助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糜烂面愈合情况及治疗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对于单纯型、颗粒型的轻度宫颈糜烂,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对中度宫颈糜烂,A、B两组在显效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治疗的痊愈率高于A组(P<0.05).B、C两组治疗宫颈糜烂差异无显著性,C组发生阴道大出血的患者较B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FGF是治疗单纯型、颗粒型的轻、中度宫颈糜烂的有效药物,而对于重度或乳头型宫颈糜烂,传统的物理热疗法辅以bFGF治疗有望减少术后阴道大出血的发生率.
  • 药物与临床
    王云霞;杨庆红;孟京华;周强;王璐
    2003, 22(12): 869-8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4 cm后,随机分为2%盐酸利多卡因组(L组)及1.73%碳酸利多卡因组(CL组) 各30例.两组药物用量均为14~16 mL.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阻滞平面范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及麻醉对血压 、心率的影响.结果: CL组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时间短,阻滞范围宽,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短,与L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血压 、心率的影响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73%碳酸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肌松弛满意.在剖宫产术中明显缩短了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对急诊剖宫产术更为适用.
  • 药物与临床
    林美荣;杨心青;刘昉
    2003, 22(12): 870-8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纤维喉镜手术前基础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需作纤维喉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0例,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服前摇匀吸入口中,稍仰头,滞留咽喉部5~10 min后慢慢咽下.结果:麻醉所需时间5~10 min,手术时间30 min,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能快速麻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
  • 药物与临床
    张炜
    2003, 22(12): 871-8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文献复习,对新生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与调控、临床适应证、临床应用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注意事项、安全性给以综述.新生儿EPO由肝脏产生.新生儿血清EPO水平低、清除率高.EPO在新生儿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之贫血.其适宜剂量为每周600~750 U•kg1,分3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疗程以6周左右为宜.早期方案(预防性治疗)可于生后2或3 d开始;晚期方案可于生后3周或当Hb<140 g•L1时应用,而以早期方案为首选.EPO在新生儿科的安全性较好.
  • 药物与临床
    刘辉;王平;王晓卫;汤韧;熊佳佳
    2003, 22(12): 872-8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磷脂化合物对药物经皮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磷脂化合物的分类与特点、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磷脂化合物在药物透皮吸收制剂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及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药物与临床
    李玉莲;曾平
    2003, 22(12): 874-8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吗啡是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重要镇痛药,其给药途径有:①硬膜外给药及鞘内给药;②直肠给药;③口腔给药;④经皮给药;⑤肺部给药;⑥其他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系统、脑室内注射给药等.吗啡研究较多的剂型有缓释片、脂质体、雾化吸入剂及生物颊粘贴片等,其新剂型的开发研究还有待深入.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王劲;杨天燕
    2003, 22(12): 876-8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不同pH值的磺胺嘧啶银乳膏稳定性.方法:观察不同厂家的硬脂酸配制的磺胺嘧啶银乳膏外观变化及不同pH值的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外观变化.结果:pH<8.0时,磺胺嘧啶银乳膏的稳定性较好.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应检查其pH值.
  • 药物制剂
    严炎中;徐雯宇;曹国建;王晓梅;马友正;王兴祥
    2003, 22(12): 877-8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新型药用辅料制备口腔缓释贴膜.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卡波姆(CP)、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两因素,在各自的3水平上进行筛选,考察各处方膜剂的粘附性和缓释性能.结果:以8% CP和6% HPMC作为第3层辅料制备的3层膜剂具有较理想的粘附性和缓释性.结论:新型药用辅料CP和HPMC作为成膜材料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口腔缓释贴膜.
  • 药物制剂
    刘环香;邹瑛;姜俊勇
    2003, 22(12): 878-8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复方氟康唑滴眼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氟康唑滴眼液的含量,并对4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该方法可以消除辅料对主药测定的干扰,平均回收率100.86%,RSD=0.36%(n=5);临床总有效率100.0%.结论: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便,检测方法快捷,结果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 药物制剂
    廖秋霞;邵寅
    2003, 22(12): 880-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的稳定性.方法:用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法及pH值的测定考察光线对氟罗沙星注射液的影响.结果:光线直射1 h后注射液变淡黄色,薄层色谱可见分解出2或3种未知物质.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不稳定,应严格避光保存.
  • 药物制剂
    李穗麟;陈怡禄;周筠;黄跃;卓仪
    2003, 22(12): 881-8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改进桉油喷雾剂的配制及考察其稳定性.方法:溶液型桉油喷雾剂处方加入2.0‰吐温80,改进为乳液型桉油喷雾剂,并在室温(25±2)℃、密闭的条件下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乳液型桉油喷雾剂在室温、密闭的条件下,2周内可保持稳定.结论:乳液型桉油喷雾剂制剂稳定,储存方便.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叶冬梅;路玫;荆树汉;潘洪平
    2003, 22(12): 882-8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牛葛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Novapak C18色谱柱(3.9 mm×150.0 mm,4 μm)为固定相,甲醇水=25∶7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葛根素在0.404~2.02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葛根素的加样回收率为99.23%,RSD=1.29%;连续进样的精密度RSD=0.26%.结论:该方法能消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 药品质量控制
    方建国;李永进;丁水平
    2003, 22(12): 883-8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6倍,采用动态比浊法,通过干扰试验和验证试验,测定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样品稀释16倍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检测平均回收率92.80%~109.92%.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 药品质量控制
    朱蕙;查仲玲;杨瑜;王智勇
    2003, 22(12): 886-8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当归静脉注射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LCODS色谱柱(5 μm,150 mm×6 m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70∶30∶1),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3 nm.结果:阿魏酸在4.4~26.4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98.96%(RDS=1.96%).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当归静脉注射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苗云海
    2003, 22(12): 887-8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限度.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5HMF的测定波长为284.0 nm,参比波长为349.3 nm.结果: 5HMF的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0.9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 药品质量控制
    潘细贵;罗毅;张先洲
    2003, 22(12): 889-8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芪黄口服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计算芪黄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的浓度在0.034~0.170 m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54%,RSD=1.4%.结论:运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芪黄口服液中多糖含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芪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谢守霞;张万帆;董淳;王大果
    2003, 22(12): 890-8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地高辛血清浓度的监测情况.方法: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1998~2000年3 a完成的95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年龄对地高辛血清浓度的影响.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比例逐年上升,低于治疗范围的比例较高,高出治疗范围的比例较低;高于治疗范围的患者中毒率为53.6%(52/97),有效浓度内患者中毒率为1.3%(6/470);70岁以上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与血清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比例间无明显相关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54.2%)和消化道反应(34.7%)为主;中毒原因有血肌酐增高、高血钾、低血钾及伴发感染等.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 用药指南
    方淑贤;杜光;郑恒;刘东;汪震
    2003, 22(12): 892-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木糖醇注射液与46种常用注射液配伍的外观变化.方法:模拟临床浓度和配制方法,对46种常用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24 h内观察,未见混合物颜色、pH值、澄明度明显变化.结论:木糖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输液制剂,可作为多种注射液的输液载体应用于临床.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张江兰;徐楚鸿;黄璞
    2003, 22(12): 894-8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60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常用药品诱发的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中,女340例,男261例,中青年占42.4%;诱发ADR的药物涉及25类,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82.0%;A型反应320例次,B型反应281例次;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药物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有14例;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占3.2%.结论:应重视ADR监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 药物不良反应
    景莉;曾仁杰;雍小兰;张丽娜
    2003, 22(12): 896-8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输液疗法的合理应用,综合分析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输液反应类别.结果表明,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是致热原累加、微粒倍增、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个体差异、输注速度等.应加强这些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方忠宏;方晓丽
    2003, 22(12): 898-8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邹瑛;杨芰
    2003, 22(12): 899-9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魏晓鸣
    2003, 22(12): 900-9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章俊航;屠忠良;康央君
    2003, 22(12): 901-9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盛力
    2003, 22(12): 902-9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姚安胜;周云芳;邹晓华;陈文钦
    2003, 22(12): 903-9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王燕萍;陆国础
    2003, 22(12): 904-9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