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窦春青;赵青川;窦科峰;杨雁灵;岳树强;李开宗
    2004, 23(8): 519-0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预处理对炎症反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休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成的急性肺损伤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法诱导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II组、AII+FK506组,实验前2 d开始,AII+FK506组动物给予他克莫司20 mL·kg1,sc,每12 h给予相同剂量维持;AII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他克莫司。分别测定0,3,6,9 h两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并观察肺湿重/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TNFα于3 h达峰值, IL1β于6 h达峰值,各时间AII+FK506组TNFα、IL1β含量均较AII组低,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各时间点AII、AII+FK506组大、小鼠W/D比值均较0 h相显著升高,AII+FK506组升高幅度低于AII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AII组大小鼠肺实质及间质广泛性损害,肺间隔明显水肿、增厚,肺泡结构紊乱伴大量炎性渗出及PMN浸润;AII+FK506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他克莫司干预可减少炎症反应时血清TNFα、IL1β含量,减轻由炎性递质引发的急性炎症损害。
  • 药物研究
    王德才;赵晓民;李同德;马健;孔志峰;李珂;高允生
    2004, 23(8): 523-0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中总香豆素组分(TCP)对小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以氯霉素(25mg·kg1,ig)为阳性对照,观察TCP(50,100,200 mg·kg1,ig)分别对戊巴比妥钠(36 mg·kg1,ip)和巴比妥钠(180 mg·kg1,ip)催眠作用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微粒体苯胺羟化酶(ANH)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活性。结果:TCP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但对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无明显影响;且TCP能显著降低ANH和ADM活性。结论:TCP能抑制小鼠肝药酶活性。
  • 药物研究
    李功华;祁金文;马珂
    2004, 23(8): 527-0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替硝唑对大鼠血胰屏障的通透性,为选择合适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继发性胰腺组织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给予大鼠替硝唑20 mg·kg1,sc,在规定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胰腺组织和血清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血清、胰腺组织中替硝唑浓度在20 min时最高,分别为19.73 μg·mL1,55.17 μg·g1;药物对血胰屏障的通透率(PR)>1。结论:皮下注射替硝唑后,药物在胰腺中有较高的分布,对血胰屏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值得向临床推荐用于预防和治疗胰腺感染。
  • 药物研究
    蒋毅萍;刘永刚;陈厚昌
    2004, 23(8): 529-0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赤芍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以马洛替酯为阳性对照,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学改变,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赤芍水提物能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NO、HA、LN水平和肝组织中过高的Hyp、MDA的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表明,赤芍水提物明显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结论:赤芍水提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司斌;蒋桔泉;刘孟丽;孙卉
    2004, 23(8): 533-0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小汤山医院某科收治的38例SARS患者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利巴韦林的用量分为两组,小剂量组18例,利巴韦林用量600~1 000 mg,静脉滴注,qd。大剂量组20例,利巴韦林用量1 000~3 000 mg·d1,静脉滴注,bid。分别观察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除3例外,均在治疗2周内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改善。3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利巴韦林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 或P<0.05),血清BUN有轻微升高(P<0.05),与利巴韦林的用量和疗程无关。利巴韦林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红细胞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组资料显示,38例患者经不同剂量的利巴韦林治疗,结合综合和对症处理,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孙桂珍;孙玉玲
    2004, 23(8): 535-05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刘宏;杜蓉
    2004, 23(8): 536-0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HBV)常常发生基因变异从而导致HBV耐药性的产生,使得乙型肝炎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该文从HBV变异的种类、基因变异与HBV的耐药性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有关进展,并针对基因变异所导致的HBV耐药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戴晓君
    2004, 23(8): 538-05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预防宫内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将15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86例,于孕30,34,38周给予HBIG 3次,每次200 U,im,对照组70例不给予药物。结果:预防组宫内感染率1.2%,对照组宫内感染率5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给HBsAg阳性孕妇孕期肌内注射HBIG,是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重要途径。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刘福强;王卫东;汤真
    2004, 23(8): 539-05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抗病毒中药大体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3方面进行。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苏雄
    2004, 23(8): 541-05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有小肽、反义核酸、核酶和脱氧核酶等,特别是脱氧核酶能裂解不同的靶RNA和DNA,可在体外作为特有的RNA序列核酸内切酶和在体内用作灭活靶细胞RNA。另一种是广谱抗病毒分子存在于自然界由特有的复合细菌菌株产生的,能特异性地裂解不同靶分子的广谱抗病毒分子生物药,如蛋白酶和DNA酶等的小分子物质。这种名为LPD酶的细菌代谢产物已经发现具有多靶位的选择性抗病毒功能。
  • 抗微生物药物专栏
    汤韧;刘辉
    2004, 23(8): 544-0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等方面总结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认为抗病毒药物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药物。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刘光辉;祝戎飞;王忠喜
    2004, 23(8): 546-0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变态原皮试结果和血清sIgE水平选择脱敏治疗起始浓度和剂量,进行常规脱敏治疗及维持脱敏治疗,初始脱敏浓度5或50 TU·mL1和剂量0.05 mL等,以后每次注射都逐步增加剂量或浓度,直至患者达到最大耐受浓度5 000 TU·mL1和剂量0.8~1.0 mL,再以此浓度和剂量行维持脱敏治疗,总疗程15~21个月。比较152例患者在尘螨变应原疫苗[阿罗格(r)>NHD(r)]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肺功能及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结果:166例患者中有152例坚持完成脱敏治疗,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9.4±2.4)及(3.2±1.7)分,肺功能FEV1分别为(1.98±0.72)及(2.37±0.79),PEFR分别为(6.3±2.1)及(7.4±2.5) L·s1,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分别为(15.3±2.3)及(3.2±1.4) KUA·L1,IL4水平为(534.7±78.6)及(316.3±72.7) ng·mL1,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152例中有62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尘螨变应原疫苗对尘螨致变态反应性哮喘患者进行尘螨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药物与临床
    施冶青;韩星海;刘;赵东宝
    2004, 23(8): 548-0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γ对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SSc患者15例,完成3个月的疗程,每日给予重组干扰素γ 100万U,im,每周5 d。结果:治疗3个月在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最大齿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一氧化碳弥散率差异有显著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干扰素γ对SSc有效,且副作用低。
  • 药物与临床
    张颖;高鹏飞;方忠宏
    2004, 23(8): 551-05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葶芩复方敷贴对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的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葶芩复方敷贴5 g贴敷在肺腧、神厥腧穴位上,急性支气管炎治疗7 d,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14 d,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5 g,po,tid,7 d后不能控制,给予头孢克洛0.25 g,po,tid。观察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在控制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方面及降低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5.1%,显控率为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4.4%,显控率为40.4%,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葶芩复方敷贴以内病外治的方法治疗支气管炎疗效肯定,从而提示了控制支气管炎症的另一种途径。
  • 药物与临床
    张赤;王焱林;万德宁
    2004, 23(8): 553-05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完毕后,施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照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罗哌卡因加0.000 2%芬太尼镇痛混合液负荷剂量5 mL,每隔15 min,若无明显镇痛效应,给予剂量3 mL,维持剂量2 mL·h1,维持24~48 h。治疗组进行PCEA前1 h给予硬膜外导管注入氯胺酮0.3 mg·kg1 ,其他方法同对照组。记录术后24 h内的疼痛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舒适评分(BCS)判断患者舒适程度。结果: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BC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硬膜外预先注入氯胺酮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作用。
  • 药物与临床
    童晓霞
    2004, 23(8): 555-05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鬼臼树脂改良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女性尖锐湿疣患者3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30例,鬼臼树脂改良组行鬼臼树脂改良法治疗,即鬼臼树脂涂布疣体表面,qd,连用2个月;常规鬼臼树脂组行鬼臼树脂常规治疗,即鬼臼树脂涂布疣体表面,qod,至疣体消失停止用药;微波治疗组行微波物理治疗,醋酸白试验确定病变部位,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微波治疗术,切除肉眼所见的的所有疣体,创面用呋喃西林粉外涂,qd,至伤口愈合停止使用呋喃西林粉。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比较3种疗法的复发率。结果:3组治疗前后IL2均有变化,但常规鬼臼树脂组、微波治疗组治疗前后IL2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鬼臼树脂改良组治疗前后IL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法鬼臼树脂组的复发率为零,远远低于常规鬼臼树脂组、微波治疗组的复发率36.24%,41.56%,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鬼臼树脂改良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可刺激机体血清IL2的升高,增强机体全身免疫反应,有效抑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 药物与临床
    李文刚;许成蓉;万沐芬;李慎秋
    2004, 23(8): 557-05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次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g,im,qod,18次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阿司咪唑3 mg,qd;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咪唑,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8.3%,痊愈率18.8%,对照组分别为33.3%,10.0%。治疗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免疫水平有关。
  • 药物与临床
    曹征;叶锦华;陈硕
    2004, 23(8): 559-0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1b(滴宁滴眼液)滴眼对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5例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滴眼,对照组用氟米龙滴眼液滴眼,两组均每天4~6次,约12 d拆线,继续滴眼药水4~6周。结果: 术后经过6~1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治疗组50例,无一例复发;对照组55例,复发6例,复发率1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能很好地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生长,是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理想辅助药物。
  • 药物与临床
    方红;金红芳;董永绥;王宏伟
    2004, 23(8): 560-0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儿童患者20例,按病情分为缓解期组8例和非急性发作期组12例,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疗程3个月,剂量根据病情而定。每天2次检测峰流速(PEF),记录哮喘症状计分(日间症状计分、夜间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计分)。结果:缓解期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1.88±0.83)和(0.12±0.12)分,PEF检测值/PEF预计值分别为(89.38±10.39)%和(108.51±7.00)%;非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2.67±0.88)和(0.75±0.75)分,PEF检测值/PEF预计值分别为(74.49±9.45)%和(91.82±7.43)%。结论:气雾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显著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
  • 药物与临床
    吴波;易黎;余振东
    2004, 23(8): 561-05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及精神治疗方法对性病神经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经皮肤性病科常规治疗后,有神经官能症症状的40例性病患者采用精神和药物治疗,利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进行双向评估,连续观察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经过精神治疗和服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服药1,2,3个月后,HAD评分阴性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明显,各不同治疗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经性病常规治疗后,出现性病神经症患者,采用精神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有明显疗效。
  • 药物与临床
    隋丽华;郭珉;王丽娟;刘俐
    2004, 23(8): 564-05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茶多酚酊剂对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寻常型痤疮10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外用1%茶多酚酊剂及0.025%维A酸乳膏,两组均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70.0%),显效8例(16.0%),有效4例(8.0%),无效3例(6.0%);对照组痊愈13例(26.0%), 显效18例(36.0%),有效14例(28.0%),无效5例(10.0%)。结论:1%茶多酚酊剂对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总有效率与维A酸乳膏相当(P>0.05 ),但其痊愈率明显高于维A酸乳膏(P<0.01)。
  • 药物与临床
    黄逸辉;邓颖;于力
    2004, 23(8): 565-0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针剂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4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8~10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为1~2 mg·mL1,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红霉素20~25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1 mg·mL1,静脉滴注,qd。两组疗程均为3~5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64.8%,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适合儿童应用。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王荣华;刘福凤
    2004, 23(8): 566-05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薛新波;申铭;唐启彬;刘进
    2004, 23(8): 568-0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腹部外科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奥美拉唑40 mg,iv。对照组44例,给予西咪替丁0.8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每天1次,连用7~10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分别为1例(2.4%)和8例(18.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腹部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溃疡。
  • 药物与临床
    王海红
    2004, 23(8): 569-0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复方氯沙坦钾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自身对照,观察62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氯沙坦钾每天1片,共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电解质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复方氯沙坦1周后,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第4周时血压下降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复方氯沙坦钾能安全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药物与临床
    郑伟;李旭芳;王月英
    2004, 23(8): 570-05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伴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1例HIE伴胃肠功能障碍新生儿分治疗组47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止血、静脉营养、恢复胃肠运动功能药物(酚妥拉明0.2~0.5 mg·kg1,q 6 h,静脉滴注)及氨基酸/低分子肽等药物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5~10 μg·kg1·min1,用微量输液泵连续静脉滴注4~6 h。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脑病临床症状及腹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脑病临床症状及腹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伴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药物与临床
    金忠海
    2004, 23(8): 571-0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服药第1天的腹痛缓解作用。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5例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7,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d1,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d1,上述2种药物患者均早餐前7:00顿服。治疗期间停服可能影响试验药物疗效的其他药物,比较两组24 h腹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72和68例患者的观察。服药1 d治疗组腹痛缓解率5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白天腹痛缓解率63.9%,高于对照组39.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痛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药物与临床
    吴明瑞;张磊
    2004, 23(8): 572-05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96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予头孢曲松钠1~2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40例,给予氧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qd。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95.0%(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伤寒疗效好,使用安全。
  • 药物与临床
    赵青;李文仲;何辉行;张绮翎;骆庆明;霍淑芬
    2004, 23(8): 574-0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干预作用。方法:109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39例、KA组 (口服酮替芬、氨茶碱)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次125 μg,bid;KA组给予氨茶碱每次3~4 mg·kg1,po,q 8 h,酮替芬<3岁每次0.5 mg,po,bid,≥3岁每次1 mg,po,bid;治疗组和KA组同时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等治疗。对照组仅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0.5~3 a。结果:用药2周治疗有效率、平均止咳天数,治疗组和KA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个疗程结束后CVA复发率治疗组低于KA组(P<0.05)。CVA转化为哮喘发生率,治疗组低于KA组(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酮替芬、氨茶碱对控制CVA的咳嗽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控制CVA复发、CVA转为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口服酮替芬、氨茶碱。
  • 药物与临床
    张丽;陈勇驰
    2004, 23(8): 575-0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广州长期口服胺碘酮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20例在服药前、服药后和停药后6个月3个时间点,用放射免疫法采血测量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17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结论:胺碘酮可能通过增加碘摄入以及其本身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胺碘酮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类型在食物富碘的广州地区以甲减为主;自身免疫在药物所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中不起主要作用。与一般老年人的甲减不同,胺碘酮引起甲减不需终身服药。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杜伟奇;张文博;施秀芳
    2004, 23(8): 578-0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生化药物品种老化,生物制药行业创新能力差,急需建立生物化学高技术平台。药物研发中加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新模式。新的生物化学技术平台带给药学更多机遇。作为生化药物科学下游的生物工程在制药工业中继续居于基础地位。
  • 药学进展
    冯友根;郭丽敏
    2004, 23(8): 580-05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芩苷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黄芩苷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药学进展
    刘明乐;李克荣
    2004, 23(8): 581-0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输液软包装在医院中的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着重介绍聚氯乙烯(PVC)软包装输液,提出较合理统一的灭菌参数。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方建国;李永进;施春阳
    2004, 23(8): 583-05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磷酸川芎嗪1.0 g,氯化钠9.0 g,纯化水溶解并加至1 000 mL定容制备磷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酸川芎嗪含量,银量法测定氯化钠含量。结果:磷酸川芎嗪在20.0~200.0 μg· 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13%,RSD=0.56%(n=9);氯化钠平均回收率100.27%,RSD=0.39%(n=9)。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
  • 药物制剂
    扶玲;高燕灵;朱伟燕;翁雪萍
    2004, 23(8): 585-0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珍珠生化汤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处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珍珠生化汤口服液治疗产后恶露不净、产后胎盘不全残留及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等症,有效率96.8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控制切实可行,稳定性好,疗效确切。
  • 药物制剂
    刘金来;黄学荪;林中
    2004, 23(8): 588-05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混合脂肪酸甘油酯42 g,卡波姆0.2 g,吲哚美辛0.1 g,超声波混合后,采用新工艺生产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含量。结果:吲哚美辛在1~2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 0.15%~1.56%,高、中、低浓度回收率98.6%~99.7%。结论: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制法简单,所建方法可用于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
    陈红梅;张志娣
    2004, 23(8): 590-0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益肺颗粒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水煎浓缩以及干法制粒的方法制备益肺颗粒,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临床100例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益肺颗粒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准确可靠,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77.00%。结论:该制剂组方合理,质量可控,治疗肺癌虚症疗效确切。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顾金林
    2004, 23(8): 591-0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喉咽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水磷酸(53∶47∶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50 μg·mL1,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RSD=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清喉咽合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王贵发
    2004, 23(8): 592-05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中川芎嗪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pherisorbC18色谱柱,以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5 nm。结果:磷酸川芎嗪在12~28 μg·m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2%,RSD=1.2%。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磷酸川芎嗪含量灵敏性高,准确性和专属性好。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孙安修
    2004, 23(8): 593-0594.
    目的:探讨单纯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4个年度单纯性阑尾炎手术120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表现在给药方法不科学;多联用药较为普遍;同类药物重复使用较多,3联及>3联用药比例77.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术后预防用药≥4 d的病例79.2%;氨基苷类药物使用不当特别明显;用药存在盲目性;用药随意性大;更换品种缺乏科学性等。结论:单纯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水平急待提高。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姜美蓉;欧阳露
    2004, 23(8): 594-05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将智能集菌仪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用智能集菌仪的全封闭薄膜过滤系统检查氯霉素滴眼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果:阳性对照呈阳性,阴性对照呈阴性,供试品澄清无菌生长。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王燕;王贵发;马珂
    2004, 23(8): 595-0596.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头孢哌酮/舒巴唑治疗老年革兰阴性(G-)菌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比进行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头孢哌酮/舒巴唑治疗成本和效果。结果: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和头孢哌酮/舒巴唑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80.6%,两者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 220.00元和3 808.00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哌酮/舒巴唑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 用药指南
    冯默
    2004, 23(8): 596-0597.
    目的: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12月和2003年1~3月份本院门诊西药处方(麻醉药品处方除外),以《医疗处方规范与要求》(湖南省医院评审委员会,1995年)为判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从门诊药房共抽查4 954张处方,合格处方4 456张,不合格处方498张,合格率为89.9%;②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字迹潦草、药名不规范、规格不全、数量不清、用法不清、重复用药、选药不当、剂量不正确、配伍禁忌。结论:处方欠规范,处方质量有待提高,需深入开展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成丹
    2004, 23(8): 596-0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注射用细辛脑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4.6 mm×200 mm,5 μm),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1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99.93%,RSD=0.69%(n=9),细辛脑在10~50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季信东
    2004, 23(8): 597-0498.
    临床用药;不依从性;对策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周晖;刘萌
    2004, 23(8): 597-05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不同厂家配方颗粒厚朴进行质量比较和分析,为制订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lltech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294 nm,对10批配方颗粒厚朴和3批对照原料饮片厚朴进行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之间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议进一步研究工艺、厚朴的有效成分、配方颗粒与饮片的等效性关系,制定出科学、统一的质量标准。
  • 药品质量控制
    罗毅;张先洲;彭燕
    2004, 23(8): 598-0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样品碱化后,再以氯仿提取分离,于290 nm波长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咖啡因在6.72~15.12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99.58%,RSD=1.1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路成吉;杨素兰;
    2004, 23(8): 599-0600.
    目的:了解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KB纸片法测定632株非发酵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632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304株(48.10%),对头孢曲松与头孢噻肟耐药率>40.0%。嗜麦芽假单胞菌130株(20.57%),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00.0%。不动杆菌125株(19.78%),对头孢曲松耐药率69.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9株(6.17%),对妥布霉素耐药率74.3%。结论:定期系统地对非发酵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张蓉蓉
    2004, 23(8): 599-06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胡述彬;张琳
    2004, 23(8): 600-0601.
    目的:探讨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0例既往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的小儿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皮试阴性者39例(97.5%),皮试阳性者1例(2.5%),无变态反应性休克发生。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较多,在皮试中不可轻易做出青霉素过敏的判断。
  • 用药指南
    谢升阳
    2004, 23(8): 600-06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在药品招标采购和医疗保险(医保)前后的用药变化。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调出西药库2000~2002年抗菌药物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0进行数据分类、计算,采用药品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购药总金额呈增长趋势;青霉素类药品、碳青霉烯类药品的用量有所增加,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用量有所下降;在购药金额的结构比国产药品有所下降,合资药有所增加,进口药有波动;医保类抗菌药占医院抗感染药的绝大部分。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药物的抗菌效果、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与药品招标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政策性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吴群;淮瑾;李淑娟
    2004, 23(8): 601-0601.
    参脉注射液;变态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樊学敏;张友慧
    2004, 23(8): 603-0604.
    通过对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101例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从性别、年龄、用药日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不良反应分布情况与临床表现等方面,分析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以便合理应用该药。
  • 药物不良反应
    陈锦珊;杜青云
    2004, 23(8): 604-060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文献报道应用CBZ发生的ADR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Z所致的ADRs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甚至致死。结论:合理应用CBZ,重视ADRs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贾暖;孙军;董玉波;孙成春
    2004, 23(8): 606-0607.
    目的:总结药物不良反应(ADRs)性别、年龄和药物类型、种类上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ADRs报道40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评析。结果:共涉及药物126种,抗菌药物37种,居首位,所引起ADRs 232例(57.8%);中药制剂18种,居第二位,引起ADRs 45例(11.2%)。结论:及时呈报总结ADRs发生情况,并反馈于临床,有助于药物合理使用。
  • 药物不良反应
    汪细和;王世平
    2004, 23(8): 607-0608.
    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它的光毒性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阐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临床表现及研究概况,并对合理防治光毒性作用提出具体措施。
  • 药物不良反应
    顾正平
    2004, 23(8): 60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