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张雯,宋俊科,朱晓瑜,杨海光,许启泰,杜冠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噻唑蓝(MTT)法检测LPS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通过Griess法检测EGC对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分泌。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V2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中NF-κB p65的核转位,以及TLR4和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 1 μg·mL-1LPS和1 ~100 μmol·L-1EGC对BV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LPS刺激后,BV2细胞中NO释放量显著上升,20 μmol·L-1EGC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释放。LPS刺激后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和20 μmol·L-1 EGC能够不同程度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EGC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NF-κB的核转位。结论 EGC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并介导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 药物研究
    韩杨,孙文慧,仲崇琦,王猛,包海花,张羽飞,吴丹,袁晓环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姜黄素类似物对17β-HSD3活性的抑制率及其诱导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性酶标仪检测实验室前期合成的9个化合物对17β-HSD3活性的抑制率,每个化合物设计6个浓度梯度,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把最小IC50值化合物作为最佳的17β-HSD3的抑制剂,用其作为主要药物做后续实验研究。培养LNCaP前列腺癌细胞,实验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150 μmol·L-1)、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组(5 μmol·L-1)、姜黄素类似物H7组(H7 150 μmol·L-1)。噻唑蓝(MTT)法检测LNCaP细胞活性;Q-PCR检测各组LNCaP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9,Bcl-2,Bax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LNCaP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p53,Caspase-9,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睾酮含量。结果 H1-H9对大鼠17β-HSD3活性抑制的IC50值为:(20.9±0.02)~(1120.4±124.6) μmol·L-1,对人17β-HSD3活性抑制的IC50值为:(4.9±0.02)~(3 140.7±165.7) μmol·L-1,其中H7的IC50值最小。故选H7为实验药物做细胞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姜黄素、AR抑制剂和H7均不同程度抑制了LNCaP细胞活性(P<0.05或P<0.01),并且H7作用比姜黄素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AR抑制剂和H7均不同程度增加LNCaP细胞中p53,Caspase-9,Bax/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P<0.05或P<0.01),诱导LNCaP细胞凋亡,并且发现H7诱导LNCaP细胞凋亡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AR抑制剂和H7均不同程度降低睾酮含量(P<0.01),并且H7作用比姜黄素明显(P<0.01)。结论 姜黄素类似物H7可通过抑制LNCaP细胞17β-HSD3的活性,降低睾酮含量从而促进LNCaP细胞凋亡,并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候选药物。

  • 药物研究
    刘炜,骆新,沈静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补肺汤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肺汤小剂量组、补肺汤大剂量组、吡非尼酮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3天,补肺汤小、大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3,12 g·kg-1补肺汤,吡非尼酮组灌胃给予吡非尼酮30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28 d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的含量,并对各组肺组织摄像,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以观察肺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Smad3、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HYP、HA、LN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其中TGF-β、p-Smad3、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肺汤小、大剂量组HYP、HA、LN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改善,肺组织中TGF-β、p-Smad3、α-SMA、Collagen I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补肺汤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改善小鼠肺纤维化的病变进程。

  • 药物研究
    刘德浪,燕垚旬,刘卫花,顾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介导补阳还五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45 min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在假手术和模型小鼠脑内诱导IRAKM的表达情况,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区域血流,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RAKM基因敲除小鼠脑内炎症因子的表达,TTC染色以显示脑梗死体积,并分别在给药组和对照组间、基因敲除和同笼繁殖野生小鼠间进行对比。结果 补阳还五汤在假手术和脑梗死小鼠中均能显著诱导IRAKM基因表达。IRAKM基因缺失导致炎症因子转录激活进一步增强,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COX-2)。IRAKM基因敲除可明显加剧脑梗死的组织损伤并削弱补阳还五汤的脑保护作用。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诱导IRAKM在脑内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刁婷婷,张雨晨,陈创,张朵朵,梅雨,吴一昊,吕伟,闵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山楂叶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取材,计算肝脏指数,测定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滴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AC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肝脏指数升高(P<0.01),肝细胞脂滴增加,脂质沉积明显,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为严重,肝脏AMPK、p-AMPK表达减少,而 ACC、p-ACC表达增加 (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 及 LDL-C 含量降低,肝脏指数降低(P<0.05或P<0.01),肝细胞脂滴减少,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各给药组AMPK、ACC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AC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山楂叶总黄酮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p-AMPK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其机制可能与肝脏中p-AMPK的蛋白表达升高和p-ACC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 药物研究
    王仕钦,江春,黄卫,黄辉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miR-382和SETD8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SETD8、p53、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 9)和转移相关蛋白(N-cad、E-cad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382对SETD8的靶向调控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构建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验证普萘洛尔在动物体内对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miR-382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下调,而SETD8显著上调,两者呈负相关。普萘洛尔能够通过miR-382调控SETD8/p53/p21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结论 普萘洛尔能够通过miR-382/SETD8/p53/p21分子轴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和转移。

  • 药物研究
    王占凯,臧颖鸽,张虹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FoxO1 、p21介导巨噬细胞极化在七氟烷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麻醉组。对照组仅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手术组和麻醉组行剖腹手术,麻醉组给予七氟烷。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麻醉组大鼠在七氟烷致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胞质钙离子(Ca2+)浓度([Ca2+]i);利用qRT-PCR实验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 IL-6因子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巨噬细胞FoxO1、p2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M1、M2 型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逃逸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减少;麻醉组术后第1,3,5,7天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1天海马神经元胞质[Ca2+]i浓度增加,术后第7天海马神经元胞质[Ca2+]i浓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海马神经元胞质[Ca2+]i浓度显著增高(P<0.05),麻醉组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FoxO1、p21蛋白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Arg-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麻醉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Arg-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FoxO1、p21介导巨噬细胞极化对七氟烷致术后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促进作用。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郭洁茹,王璐,徐艳娇,李伟杰,张程亮,刘东,贡雪芃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重症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2020年2月1日—2月29日期间使用利巴韦林的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利巴韦林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疗程及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126例(96.18%)采用静脉滴注治疗,102例(77.86%)用法用量符合国家诊疗指南推荐,用药时机为3~41 d,用药疗程1~22 d。除利巴韦林外,110例患者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联用品种有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人干扰素α2b、奥司他韦等。结论 重症COVID-19患者中利巴韦林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时机不等、用药疗程差异大、部分患者单用利巴韦林或联合使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其合理性和安全性值得重视。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李伟杰,王璐,徐艳娇,郭洁茹,张程亮,刘东,李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LPV/r)的临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2月29日某重症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LPV/r的病例,对患者人口学特征、LPV/r剂量、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17例患者使用LPV/r,患者以老年人(>64岁)居多(90例,41.5%),用药疗程多≤10 d(159例,73.3%)。抗病毒治疗方案以LPV/r单用(125例,57.6%)或联合阿比多尔(71例,32.7%)为主。结论 重症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LPV/r使用疗程、剂量、联合用药基本符合指南或文献推荐,但仍存在3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应关注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刘颖,苏娜,陈昭阳,蒋艾豆,徐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计算机检索磷酸氯喹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文献并提取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27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主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2788篇,筛选后最终纳入磷酸氯喹用于感染性疾病文献481篇。其中用于疟疾456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4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2篇、寨卡病毒(ZIKV)4篇、人感染禽流感1篇、流感4篇、埃博拉病毒(EBOV)2篇、登革热病毒(DENV)7篇、COVID-19研究1篇。磷酸氯喹治疗疟疾疗效确切,体外研究显示氯喹能抑制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SARS-CoV、ZIKV、DENV和SARS-CoV-2,动物研究显示磷酸氯喹可以抑制小鼠中甲型禽流感诱导的肺自噬细胞增多,但不能抑制病毒载量和促炎细胞因子。此外,磷酸氯喹对埃博拉病毒无效。磷酸氯喹除了恶心、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心脏及眼部毒性。结论 磷酸氯喹对于HIV、SARS-CoV、ZIKV、DENV和SARS-CoV-2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但缺乏临床研究。建议按照诊疗方案给药时,应该警惕磷酸氯喹的不良反应,合并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王婷萍,胡智敏,李丽,王炫,胡雁,张正斌,连展,黄海,刘敏,陈先祥,彭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及短期胸部影像学发生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0日—2月8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治疗COVID-19患者312例,将首次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者180例和非进展者132例进行对比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312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男:女为0.9:1,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均>50岁,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10.0%),显著高于非进展组3例(2.3%)(P<0.01)。进展组患者因症就诊时间(3.5 d,IQR 1~6)、从出现症状到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5 d,IQR 2~7)、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复查胸部CT检查时间(9 d,IQR 6~11)及首次复查胸部CT与前次检查间隔时间(4 d,IQR 3~5)均明显短于非进展组(P<0.01)。症状表现为发热(84.6%),畏寒(53.2%)、咳嗽(48.4%)、乏力(37.5%),咽喉痛(16.0%)、腹泻(8.0%)、气促(4.2%)。进展组有发热症状患者比例(91.7%)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1)。白细胞正常或减低300例(96.2%),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1×109·L-1 163例(52.2%),其中进展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超敏C反应蛋白为19.0 mg·L-1(IQR 4.5~48.1),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1)。胸部CT病灶分布范围>2个肺叶者,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别为106例(58.9%)和95例(72.0%)(P<0.05)。两组胸部CT病灶部位、影像学形态特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的常见症状为发热,其次是畏寒、咳嗽和乏力。所有发热患者应及时行胸部CT筛查。有发热症状,合并糖尿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患者肺部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或征象,建议短期(3~5 d)复查胸部CT,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黄汉平,许磊,张丽,周霞,王剑文,邹鹏,余洋,罗珊珊,范陈戈,王菊莉,王融融,陶燕,周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305例不同发病时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的时间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控制和患者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入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05例。按患者发病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A、B、C、D四组,A组:2019年12月31日前发病,共72例;B组:2020年1月1—14日间发病,共72例; C组:2020年1月15—28日间发病,共84例;D组2020年1月29日—2月11日间发病,共77例。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长、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既往疾病史、接触史、入院后治疗情况和疾病转归。结果 A组到D组,患者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P<0.000 1)。四组患者组间家庭接触史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0.007)。各组发热天数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3.88, P<0.01)。四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抗真菌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00 18;χ2=33.07,P<0.000 1;χ2=21.52,P<0.000 1;χ2=60.634,P<0.000 1)。四组患者组间中位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83,P<0.000 1)。影像学表现四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00 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政策干预、感染防护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力量加强、医疗诊治方案完善,其病情表现呈现在时间维度上由发展到峰值到逐渐好转下降的规律特点。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张正华,周霞,黄汉平,张丽,龚惠莉,鲁立文,王剑文,徐杰,李巍立,吴超民,蒋惠佳,翟晓惠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慢性排毒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转阴时间、转归等特点,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20年1月20日—3月10日收治已出院COVID-19 患者179例,其中慢性排毒患者77例,急性排毒患者102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未用药前)、影像学特征(未用药前)、核酸转阴时间、转归情况。结果 急性排毒组和慢性排毒组患者临床表现:发热(84.31%比74.03%)、咳嗽(64.71%比58.44%)、胸闷气促(28.43%比20.73%)、消化道等症状(6.86%比9.0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影像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受累部位0:(1.96%比0%),1+:(22.55%比24.68%),2+:(27.45%比27.27%),3+:(20.59%比15.58%),4+:(27.45%比32.47%)。两组出院肺功能恢复正常状态(1分)分别为87.25%和68.83%(P<0.000 1);出院但肺功能未恢复正常状态(2分)分别为9.80%和29.87%(P<0.001);两组病死率(7分)分别为2.94%和1.30%(P>0.05)。结论 COVID-19慢性排毒患者发病到核酸检测阳性周期过长,导致治疗延迟,住院时间增加,病毒持续时间延长,同时患者的转归严重受影响。对于慢性排毒出院时肺功能受影响部分患者的管理,应以居家休养+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模式,根据辩证给予中药治疗或食物调养,定期检测咽拭子,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是否还具有传染性。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徐杰,施国华,周锋,王剑文,许磊,鲁立文,林小芹,陶燕,翟晓惠,蔡海英,谢邦瓀,黄汉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合并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新冠肺炎的控制和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于2019年12月30日—2020年3月8日收治306例新冠肺炎患者资料,以无基础疾病的患者为对照,分析112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疾病组发热发生率78.57%,较无基础疾病组低 (P=0.012),咳嗽发生率较高(P=0.025),胸闷、气促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7),基础疾病组肺炎累及肺部影像学范围>75%的患者比例高(P=0.015)。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普通型患者比例较低(P<0.001);危重型患者比例高(P=0.013)。两组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抗真菌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基础疾病组比较,基础疾病组出院肺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患者比例低(P<0.000 1),出院但肺功能未恢复正常状态比例高(P<0.000 1)。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比例较无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低,但咳嗽、胸闷、气促症状比例增高,病情发展快,侵犯肺部范围大、危重症率高、预后较差,通过合理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龚惠莉,黄汉平,周霞,罗珊珊,张正华,张少锋,王菊莉,陶燕,翟晓惠,张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时间(简称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15日—3月8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1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核酸转阴时间,按核酸检测转阴平均时间(19 d)将患者分为A组(≤19 d,n=105),B组 (>19 d,n=74),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与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7分等级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核酸转阴时间与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 患者核酸转阴时间1~44 d,平均时间(19.3±4.2)d,A组转阴时间(8.6±2.7) d,B组转阴时间(31.8±6.9)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肺病、肺部CT分级、发热症状、发热持续时间、消化道症状是影响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年龄、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呼吸道症状及其他症状与转阴时间无关。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CT分级、发热持续时间是核酸转阴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预后转归评分1分患者比例为80.45%;2分为17.32%;7分为2.23%。相关分析显示:核酸转阴时间与预后转归评分呈正相关 (γ=0.416,P<0.05)。结论 COVID-19肺炎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发热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CT分级较高是核酸转阴时间独立影响因素,核酸转阴时间与患者预后相关,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是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转归的关键。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梁珀铭,谢邦瓀,黄汉平,周霞,张少峰,徐浩,周承,顾培珩,沈妍,徐月良,方士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蛋白血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20年1月14日—3月18日期间出院(含死亡)139例危重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成A组:正常白蛋白,37例,B组:低度低蛋白血症,64例,C组:中度低蛋白血症,32例,D组:重度低蛋白血症,6例;统计分析各组发生呼吸衰竭、合并细菌感染、胸部影像学的改善和病死率情况。 结果 不同水平血清白蛋白组,组间合并呼吸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合并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肺部影像学降级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肺部影像学降级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COVID-19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合并细菌感染,胸部影像学表现恢复越慢;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施国华,徐杰,黄汉平,张丽,邹鹏,周锋,钱雪梅,钱莉,张培,许磊,姜绿燕,王剑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60周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北二病区2020年1月15日—3月8日间收治已出院的COVID-19患者171例,按照年龄分为两组,A组:老年患者75例,B组:非老年(<60岁)患者9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病时间、临床分型、肺部影像学、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发热天数、死亡病例等。结果 A组患者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呼吸道以外症状比较多见(P<0.05),肺部病变范围>75%较B组患者比例大,重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A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病死率高(P<0.05)。结论 老年COVID-19患者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应注意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减少重症发生以提高生存率。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王争,邓豫,吴骁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CAP)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每次10 mL,每日3次,po),两组均治疗7 d。指导患者填写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量表(LCQ-MC),对评分进行比较;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日间咳嗽与夜间咳嗽评分,并对咳嗽症状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LCQ-MC总分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LCQ-MC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日间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1周后日间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咳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咳嗽不明显患者中,对照组咳嗽症状消失(4.80±0.68) d,治疗组为(4.54±1.37)d(P>0.05);对照组治愈率19.23%,治疗组为22.41%。结论 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

  • 药物与临床
    黄佳,汪利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不同扳机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120例,根据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扳机方案分为3组,A组46例,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2000 U HCG双扳机,B组37例,给予HCG 8000 U,C组37例,给予HCG 10 000 U。分析3组患者优胚率、可移植胚胎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OHSS)发生率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激素(FSH)、基础促黄体激素(LH)、基础雌激素(E2)、基础窦卵泡数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卵子成熟率、HCG日E2水平、受精率、卵裂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可移植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且A组优胚率显著高于B、C组(P<0.05);3组患者多胎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C组(P<0.05),而取消移植行全胚胎冷冻率、OHSS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 GnRH-a联合小剂量HCG扳机有利于提高行IVF-ET助孕PCOS患者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胚率,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OHSS的发生率。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贾燕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临床疗效与其生物学功能密不可分,实际生产工艺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Fc段生物学活性,因此需要对人免疫球蛋白进行Fc段的生物学活性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规定了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采用激活补体试验方法,且引入供试品激活补体的功能指数应不低于国家参考品活性的60%的要求。激活补体试验方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主要阐述激活补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就抗原、敏化红细胞、补体效价、检测方式等进行综述,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孙丽平,齐海艳,郑洪伟,杜研,杨春娟,甘春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紫锥菊提取物中7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层次聚类分析法(HCA)对其进行统计归类,为质量的一致性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为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磷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为10 μL。对不同产地紫锥菊中酚酸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HPLC法可用于准确测定紫锥菊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7种酚酸类成分在该色谱条件下有良好的分离度,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在98.41%~101.9%,RSD<3.0%。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结合层次聚类分析可用于紫锥菊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刘丹花,马记平,张智强,范明松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比较其与白杨素经SD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射流均质法制备,正交实验优化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对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杨素原料药组和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给药剂量为50 mg·kg-1。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佳处方包封率为(84.92±1.38)%,载药量为(7.22±0.31)%,平均粒径为(217.42±11.06)nm,Zeta电位为(-30.4±3.6)mV。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口服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10倍。结论 白杨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显著促进白杨素体内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励璇玮,唐玲,王燕,陈绍春,陈柠,李乐,丁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空腹和餐后单剂量口服两种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在健康中国人体中生物等效性,并考察饮食对替诺福韦艾拉酚胺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三序列、三周期、部分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空腹和餐后各入组42例健康受试者,每周期单次给予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5 mg,清洗期为10 d。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及其代谢物替诺福韦的浓度,并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结果 空腹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268±103)、(272±134) n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0)分别为(146±51),(135±52)ng·h·mL-1,半衰期(t1/2)分别为(0.307±0.086)、(0.305±0.098)h,替诺福韦的Cmax分别为(9.94±3.16),(9.50±2.92)ng·mL-1,AUC0-120分别为(254±86),(239±72)ng·h·mL-1,t1/2分别为(39.9±6.7),(40.0±6.7)h。与空腹给药比较,餐后给药的替诺福韦艾拉酚胺AUC0-120增加77%,Cmax降低11%,峰时间(tmax)推迟1.2 h,替诺福韦tmax推迟1.6 h。 结论 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饮食对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药动学特征有明显影响。

  • 用药指南
    熊江梅,陈丽元,马雅妮,吴晖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安全。方法 检索抗肿瘤药物输液和配伍相关文献,总结抗肿瘤药在输液选择、联合用药顺序中出现的稳定性问题和现状。结果 总共检索相关文献36篇。对于不同的抗肿瘤药物,其静脉注射过程中选择的输液不同,或联合用药的给药顺序不同都会对用药稳定性安全性产生影响。结论 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输液的选择,在进行联合用药时,还应注意用药顺序。

  • 用药指南
    马涛,邢宏运,李晓明,吴鹏强,陈燕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PP)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APP患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235例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局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验指标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235例患者死亡率40.5%,平均生存时间为22.35 d,单因素分析显示:服毒剂量、入院血糖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R大于1;血液灌流加使用环磷酰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R小于1,生存分析提示使用组与未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服毒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决定性指标。结论 服毒剂量、AST、WBC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服毒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进行血液灌流及使用环磷酰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预后。

  • 用药指南
    晏远智,马开利,唐恒,胡曦丹,吴晖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妥洛特罗治疗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EMbase、Pubmed、CNKI、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筛选关于妥洛特罗治疗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 Man5.0 版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 19 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妥洛特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0,95%CI(1.61,3.90),P<0.000 1];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两者在呼气峰流量(PEF)上有微弱差异[MD=10.23,95%CI(0.65,19.82),P=0.04],而对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妥洛特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短效β2受体激动药使用频次明显减少[MD=-0.53,95%CI(-0.65,-0.42),P<0.000 01];在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妥洛特罗组患者依从性较对照LABA组好[OR=3.75,95%CI(1.34,10.47),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妥洛特罗对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陈萌,孙冬黎,范国荣,徐红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诊断与药物治疗,总结相关药学监护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患者PCP的诊治,从PCP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用药及血糖管理等方面协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提出合理建议,医生采纳,患者病情好转并痊愈。结论 糖尿病患者感染PCP时应注意个体化治疗与血糖管理。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唐微艳,黄振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查阅1例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TPN继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 输注高渗透浓度的全营养混合液和高浓度氨基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优化全肠外营养处方,确保周围静脉营养的安全性。 结论 临床应避免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输注高渗透浓度肠外营养液。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静脉输液置管方式,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处方,避免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吴光华,马姝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关于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文献68篇,纳入患者82例,男女数量构成比1.2:1。累及系统/器官较多,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所占比例最高,达37.5%,其次为心外血管损伤,占22.8%。结论 孟鲁司特钠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所致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朱蓉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丁静,周静,任文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地方政府药品安全信任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者个体特性、政府监管部门、药品相关企业、医疗机构、社会监督量五个方面,以及相关主体的关注度、开放度、正直、日常履职和问题处理等方面构建指标,分析药品安全信任度影响因素。结果 各主体的自律素养促进信息沟通渠道的优化,并提升药品安全问题处理效果;各主体的安全问题处理效果与社会监督力量有较大相关性;各主体日常履职、问题处理和社会监督力量,在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占较大的比重。结论 提高药品安全信息开放度,加强道德缺失主体的教育和培训,疏通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各主体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等,将有效提高地方药品安全信任度。

  • 药事管理
    张伟,张灵健,贾敏,沈智文,宫健夫,陆兴雨,俞银,杨丽萍,孙凤一,宫建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内辅助性治疗药物的特征,为促进辅助性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 Medscape等官方网站和数据库,收集辅助性治疗药物目录、分类、生产企业、批准日期、不良反应、适应证治疗被推荐情况等信息,分析国内辅助性治疗药物的基本特征。结果 共纳入辅助性治疗药物7个类别77种,包括代谢营养类28种、免疫增强类17种、基本营养素类15种、改善微循环类7种、质子泵抑制剂5种、保肝药4种、自由基清除剂1种。77种现代辅助性治疗药物共有生产企业2073家,60种(77.9%)药物的批准日期在2003年以前,药品说明书中提及不良反应数合计513个,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提及不良反应205个,每种平均41个;质子泵抑制剂对其药品说明书中所有适应证的治疗均被推荐使用。结论 我国辅助性治疗药物的重复生产问题严重,多数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信息可能不完善,需进一步对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开展药物流行病学调查。

  • 药事管理
    田磊,付露阳,马爱霞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在药品上市后定价、谈判等过程中的应用,探索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发展前景。结果显示,上市后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对于我国遴选药品目录尤为重要且任重道远。我国药物上市后经济性再评价要不断完善,建立自身的评价体系。

  • 世界新药信息
  • 世界新药信息
    陈本川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偏头痛是一种长期常见的、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发作时伴有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单侧常见,或双侧交替发作或累及双侧,伴随某些自主神经症状,如惧声、恶心、呕吐、畏光等,具有发病时间长、病情迁延、难于治愈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发布的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并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疾病,类同于痴呆、瘫痪和严重精神病。治疗急性偏头痛新药的有效成分是拉米地坦(lasmiditan),制剂的稳定成分是半琥珀酸盐,由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于2003年3月最先研制,2005年12月与美国CoLucid制药公司签署协议,授予该公司在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2013年10月,CoLucid公司曾与韩国伊东制药公司签署协议,授予该公司在韩国和东南亚销售经营权。2017年3月,礼来公司完成对CoLucid制药公司的收购,使CoLucid制药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礼来公司于2018年11月14日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2019年10月11日获准上市。半琥珀酸拉米地坦片的商品名为Reyvow?。拉米地坦是口服、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选择性、5-羟色胺1F亚型(5-HT1F)激动药,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目前用于治疗偏头痛 “地坦”类新型药物,不具有血管收缩效应,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处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偏头痛患者更为安全,是20年来唯一获准用于成人急性偏头痛治疗药。该文对半琥珀酸拉米地坦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