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专栏
    胡琪, 杨诗语, 刘强, 胡骁, 陶雪, 易辉, 边原, 龙恩武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572-1577.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06
    PDF全文 (340) HTML (2830)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临床检出率呈明显上升态势。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分离株通常具有广泛耐药性或全耐药性,导致抗微生物治疗选择有限且感染者病死率高,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临床治疗包括单一或联合使用抗菌药,如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磷霉素等,一些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在开发中。由于抗菌药物的选择有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该文通过综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专栏
    柴玉慧, 杨云云, 陈井霞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552-1561.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04
    PDF全文 (482) HTML (278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与其他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血流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CRE血流感染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CAZ-AVI治疗CRE血流感染的文献,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摘录。使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1 580例患者。CAZ-AVI组患者临床治愈率[OR=3.32, 95%CI=(2.25,4.90), P<0.000 01]和微生物清除率[OR=3.00, 95%CI=(1.15,7.81), P=0.02]明显高于对照组。CAZ-AVI组患者28 d/30 d全因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OR=0.38,95%CI=(0.29,0.51),P<0.000 01],2组的感染复发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5, 95%CI=(0.39,1.42), P=0.37],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CAZ-AVI组与替加环素治疗组比较,全因死亡率更低[OR=0.20, 95%CI=(0.11,0.39), 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47,95%CI=(0.20,1.07),P=0.07],但CAZ-AVI治疗组肾毒性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6, 95%CI=(0.21,0.64), P=0.000 5]。结论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CAZ-AVI治疗CRE血流感染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潜在的临床优势。

  •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专栏
    刘颖, 孙普娇, 徐开菊, 杨仁国, 杨兴祥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578-1582.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07
    PDF全文 (268) HTML (24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12月CRE血流感染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微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53例CRE血流感染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治疗失败率47.2%。治疗失败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凝血酶原时间水平较高,球蛋白水平较低(P<0.05)。单药治疗(n=15)和联合用药治疗(n=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有替加环素的治疗方案并不优于不含替加环素的其他策略(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E血流感染预后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菌株感染类型、合并肝胆系统疾病、感染发生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有关(P<0.05)。合并肝胆系统疾病、感染发生于入住ICU后是CRE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E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高,PCT、CRP高的患者提示预后差,替加环素单药使用或联用可能不是CRE相关BSI的最佳治疗选择。

  • 规范、指南、共识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围手术期用药工作委员会,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
    医药导报. 2025, 44(1): 7-23.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1.002
    PDF全文 (2174) HTML (233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进行专家共识的研究设计。首先,系统检索、收集围手术期止血药物应用的常见问题,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最终纳入的临床问题。随后,编写秘书组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对现有的原始研究、系统评价以及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综合评估,并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分级系统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再次通过德尔菲法就推荐意见与证据级别达成共识,形成《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选择与药学监护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结果 在《共识》制订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22位来自临床药学、医学、检验学、循证医学、医院管理和卫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对31项临床问题的评估意见。最终,根据专家意见确定纳入21项临床问题,并在编写专家组的指导和审核专家组的监督下制订了16项临床用药的推荐意见。结论 该《共识》全面评估了8大类共20种止血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使用建议。

  •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专栏
    黎琪, 杨柔, 沈晓妍, 周小诗, 李果霖, 张昌吉, 杨勇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562-1571.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05
    PDF全文 (308) HTML (231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Website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0月26日ICU患者MDRO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并且使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2篇,研究对象10 985例,文献质量为中高等。本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1,95%CI=(1.08,1.36),P=0.002]、ICU住院时间[WMD=5.36,95%CI=(3.99, 6.73),P<0.000 01]、总住院时间[WMD=8.96,95%CI=(6.51,11.41),P<0.000 01]、高血压[OR=1.33,95%CI=(1.10,1.60),P=0.003]、肾功能异常[OR=1.69,95%CI=(1.33,2.16),P<0.000 01]、低蛋白血症[OR=1.87,95%CI=(1.51,2.32),P<0.000 01]、机械通气[OR=2.26,95%CI=(1.18,4.33),P=0.01]、机械通气时间[WMD=8.83,95%CI=(2.52,15.14),P=0.006]、动静脉置管[OR=1.46,95%CI=(1.23,1.72),P<0.000 1]、安置尿管[OR=1.71,95%CI=(1.25,2.36),P<0.000 01]、消化道置管[OR=0.10,95%CI=(0.03,0.18),P=0.008]、抗菌药物种类≥3种[OR=4.27,95%CI=(2.06,8.85),P<0.000 0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4.09,95%CI=(3.00,5.58),P<0.000 01]、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OR=1.63,95%CI=(1.15,2.33),P=0.007]、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1.86,95%CI=(1.42,2.44),P<0.000 01]、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OR=1.99,95%CI=(1.49,2.67),P<0.000 01]、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2.94,95%CI=(1.56,5.54),P=0.000 9]、使用糖肽类抗生素[OR=3.78,95%CI=(2.48,5.78),P<0.000 01]、使用镇静剂[OR=3.25,95%CI=(2.06,5.14),P<0.000 01]、使用抑酸药[OR=1.51,95%CI=(1.06,2.16),P=0.02]是ICU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MDRO感染与性别、ICU住院时间、慢性肺部疾病、总住院时间、高血压、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置管、安置尿管、消化道置管、抗菌药物种类≥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糖肽类抗生素、使用镇静剂、使用抑酸药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性地对基本情况、合并症、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与其他治疗性药物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控制,对ICU患者采取合理措施,能够降低ICU患者MDRO的感染风险。

  • 中成药说明书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
    徐娟, 王改平, 张昱, 董玲君, 王君飞, 刘红风, 陈维红
    医药导报. 2025, 44(5): 720-726.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5.008
    PDF全文 (243) HTML (218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成药说明书剂量标示的标准化方案。方法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成方制剂1 378种,从超剂量、不同剂型、含毒性饮片3方面入手,共列举了约50个典型品种,通过推算成方制剂的日服饮片总量和组成药味的日服饮片剂量,与《中国药典》所载的饮片剂量对比分析。结果 ①超剂量:1 378种成方制剂涉及超剂量的品种共146个,占10.60%;超剂量3~5倍的品种共8个,如断血流片、止血复脉合剂等。②不同剂型的剂量差异:银翘散古籍剂量按照明清时期1两换算为36 g,推算单味药的日服饮片剂量与《中国药典》剂量上限接近,日服饮片总量(75.60 g)约为《中国药典》银翘散(15 g)的5倍,约为日本汉方银翘散(23.868 g)的3倍;《中国药典》中不同剂型的银翘解毒制剂之间剂量差异较大,日服饮片总量比较结果显示,颗粒剂(52.50 g)最大,为片剂/胶囊剂(11.20 g)、软胶囊(13.44 g)、散剂(15.00 g)的3~5倍,但仍比古籍原方剂量(75.6 g)小30%。单味药的日服饮片剂量比较,颗粒剂在《中国药典》剂量范围内,片剂、胶囊、软胶囊、散剂均小于《中国药典》剂量;③ 含毒性饮片:《中国药典》收载的20种含马钱子的口服制剂,7种制剂中马钱子日服剂量超出《中国药典》剂量0.3~0.6 g,其中伸筋活络丸、疏风定痛丸超出1.5~2倍。伸筋活络丸中士的宁日服剂量为21.3 mg,大于中毒剂量5~10 mg。结论 中成药说明书的剂量标示必须统一格式,在[用法用量]项下标注每味药的日服饮片剂量、日服饮片总量,并且加注服用总次数。例如:银翘解毒颗粒,每日服用4次的总剂量相当于饮片60 g(其中金银花、连翘各10.71 g,桔梗、薄荷、牛蒡子各6.43 g,淡豆豉、甘草各5.36 g,淡竹叶、荆芥各4.29 g);含毒性饮片的中成药更加需要标注剂量,例如马钱子制剂需标注马钱子粉/制马钱子的日服剂量、士的宁的日服剂量。

  • 中成药二次开发
    吕秋云, 杨林, 沈东, 黄小靖, 潘显梅, 钟森杰, 陈洁, 王陵军, 冼绍祥, 徐文华, 方红城
    医药导报. 2024, 43(12): 1898-1903.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2.005
    PDF全文 (189) HTML (202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桂枝通络片(GZTL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给予GZTLP 1.87、0.47 mg·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采用大体油红O染色整体观察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斑块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弓部斑块部位淋巴细胞抗原6G(Ly6G)、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形成标志基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的表达及Ly6G、MPO和Cit-H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出现严重的脂质斑块沉积,形态学损伤,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多,主动脉组织中Ly6G、Cit-H3和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ZTLP组小鼠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斑块减少,主动脉细胞排列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改善,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主动脉组织中Ly6G、MPO和Cit-H3发生共定位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GZTLP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有关。

  • 玻璃和预灌封专栏
    齐艳菲, 王颖, 韩小旭, 李颖, 赵霞
    医药导报. 2025, 44(4): 536-541.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4.006
    PDF全文 (213) HTML (198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25版药品包装用玻璃材料和容器通用检测方法,为标准的实施提供帮助。方法 介绍药品包装用玻璃材料和容器通用检测方法增修订概况,通过比较新版标准和现行标准的不同,总结新版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的改进之处。结果 《中国药典》2025版药品包装用玻璃材料和容器通用检测方法体系架构上更加科学,方法更加合理,更具操作性。结论 《中国药典》2025版11个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用于控制药品包装用玻璃材料和容器的质量,助力我国药品质量与疗效的提升。

  • 橡胶密封件质量控制专栏
    蒲小聪, 任锟, 郭燕燕, 林黄静, 赵代国, 陈蕾
    医药导报. 2024, 43(11): 1769-1773.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1.012
    PDF全文 (316) HTML (197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系列药包材标准之一橡胶密封件表面硅油量测定法。方法 阐述橡胶密封件表面硅油量测定法制订过程,以红外透射模式为例,通过分析方法验证,考察方法科学性与合理性。解析测定法重点内容,包括定量峰选择、测定溶剂选择、浸提溶剂及条件选择、仪器测定方法选择、红外透射模式液体池窗片选择、定量方式选择及二甲硅油对照品选择。结果 选择红外光谱法,根据1 260 cm-1的Si-CH3键振动吸收峰高测定胶塞表面二甲硅油量。采用环己烷为测定溶剂,分别用红外透射模式及衰减全反射模式测定相同浓度二甲硅油对照品溶液,以峰高进行定量,2种测量模式结果基本相同。透射模式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二甲硅油在0.3~10.0 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回收率102.3%~105.6%;检测限0.1 mg·mL-1;7批次胶塞硅油测定结果与企业提供的硅油投入量相当。结论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红外透射模式或衰减全反射模式测定胶塞表面二甲硅油量。

  • 中成药二次开发
    刘雪婷, 陈凛, 张苏雅, 奚灏瀛, 张宁, 林娜, 张彦琼
    医药导报. 2024, 43(12): 1919-1929.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2.008
    PDF全文 (218) HTML (192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伤科接骨片干预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从“病-症-方”关联角度,探索该中成药品种的作用机制及其各功效组的配伍特点。方法 首先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自建库至2024 年1 月伤科接骨片干预骨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风险评价工具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并采用Stata 16.0版软件进行分析。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获得骨折临床症状表型相关基因集,再利用GEO数据库获得临床骨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集。同时,从TCMIP v2.0收集伤科接骨片所含化学成分及其候选靶标谱。构建“骨折相关基因-伤科接骨片候选靶标”互作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核心网络靶标,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解析该中成药品种各功效组的作用机制。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14 篇文献,样本量共计1 293例,提示伤科接骨片对骨折的总有效率(RR=1.24,95% CI:1.18~1.31,P<0.001);“病-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伤科接骨片候选靶标所参与的通路主要分布于骨损伤的愈合、神经、血液系统调节和“免疫-炎症”调节等功能模块,且方药中不同功效组的作用特点各有侧重。结论 伤科接骨片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疗效,并可通过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矫正“免疫-炎症”失衡、维持骨和能量代谢稳态而发挥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清热解毒的综合功效。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伤科接骨片的优势疗效环节和临床定位奠定基础。

  •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治专栏
    陶春, 童瑜, 王旗, 肖溢, 王仲书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583-1588.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08
    PDF全文 (279) HTML (19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多途径给药物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q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70 mg,静脉滴注, b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0 mg,鞘内注射,qd),并对国内外近10年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给药14 d后,该患者感染得到治愈,未发现不良反应。共检索到15篇文献,涉及15例患者。纳入分析16例患者中(包含该文1例),男11例,女4例,1例性别不明,年龄1~74岁,基础疾病均与颅脑相关。15例成功治愈,仅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类变态反应)而停药。7例无多黏菌素类药物药敏结果,均成功治愈。11例经静脉联合鞘内/脑室多途径给药,均成功治愈。结论 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可有效的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但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在颅内感染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证实。

  • 玻璃和预灌封专栏
    沈永, 薄晓文, 于晓慧, 俞辉, 陈蕾
    医药导报. 2025, 44(4): 523-527.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4.003
    PDF全文 (216) HTML (186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关键条款分析,全面解析拟构建的预灌封注射器标准体系的整体架构及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在充分了解市场产品情况、国内外标准现状的基础上,识别预灌封注射器容器系统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构建满足我国监管及行业发展需求的新的预灌封注射器标准体系。结论 拟构建的预灌封注射器标准体系兼具刚性和延展性,满足监管需要,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

  • 中成药说明书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
    韩晶晶, 豆妮娜, 金锐
    医药导报. 2025, 44(5): 738-743.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5.011
    PDF全文 (379) HTML (185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含有苦杏仁的中成药说明书安全性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用药助手、药智数据平台《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含苦杏仁的中成药,整理其功能主治、组成、不良反应、用药禁忌、警示语、注意事项等,将收集到的信息录入Excel 2021版,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对含苦杏仁中成药说明书安全性警示信息提出建议。结果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的1 381种中成药中,含苦杏仁的品种共有67种,收集到的说明书存在安全性内容缺失情况。其中,明确标注警示语具体内容的仅有5种,明确标注不良反应的有17种,明确标注禁忌证的有24种,明确标明注意事项的有58种。从苦杏仁含量和处方占比看,67种含苦杏仁中成药中每日最大用量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量有2种,有14种中成药处方占比超过10%;从组方配伍看,67种含苦杏仁中成药中配伍了其他毒性中药有25种,上述药品均具有安全风险。结论 含苦杏仁中成药说明书关于安全性相关警示内容不够全面,建议根据《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增加1级高风险品种的警示语,完善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

  • 中成药二次开发
    安若凡, 李镇, 李俊, 高艳华, 李韶菁, 张琪曼, 陈颖, 万会花, 杨维
    医药导报. 2024, 43(12): 1888-1897.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2.004
    PDF全文 (160) HTML (189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和“化学成分谱-血浆暴露成分谱-线粒体功能”联合分析,揭示开心散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研究文献、数据库及前期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人参、远志、茯苓和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建立开心散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法,并对开心散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建立基于HPLC-MS/MS大鼠血浆定性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法对大鼠灌胃开心散水提取物后的血浆暴露成分谱进行分析。使用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进行有氧呼吸检测,评估开心散关键成分对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影响。结果 对开心散水提取物中4类主要成分(皂苷、寡糖酯、𠮿酮和三萜)进行鉴定,共鉴定出化合物231个。对大鼠灌胃给予开心散30 min时的血浆进行分析,共鉴定开心散相关成分55个。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对入血的4类成分进行有氧呼吸检测,发现人参皂苷Rg1、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远志𠮿酮Ⅲ、茯苓新酸B均可显著提高线粒体呼吸能力。结论 皂苷、寡糖酯、𠮿酮和三萜类成分可能是开心散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谱-血浆暴露成分谱-线粒体功能”联合分析为深入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新思路。

  • 橡胶密封件质量控制专栏
    徐俊, 兰婉玲, 周亚菊, 杨美成, 陈蕾
    医药导报. 2024, 43(11): 1745-1749.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1.007
    PDF全文 (235) HTML (181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对橡胶密封件质量控制的认识,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对橡胶密封件的合理选用和有效管理。方法 结合橡胶密封件的配方工艺,分析药品对橡胶密封件的性能需求及橡胶密封件对药品可能的影响;根据药品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将橡胶密封件选用流程归纳为筛查、验证、维护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提出建议。结果 橡胶密封件的实际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合理筛选和科学验证可以确认橡胶密封件在药品生产阶段的可加工性及从药品储运到临床使用各阶段的适用性,通过有效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橡胶密封件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适用性。结论 通过对橡胶密封件合理选用和有效质量控制,有助于更好地保证药品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 玻璃和预灌封专栏
    韩小旭, 齐艳菲, 赵霞
    医药导报. 2025, 44(4): 532-536.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4.005
    PDF全文 (188) HTML (18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25版有色玻璃容器遮光性测定法,为标准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方法 通过汇总分析国外有色玻璃容器遮光性相关标准,结合实验验证结果,按照《中国药典》药包材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有色玻璃容器遮光性测定法,对仪器装置选择、供试品制备要求及结果表示方式的确定进行说明。结果 结合国外标准制定的有色玻璃容器遮光性测定法,依据详实的实验验证数据,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操作要求,解决了国内遮光性测定无“法”可依的问题。 结论 有色玻璃容器遮光性测定法的提出,填补了行业空白,完善了药包材标准体系,规范了方法操作,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确保制剂安全。

  • 中成药二次开发
    华永庆, 梅余琪, 赵心月, 莫少琴
    医药导报. 2024, 43(12): 1913-1918.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2.007
    PDF全文 (139) HTML (171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果蝇生殖功能损伤模型,观察当归芍药散(DSS)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 利用雷公藤多苷构建果蝇生殖功能损伤模型,统计子代成虫数量、亲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亲代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F1代体质量、F1代发育相关基因,评价DSS药效。结果 20 mg·mL-1雷公藤多苷可显著抑制子代数(P<0.01),可用于建立果蝇生殖功能损伤模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10 mg·mL-1)、大(20 mg·mL-1)剂量DSS可显著增加果蝇子代成虫数量(P<0.01,P<0.05);大剂量DSS显著提高了果蝇亲代SOD及CAT活性(P<0.01);中、大剂量DSS可促进果蝇亲代生殖相关基因表达,其中中剂量DSS可使DEAD-Box解旋酶4(VASA)、生殖系 α 因子(Figla)mRNA表达增加(P<0.05,P<0.01),大剂量可使VASA、Figla和叉头盒转录因子(FoxO)mRNA表达增加(P<0.01);中剂量DSS组F1代雌性果蝇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大剂量DSS组F1代雌、雄果蝇体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中、大剂量DSS均可显著提高F1代发育相关基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基因(mTOR)mRNA表达(P<0.01)。结论 DSS能够改善雷公藤多苷诱导的果蝇生殖功能损伤。

  • 中成药说明书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
    王玉艳, 李晴晴, 王志昊, 明文华, 李鹰飞, 李彦文, 李志勇
    医药导报. 2025, 44(5): 743-752.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5.05.012
    PDF全文 (221) HTML (16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简称“一典二目”)中的少数民族药成方制剂进行统计与分析。方法 整理“一典二目”中收录的少数民族药成方制剂及其生产厂家、使用药材及现行质量标准;分析其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通过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和PubMed查询相关文献,分析上述成方制剂的现代研究水平。结果 “一典二目”收录的142个民族药成方制剂,有独家品种68个,98.75%的药材有省级及以上质量标准;存在说明书中主治功能的表达医学术语混用,91.55%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信息不完善和现代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结论 民族药成方制剂在发展中需要重视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信息的完善,在主治功能的表达上需避免医学术语混用,更有利于民族药成方制剂的临床推广。

  • 数智药学
    刘月, 杨钰华, 周晓, 李静, 宋惠珠
    医药导报. 2024, 43(10): 1700-1705.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0.030
    PDF全文 (165) HTML (15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信息化药物治疗路径管理新模式。方法 通过多学科诊疗(MDT)制定骨科药物治疗路径,并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路径管理,落实精细的管控规则。选取管理路径实施前(2022年1—5月)病例为对照组,管理路径实施后(2022年6—12月)病例为改进组,以评估管理效果。结果 建立8大类手术的药物治疗路径,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维护推荐药品医嘱990条,MINDS系统维护管控规则176条,应用药物治疗路径管理新模式后,骨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次均药费和基药金额占比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通过对路径实施前后病例分析,骨科抗菌药物、镇痛药物、补液扩容药物、抑酸护胃药物和活血消肿中成药使用合理率分别提高21.6%、12.7%、23.3%、32.1%和27.1%,平均药费分别降低111.51、15.33、49.84、42.29和14.23元。结论 该院建立的以MDT为基础的药物治疗路径管理模式切实可行,相关经验可为医药同行提供参考。

  • 橡胶密封件质量控制专栏
    王冬伟, 李文丽, 熊巍, 张静, 陈蕾, 许凯
    医药导报. 2024, 43(11): 1740-1744. https://doi.org/10.3870/j.issn.1004-0781.2024.11.006
    PDF全文 (1211) HTML (15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药包材不溶性微粒测定法,并对方法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为标准后期的使用提供进一步指导和支持。方法 梳理现行《国家药包材标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药包材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及验证数据结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包材不溶性微粒测定法,对适用范围、测试方法,以及实验参数的确定进行详细研究和说明。结果 与现行《国家药包材标准》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药包材不溶性微粒测定法解决了原标准适用范围不全、实验参数设定不合理的问题。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药包材不溶性微粒测定法内容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药包材不溶性微粒的测定提供更加规范、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为标准体系的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共同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