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高峰;蔡琴;蔡伦;卢芙蓉
    2014, 33(10): 1261-126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4-羟基异亮氨酸是从葫芦巴种子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因而作为传统中药成分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以及脂肪肝等疾病. 该文就4-羟基异亮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林润华;薛鸿林
    2014, 33(10): 1264-126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男, 54岁. 以“确诊肺癌1年余, 腹痛3 d”为主诉于2013年9月21日入院. 患者入院后先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康艾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治疗3 d, 患者未诉有皮疹等不适. 入院后第3天出现寒战、发热,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11.1×109.L-1,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9.65×109.L-1;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125 mg.L-1. 胸腹部CT示右肺占位较前增大、胆囊炎、胆囊结石. 医师考虑患者伴发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 由于患者既往对阿莫西林过敏, 遂于2013年9月23日早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F130403L)0.3 g, bid, 静脉滴注, 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抗感染治疗, 次日早晨患者诉双手背各出现小圆形暗红斑1处, 伴轻度瘙痒, 期间患者诉未进食特殊食物和接触特殊物品. 由于症状较轻, 医师未予停药及加药对症治疗等相关处理. 2013年9月26日上午患者诉双手背小圆形暗红斑范围较前增大, 左胸、右背各新出现一个大圆形暗红斑, 直径最大10 cm, 伴疼痛. 经皮肤科医师会诊考虑为固定性药疹, 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甲硝唑注射液, 并加用地塞米松乳膏、曲安奈德注射液、依巴斯汀片联合处理后患者红斑症状好转. 由于患者仍伴有轻度发热, 医师考虑胆囊炎未完全控制, 于2013年9月27日起加用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8 d, 双手背、左胸及右背部圆形红斑未见加重, 且逐渐缩小, 最后仅留下轻度的色素沉着, 且患者体温也渐降至正常, 胆囊炎得到控制.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关红菁;崔昌萍;黄际友;淑芬;
    2014, 33(10): 1265-1268.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芹菜素在体外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大鼠胸主动脉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 Transwell小室方法评价芹菜素对PDGF-BB 诱导的VSMC迁移作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Jun N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 结果 20 ng.mL-1PDGF-BB 显著促进VSMC迁移, 细胞数达到对照组的2.46倍, 而12.5 μmol.L-1芹菜素预处理迁移细胞数仅为PDGF-BB 组46.5%, 不同剂量的芹菜素均能显著抑制PDGF-BB 诱导的VSMC迁移, 12.5 μmol.L-1芹菜素预处理显著抑制PDGF-BB 对JNK磷酸化. 结论 芹菜素对PDGF-BB 诱导的VSMC迁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JNK活化有关.
  • 药物研究
    代晶;王丽聪;吴丹;涂碎萍;仇丽颖
    2014, 33(10): 1269-127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及其7种主要活性成分对大鼠肝微粒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1A、CYP2D和CYP3A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将CYP1A、CYP2D和CYP3A的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右美沙芬、咪达唑仑)分别与双黄连粉针及其7种活性成分(黄芩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绿原酸、咖啡酸、木樨草苷)在大鼠肝微粒中进行孵育反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3种探针底物的含量, 评价底物的代谢率是否被抑制.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双黄连粉针和黄芩苷对CYP2D和CYP3A有抑制作用, 对CYP1A无影响;其他活性成分对三种酶无影响. 结论 双黄连粉针在与CYP2D和CYP3A底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黄芩苷可能是这种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
  • 药物研究
    代晶;王丽聪;吴丹;涂碎萍;仇丽颖
    2014, 33(10): 1269-127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及其7种主要活性成分对大鼠肝微粒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1A、CYP2D和CYP3A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将CYP1A、CYP2D和CYP3A的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右美沙芬、咪达唑仑)分别与双黄连粉针及其7种活性成分(黄芩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绿原酸、咖啡酸、木樨草苷)在大鼠肝微粒中进行孵育反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3种探针底物的含量, 评价底物的代谢率是否被抑制.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双黄连粉针和黄芩苷对CYP2D和CYP3A有抑制作用, 对CYP1A无影响;其他活性成分对三种酶无影响. 结论 双黄连粉针在与CYP2D和CYP3A底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黄芩苷可能是这种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
  • 药物研究
    余奇劲;陶红;杨云朝
    2014, 33(10): 1273-1277.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前后丙泊酚联合运用防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中的作用. 方法 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雄性)随机均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保护组(P组). I/R组和P组阻断腹主动脉40 min, 再恢复其血流. P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0 min和再灌注即刻分别静脉泵注丙泊酚30 mg.kg-1, 其余两组则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容积0.9%氯化钠溶液. 3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 2, 3, 5, 7 d均被随机处死4只动物, 取其脊髓组织的L3~L4段,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SOD1活性,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OD1、PI3K、AKT的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3组动物脊髓组织SOD1活性变化:术后第1天, 与S组比较, I/R组、P组SOD1活性均显著增强(均P<0.05);术后第2天, 与S组比较, P组SOD1活性升高(P<0.05), 而I/R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3~7天, 与S组比较, I/R组SOD1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5), 而P组则无明显变化(均P>0.05).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脊髓组织SOD1、PI3K、AKT的mRNA表达变化与SOD1活性的变化呈正相关. 结论 缺血前和缺血后丙泊酚联合运用可有效防治兔SCIRI,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泊酚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进而增强脊髓组织中SOD1的表达有关.
  • 药物研究
    王晓丽;周珺;李茂星;邱建国;贾正平;张汝学
    2014, 33(10): 1278-128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MIF)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胰岛素(INS)、醛甾酮(ALD)的水平和海马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MIF对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1.d-1)、米非司酮小剂量组(10 mg.kg-1.d-1)、米非司酮中剂量组(25 mg.kg-1.d-1)、米非司酮大剂量组(50 mg.kg-1.d-1),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纯化水. 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 给药5周后断头处死, 计算脏器指数, 测定血浆中CRH、ACTH、CORT、INS、ALD水平,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GR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 空腹血糖升高(P<0.01), 脏器指数增加(P<0.05), CRH、ACTH、CORT、INS、ALD水平升高;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中GRmRNA的表达降低(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米非司酮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给药14 d体质量有所增加(P<0.01);给药第1~4周, 米非司酮中剂量组空腹血糖水平有所降低, 且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肾指数减小(P<0.01或P<0.05);米非司酮小剂量组CRH、ACTH、CORT增加, ALD降低, 米非司酮中和大剂量组CRH、ACTH、CORT、ALD降低, INS升高, 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米非司酮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GR mRNA的相对表达均有所增加(均P<0.01). 结论 MIF对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有缓解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MIF基于GR拮抗调节HPA轴功能有关.
  • 药物研究
    陈婧;王文清;施春阳;侯小龙;万进;方建国
    2014, 33(10): 1283-1288.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鱼腥草挥发油及其单体甲基正壬酮对LPSTLR4/MD-2-TNF-α炎症通路的影响. 方法 以TLR4/MD-2阻断剂封闭TLR4/MD-2位点, 分别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鱼腥草挥发油和甲基正壬酮干预后细胞中TLR4蛋白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 同时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 对鱼腥草挥发油和甲基正壬酮的体内抗炎药效进行比较. 结果 在1~10 μg.mL-1浓度范围内短时干预时, 鱼腥草挥发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LR4蛋白的抑制作用优于甲基正壬酮, 对炎症因子的作用与甲基正壬酮有一定差异. LPS+TLR4/MD-2阻断剂+药物干预组与LPS+TLR4/MD-2阻断剂组比较, 以挥发油干预后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以甲基正壬酮干预后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 表明鱼腥草挥发油通过LPS-TLR4/MD-2-TNF-α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 而甲基正壬酮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其抗炎作用. 在相同剂量下鱼腥草挥发油的体内抗炎活性优于甲基正壬酮. 结论 鱼腥草挥发油与甲基正壬酮存在抗炎作用及机制的差异性, 应是挥发油中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
  • 药物研究
    张梦怡;郑恒;陈鹰;陈建华
    2014, 33(10): 1288-1290.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体外检测多肽P161联合顺铂(DDP)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DP、P161单用及联合用药对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前列腺癌IE8、人胰腺癌Panc-1及小鼠乳腺癌MA-782的生长抑制率. 结果 DDP和P161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剂量依赖性的抗增殖作用. 联合给药组表现为协同效应, 与D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相同的抑癌效果下可降低DDP的使用量. 且在相同浓度梯度下, 联合用药组对Panc-1的抑制效果较差, 而对MA-782效果最好. 结论 P16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二者联合用药可降低DDP有效治疗浓度.
  • 药物研究
    神芳丽;霍仕霞
    2014, 33(10): 1291-129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姜辣素对小鼠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方法 黑素瘤细胞分别加入12.5, 25.0, 50.0, 100.0, 200.0 μmol.L-1姜辣素和阳性对照药物氢醌培养, 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液(DMEM)作为空白对照组. 采用四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 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含姜辣素的给药组均能够明显抑制小鼠B16细胞增殖(P<0.05或P<0.01), 且浓度为200.0 μmol.L-1时, 抑制率>48%.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各浓度姜辣素均能够显著降低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 姜辣素的浓度为200.0 μmol.L-1时, 对酪氨酸酶的活性的抑制率可达5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各浓度的姜辣素和氢醌均能够显著降低黑素含量(P<0.05或P<0.01), 但不呈剂量依赖性, 浓度>25.0 μmol.L-1时, 抑制黑素含量的水平基本无变化. 结论 姜辣素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从而减少黑素合成.
  • 药物研究
    韩超;郑琳颖;吕俊华;赵汝霞;周永标;潘卫松
    2014, 33(10): 1294-1299.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果糖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NAFLD)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 建立果糖高脂诱导NAFLD 大鼠模型, 用药组分别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1)、TGP大剂量、小剂量(给予TGP 200, 10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等量纯化水(10 mL.kg-1). 4周后, 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含量;检测胰岛素(INS)含量,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检测游离脂肪酸(FFA), 脂肪细胞因子(Apelin-36)、内脏脂肪素(visfatin)、胶原Ⅲ(COLⅢ)及胶原Ⅳ(COLⅣ)的含量;解剖大鼠, 取肝脏, 测定肝组织中TG含量, 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TGP能有效降低NAFLD 大鼠的FBG、Fins含量, 提高ISI指数;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含量, 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FAA、Apelin, visfatin, COLⅢ, COLⅣ含量, 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镜检显示TGP能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质浸润及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 结论 TGP可能通过改善NAFLD大鼠异常的糖脂代谢及拮抗胰岛素抵抗, 有效抑制NAFLD大鼠的脂质浸润及纤维化.
  • 药物研究
    杨波;周承志;张道亮;胡有志;肖金凤
    2014, 33(10): 1310-131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汉黄芩素对饮食诱导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 方法 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 每组10只. 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 模型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 药物干预组在高脂饲料基础上添加汉黄芩素500 mg.kg-1. 观察汉黄芩素对模型小鼠血脂、脂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探讨其降脂机制. 结果 经过12周的高脂饮食, 模型小鼠形成了明显的高脂血症, 体质量增加, 内脏脂肪增多, 脂肪指数增加(P<0.05). 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体质量减轻(P>0.05), 内脏脂肪明显减少(P<0.01), 脂肪指数显著下降(P<0.05). 汉黄芩素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但对三酰甘油(TG)影响不大. 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肝脂酶(HL)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恢复(P<0.05),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被抑制(P<0.01);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其降脂效果可能与脂合成基因(SREBP-1c, FAS, PPARγ)与脂质代谢基因(PPARα, CPT-1)的转录调控相关. 结论 汉黄芩素能够很好地治疗高脂血症, 这一作用可能与调节脂酶活性和影响脂质合成与氧化基因相关.
  • 药物研究
    何政;郑军
    2014, 33(10): 1314-1318.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抑制药十字孢碱(STS)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STS对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TS对QBC-939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TS对QBC-939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S对QBC-939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和磷酸化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p-Cdk1)表达的影响. 结果 STS能显著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P<0.05), 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对QBC-93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4 h为334 nmol.L-1, 48 h为118 nmol.L-1.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STS能诱导QBC-939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 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0, 12, 24和48 h凋亡率分别为(10.16±4.52)%, (22.35±2.19)%, (34.27±2.30)%和(59.70±5.97)%.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STS可显著诱导QBC-939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 并引起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 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 经STS处理后的QBC-939细胞cyclin B1和Cd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而p-Cdk1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 结论 STS可显著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 进而抑制QBC-939细胞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
  • 药物研究
    李青松;吴起成
    2014, 33(10): 1319-1320.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方法 采用乙醇冷浸提取方法, 经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 利用硅胶柱色谱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两个部分进行分离纯化, 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 结果 从狼毒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得到狼毒乙素(Ⅰ)、2, 4-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Ⅱ)、东莨菪亭(Ⅲ)、东莨菪苷(Ⅳ)、二十四烷酸(Ⅴ)、丁香酸(Ⅵ)、正丁醇部位得到蔗糖(Ⅶ). 结论 化合物Ⅳ、Ⅴ、Ⅵ、Ⅶ为首次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得到.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赵宁;黄永吉;马广斌;严冬雪
    2014, 33(10): 1321-1325.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五倍子提取物鞣花酸抗骨髓瘤的生物学活性及相关机制. 方法 20, 40和60 μg.mL-1鞣花酸体外孵育骨髓瘤SP2/0细胞株, 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鞣花酸对SP2/0细胞株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通过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COX-2的表达. 结果 20, 40, 60 μg.mL-1鞣花酸孵育骨髓瘤SP2/0细胞株48 h后, 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G1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5.21±3.01)%, (64.48±0.43)%, (75.10±2.46)%, 与对照组(34.04±1.74)%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0, 40和60 μg.mL-1鞣花酸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1.18±5.92)%, (44.58±3.43)%和(70.15±2.90)%,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9.60±0.56)%, (19.30±1.51)%和(35.10±5.26)%, 与对照组(3.23±0.8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药物浓度的增加COX-2的表达逐渐下降. 结论 鞣花酸能够抑制骨髓瘤SP2/0细胞增殖, 促进其凋亡.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彭晔;张旭刚;谢娜;韩轶超
    2014, 33(10): 1325-1326.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男, 56岁. 主因肝脾大2个月入院. 腹部超:肝脾大性质待定;血常规:白细胞4.79×109.L-1, 红细胞3.33×1012.L-1, 血小板26.2×109.L-1, 淋巴细胞百分比0.578;北京协和医院骨穿刺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CLL);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会诊骨穿刺检查:符合边缘区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 免疫组化显示:CD3小灶阳性, CD5小灶阳性, CD20广泛阳性, CD10阴性, CD68少数阳性, CD138阴性, CD23阴性, CD43小灶阳性, CyclinD1阴性, PAX5阴性, Bcl-6阴性;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报告:骨髓含高分化幼稚淋巴细胞, 不排除CLL. 既往身体健康, 无药物过敏史. 诊断为:CLL、肝脏、脾脏、骨髓受侵. 给予RFC方案两个疗程治疗, 即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美罗华,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SH0025), 首次应用375 mg.(m2)-1.d-1, 第2个疗程500 mg.(m2)-1.d-1, iv, 第1天;氟达拉滨25 mg.(m2)-1.d-1, iv, 第2~3天;环磷酰胺250 mg.(m2)-1.d-1, iv, 第2天. 患者用药过程顺利, 无明显不适, 出现Ⅲ度白细胞减少, 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升高白细胞治疗. 两个疗程治疗后复查, 血常规:白细胞3.21×109.L-1, 血小板55×109.L-1, 淋巴细胞百分比0.436;腹部B超:脾脏136 mm×43 mm, 脾脏较前缩小, 肝脏大小正常. 病情好转, 继续给予第3疗程治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500 mg.(m2)-1.d-1, iv, 第1天, 开始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规格:100 mg:10 mL, 来源:患者外购;批号:SH0025)速度为100 mg.h-1(用药前30 min给予苯海拉明20 mg, im, 地塞米松10 mg, iv), 6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微颤, 胸闷, 喘憋, 进行性呼吸困难, 口唇发绀, 颜面部充血, 意识模糊, 心电监护示:血压70/40 mmHg(1 mmHg=0.133 kPa), 心率120次.min-1, 呼吸率30次.min-1, 血氧饱和度(SaO2)75%, 诊断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止继续输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更换一次性输液器, 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 mL, 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 mg, 吸氧, 改善缺氧状态,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0 min后患者意识清楚, 自觉胸闷症状缓解, 口唇逐渐红润, 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之后未继续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汪洋;张华年;陈渝军;徐华;刘茂昌
    2014, 33(10): 1327-1331.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学治疗(化疗)中给药开始48 h点血药浓度(C48 h)对于预判消除相末端药动学特征和毒副反应的可靠性, 为临床制订合理的解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14例, 行HDMTX化疗176次, MTX剂量为3~5 g.(m2)-1, 24 h持续静脉滴注. 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用药后24, 48, 72 h血清中MTX浓度. 病例按C48 h≥1 μmol.L-1和C48 h<1 μmol.L-1分组, 采用残数法计算两组的消除相药动学参数, 采用Ridit分析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差异. 结果 C48 h≥1 μmol.L-1组的C72 h和AUC48∞均显著高于C48 h<1 μmol.L-1组(P<0.01);C48 h≥1 μmol.L-1组在血液系统、胃肠系统和肝胆系统的毒副反应也显著强于C48 h<1 μmol.L-1组(P<0.05). C48 h≥1 μmol.L-1组解救天数(5.02±1.65) d, C48 h <1 μmol.L-1组解救天数为(3.05±0.21) d. 结论 C48 h 可以很好地预测MTX消除相末端的药动学特征和毒副反应, C48 h≥1 μmol.L-1可以作为MTX消除延迟的临床诊断依据以指导后期解救.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赵娅;郭锦辉;吴翠芳;贾素洁
    2014, 33(10): 1331-1332.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男, 73岁. 2012年11月18日以“头痛”为主诉入院. 患者5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 以枕部、右侧颞部、顶部为主, 为闪电样跳痛, 同时伴有左侧肢体的乏力感, 无肢体抽搐. 2个月前曾诊断为癫, 规律服用卡马西平0.2 g, po, qd, 给药1周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6.03 mg.L-1, 符合治疗浓度要求. 入院体检:体温36.7 ℃, 心率78次.min-1, 呼吸20次.min-1, 血压166/80 mmHg(1 mmHg=0.133 kPa). 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35×109.L-1, 余正常;头颅CT示:右额顶枕颞叶新发大面积梗死灶. 入院诊断为脑梗死伴继发性癫. 第1天给予卡马西平片0.2 g, po, qd, 抗癫治疗, 第2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0×109.L-1, 血小板持续减少, 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第3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49×109.L-1,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2.3 mg.L-1, 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停用卡马西平. 第10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92×109.L-1, 第14天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05×109.L-1. 患者停用卡马西平后, 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 期间未再发生抽搐等癫症状, 出院后给予丙戊酸钠片500 mg, po, bid, 预防癫复发.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杨云朝;李进;丰新民;余奇劲
    2014, 33(10): 1333-1335.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七氟烷用于中重度血小板低下妊娠患者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中重度血小板低下妊娠患者42例, 于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 根据麻醉方案分3组, 即Ⅰ组(七氟烷加静脉全身麻醉)20例、Ⅱ组(静脉全身麻醉组)16例、Ⅲ组(局麻加静脉全身麻醉)6例;分别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变化、取胎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及3组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Ⅱ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 Ⅲ组在取胎期间, 心率显著增快、血压显著上升(均P<0.01), 取胎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延长(均P<0.01), 且出血量也显著增多(P<0.01). 结论 吸入高浓度七氟烷诱导加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并发中重度血小板低下妊娠患者的剖宫产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 血液系统疾病专栏
    陈本川
    2014, 33(10): 1336-1338.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brutinib(暂译名:依鲁替尼)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首次加速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 治疗罕见的侵袭性血癌——套细胞淋巴瘤(MCL), 后又扩大适应证, 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该文对依鲁替尼非临床及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张路;袁响林;彭平;刘细友;付强;肖志平
    2014, 33(10): 1339-1341.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安替可胶囊联合放疗及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 将55例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接受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卡培他滨+安替可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 接受局部放疗+卡培他滨同步化学治疗(化疗),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及100.0%, 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0%和88.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放疗+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安替可胶囊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有望提高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
  • 药物与临床
    谢三祥;梁顺宇;朱声荣;丁蕾
    2014, 33(10): 1341-1343.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面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面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47例, 采用超声引导下行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囊性淋巴管瘤, 观察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 总有效率为95.7%, 其中治愈率61.7%、显著好转率23.4%、好转率10.6%、无效率4.3%. 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面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超声引导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雷英瑛;郭小红;刘利;周凡
    2014, 33(10): 1344-1347.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对红景天辅助抗肿瘤及骨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肾脏的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红景天辅助抗肿瘤, 并能够减弱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为红景天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药学进展
    杨宏梅;王燕燕;
    2014, 33(10): 1348-1352.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 在中医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随着医药学科的发展, 对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该文从四逆汤对心血管的作用、抗休克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以后的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 药学进展
    冯超英;陈点点;于洋
    2014, 33(10): 1352-1356.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检索、查阅近年来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领域的有关药物评价的文献, 对主要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结果表明, 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涉及抗癫药、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抗抑郁药、降压药、中草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 作用机制多样, 临床研究广泛. 针对丙戊酸钠、托吡酯、美托洛尔、Petasites、普萘洛尔、夫罗曲坦等药物开展的临床评价已为临床用药提供多种选择.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丁维明;李桂玲;蔡聪;王菊仙;杨信怡
    2014, 33(10): 1357-1360.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西他沙星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为剂型研究和制备工艺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Dikma 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4):乙腈=70:30;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5 nm;进样量10 μL. 考察西他沙星在pH为2.0, 4.3, 5.8, 6.6, 7.4, 8.0, 10.0, 11.2 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结果 在(37±2) ℃条件下, 西他沙星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44 mg.mL-1,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为0.23(lgP=-0.64);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 西他沙星在pH 7.4的中性条件下溶解度最低, 仅为0.13 mg.mL-1,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大, 在pH>10及pH<5.8, 西他沙星平衡溶解度显著增大,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相应减小. 结论 西他沙星难溶于水, 脂溶性也较差, 但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较高的溶解度.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刘伟;周建良;陈碧莲;祝明
    2014, 33(10): 1360-136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五子衍宗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 方法 使用Agilent Extend C18 (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 柱温30 ℃, 以乙腈-甲醇(10:1)和0.4%磷酸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54 nm, 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 结果 根据LC-MS数据、对照品比对或文献参照对10个共有峰中的9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 用建立的对照指纹图谱测定16批五子衍宗丸, 其相似度均>0.93. 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 该方法为五子衍宗丸的全面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赵燕娜;杨力;郝春影;李艳红;王向涛;郭一飞
    2014, 33(10): 1365-1369.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离子强度对甲氨蝶呤-树枝状大分子纳米粒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以粒径及载药量变化为主要指标, 分别考察不同离子(Na、Cl-)及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载药纳米粒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确定Cl-起到稳定载药纳米粒的作用, 且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1.80%时, 对纳米粒稳定作用明显. 结论 质量分数<1.80%的氯化钠溶液使得载药纳米粒稳定性明显增加, 有助于长期储存.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何丹;杨林;张景勍
    2014, 33(10): 1370-1372.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 1.7 μm), 流动相为水-甲醇不同比例梯度洗脱, 柱温30 ℃, 流速0.3 mL.min-1, 检测波长为248 nm. 结果 欧前胡素在1.305~13.05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Y=13 633X+3 976(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9.25%, RSD=0.74%;异欧前胡素在0.596~5.96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Y=10 661X+1 073(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8.94%, RSD=0.63%.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 能有效地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邓银华;章为
    2014, 33(10): 1373-1375.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检测壮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7 μm), 流动相:含0.1%醋酸的0.02 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70:30), 流速为0.2 mL.min-1, 柱温为35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 两通道475→100, 475→283. 结果 西地那非在0.198 6~1.986 ng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Y=27 750X+15 232(r=0.995 2), 平均回收率为96.6%, RSD为1.8%(n=9), 分析 方法 的定量下限为0.04 ng, 检测限为0.01 ng. 10批样品中有4批检测出非法添加了西地那非, 含量为每次服用量25或50 mg.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 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于壮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含量检测.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张振军
    2014, 33(10): 1375-1379.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的含量, 为完善复方丹参滴丸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HPLC-UV-ELSD法, 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 梯度洗脱(0 min→10 min→15 min→30 min→50 min→60 min, A 为10%→10%→20%→25%→60%→85%), 流速1 mL.min-1, 柱温30 ℃, 紫外检测器参数:检测波长280 nm, 蒸发光检测器参数:雾化管温度36 ℃, 漂移管温度70 ℃, 载气压强170 kPa. 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Rb1依次在24.4~488.0 ng(r=0.999 5)、4.2~84.0 ng(r=0.999 4)、1.0~20.0 ng(r=0.999 3)、30.6~612.0 ng(r=0.999 4)、26.8~536.0 ng(r=0.999 5)、41.2~824.0 ng(r=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8.58%(RSD =2.18%)、100.54%(RSD =1.98%)、100.55%(RSD =2.36%)、99.55%(RSD=1.59%)、99.43%(RSD=2.16%)、99.23%(RSD= 2.49%).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 无内源物质干扰, 可为完善复方丹参滴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张振军
    2014, 33(10): 1375-1379.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的含量, 为完善复方丹参滴丸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HPLC-UV-ELSD法, 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 梯度洗脱(0 min→10 min→15 min→30 min→50 min→60 min, A 为10%→10%→20%→25%→60%→85%), 流速1 mL.min-1, 柱温30 ℃, 紫外检测器参数:检测波长280 nm, 蒸发光检测器参数:雾化管温度36 ℃, 漂移管温度70 ℃, 载气压强170 kPa. 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Rb1依次在24.4~488.0 ng(r=0.999 5)、4.2~84.0 ng(r=0.999 4)、1.0~20.0 ng(r=0.999 3)、30.6~612.0 ng(r=0.999 4)、26.8~536.0 ng(r=0.999 5)、41.2~824.0 ng(r=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8.58%(RSD =2.18%)、100.54%(RSD =1.98%)、100.55%(RSD =2.36%)、99.55%(RSD=1.59%)、99.43%(RSD=2.16%)、99.23%(RSD= 2.49%).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 无内源物质干扰, 可为完善复方丹参滴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张敏;杨剑;韦欣;龙庆德
    2014, 33(10): 1379-1380.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贵州产小花清风藤茎、叶、全株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异.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岛津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 甲醇-0.1%磷酸(55:45)为流动相, 流速1.0 mL.min-1, 柱温30 ℃, 检测波长360 nm. 结果 槲皮素在2.8~67.2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 n=5), 小花清风藤的不同部位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茎0.614 mg.g-1(RSD=1.8%)、叶2.593 mg.g-1(RSD=2.3%)、全株1.995 mg.g-1(RSD=1.8%);槲皮素在茎、叶、全株不同部位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1.06%)、101.0%(RSD=1.83%)、107.8%(RSD=1.59%). 结论 该方法简便, 准确, 可靠. 贵州产小花清风藤不同部位斛皮素的含量叶>全株>茎.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王莹;郭飞燕;王鹏远;贺文娟;王晓娟
    2014, 33(10): 1381-138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花芪颗粒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花芪颗粒中黄芪、生地、麦冬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地中梓醇的含量, 色谱柱:Diamonsil C18(2)分析柱(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0.5:99.5), 流速:1.0 mL.min-1, 柱温:25 ℃, 检测波长:210 nm, 进样量:10 μL. 结果 黄芪、生地、麦冬和当归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 阴性对照无干扰, 专属性强. 梓醇在0.241~0.724 m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9%, RSD为3.20%(n=9). 结论 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可用于花芪颗粒的质量控制.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吴继禹;梁晶;黄爱芳
    2014, 33(10): 1385-1387.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注射用间苯三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并考察该药与5种常用溶媒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间苯三酚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同时间点间苯三酚的含量, 同时考察配伍液外观、颜色、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 h, 5种配伍液外观、pH、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不溶性微粒符合相关规定. 结论 注射用间苯三酚与5种输液配伍在6 h内稳定.
  • 用药指南
    董卫华;黄泰康;马平会;邹雅敏;张璐;申亚虎;董亚琳
    2014, 33(10): 1388-1392.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促进其合理使用. 方法 回顾性调查使用过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注射剂的住院患者643例, 分析评价上述5种抗真菌药利用情况. 结果 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最多, 肺部感染、恶性血液病、高血压、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较常见的基础疾病. 真菌病原学送检率69.7%, (1, 3)-β-D葡聚糖检测送检率30.5%,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送检率12.1%, 培养真菌以曲霉菌和念珠菌为最多. 74.8%患者使用≥2种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的负荷剂量使用正确率分别为46.1%, 40.3%和36.9%. 抗真菌药物的用药时间为1~42 d. 结论 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真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陈陶;汤杰;李娟;周曼玲
    2014, 33(10): 1393-139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女, 43岁. 自觉心慌1个月, 体质量减轻, 手抖, 心率80次.min-1. 2013年11月21日在我院门诊检查甲状腺功能,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 28.5 pmol.L-1、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 64.3 pmol.L-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0.046 mU.mL-1. 2013年11月25日经门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给予甲巯咪唑(商品名:赛治, 德国默克公司, 批号:168214)10 mg, bid, po. 用药前检测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16 U.L-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14 U.L-1, 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2.60 μmol.L-1,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10.2 μmol.L-1,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40 U.L-1. 用药12 d后, 患者出现厌油、右上腹不适, 遂来院复诊, 复查肝功能, 结果ALT 180 U.L-1, AST 238 U.L-1, D-BiL 2.80 μmol.L-1, T-BiL 9.8 μmol.L-1, ALP 152 U.L-1.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有关检查均属阴性, 肝、胆、脾超声提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 胆、脾未见异常, 考虑为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 诊断为混合性肝损伤. 医生嘱停药, 并进行护肝处理: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qd, 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1瓶(含三磷酸腺苷二钠0.1 g与氯化镁32 mg), 静脉注射, qd. 连续治疗1周后, 患者查肝功能: ALT 86 U.L-1, AST 38 U.L-1, D-BiL 2.76 μmol.L-1, T-BiL 10.5 μmol.L-1(正常参考值2.0~18.0μmol.L-1), ALP 45 U.L-1(正常参考值35~104 U.L-1). 患者病情好转, 建议行131I继续治疗甲亢, 并将护肝药更换为口服给药, 继续服用异甘草酸镁 150 mg, tid, po,还原性谷胱甘肽400 mg, tid, po, 2周后复诊, 患者肝功能正常.
  • 药物不良反应
    季兴;时珺;王珊珊;朱锐;许静
    2014, 33(10): 1394-1394.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儿, 男, 1岁3个月, 因“皮疹5 d, 发热3 d”入院. 患儿入院5 d前曾因“支气管肺炎”于我院呼吸科住院, 期间因发热给予双氯芬酸钾栓12.5 mg, 用药后第2天出现皮疹, 为充血性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部分融合成片, 伴轻度瘙痒感, 不影响睡眠及饮食, 考虑为病毒疹, 未予特殊处理, 皮疹无明显增多, 后患儿病情好转遂出院, 3 d前(出院当天)患儿又出现发热, 最高39.8 ℃(腋下), 热前有寒战、口唇抖动, 热型不规则, 再次给予双氯芬酸钾栓12.5 mg, 塞肛后体温下降, 热退后无明显出汗, 且皮疹较前增多, 渐波及躯干胸背部及四肢足底, 部分融合成片, 瘙痒感明显, 夜不能寐, 口唇及双手略肿胀, 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氯苯那敏及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 遂收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 病程中, 患儿皮疹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红色斑丘疹, 融合成片, 瘙痒, 部分大疱, 表皮破溃剥脱, 创面有少量渗出, 患儿双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受累破溃, 诊断为渗出性多型红斑(重型). 给予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氯雷他定、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经过治疗, 皮疹有所消退, 头面部破溃处结痂脱皮.
  • 药物不良反应
    肖展翅;倪小红;饶伟华;高聚
    2014, 33(10): 1395-1396.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 女, 79岁. 2013年10月24日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抽动1年, 急起精神异常、全身皮疹4 d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1年, 患者出现诱因不明右侧上肢抽动, 每日1~5次, 每次持续30 s~2 min, 自行缓解, 发作时神志清楚. 到本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多次就诊, 查头颅提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 脑电图提示左侧额区呈弥漫性θ波活动、伴少量的尖波、棘慢波, 诊断:局灶运动性癫痫, 予以口服奥卡西平, 初始每天2次, 每次150 mg, 逐渐加至每天2次, 每次450 mg, 患者右侧肢体抽动基本控制. 2013年9月1日, 患者右侧肢体抽动开始增多, 有时每天1~3次. 2013年9月9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 加用拉莫三嗪片口服, 初始剂量每日1次, 每次25 mg;以后每周加量1次, 剂量为25 mg, 至2013年10月2日每日两次, 每次50 mg, 患者右侧肢体抽动减少, 每1~2日发作1次. 2013年10月15日, 拉莫三嗪再次加量, 每天2次, 每次75 mg. 2013年10月17日患者开始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 程度不剧烈. 2013年10月20日20:00, 患者出现精神异常, 胡言乱语, 存在幻觉及妄想, 并用绳子缠住自己的颈部两手用力拉, 被家人及时制止. 2013年10月21日上午8:00, 患者醒来, 记忆力减退, 短期失忆, 约30 min后, 记忆力开始恢复, 可以正常交谈. 家人查阅药品说明书后, 停用拉莫三嗪片, 患者未再出现精神异常. 2013年10月23日, 患者又出现全身瘙痒, 头面部及胸腹部斑丘疹, 遂来就诊.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及腔隙性脑梗死病史, 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 无药物过敏史, 无家族癫痫及精神障碍遗传病史. 体检:体温36.5 ℃, 脉搏84 次.min-1, 呼吸18次.min-1, 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全身红色斑丘疹, 以头面、胸腹部为主, 皮肤表面无破溃及渗出. 巩膜无黄染, 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稍活跃. 患者神志清楚, 言语切题, 定向力及记忆力正常, 无幻觉及妄想. 双侧瞳孔等大, 眼底视乳头无水肿, 无面舌瘫, 两侧肢体感觉运动正常, 病理征阴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诊疗经过: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三项基本正常, 心电图示部分导联ST段低平, 肝胆胰及肾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陈旧性脑梗死、脑萎缩, 入院诊断:局灶运动性癫痫;拉莫三嗪不良反应, 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 qd, 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甲泼尼龙注射液40 mg, 静脉滴注, qd, 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 mg, qn)抗变态反应, 奥卡西平片口服(450 mg, bid)防止癫痫发作,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参川芎注射液10 mL, qd, 静脉滴注改善心脑供血等治疗7 d. 2013年10月31日, 患者皮疹部分消退, 颜色变浅, 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及全身瘙痒症状消失, 停用甲泼尼龙注射液. 2013年11月7日, 患者皮疹完全消退, 神志清楚, 精神正常, 右侧肢体抽动仅发作1次, 痊愈出院.
  • 药物不良反应
    余洋
    2014, 33(10): 1397-1397.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李惠莹;云雄
    2014, 33(10): 1398-1400. https://doi.org/10.3870/yydb.2014.10.0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引进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探讨医院药品物流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建立. 方法 通过条码扫描技术、电子发票的使用和自动补货功能, 平台将医院药库、各药房和各家医药公司有效的串联起来, 在不影响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前提下与HIS进行数据交互. 结果 通过近一年的试运行, 系统稳定, 达到预定目标, 保障医院药品供应, 并提高药库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结论 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系统的建立降低药品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 减少药学人员的简单重复操作, 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