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2025年, 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01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鲍宇玲, 郭霞, 刘宇, 刘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灾后药品需求特点,探讨震后应急药品保障难点与管理策略。高海拔地区低温、干燥、紫外线辐射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给药品稳定性、运输供应、分发和使用带来巨大挑战。该文提出多元化供应渠道、运输加固、温湿度控制、避光措施、防风沙与防腐蚀等解决方案,施行尊重当地文化、按需分配药品、合理用药、加强药学服务的综合管理。结合高海拔地区环境特点并根据应急期、亚急期、恢复期不同救援阶段的药品需求,推荐相应的应急药品目录。旨在为高海拔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后药品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 规范、指南、共识
  • 规范、指南、共识
    周海云, 贡雪芃, 刘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共同设立了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咳喘药学服务(CWPC)项目。CWPC的规范化建设,为提高咳喘药学服务质量提供了指引和参考。《中国药学会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建设规范》由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内容涵盖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建设和服务两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标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文献资料等进行调研梳理,对医疗机构CWPC项目的组织建设、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与改进评价3部分共19个关键要素进行规范。该文主要对《中国药学会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建设规范》的构建过程和内容进行解析,以增强规范文件的宣传贯彻,加深对规范内容的理解,促进规范的执行。

  • 规范、指南、共识
    王青晓, 任延娜, 桂新景, 姚静, 王盼盼, 王艳丽, 刘瑞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口感是影响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苦味是该类制剂的主要不良口感。2024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全国22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制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苦度感官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CM 1574-2024),为该类制剂的苦度评价提供了科学标准和良好工具,也为后续实施口感改进奠定了技术基础。该文对该团体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制订过程、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利于中药药剂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应用、推广和改进该团体标准,从而促进该类制剂口感品质和患者接受度的提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黄媛恒, 何阳, 黄晓亮, 韦学, 吴耀生, 李映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内质网应激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IRI组、Sal小剂量组(Sal-L)、Sal大剂量组(Sal-H)。Sham组与MIRI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d-1;Sal-L组与Sal-H组腹腔注射Sal12、36 mg·kg-1·d-1。均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Sham组外,其余组制备MIRI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等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以及Cx4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MIRI组比较,Sal各剂量组心肌损伤不同程度减轻,Sal-H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Sal各剂量组Cx43基因表达均上调,GRP78、Caspase12、CHOP基因表达下调;Sal各剂量组Cx43蛋白表达均上调、GRP78蛋白表达下调,Sal-H组CHOP、Bax、Caspase1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红景天苷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凋亡和Cx43代谢失衡有关。

  • 药物研究
    甘典辉, 夏冰雨, 李鑫, 赖克道, 宾彬, 唐爱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参杞强精颗粒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小鼠精原细胞(GC-1spg)氧化损伤以及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左卡尼汀阳性组、参杞强精颗粒组,灌胃给药7 d后,采集含药血清。将小鼠精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左卡尼汀含药血清组、参杞强精颗粒含药血清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各组给药干预24 h,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铁离子比色法检测细胞内铁离子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与Caspase-9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mRNA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内ROS、MDA和铁离子水平显著升高,CAT、GSH、SOD活性显著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显著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杞强精颗粒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提高,细胞内ROS、MDA和铁离子水平降低,CAT、GSH、SOD活性升高,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杞强精颗粒含药血清组GPX4 mRNA表达上调,ACSL4 mRNA表达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杞强精颗粒对氧化应激损伤和铁死亡的小鼠精原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铁死亡有关。

  • 药物研究
    刘想, 陈科翰, 郑楚瑶, 廖弈秋, 王羚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探讨活心丸(HXP)防治心力衰竭(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60 mg·kg-1),HXP 小、大剂量组(31.2,62.4 mg·kg-1);其他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1)造模,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无菌0.9%氯化钠溶液;6 h 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无菌水,连续21 d。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小鼠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N 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 B 型利钠肽(BNP)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法评价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网络药理学结合转录组学预测 HXP 防治 HF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验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1),血清 BNP、NT-proBNP、cAMP 含量上升(P<0.01),心肌组织间胶原纤维增多,CVF 值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XP小、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 LVESd、LVEDd 下降(P<0.01),LVEF、LVFS 上升(P<0.01);血清 BNP、NT-proBNP、cAMP 水平下降(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CVF 下降(P<0.01)。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共预测出HXP 防治 HF 关键靶点10 个:CACNA1H、SCN10A、FGF12、PVALB、ACAN、LGALS3、SERPINE1、MMP3、GSTM1、VDR。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心肌组织蛋白激酶 A(PKA)和 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活化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XP 小、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心肌组织 PKA、CREB 蛋白活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 HXP对ISO所致小鼠HF具有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涉及众多靶点及 cAMP/PKA 信号通路。

  • 药物研究
    刘梦文, 邓巧玲, 沈静, 陈宣世, 肖辉, 徐维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谱效关系初步确定桑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桑叶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评价桑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探究谱效关系,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作用靶点。结果 建立了13批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记共有峰13个,通过对照品比对法指认出9种化合物,相似度为0.932~0.998。不同批次桑叶间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谱效关系分析发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绿原酸B等化学成分对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可与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D)、一氧化氮合酶-1(NO-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多个抗氧化蛋白靶点存在结合机制,提示桑叶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氧化活性。结论 通过整合桑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数据,确定了桑叶中各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贡献,为阐明桑叶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制定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苏甦, 陆进, 谭玲, 邱峰, 甄健存, 闫素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规范医疗机构用药错误管理,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国内外用药错误管理的政策法规、专著和共识,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用药错误管理标准》。该文详细阐述了该标准制订过程,并对标准中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其深入理解并掌握用药错误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用药错误管理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纪立伟, 闫素英, 张威, 邱峰, 陆进, 甄健存, 谭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和保证药品安全,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管理规定及专家意见,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了《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标准》。该文详细阐述了该标准的制订过程,并对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其深入理解并掌握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水平,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杨丽娟, 甄健存, 张威, 陆进, 梅丹, 李朋梅, 张海英, 张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处方点评是我国创新的重要用药监管模式,是保障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编制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4-9部分:药事管理 处方点评》标准(简称《标准》)。该标准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点评要求、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方面11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规范,可作为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依据。该文介绍该标准的制订过程,并解析该标准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同行深入理解该标准,促进标准落地执行,进一步提升处方点评工作质量。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林平, 甄健存, 张威, 王卓, 徐彦贵, 黄品芳, 黄欣, 赵庆春, 周颖, 陆进, 刘静, 游蠡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是提升临床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临床药师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4-8-2部分:药事管理 药学培训管理 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团体标准(简称《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标准》),以中国医院协会新修订的临床药师师资培训管理文件为核心,通过对标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文献资料、中国医院协会文件等进行梳理,结合我国临床药师师资培训现状和行业专家意见,对临床药师师资培训的基地管理、培训过程与考核、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3方面12个关键要素进行规范。该文旨在介绍《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标准》的构建方法和内容,以便加强已加入或拟申请加入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的医疗机构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并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林平, 甄健存, 陆进, 张威, 梅丹, 姜玲, 卢晓阳, 徐珽, 夏培元, 李朋梅, 刘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培训是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4-8-1部分:药事管理 药学培训管理 临床药师培训》团体标准(简称《临床药师培训标准》)以中国医院协会现行临床药师培训体系相关要求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相关标准、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文献资料等进行梳理,结合我国临床药师培训现状和行业专家意见,对临床药师培训的基地管理、培训过程与考核、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三方面15个关键要素进行规范。该文主要对《临床药师培训标准》的构建方法和内容进行介绍,以加深相关单位对该标准的理解,促进标准落地执行。

  •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四批团体标准解读
    单文雅, 马葵芬, 杜晓依, 陆进, 甄健存, 卢晓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规范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的管理,确保其合理使用,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国内外高警示药品管理指南及专家意见,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了《高警示药品管理标准》。该文详细阐述了该标准的制订过程,并对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其深入理解并掌握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抗菌药物专栏
  • 抗菌药物专栏
    丁宝龙, 刘强, 魏璟璇, 孙宇阳, 杜文民, 李歆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梳理国外新型抗菌药物准入政策,为中国制订新型抗菌药准入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各国卫生机构及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官方网站[中国知网、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PubMed)、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HAS)等],收集整理新型抗菌药物准入政策,并以抗细菌药物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抗真菌药物硫酸艾沙康唑为例,分析市场准入中医保准入环节抗菌药物评估的关键证据点,综合我国抗菌药物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对我国抗菌药物准入政策提出建议。结果 英国、美国、欧盟、瑞典、瑞士和韩国都有针对抗菌药物的准入政策,政策包括审评审批奖励、专利延长、额外报销、销售额和销量脱钩等,最终目的是鼓励新型抗菌药研发和降低耐药性。对2种新型抗菌药物在医保准入环节中的证据评估梳理发现,除了评估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外,一些评估机构也考虑了药品实际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结论 中国可以借鉴国际框架原理,结合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和国家医保谈判等特殊场景需求,考虑到新型抗菌药物的独特价值,在其市场准入全流程中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以鼓励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遏制抗菌药物耐药。

  • 抗菌药物专栏
    刘心如, 李梦露, 龚金红, 王禹基, 苏丹, 周鑫叠, 商晶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多方位评价人工关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药物综合价值,解决人工关节MRSA感染难题。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检索相关文献,筛选归纳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收集临床综合评价证据,以评价指南为准则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匿名问卷评价,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治疗人工关节感染治疗药物的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模型,采用yaahp分析软件对各方向的临床综合评价证据进行评分;通过该软件分析权重计算MRSA治疗药物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各级指标的最终临床综合评价权重,得出利奈唑胺临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结论 在人工关节MRSA感染的治疗药物中,利奈唑胺临床综合价值更高,可为人工关节MRSA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抗菌药物专栏
    周思敏, 罗雪梅, 葛卫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DR-GNB)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影响因素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MDR-GN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分析影响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暴露参数24 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 h)、AUC24 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96例MDR-GNB感染患者AUC24 h中位数为76.11(56.06,96.94) μg·mL-1·h。大剂量组(≥150 mg·d-1)多黏菌素B暴露量明显高于小剂量组(<150 mg·d-1)(P<0.05),肾脏替代治疗可导致暴露量显著降低(P<0.01),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增加剂量对暴露量无显著影响。ROC曲线显示AUC24 h/MIC与MDR-GNB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关联性最强(AUCROC=0.724,P<0.01),且AUC24 h/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最佳阈值为62.1。亚组分析显示,AUC24 h/MIC预测肺部感染患者与非肺部感染的最佳阈值分别为70.8和61.5。AUC24 h/MIC≥62.1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UC24 h/MIC<62.1组(72.88% vs.32.43%,P<0.01)。治疗后,AUC24 h/MIC≥62.1组炎症指标下降趋势也优于AUC24 h/MIC<62.1组。结论 给药剂量、肾脏替代治疗是影响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重要因素。AUC24 h/MIC≥62.1是预测多黏菌素B治疗MDR-GNB感染患者疗效的最佳暴露指标,而AUC24 h/MIC预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有效的临界值高于非肺部患者,推荐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调整AUC24 h/MIC指标,实现个体化给药。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苏帅, 胡秀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川崎病患儿发生丙种球蛋白(IG)耐药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1 460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G)治疗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川崎病耐IG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方案将耐IG患儿为5组(A组:1次IG+糖皮质激素、B组:2次IG、C组:2次IG+糖皮质激素、D组:2次IG+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E组:2次IG+乌司他丁),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剂IG前发热时间≤4 d(OR 2.21,P<0.05)、单核细胞计数(OR 1.515,P<0.05)、淋巴细胞计数(OR 1.117,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OR 1.083,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OR 1.07,P<0.05)、血沉(OR 1.02,P<0.05)及血清白蛋白浓度(OR 0.84,P<0.05)是IG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A-E组冠状动脉扩张率、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及给予首剂IG后发热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剂IG前发热时间≤4 d、单核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RDW-SD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升高及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川崎病患儿耐IG的独立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及乌司他丁对IG耐药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IG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糖皮质激素及乌司他丁与IG联合应用不能使患儿受益更多。

  • 药物与临床
    臧虎, 汲晓宇, 祝畅, 姚文龙, 万里, 刘彤彤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循环氨基酸水平与重症肌无力(MG)风险之间的双向因果关联。方法 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遗传数据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利用不同来源的GWASs数据进行验证以评估结果稳健性。运用5种模型进行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采用比值比(OR)评价循环中9种氨基酸水平与MG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和多效性检验评估结果的稳健性。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估算的因果效应为主要结果,使用不同GWASs来源的数据对IVW估算的因果效应进行验证,以进一步评估结果稳健性。结果 遗传预测较高的循环谷氨酰胺水平与较低的MG风险显著相关[OR(95%CI)=0.696(0.524,0.926),P=0.012 7,IVW]。采用不同GWASs验证分析表明,遗传预测的较高循环谷氨酰胺水平与MG风险显著负相关[OR(95%CI)=0.321(0.178,0.581),P=1.67×10-1,IVW]。此外,遗传预测较高MG风险与较低循环谷氨酰胺和丙氨酸水平相关(分别为-0.178±0.009,P=0.049;-0.013±0.007,P=0.048,IVW)。结论 通过遗传学方法揭示循环氨基酸水平与MG患病风险之间具有潜在双向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循环氨基酸水平与MG之间的作用机制。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卢畅, 张冉, 张丽, 丁佳欣, 孙悦, 冉卓灵, 郑雨璇, 喻琳, 高旭, 谢晶, 周焕, 宫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是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近年来,随着核素治疗技术的发展,镭-223(223-Ra)作为一种新型α靶向疗法,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良好疗效。该文综述223-Ra特点、作用机制及其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223-Ra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药学进展
    雷洋, 边原, 廖健婷, 李刚, 武刘芸, 郑星月, 李炼, 韩丽珠, 尹琪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方面应用广泛。现有抗凝药具有拮抗或阻断凝血级联关键步骤的共同特点,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研究表明,Ⅺ因子抑制剂是一种可能平衡血栓与出血的药物。近年来,反义寡核苷酸、靶向Ⅺ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天然抑制剂和核酸适配体等Ⅺ因子抑制剂作为潜在的可开发抗凝药物被广泛研究。研究结果也表明,Ⅺ因子抑制剂在保障抗凝有效性的同时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其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栓、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患者人群的血栓防治具有一定潜力。该文围绕Ⅺ因子抑制剂作用机制、药物类别、药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新的抗凝药物以及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思路。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李立, 罗轶, 粟华生, 莫迎, 谭显骏, 陈心怡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鸡血藤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及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鸡血藤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鸡血藤进行定性分析;采用HPLC指纹图谱和多种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方法,对鸡血藤进行质量评价;并用HPLC法对芒柄花素、表儿茶素、儿茶素、原儿茶酸、没食子儿茶素等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鸡血藤薄层鉴别方法;在16批鸡血藤HPLC指纹图谱中鉴定了共有峰10个,并确认成分6个。指纹图谱相似度0.769~0.990,具有较好相似性。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的样品分别是S16、S11、S14。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了芒柄花素、峰7和表儿茶素作为不同产地鸡血藤质量差异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没食子儿茶素、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芒柄花素等5种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鸡血藤中5种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鸡血藤薄层鉴别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鸡血藤的质量监管提供科学支撑。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冯冰, 高宁, 高胜男, 牛梦娜, 郭珊, 刘国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国内经济水平及医疗现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患者使用英克司兰注射液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研究,采用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将ASCVD患者分为英克司兰注射液组和安慰剂组,2组均采用常规降脂药物治疗,研究时限25年。率值参数、成本参数和效果参数源于ORION-18试验及其他文献资料。效果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表示。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评价英克司兰注射液经济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 英克司兰注射液组治疗效果更高(10.02QALYs),安慰剂组成本更低(255 179元)。2组比较,ICER值为137 850元·QALY-1,以2022年3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257 094元)为阈值,英克司兰注射液具有一定经济学优势,敏感性分析支持该结果。结论 在3倍我国人均GDP阈值下,英克司兰注射液治疗ASCVD具有经济学优势。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赵群, 孙喜梅, 李静, 司继刚, 高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1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门诊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MTM),为类似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3月27日,医师推荐1例61岁男性LADA患者到药学门诊。药师通过药学问诊、用药评估、药物重整、用药宣教和药学随访为患者提供MTM服务,每周复诊或药学随访1次,并为患者建立MTM档案。结果 3个多月为患者提供MTM服务15次,其中药学门诊接诊8次,药学随访7次。2023年7月10日,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监测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分别由MTM服务前的7.17 mmol·L-1、6.8%、140~150/90~100 mmHg、80~90次·min-1、2.15 mmol·L-1、16.30 μmol·L-1下降至MTM服务后的6.06 mmol·L-1、6.1%、120~130/70~80 mmHg、60~70次·min-1、1.63 mmol·L-1、8.67 μmol·L-1,ASCVD监测指标得到有效控制。32周后复查,患者空腹C-肽水平保持稳定,胰岛功能未进一步下降,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通过为LADA患者提供MTM服务,重整药物治疗方案,其血糖、血压、血脂、心率和同型半胱氨酸等ASCVD监测指标均控制达标,有效保护了患者胰岛β细胞和靶器官功能,显著提升了患者健康管理水平。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芦红, 牟燕, 韩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报道1例40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口服吲哚布芬片0.1 g、bi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qd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00 mg、qd。1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脱发和多发口腔溃疡。考虑到与吲哚布芬片有关,停用该药,1周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认为系吲哚布芬导致脱发与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高圆, 王燕萍, 李波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一般状况良好,在药师指导下以华法林(2.25 mg·d-1与3 mg·d-1交替)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91出院。出院后除遵医嘱规律服用华法林和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外,自行购买黄芪精口服液,服用12 d后反复牙龈出血,INR 4.95。立即停用华法林和黄芪精口服液,3 d后重启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INR并调整剂量,华法林维持剂量3 mg·d-1,INR约 2.0。考虑患者INR异常升高为华法林与黄芪精口服液相互作用所致。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张旭, 陶叶琴, 曾倩柔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来氟米特片20 mg·d-1约2个月后,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红斑狼疮。停用来氟米特片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王兰, 何琳, 边原, 王双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达格列净片10 mg口服,qd,约7 d后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黄疸。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疗及随访过程,对达格列净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关联性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机制。该例不良反应罕见,建议临床使用达格列净时加强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监护。

  • 数智药学
  • 数智药学
    杨丽娟, 张威, 李全志, 郑婷婷, 杨烁, 林平, 韩爽, 刘思彤, 张天婧, 甄健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基于移动技术的居家老年慢病远程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开发便捷友好的移动应用软件(简称“药事宜”APP),组建由三甲医院临床药师-社区药师-社区医师组成的远程药物治疗管理团队,从社区选取居家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实践研究,应用“药事宜”APP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药物治疗管理,考察实践效果和可行性。结果 “药事宜”APP 能与多种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集成连接,实现自动上传监测数据、异常值提醒、用药提醒、用药咨询、用药科普等功能。共有302例居家老年慢病患者完成研究,发现并干预药物治疗问题695例次,药物治疗问题排序前3位的是需要额外增加的治疗247例次(35.5%)、不必要的药物治疗97例次(14.0%)、用药依从性问题93例次(13.4%)。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从入组时的(5.85±1.57)分上升至入组6个月后的(6.74±1.23)分(P<0.01),入组6个月后患者对药师工作的满意度评分达(4.99±0.08)分(满分5分),患者平均减少药品费用比例(20.9±18.0)%。93.4%的患者能熟练掌握“药事宜”APP的使用。结论 基于移动技术的居家老年慢病远程药物治疗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监测和用药的依从性,保障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患者接受度高。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李思妍, 沈江华, 曾艳, 邱雨婕, 邵晨, 闫素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全身使用药品的说明书中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信息标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1—3月收集宣武医院药品目录中全身使用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药品的说明书中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药动学及药物剂量调整信息,分类比较原研药与仿制药、进口药与国产药药物相应信息的标注率;将通过非肾脏途径消除、或分子量≥5 000、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60%、或药物分布容积>360 L的药品归类为“不可透析组”,其他药物归类于“可透析组”,分组比较“可透析组”与“不可透析组”药物相应信息的标注率;并与Lexicomp、Micromedex中相应药物相应信息的标注率和内容比较。结果 930种药品说明书中,药物透析清除情况、药物调整方案及明确的药物调整方案标注率分别为16.67%、25.16%和24.52%。原研药与仿制药、进口药与国产药透析相关信息标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透析组”与“不可透析组”透析相关信息标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的药品说明书与Lexicomp或Micromedex中相应药品透析相关信息标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被调查的药品说明书存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相关信息缺失与标注不明确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 药事管理
    贾硕鹏, 马海兰, 黄慧瑶, 朱敬肖, 于安琪, 侯怡如, 唐玉, 房虹, 李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以及纳排标准对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影响,探讨提高受试者成功筛选入组的策略,为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制定纳排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开展的40项药物临床试验资料,通过频数、百分构成比对收集到的受试者筛选失败数据和方案中的纳排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在涵盖8个瘤种的40个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筛选失败受试者425例,<65岁受试者居多(333例,78.4%),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受试者自愿退出(71例,16.7%)、基因突变不符合(61例,14.3%)、肿瘤转移(52例,12.2%)、其他疾病治疗未恢复(38例,8.9%)、骨髓功能未达标(19例,4.5%)、肝功能不符合要求(15例,3.5%)。在纳排指标中,对受试者年龄(10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97.5%)、骨髓功能[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95.0%、血小板计数(PLT):97.5%、血红蛋白(HB):97.5%]、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95.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5.0%]、肾功能[肌酐(Cr):80.0%,以及病毒筛查(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80.0%、乙型肝炎病毒(HBV):70.0%、丙型肝炎病毒(HCV):62.5%]的要求相对严格。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受试者自愿退出、肿瘤脑转移以及生化检测指标不合格,这与临床试验纳排标准的设定密切相关。深入了解受试者特征,精准设定合适纳排标准,持续改进试验设计,加强与受试者沟通,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筛选成功率。

  • 药事管理
    凌俐, 司成, 张海霞, 朱巧玲, 葛卫红, 吴晓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研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指导原则等资料,确定初始指标框架,对26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完善与优化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最终构建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涵盖事前管理(权重0.253 6)、事中管理(权重0.503 1)、事后管理(权重0.243 2)3项一级指标;处方审核(权重0.302 6)、制定合理用药规范(权重0.133 1)、超常预警管理(权重0.103 2)等15项二级指标;制定严格的处方审核规则(权重0.152 5)、审方药师干预力度(权重0.085 7)和有效性管理(权重0.052 5)等62项三级指标,指标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 构建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可满足监督管理流程的闭环,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监管,为医疗机构保证管理流程精细化与规范化提供参考。

专家风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