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黎麟达;吴华;江东;崔玄;林志彬
    2003, 22(7): 431-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胸腺素、转移因子、干扰素、多抗甲素、异丙肌苷、左旋咪唑、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药在临床应用时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引起医药工作者重视.
  • 特约稿
    张天民;张和武
    2003, 22(7): 435-4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中最先问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其抑菌作用较弱,但是其非抗菌作用的范围则大得多.将红霉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抗炎和免疫等作用作了综述,重点在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治疗的机制及解决诊断困难局面的建议.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杨成;夏军
    2003, 22(7): 437-4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肾切除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CRF组;Ⅲ组为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CRF组.第2次术后8周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Ⅲ组与Ⅱ组比较,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小球系膜增生及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HO1活性检测显示,Ⅲ组大鼠血清中HO1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Ⅲ组大鼠肾组织中HO1表达明显高于Ⅱ组(面密度、平均光度)(P<0.05).结论:EPO使CRF大鼠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使CRF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HO1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
  • 药物研究
    祁小燕;张志雄
    2003, 22(7): 439-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银杏苦内酯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结果:银杏苦内酯A 0.1,1.0,10.0 μmol•L1分别使延迟整流钾电流减小5.34%(n=7,P>0.05),9.92%(n=6,P<0.05)和27.64%(n=7,P<0.05),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银杏苦内酯A能减少延迟整流钾电流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 药物研究
    李刚;杨晓峰;祝波
    2003, 22(7): 441-4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丹对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活血止痛丹对右旋糖酐40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并采用小鼠耳肿胀法、扭体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活血止痛丹有一定的促进毛细血管开放作用,对血流速度、血流流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明显减少0.6%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活血止痛丹可改善右旋糖酐40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 药物研究
    夏祥明;李晴;张诗海;姚尚龙
    2003, 22(7): 443-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异丙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32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推注异丙酚10 mg•kg1•h1,对照组吸入3%安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1,2,3 h抽取血样测定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并计算GSH/GSSG比值.结果:治疗组G6PD活性轻度升高,GSH/GSSG比值轻度降低;对照组G6PD活性显著升高,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既具有麻醉效能又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
  • 药物研究
    张霆
    2003, 22(7): 445-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与总结硒蛋白研究现状的分类及实验过程中的不同生物效用,提出硒蛋白将可能替代某些代谢药物的杂环结构,使其成为更具生物匹配性的前体药物.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曹培真;张继兰
    2003, 22(7): 446-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妇产科用药专栏
  • 妇产科用药专栏
    何丽萍
    2003, 22(7): 447-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采用护肝药综合治疗,第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 mg,qd,疗程3 d,第3组在第2组用药基础上另加UDCA 100 mg,tid,疗程7~14 d.比较3组临床疗效,包括孕妇病情变化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第3组的显效率为58.6%,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第3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第1,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DCA能有效降低ICP患者的肝酶和胆汁酸水平,同时还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 妇产科用药专栏
    万光华
    2003, 22(7): 449-4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独一味胶囊对巩固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早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于绒毛球排出后口服独一味胶囊3粒,tid,连服7 d;对照组58例,绒毛球排出后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两组比较,完全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出血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阴道出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独一味胶囊辅助治疗药物流产,可有效地减少阴道出血量及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妇产科用药专栏
    李汉华
    2003, 22(7): 450-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对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相同孕龄的早孕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A组服米非司酮片25 mg,bid,连服3 d,第4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B组在与A组相同服药完成后1 h,加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结果:完全流产率B组高于A组,阴道流血持续时间B组短于A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药物所致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800 μg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69 d以内妊娠是安全的,其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时间短,也不增加副作用及并发症.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郭玉琪;刘义;丁玉莲;孙永玉
    2003, 22(7): 451-4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司匹林可调整血小板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TXA2/PGI2)平衡,从而抑制血小板活性,预防微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循环,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低先兆子的发生率;预防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预防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妇女的流产;由于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聚集状态的增加和糖尿病,使母婴并发症增加,阿司匹林可防止其并发症发生;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联合应用以对抗血小板凝集和及时终止妊娠.近年来,阿司匹林又被用于辅助生育技术,可增加子宫、卵巢组织的血流量,而且成熟卵泡数目,取卵数目,血清E2水平和平均着床率、妊娠率均显著提高,且空卵泡率显著降低.认为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以每天60~100 mg较宜.为了防止致畸的可能性,应在孕13周后开始应用,为了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要严格筛选高危患者,妊娠期不要无选择地使用任意剂量的阿司匹林,而且要在预产期前1周停用,以避免产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血的危险.
  • 妇产科用药专栏
    朱剑文;张艳;万盈璐
    2003, 22(7): 453-4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口服并经阴道给予独一味胶囊对顽固性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独一味胶囊3粒,tid,同时阴道后穹隆给予独一味胶囊1粒,qod;对照组50例,口服甲硝唑片0.2 g,tid,同时阴道局部用甲硝唑栓每次1粒,q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56.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独一味胶囊控制顽固性细菌性阴道病疗效确定、副作用小.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黄文
    2003, 22(7): 453-4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聚甲酚磺醛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用聚甲酚磺醛浓缩液清洗宫颈及阴道,后用稍大于糜烂面的棉块湿以浓缩液贴敷糜烂面3~4 min,qod,共2次,重度糜烂者可用3次.然后嘱咐患者自行隔日上聚甲酚磺醛栓1枚,共6枚.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100.0%,治愈率72.5%.结论:聚甲酚磺醛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可靠,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有临床使用价值.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邓霞;付联群;刘鸿涛
    2003, 22(7): 454-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乳块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乳块消胶囊每次0.9 g,po,tid;对照组37例,给予5%碘化钾溶液10 mL,po,tid,疗程均为4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块消胶囊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妇产科用药专栏
    吴军;黄海
    2003, 22(7): 455-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黏液脓性宫颈炎(MPC)的疗效.方法:用盐酸多西环素片0.1 g,bid, 餐后口服,首剂加倍,连用14 d.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男性治愈率89.3%,女性治愈率90.5%,总治愈率89.8%;解脲脲原体感染中,男性治愈率70.0%;女性治愈率69.7%,总治愈率69.8%;112例患者总治愈率78.6%;出现不良反应21例.结论:多西环素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是治疗NGU和MPC的理想药物.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王业建;顾本宇;关崎;郭长青
    2003, 22(7): 456-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雷贝拉唑20 mg,po,qd,对照组41例,用奥美拉唑20 mg,po,q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5%和90.2%,有效率为97.9%和95.1%,消化道症状消失率分别为95.7%和92.7%,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4周内溃疡性疼痛消失率分别为100.0%和86.8%,3 d内疼痛消失率分别为82.2%和50.0%,1周内疼痛消失率分别为95.6%和7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较好的质子泵抑制药.
  • 药物与临床
    韩志斌
    2003, 22(7): 457-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氟西汀合用奥替溴铵与单用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用氟西汀20 mg,po,qd,加奥替溴铵40 mg,po,tid,对照组用奥替溴铵40 mg,po,tid.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72.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黏液便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西汀合并奥替溴铵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有效的方法.
  • 药物与临床
    赛海芳;荣伟
    2003, 22(7): 459-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与临床
    杜清云;么丽颖;何更寒;罗淑芳;袁增江;孙玉萍
    2003, 22(7): 460-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用国产EPO,对照组用进口EPO,均行皮下注射EPO 3 000 U,每周2次,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Ret)、血细胞比容(HCT)值.结果:Hb、RBC、Ret、HCT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确定、可靠,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
  • 药物与临床
    曾同祥;赵复炎
    2003, 22(7): 461-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盐酸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万乃洛韦0.3 g,bid,对照组18例给予阿昔洛韦0.2 g,5次•d1,均连用6 d.同时记录起效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5.0%,高于对照组的5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损平均愈合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盐酸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高于阿昔洛韦,且起效时间早;两者不良反应均轻微而且少见,但盐酸万乃洛韦服药更方便.
  • 药物与临床
    吕继军;肖泉;彭慧
    2003, 22(7): 462-4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30例,单纯性泌尿道感染患者服用司帕沙星100 mg,qd,疗程7 d;复杂性泌尿道感染患者服用司帕沙星200 mg,qd,疗程14 d.结果:治愈率86.7%,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93.3%;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1例.结论:司帕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好,且安全、副作用少.
  • 药物与临床
    张晓莉
    2003, 22(7): 463-4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基础上,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bid,1周后改为每天晨空腹服20 mg,qd,连用3周;口服阿莫西林0.5 g,tid,连用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1包,tid,连服4周.结果: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幽门螺杆菌(Hp)阴转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和61.8%(P<0.05).结论:双八面体蒙脱石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消化道溃疡可提高疗效,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 药物与临床
    马玉华;邓家恒;陈文淑
    2003, 22(7): 464-4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社区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用克拉霉素250 mg,bid,7~14 d为1个疗程,服药2周后复查胸部X线,若肺部阴影没完全吸收则继续使用1个疗程.结果:2 d退热38例,3 d退热6例;2周后肺部炎症吸收68.8%,4周后肺部炎症又吸收18.8%,炎症吸收有效率达87.6%;痊愈44例,显效12例,进步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社区性肺炎疗效高,症状改善快,治疗简单,费用低,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药物与临床
    王卫东;曾秀冬;谢梅;徐春红
    2003, 22(7): 465-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的胃黏膜保护作用与临床应用方案.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安全、有效,且能改善溃疡愈合质量;联合用药疗效更突出.结论: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溃疡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宜联合用药.
  • 药物与临床
    李金伟;董根山;郜红燕
    2003, 22(7): 466-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肺炎住院患者5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0.4~0.8 g•d1,分2次静脉滴注,10~14 d为1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3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4.0%,细菌清除率92.6%.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疗程短.
  • 药物与临床
    邵爱喜;刘海莉
    2003, 22(7): 467-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1例,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七叶皂苷钠20 mg,静脉滴注,qd;对照组79例,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qd,7 d后按常规减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8.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副作用少.
  • 药物与临床
    谭晓敏;梅元武;郑在友;陈静
    2003, 22(7): 468-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在采用传统洗胃、催吐、导泻等方法的基础上,对重症中毒者加用γ氨基丁酸(γGABA).结果:重症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在加用γGABA后,其中枢兴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γGABA可抑制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中枢兴奋性,疗效满意.
  • 药物与临床
    王素香;郑忠实;石润海;李春华
    2003, 22(7): 468-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重症肺炎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FDP 250 mg•kg1•d1,qd,连用5~1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63.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FDP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顾正平;江波;邢爱华
    2003, 22(7): 469-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王贵发;黄萍;马珂
    2003, 22(7): 470-4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黄芪四物汤颗粒剂中黄芪的含量测定建立质控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条件:hypersilODS C18 (4.0 mm×250 mm,5 μm) 色谱柱,乙腈∶水(31∶6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线性范围0.01~0.20 mg•mL1,回归方程Y=0.299 2X+0.575 7,r=0.999 8,平均回收率97.9%,RSD为1.0%(n=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黄芪四物汤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 药品质量控制
    臧志和;辛志伟;高丽元;朱卫东;游洪涛;陈海红;石锦萍
    2003, 22(7): 471-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确定乌三颗粒剂中醇溶性成分提取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乌三颗粒剂醇提取工艺总浸膏量进行优选, 以干浸膏收率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干浸膏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确定加生药材的7倍量乙醇(70%),回流90 min,回流3次为最佳方案.结论:此方法适用于该方中醇溶性成分提取工艺.
  • 药品质量控制
    孙建枢
    2003, 22(7): 473-4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复地霜中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氯霉素的含量,检测波长299 nm.结果:线性范围24~40 μ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98.9%,RSD=0.75%.结论: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地霜中氯霉素的含量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简便易行,适合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王林丽;陈雅;吴寒寅
    2003, 22(7): 474-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罗红霉素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硬脂醇等为基质制成软膏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软膏剂中罗红霉素的含量,检测波长482 nm.结果:罗红霉素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为0.46%.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合理.制剂稳定性好,质量易于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潘其刚;何淑贤;林慧文;陈月华;肖婷
    2003, 22(7): 476-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妇洗方的质量控制标准,完善制剂制备工艺,确保制剂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妇洗方的制备过程,对制剂用中药材的产地、采集时间、工艺流程、处方成分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造成该制剂颜色不同的原因,考察制剂稳定性及抑菌效果;观察制剂的的临床效果.结果:制剂的工艺流程和中药材的投料等对制剂的质量有影响;不同颜色的制剂稳定性均良好.棕黑色制剂抑菌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棕红色、砖红色、黑褐色、其他颜色;临床疗效以棕黑色为最佳.结论:该制剂的稳定性良好,与颜色无关.制剂的疗效与制剂的颜色和工艺等有关.建立妇洗方的质量控制标准有助于确保制剂质量.
  • 药品质量控制
    孙曼春
    2003, 22(7): 478-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更年康冲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结果:丹参酮ⅡA的点样量为0.50~2.50 μg,与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50%,RSD=1.7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 药品质量控制
    唐琛霞;阮金兰
    2003, 22(7): 479-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各种指纹图谱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国内外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应用指纹图谱的情况,介绍关于计算机辨识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上的发展以及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生产及科研领域的发展前景.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王蕊;谢夕英
    2003, 22(7): 481-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程万清;沈兆华;张小春;萧人福
    2003, 22(7): 482-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根据临床需要研制鱼腥草滴眼液.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每1 mL含甲基正壬酮(C11H22O)不得少于0.8 μg.并进行稳定性试验、刺激性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97.0%.结论:鱼腥草滴眼液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疗效确切.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尹洪萍;袁红;华春珍;李建平
    2003, 22(7): 483-4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耐药肺炎链球菌对10种中药的敏感性.方法:用临床分离细菌为受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种中草药水煎剂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0种中药对肺炎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千里光抑菌效果最好,其MIC范围分别为1.95~7.81和1.95~15.62 g•L1,MIC50分别为1.95和3.9 g•L1.其次为黄芩、大黄和连翘等.结论:部分中草药对耐药肺炎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 用药指南
    胡家荣;伍洛鸿;蒲瑞芬
    2003, 22(7): 483-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铅污染在我国不容忽视;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排铅机制;对我国排铅药品市场的分析研究;强调开发排铅药品的重要性及其市场机会等.
  • 用药指南
    苏佳;冯宝林;蒋成生
    2003, 22(7): 486-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普通外科住院患者744份病历中的223例,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进行调查.结果:预防用药占60.2%,使用率最高为甲硝唑,头孢噻肟钠次之.结论:应制订普通外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规范.
  • 用药指南
    刘云海;曾繁典;谢委
    2003, 22(7): 486-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方法:收集分析20家医院老年(≥60岁)脑梗死患者病历158份,回顾性地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因素、不合理用药类型、程度及原因.结果:158例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大多数合理,如溶栓药、输液等的使用,抢救成功率较高,令人满意,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如滥用抗感染药物、甘露醇注射液等,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后果.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只要按个体发病情况作对因对症处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论文
  • 论文
    杜文双
    2003, 22(7): 490-491.
    盐酸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动力药.它通过阻断多巴胺2受体和抗胆碱酯酶而发挥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的通透性小,无锥体外系副作用.可用于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倪黎
    2003, 22(7): 491-491.
  • 药物不良反应
    周建华
    2003, 22(7): 492-492.
  • 药物不良反应
    王若伦;郭军
    2003, 22(7): 493-494.
    目的:了解引起血液病的药物种类、频度及其他因素.方法:查阅1994~2001年6月《中国药学文摘》药物不良反应项下收载的文摘,收集资料较完整的药物致血液疾病的病例155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怀疑引起血液病的药物71种,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物62例(40.0%),解热镇痛类药物25例(16.1%),消化系统用药10例(6.5%),抗精神失常药及抗甲状腺药均为8例(5.2%);循环系统用药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免疫抑制药各7例(各4.5%),抗寄生虫病药2例(1.3%),其他类19例(12.2%);所致血液病分型以粒细胞减少最多,共50例(32.3%),其次为血小板减少,共47例(30.3%).结论:药源性血液病日见增多,最好定期做血常规监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不良反应
    金云叶;王美琴;俞静玉
    2003, 22(7): 494-494.
  • 药物不良反应
    邓冬青;阎勇;朱敏
    2003, 22(7): 495-49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见的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144例.结果:男患者占54.2%,女患者45.8%,年龄以25~35岁最多;患者一般进行联合化疗,两联化疗的患者7例(4.9%),三联化疗的患者35例(24.3%),四联化疗的患者86例(59.7%);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药物热、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长期化疗中,应注意合理用药,积极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监测患者各项相关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
    刘宝洪
    2003, 22(7): 496-497.
    目的:分析降血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国内近几年用降血糖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降血糖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致有9类,以低血糖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降血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 药物不良反应
    莘燕;苏伦;韩文清
    2003, 22(7): 497-497.
  • 论文
  • 论文
    陈吉炎;涂自良;陈黎;安志斌;童玉玺
    2003, 22(7): 498-499.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冯变玲;薛春霞
    2003, 22(7): 500-501.
  • 药事管理
    赵旭霞
    2003, 22(7): 501-501.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童伯祥
    2003, 22(7): 5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