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杜冠华;张均田
    2004, 23(7): 435-0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有二萜结构,目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30余种;丹酚酸类化合物多具有酚酸结构,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20余种,这些化合物构成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丹参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作用为主; 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等20余种,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 特约稿
    朱大岭;韩维娜;张荣
    2004, 23(7): 440-0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细胞色素P450概述、参与药物代谢的人类细胞色素P450亚型、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多态性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酶系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等方面综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鞠明妍;董明智
    2004, 23(7): 443-0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陈凌云;张卫兵;张丽萍
    2004, 23(7): 445-0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类风关巴布剂透皮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研究了类风关涂膜剂及其新剂型类风关巴布剂中的雷公藤甲素的透皮吸收特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透过的雷公藤甲素。结果:巴布剂中雷公藤甲素的透皮吸收符合Higuchi方程,即Q与t1/2呈线性关系;涂膜剂的体外透皮是零级过程,4~12 h内透皮吸收接近恒速。结论:巴布剂较涂膜剂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 药物研究
    张敦兰;金志春;谭宫屏;李辉;邵冬珊;熊富良
    2004, 23(7): 447-0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盆腔舒胶囊对慢性炎症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研究,探讨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子宫炎症模型、小鼠滤纸片肉芽肿增生模型;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小鼠扭体反应法;对家兔子宫的影响采用对正常家兔体外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和对缩宫素所致家兔体外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两种方法。结果:盆腔舒胶囊抗炎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氢化可的松;镇痛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接近阿司匹林;对正常家兔和对缩宫素所致家兔体外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优于妇科千金片,接近阿托品。结论:盆腔舒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 药物研究
    曾伶;何学斌;薛存宽;沈凯;蒋鹏;李颖
    2004, 23(7): 450-0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壳多糖(chitosan)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壳多糖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作用。结果:壳多糖(分子量5 000~10 000,200 mg·kg1)可显著性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其作用强度与绞股蓝相当,亦能显著性地降低高脂大鼠体重。结论:分子量较小、水溶性较高的壳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
  • 药物研究
    何学斌;薛存宽
    2004, 23(7): 451-04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壳多糖(chitosan)保肝的药理作用。方法:按200 mg·kg1的剂量给予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壳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及其对转氨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壳多糖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轻于造模组;壳多糖组ALT水平,血浆、肝匀浆过氧化脂质(LPO)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亦显著低于造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壳多糖对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 妇产科用药专栏
  • 妇产科用药专栏
    李亚;钟刚;何福仙
    2004, 23(7): 454-0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降调体外增生症、腺癌内膜细胞Ki67表达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 方法:7例增生症和3例腺癌子宫内膜分别在17 β雌二醇、RU486及两者联合的培养中细胞培养,同时取10例正常增生内膜对照。Ki67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结果:增生症及癌性内膜细胞Ki67表达(Ki67积分6.30±1.95)明显高于正常增生内膜(Ki67积分3.90±1.37)(P<0.01);17 β雌二醇显著增加增生症和腺癌细胞Ki67表达(Ki67积分8.30±2.36)(P<0.01)。单纯RU486并未显示其明显降调Ki67表达,而与17 β雌二醇联合处理后则明显降低细胞Ki67表达(Ki67积分3.80±1.32)(P<0.01)。结论:增生症和腺癌内膜细胞存在Ki67过表达,并保持对雌激素刺激的增生反应。RU486依赖雌激素而能降调Ki67表达。
  • 妇产科用药专栏
    刘玉凌;乔福元;刘海意;刘大艳
    2004, 23(7): 456-0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7例,采用UDCA 100 mg,po,tid。对照组21例,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 g,肌苷0.4 g,静脉滴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瘙痒评分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早产、胎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UDCA是治疗ICP安全、有效的药物。
  • 妇产科用药专栏
    代小燕;刘义
    2004, 23(7): 460-0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CPA)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PCOS患者于自然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服用CPA 1片,21 d为1个周期,用3个周期;二甲双胍250 mg·d1,po,tid,疗程3个月。服药前后观察临床表现、盆腔B超检查、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睾酮(T)、雄烯二酮(A)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胰岛素(INS)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等的变化。结果:服药后,皆有撤退性出血,11例患者恢复排卵性月经,并有6例妊娠。LH、LH/FSH、T和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SHBG水平显著升高(P<0.01)。INS水平显著下降(P<0.01)。双侧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显著减少。HDLC显著升高(P<0.01),LDLC显著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CPA和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INS水平,异常的血激素相、卵巢形态及血脂相得到改善。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郭佶伟;甘爱武;卢俊玲
    2004, 23(7): 462-04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托品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0例要求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例术前分别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再静脉注射液芬太尼1 μg·kg1,最后缓慢静脉注射液异丙酚1.5 mg·kg1,B组术前缓慢注射异丙酚2.5 mg·kg1;对照组(C组)选同期不使用任何麻醉药物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200例。对手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呼吸循环功能、宫口松弛度、出血量、子宫收缩、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B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无痛率明显高于C组(P<0.01)。②用药后A、B两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但用药3 min和手术结束时,A组两次指标较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组两次指标较用药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在用药后1,3 min及手术结束时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下降幅度较A组大。③A组的宫颈松弛有效率(96.0%)明显高于B组(79.5%)和C组(77.0%)(P<0.01)。④三组的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托品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妇产科用药专栏
    谭亚非
    2004, 23(7): 464-04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妇安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妇安口服液,轻症10~20 mL,重症20~30 mL,bid 或tid;对照组给予金鸡冲剂,po,每次10 g。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连用1~6个疗程。结果:妇安口服液治疗组痊愈率8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20.0%,总有效率95.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安口服液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而致耐药性及二重感染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邹捍东;吴灵;吴敬泽
    2004, 23(7): 465-0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异丙酚伍用麻黄碱、昂丹司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术前A组给予1%异丙酚2.2 mg·kg1,iv,B组给予1%异丙酚2.2 mg·kg1和麻黄碱1.65×103 mg·kg1,iv;C组给予1%异丙酚2.2 mg·kg1+麻黄碱1.65×103 mg·kg1+昂丹司琼4 mg,iv。记录用药前、术中、术后1,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唤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MAP、HR降低,与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患者用药前后循环稳定。组间比较,用药后B、C组MAP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中SPO2、唤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A、B组各有4例(13.33%)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结论:异丙酚联合低浓度麻黄碱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循环平稳,再联合昂丹司琼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妇产科用药专栏
    贺敏
    2004, 23(7): 467-0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加用己烯雌酚提高终止10~17周妊娠的药物流产率。方法:要求终止妊娠者188例 ,治疗组134例给予己烯雌酚4 mg,po,tid,共4 d,第3天饭前1 h,加用米非司酮25 mg,tid,po,共2 d,第5天8:00空腹给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0.4 mg,1 h后再给予米索前列醇0.2 mg,po。对照组54例不用己烯雌酚,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用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终止妊娠10~15周,治疗组成功率100.0%,对照组88.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终止妊娠15~17周,治疗组成功率93.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己烯雌酚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10~17周妊娠明显提高药物流产率,缩短产程。
  • 妇产科用药专栏
    王智丰;郝桂莲
    2004, 23(7): 469-04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366例晚期妊娠妇女分为两组,A组19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次剂量25 μg。B组16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次剂量50 μg。均重复给药,直至临产,观察引产效果。结果:引产成功率A组95.96%,B组97.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宫缩过强、羊水重度粪染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口服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效果更好。
  • 妇产科用药专栏
    罗振中
    2004, 23(7): 470-0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氧化亚氮(笑气)吸入联合小剂量咪唑地西泮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方法:需行人流术患者200例,治疗组100例采用氧化亚氮吸入联合小剂量咪唑地西泮0.07 mg·kg1实施无痛人流,对照组100例仅吸入氧化亚氮实施无痛人流。观察两组受术者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氧化亚氮吸入量、手术出血量、血氧饱合度、血压及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氧化亚氮吸入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氧化亚氮联合小剂量咪唑地西泮用于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妇产科用药专栏
    霍建河;陈康;赵志红
    2004, 23(7): 472-0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骨疏康颗粒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连续服用骨疏康颗粒每次10 g,bid,3个月为1个疗程,自身对比观察用药前后骨密度和血清钙(Ca)、磷(P)、雌二醇(E2)、骨钙素(BGP)、尿吡啶酚/肌酐(PYD/Cr)等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骨代谢指标中磷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Ca、E2明显增高(P<0.05),PYD/Cr则明显下降(P<0.05),并以BGP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骨疏康颗粒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郑恒;范亚斌;叶青;刘东;苑力娜;汪震;方淑贤
    2004, 23(7): 473-04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地尔硫、硝苯地平联合用于环孢素治疗肾移植并发高血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40例经环孢素治疗的肾移植并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地尔硫,每次30 mg,po,bid;硝苯地平每次10 mg,po,tid。对照组只给予硝苯地平,用法同治疗组。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组地尔硫和对照组硝苯地平剂量。对患者进行>2 a的临床观察,观察患者血药浓度及动脉血压、肾功能。结果:地尔硫干扰环孢素代谢,导致环孢素剂量降低40.0%,但未见其增强环孢素肾毒性。两组的平均血压水平相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尔硫、硝苯地平联用于肾移植并发高血压症,安全有效,并能节约肾移植患者的费用。
  • 药物与临床
    易坚正;李素芳
    2004, 23(7): 475-04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番泻叶冲饮联合开塞露塞肛用于小儿肠道术前准备的价值。方法:将149例需作肠道检查及治疗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番泻叶冲泡液口服,再联合使用开塞露皮塞肛;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观察两组患儿的肠道术前准备效果、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肠道清洁效果及耐受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番泻叶冲泡液口服联合开塞露塞肛是一种简便、安全、耐受性好、易于被儿童患者接受,临床效果优良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药物与临床
    徐剑君;吕岳娟;王秀娟;瞿炬
    2004, 23(7): 478-0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用维库溴铵抢救重度硫丹中毒后剧烈抽搐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度硫丹中毒患者1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例,用维库溴铵注射液0.03~0.06 mg·kg1·h1静脉微泵维持5~28 h;对照组7例,1 h内用地西泮注射液60~100 mg分次静脉注射,随后用100 mg静脉滴注维持,同时用甘露醇,氨茶碱,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死亡率,后遗症,住院周期,控制抽搐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维库溴铵治疗重度硫丹中毒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药物与临床
    刘艳;胡毅文;袁静;张赤;林奕;蒋小玲;张英
    2004, 23(7): 479-04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SARS的临床特点、利巴韦林治疗及转归,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收治的12例中小学生及41例成年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转归,比较特点。结果:4例有明显直接SARS接触史,余均来自SARS疫区。临床特点:起病急、表现为发热(100.0%,以高热为主)、咳嗽(100.0%,以干咳为主)、腹泻(16.7%)、呼吸困难(16.7%)、胸部X线斑片状、局灶性浸润阴影(91.7%),血常规正常(66.7%)或降低(25.0%),大部分患儿淋巴细胞减少(50.0%),CD+4减少(33.3%)。治疗:主要为隔离、通风、休息,应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2例呼吸困难者使用激素及吸氧治疗,病情迅速控制,转归良好。结论:中小学生组SARS发病比成年人组轻,CD+4减少较成人轻,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可完全治愈,疗效明显优于成年人组。
  • 药物与临床
    俞建;袁晓阳
    2004, 23(7): 482-0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头孢他美治疗细菌性中耳炎(未穿孔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中耳炎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头孢他美500 mg,po,bid,2%酚甘油滴耳剂滴耳,每次2滴,tid,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给予头孢呋辛250 mg,po,bid,酚甘油滴耳剂滴耳,每次2滴,tid,4 d为1个程。结果:两组有效率均>96%,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副作用轻微。头孢他美可作为门诊感染的经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消失快,毒性较低,安全范围大,亦适用于妊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临床应用安全可靠。结论:头孢他美是治疗细菌性中耳炎的新型首选药物之一。
  • 药物与临床
    祝红;吴军新
    2004, 23(7): 483-04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水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3 d,瘙痒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中未用抗病毒药;对照组21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0.2~0.4 g,静脉滴注,qd,皮损较多者加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瘙痒者外用炉甘石洗剂,发热者口服或肌内注射退热药,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皮损控制率95.5%;对照组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水痘,能较快控制皮损,减轻瘙痒,缩短病程。
  • 药物与临床
    徐耀;王金龙
    2004, 23(7): 484-04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药贴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5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补液、调整饮食、改善肠道功能、止泻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将药贴固定于两个电极板上,然后将其分别置于患者神阙穴、关元穴,按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86.0%),有效5例(10.0%),无效2例(4.0%),住院天数(4.80±1.00) d。对照组显效20例(57.1%),有效10例(28.6%),无效5例(14.3%),住院天数(6.20±1.20) d。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P<0.01)。结论:药贴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好,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
  • 药物与临床
    陈观明;崔永华;吴涛;严娟
    2004, 23(7): 485-0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ESS)后术腔填塞物的疗效。方法:对行ESS手术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II型II期患者218例,随机分为A、B、C 3组;术后A组118例用吸收性止血绫(S100),B组120例用止血纱布,C组80例用凡士林纱条,进行鼻窦术腔填塞,按照海口(1997年)ESS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果:A组疗效及换药次数均优于其他两组。A组术后1个月只需要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术腔,1个月后行鼻窦内窥镜检查术腔90.0%上皮化生。偶可见少许残留止血绫。结论:术后应用吸收性止血绫填塞有利窦腔上皮化生,明显减少换药次数及范围,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均有极其重要意义。
  • 药物与临床
    黄霞;汪选斌;鲁英
    2004, 23(7): 486-0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复方甲硝唑乳膏外用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甲硝唑乳膏涂擦,bid;对照组40例采用炉甘石洗剂涂擦,bid。用药3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甲硝唑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 药物与临床
    李继红
    2004, 23(7): 488-04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均在血糖控制稳定基础上、应用刺五加注射60 mL,静脉滴注,qd,甲钴胺500 μg,im,qd,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500 mg,po,tid,15 d后均停用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用药;对照组应用甲钴胺及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总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自觉症状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具有显著变化,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联合刺五加注射液、甲钴胺临床疗效更显著。
  • 药物与临床
    陈志远;刘修恒
    2004, 23(7): 489-04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方法:将6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每次给予加替沙星0.4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33例,每次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bid,疗程5~1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1.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8%和82.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和9.1%。结论:加替沙星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有效和安全的新药。
  • 药物与临床
    季瑛;温巧生;周顶友;牛筛龙;申根宛;徐选民
    2004, 23(7): 490-0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气血生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及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症的疗效。方法:对117例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患者应用气血生口服液,每次20 mL,po,tid,14 d为1个疗程;将160例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气血生口服液,每次10 mL,po,tid,对照组60例口服硫酸亚铁片,每次0.3 g,po,tid。结果:117例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8%;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总有效率98.3%。两组疗效相似。结论:气血生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及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症有较理想的疗效。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方建国;丁水平;田庚元
    2004, 23(7): 493-04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枸杞多糖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抗肿瘤及抗衰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枸杞多糖(尤其是枸杞糖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药学进展
    刘进
    2004, 23(7): 496-0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方法:用文献查阅法,对有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来源、抗内毒素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及结论等分别介绍。结果:绞股蓝总皂苷等9个中药化学成分分别从降低内毒素致实验动物死亡率;逆转内毒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升高;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血小板活性因子(PAF)及乳过氧化物酶(LPO)等的合成和过度释放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抗内毒素活性。结论:绞股蓝总皂苷等中药化学成分有抗内毒素作用,对抗内毒素系列中药研究开发有指导作用。
  • 药学进展
    陈瑞杰
    2004, 23(7): 500-05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开展的免疫基因治疗、转导抑癌基因、反义癌基因以及靶向化疗等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前景非常美好。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徐金辉;张美;徐月秀
    2004, 23(7): 502-05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周小菊;易以木
    2004, 23(7): 504-0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熊果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制备熊果酸磷脂纳米粒,确定最佳工艺,并对其形态、包封率和pH值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熊果酸磷脂纳米粒的平均粒径315.0 nm,包封率94.5%,pH值6.35。结论:选择乳化超声法制备熊果酸纳米粒可行,为开发熊果酸新型静脉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 药物制剂
    徐丽君;魏世超
    2004, 23(7): 506-05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氯灭酊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选择310 nm检测波长测定甲硝唑,选择273与345.5 nm检测波长测定氯霉素;以化学方法进行鉴别。结果:两种药物线性范围均为3.2~19.2 mg·L1,甲硝唑回收率97.9%,RSD=0.4%;氯霉素回收率99.0%,RSD=0.6%。结论:该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简便,数据准确、可靠,可用于氯灭酊质量控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顾正平
    2004, 23(7): 507-05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严炎中;徐雯宇;马友正
    2004, 23(7): 508-05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辣达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辣椒素、盐酸达克罗宁为主药,以卡波姆974为凝胶基质,制备辣达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辣达凝胶为一无色透明的凝胶制剂,质量控制可行。结论:辣达凝胶制备简便,质量控制满意,为一种较理想的医院制剂。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张强;王荣;贾正平;马骏;谢华
    2004, 23(7): 510-05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抗感灵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为抗感灵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MICROSORBMV C18柱(4.6 mm×150 mm,5 μm);乙腈2%醋酸溶液(1∶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1。结果:绿原酸浓度在1.5~48.0 μg·mL1,呈线性关系,r=0.999 9,绿原酸平均回收率98.98%,RSD=1.12%(n=6)。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抗感灵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汤杰;李永进;方建国
    2004, 23(7): 511-05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卡尼汀氯化钠注射液中左卡尼汀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4.6 mm×250 mm,10 μm)色谱柱,11 mg·mL1庚烷磺酸钠甲醇溶液-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2.4)(5∶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4 nm。结果:左卡尼汀在0.1~4.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100.21±0.99)%,RSD=0.9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简捷,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李军;李久星;王静
    2004, 23(7): 513-05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检测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以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4批18FFDG注射液样品经10倍稀释后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18FFDG注射液经10倍稀释后可完全消除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的干扰,内毒素含量均<0.027 EU·mL1,平均回收率95.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定量检测18FFDG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及药品质量的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徐黎玲;郑丽芬
    2004, 23(7): 514-05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改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阿莫西林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4.6 mm×150 mm,5 μm),磷酸盐缓冲液(pH值5.0)乙睛(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在0.026~0.520 m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100.19%,RSD=0.25%(n=6)。结论:该法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 药品质量控制
    宋旭峰;何福根
    2004, 23(7): 515-0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八正合剂中栀子苷及苯甲酸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 μm),甲醇水醋酸异丙醇(25∶71∶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栀子苷的回收率105.08%,RSD=2.09%;苯甲酸的回收率96.81%,RSD=2.01%(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 药品质量控制
    汪承松;聂俊军;张松
    2004, 23(7): 517-0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抑制或增强实验,并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将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经2.5倍稀释后可排除干扰因素,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1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邢政渭
    2004, 23(7): 518-0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奈唑胺是新型唑烷酮类广谱抗菌药,作用机制独特,不仅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而且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素(NPSSP)等有较强抗菌活性。该文对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作介绍。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许筱;周云芳;叶菊芬
    2004, 23(7): 520-05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氧氟沙星组28例,氟罗沙星组30例分别给予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进行治疗,用最小成本法进行评价。结果: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分别是85.71%和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0.71%和10.00%(P>0.05)。氧氟沙星组的费用C=960.50元;氟罗沙星组费用C=2 231.25元,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组的费用较氟罗沙星组低。结论:氧氟沙星组的成本效果优于氟罗沙星组。
  • 用药指南
    齐晓涟;祁鼎;王育琴
    2004, 23(7): 522-05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用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宣武医院2001年12月每天上午神经内科门诊处方,进行记录和统计,并与1999年同期的神经内科统计资料做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自配制剂健脑Ⅱ号和劳拉西泮较1999年有所上升,在用药排序中分别在第1位和第2位,但在价格排序中却未进入前16位。脑血管病药物仍然占神经内科用药之首且价格较高,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结论:脑血管病应选择作用明确,较经济的药物,对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患者用药应坚持镇静催眠药交替使用,保证患者的合理用药。
  • 用药指南
    宋伟明;胡珍玉
    2004, 23(7): 527-0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检索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卡马西平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卡马西平的药酶诱导作用可使一些药物血药浓度降低而影响疗效,药酶抑制药也可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应重视卡马西平的药物相互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 用药指南
    邱春娥;吴金平
    2004, 23(7): 529-05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碳酸锂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5例患者病历,对碳酸锂用药情况作分析,从适应证、给药途径、使用剂量、药物联用的合理性以及药物利用指数值等几方面进行用药分析。结果:碳酸锂治疗选择的适应证符合碳酸锂药物的药效特性,用药合理,使用日剂量小于规定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值(DUI)<1。结论:碳酸锂用药合理,无滥用现象。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蒋国军;苗智如;孙远南;俞静玉
    2004, 23(7): 531-05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李志勤;崔德斌;丁玉峰
    2004, 23(7): 532-0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改革的深化给医院药学发展带来机遇,对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提出挑战。该文对医院药学在药房、医院制剂、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董芳;刘光增
    2004, 23(7): 533-0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