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张金枝
    2008, 27(2): 121-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老年人脉压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大动脉缓冲功能减退是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血压升高和年龄增加是影响大动脉缓冲功能的两个主要原因。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药、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药、利尿药、他汀类药物、醛甾酮拮抗药。此外,戒烟、减少压力、有氧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也有利于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升高。
  • 特约稿
    陈冠容;刘立;徐隽
    2008, 27(2): 12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米三嗪/萝巴新(商品名:都可喜)已在法国撤市,为评价国内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和有效.查阅2004~2006年Medline、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网站(CDER)、中国期刊网,共计80多篇临床应用文献,依据国内长江流域主要6座城市医院使用反映阿米三嗪/萝巴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法国政府药品监管部门认为,阿米三嗪/萝巴新自1978年上市后,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对批准的3个适应证缺乏有效的明显证据,同时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决定撤市.国外近3 a来很少有阿米三嗪/萝巴新临床研究的文献;国内文献报道中,临床试验设计大多缺乏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药对照研究(循证医学)的证据.判断疗效的指标大多采用主观评分,缺乏客观指标,其有效性尚不显著.我国在2004~2006年使用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我国医药界关注.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马珂;李强;刘炘;胡本容;向继洲;李亦武
    2008, 27(2): 126-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aFGF)对家兔体表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建立家兔的体表溃疡模型,其中2组分别按90, 60 AU•(cm2)-1的剂量给予rhaFGF,阳性对照组按60 AU•(cm2)-1的剂量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阴性对照组给予与第二组等量的溶媒.采用创面照相、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溃疡形成后第1,4,8天溃疡面面积,比较面积收缩量;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比较容积缩小量.溃疡形成后第8和第14天取创面组织,经10%甲醛溶液固定后制片,常规染色,重点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包括毛细血管生长、胶原沉积与再上皮化变化,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各组家兔溃疡面面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rhaFGF 60 AU•(cm2)-1组和rbbFGF 60 AU•(cm2)-1组疗效更显著(均P<0.05).各组家兔伤腔容积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其中rhaFGF 60 AU•(cm2)-1组和rbbFGF 60 AU•(cm2)-1组更为明显(均P<0. 01).组织学检查,可见rhaFGF60 AU• (cm2)1组和rbbFGF60 AU• (cm2)1组治疗8 d后家兔的溃疡面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阴性对照组;第14天,rhaFGF60 AU• (cm2)1组和rbbFGF60 AU• (cm2)1组家兔溃疡面创面收缩和再上皮化明显,且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rhaFGF对家兔体表溃疡有促进愈合作用,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与再上皮化.
  • 药物研究
    汪燕;马传荣;贺国芳;方建国;杜光;姜汉英
    2008, 27(2): 128-1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川芎嗪处理组,化学法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以及左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15,30,45 mg•kg-1剂量于缺血前静脉注射均能降低再灌注时肾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抑制诱生型NOS(iNOS)活性、降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其中以15 mg•kg-1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川芎嗪15,30,45 mg•kg-1剂量均能减轻肾缺血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降低iNOS活性有关,且该作用与川芎嗪的剂量相关,以15 mg•kg-1剂量的效果最好.
  • 药物研究
    袁力勇;戴体俊;王霞民;孙志强;傅红
    2008, 27(2): 132-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求咪达唑仑对椎管内麻醉穿刺时产生镇静、遗忘作用的合适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法 将240例ASAⅠ级患者分为椎管内麻醉穿刺操作前(A)组和操作后(B)组各120例;每大组又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静脉给予0.01(M1组),0.03(M2组),0.1 mg•kg1(M3组)咪达唑仑和0.9%氯化钠溶液(NS)组,每组30例.记录用药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手术后1 h遗忘评分(AS).结果OAA/S评分:A组和B组不同剂量M组与NS组比,OAA/S评分秩次差异有显著性;M2、M3组与M1组,M3组与M2组比较,镇静程度增加(P<0.05).B组中M2、M3组分别与A组中M2、M3组比较,镇静程度增加(P<0.05); AS评分:A组不同剂量M组与NS组比较,各剂量M组遗忘程度大于NS组(P<0.05);M2、M3组与M1组比较,遗忘程度增加(P<0.05);M2和M3组遗忘程度相似(P>0.05);B组:M1 、M2组与NS组遗忘程度相似(P>0.05);M1 、M2和NS组分别与M3组比,M3组遗忘程度增加(P<0.05);B组中M3组遗忘程度不如A组中M3组(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穿刺操作前,0.03 mg•kg1咪达唑仑静脉给药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遗忘作用,而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
  • 药物研究
    彭芳;汤强;胡本容;向继洲
    2008, 27(2): 135-1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乙醇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所起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实验分对照组、实验组( 0.6% 乙醇)、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0.6% 乙醇+ 10 mmol•L-1 NAC),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1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凋亡率,相应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SOD活力从(40.8±2.9 )U•mg-1蛋白降至(29.2±4.0) U•mg-1蛋白、MDA水平由(46.5±3.8) nmol•mg-1蛋白升至(89.5±5.6) nmol•mg-1蛋白、ROS荧光强度从(93.69±7.58)升高到(162.30±18.85),凋亡率由(0.49± 0.16)% 增至(5.31±0.54)% (均P<0.01);而NAC组凋亡率、ROS和MDA水平较实验组均降低(P<0.01),SOD活力显著恢复.结论 乙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在其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药物研究
    王金韬;罗爱林;金小高;张广雄;罗辉宇
    2008, 27(2): 138-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脊髓钙网蛋白(CRT)和三磷酸肌醇(IP3)Ⅰ型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转录水平的变化,及有效的小剂量氯胺酮治疗对其影响,探讨它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SNI组)和治疗组(SNI+T组),分别接受假手术和保留性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术后SNI+T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1,对照组和SNI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并每日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爪阈值的变化.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L4~6段,用RT-PCR技术检测CRT、IP3R 型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NI模型组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显著降低(P<0.01);SNI组大鼠脊髓CRT、IP3R Ⅰ型mRNA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氯胺酮治疗组上述变化部分降低(P<0.05或P<0.05).结论大鼠脊髓细胞内钙网蛋白和IP3R I受体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
  • 药物研究
    易磊;郭风劲;陈安民;祝文涛;陈剑锋;谢虎
    2008, 27(2): 141-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肝素(LMWH)体外抗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低分子量肝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该药的抗肿瘤作用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在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系(MG-63)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MWH,对照组加完全培养基,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MWH在干预不同时间后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干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LMWH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生长,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在LMWH浓度为200 U•mL-1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着LMWH剂量的增加,MG-6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结论LMWH在体外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
  • 药物研究
    曾恒;陈安民;李锋;方煌;夏仁云
    2008, 27(2): 144-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人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观察其转染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CATL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染色观察人工合成正义、反义及无意义组织蛋白酶L基因片段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后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L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组织蛋白酶L反义寡核苷酸对MG63 细胞的组织蛋白酶L 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正义链组、无意义链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的转染可阻遏骨肉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
  • 药物研究
    刘蔚;刘晓城;赵晓琴;何晓峰;邵菊芳
    2008, 27(2): 147-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 mg•kg-1•d-1)、大剂量治疗组(160 mg•kg-1•d-1).治疗组在手术后分别以STI571 80,160 mg•kg-1•d-1灌胃.各组小鼠均于术后第8天处死.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用酸水解-比色法测定肾组织胶原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SMA、PCNA、F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α-SMA、PCNA、FN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STI571能够下调肾组织α-SMA表达水平,抑制肾间质细胞增殖活化,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早期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 药物研究
    朱瑜;汤强;胡本容;付琴;马嵘;刘慧;明章银;向继洲
    2008, 27(2): 150-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Sil)对体外大鼠输精管平滑肌的舒张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①取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电刺激收缩组和高浓度氯化钾收缩组各8只,将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剖取输精管分成两段,其中一组分别以0.1~100.0 μmol•L-1Sil直接作用于输精管;另一组给予L-NAME后再以0.1~100.0 μmol•L-1Sil直接作用于输精管,采用台式平衡记录仪检测Sil对输精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②将成熟雄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剖取输精管分成两段,取附睾端输精管称重,用作cGMP测定;其他部分分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释放组、cGMP激发组(给予0.1 mmol•L-1SNP激发)和L-NAME(0.1 mmol•L-1)预孵育组,各组均给予3,10,100 μmol•L-1Sil孵育.提取各组cGMP采用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①Sil使电刺激和高浓度氯化钾(80 mmol•L-1)刺激体外大鼠输精管平滑肌收缩标本呈浓度依赖性舒张(均P<0.05),EC50分别为9.82和46.9 μmol•L-1;②当L-NAME存在时,Sil对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和高浓度氯化钾刺激引起的收缩的舒张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分别由(87.27±1.91)%降到(68.02±2.29)%(P<0.05),和(87.46±3.87)%降到(72.99±4.23)%(P<0.05), EC50分别增加到45.7和63.2 μmol•L-1(均P<0.05);③Sil可浓度依赖性升高cGMP含量(P<0.05),而且该作用能被L-NAME完全抑制;在硝普钠存在时,Sil能更进一步提高大鼠附睾端输精管平滑肌组织中的cGMP浓度(P<0.05).结论 Sil呈浓度依赖性舒张输精管,该作用可能与NO-cGMP途径和NO-cGMP非依赖性途径有关.
  • 药物研究
    许青松;宫德正;邹原;谭成玉;白雪芳;杜昱光
    2008, 27(2): 153-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壳寡糖Ⅰ(聚合度2~10)和壳寡糖Ⅱ(聚合度2~30)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连续7 d按167 mg•kg-1•d-1灌胃给予两种壳寡糖,并于第7天腹腔注射CCl4,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种壳寡糖都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升高(P<0.01),抑制肝组织中MDA含量升高(P<0.01),提高肝组织中SOD活力(P<0.01),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两种壳寡糖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壳寡糖Ⅱ的肝脏保护作用优于壳寡糖Ⅰ.
  • 药物研究
    程晓莉;颜学滔;杨务斌;全守波
    2008, 27(2): 156-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体外心脏功能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麻醉后开胸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大鼠体外心脏灌注模型.每组均灌注平衡20 min.对照组(CON)用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的K-H液持续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45 min.芬太尼预处理组(FPC1,FPC2):缺血前用含芬太尼20或40 μg•L-1的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K-H液灌注2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45 min.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1,RPC2):瑞芬太尼浓度及灌注方法同芬太尼组.记录各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及冠状动脉流量(CF)变化,测定平衡15 min后到再灌注后15 min内冠状动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再灌注后45 min时的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大鼠心肌做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平衡20 min末,各组LVEDP,LVSP以及LDH的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LVEDP降低(均P<0.01),LVSP及CF升高(均P<0.01),灌注后15 min冠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均P<0.01),再灌注后45 min后心肌MDA含量降低(均P<0.01),梗死面积较小(均P<0.05),电镜下心肌结构破坏不明显;组内比较,高浓度处理组保护作用明显(P<0.05);组间比较瑞芬太尼组保护作用较好(P<0.05).结论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体外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相同浓度的瑞芬太尼与芬太尼比较保护作用更明显,二者对体外心肌心功能影响无差别.
  • 药物研究
    冯洁;裴保香
    2008, 27(2): 159-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H2O2诱导细胞损伤的方法,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 6.25,12.50,25.00 μg•mL-1均可明显对抗100和500 μmol•L-1 H2O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促进PC12细胞的营养和增殖作用,并有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 药物研究
    赵建波;张宇鹏;邱相君;代宗顺
    2008, 27(2): 162-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20例,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试验和参比制剂,剂量均为40 mg,剂间间隔1周.分别于服药后12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奥美拉唑的浓度.用DAS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AUC(0-12),AUC(0-inf)和C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tmax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单剂量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试验和参比制剂后,血浆奥美拉唑的Cmax分别为(939.63±284.29)和(1 012.88±315.68) μg•L-1;tmax分别为(2.58±0.65)和(2.45±0.48)h;AUC(0-12)分别为(3 857.43±1 146.46)和(4 091.39±1 175.82) μg•h•L-1;AUC(0-inf)分别为(4 088.97±1 253.34)和(4 387.24±1 290.20) μg•h•L-1.Cmax、AUC(0-12)、AUC(0-inf)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86.0%~101.7%,88.9%~101.5%和87.3%~100.9%.结论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26±16.52)%,两制剂具有生物学等效性.
  • 药物研究
    谢斌;丁玉峰;贺国芳;杜光
    2008, 27(2): 165-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布洛芬分散片中右旋布洛芬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50)(63: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 nm.结果回归方程A=1 728.90 C-971.03,线性范围为4×10-3~100×10-3 g•L-1r=1),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0.92%(n=9).结论 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于右旋布洛芬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 药物研究
    韩璐;林家亮;苏云驰;曾凡波
    2008, 27(2): 168-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剂量给予贴剂和凝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局部组织中的双氯芬酸钠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22.63 μg•h•mL-1,t1/2Ka:0.82 h,t1/2Ke:8.51 h,tmax:2.53 h,Cmax:1.64 μg•mL-1,CL/F(s):1.52 L•h-1, Ka:1.15 h-1,Ke:0.12 h-1;凝胶剂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3.07 μg•h•mL-1, t1/2Ka:0.27 h,t1/2Ke:1.92 h,tmax:0.88 h,Cmax:1.45 μg•mL-1,CL/F(s):1.71 L•h-1;Ka:2.62 h-1,Ke:0.37 h-1,求算得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3.14%.对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双侧t检验,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再对给予贴片和凝胶剂的兔皮肤、关节腔、血液3组之间进行LSD检验,各组差异有显著性,给予贴剂的皮肤中药物浓度是血浆的36.5倍,给予凝胶剂的皮肤中药物浓度是血浆的18.68倍.结论 双氯芬酸钠贴片的Cmax高于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擦给药,贴片的AUC大于凝胶给药的AUC,但具有达峰时间长和在体内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作用,贴片的生物利用度优于凝胶.
  • 药物研究
    姜玲黎;吴明珲;唐斓;李高;曾凡波
    2008, 27(2): 172-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氨茶碱贴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兔单剂量给予贴片(试验制剂,T)和软膏剂(参比制剂,R),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氨茶碱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氨茶碱贴片的药动学参数如下.AUC: (21.77±7.65) μg•h•mL-1;t1/2(Ka):(1.34±0.29) h;t1/2(Ke):(11.55±1.87)h; tmax:(5.04±0.90)h;Cmax:(18.74±1.50) μg•mL-1.兔表皮给予氨茶碱软膏剂的药动学参数为AUC:(19.43±5.52) μg•h•mL-1;t1/2(Ka):(1.13±0.39)h;t1/2(Ke): (10.33±1.90)h; tmax:(5.69±1.06);Cmax:(16.47±1.79) μg•mL-1.求算得氨茶碱贴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04±10.4)%,对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T与R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04±10.40)%,T与R具有生物等效性.
  • 药物研究
    季卫荣
    2008, 27(2): 174-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直接测定血浆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方法 采用手动柱切换装置,分析柱采用大连依利特公司的Hypersil ODS C18柱(200 mm×4.6 mm,5 μm),预柱采用μBondapak C18(50 mm×4.6 mm,37~50 μm,干法自填).分析流动相(AMP)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01 mol•L-1,pH值=2.5)四丁基溴化铵(0.05 mol•L-1)三乙胺=40:60:4:0.2(V/V);预处理流动相(PMP)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01 mol•L-1,pH值=2.5)四丁基溴化铵(0.05 mol•L-1)=100:1(V/V).分析流动相流速1 mL•min-1,预处理流动相流速2 mL•min-1.检测波长为294 nm.结果左氧氟沙星在100~8 000 ng•m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方法平均相对回收率98.8%,日内及日间差小于10%,最低检测限0.05 μg•mL-1S/N≥3).结论 样品无须预处理,直接进样分析测定,简便易行.
  • 药物研究
    陆喆;刘婷婷;韩璐;曾凡波
    2008, 27(2): 176-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依地酸(EDTA)钙钠栓降低铅染毒小鼠血铅含量的效果.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EDTA钙钠栓低、中、高剂量组,EDTA钙钠注射液组,以醋酸铅灌胃造模,以EDTA钙钠栓及EDTA钙钠注射液进行驱铅治疗,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血铅浓度.结果 EDTA钙钠栓组及EDTA钙钠注射液组小鼠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EDTA钙钠栓具有排铅效果.
  • 药物研究
    王砾;熊真
    2008, 27(2): 177-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盐酸纳美芬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用 Diamonsil C18(5 μm,250 mm×4.6 mm)色谱柱,甲醇-0.02%磷酸缓冲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4.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纳曲酮为内标.最低检测浓度为1.0 ng.结果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结论 该法适用于纳美芬临床药动学、药效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 药物研究
    王传利;张金声;盛建萍
    2008, 27(2): 179-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壮骨祛风合剂与功能主治相关的主要药效学及安全性.方法 小鼠扭体法测定壮骨祛风合剂镇痛作用,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法和大鼠足跖甲醛致炎法测定壮骨祛风合剂抗炎作用,同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壮骨祛风合剂未见明显毒性,抗炎作用明显.结论 壮骨祛风合剂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且安全、低毒,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药物研究
    罗旭玮;李金龙
    2008, 27(2): 180-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42岁.因偏头痛于2005年12月22日来门诊就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商品名: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920285)治疗,用法用量为5 mg,口服,每晚一次.患者当晚开始服用该药,第二天早上头痛症状消失,而双眼的上下眼睑出现水肿伴发绀,自觉眼睑有肿胀感,至下午水肿方基本消退.后患者每头痛发作时服用该药,服药后的第2天早上均有出现眼睑水肿现象,影响容貌,不能外出.2006年1月11日患者头痛复发,当晚又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片5 mg,第2天上午来门诊咨询.体检:双眼上下眼睑明显水肿,呈凸起状,乌青色,嘴唇、喉头、小腿等其他部位未见水肿现象,吞咽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律齐,心音中,肝脾肋下未及.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任何药物,眼睑水肿可确诊为由盐酸氟桂利嗪所致.
  • 药物研究
    马伟斌;江荣林;雷澍;陈益民;肖嵬;黄立权
    2008, 27(2): 181-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共入选11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治疗,4.5 g,q8 h静脉注射;对照组55例,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2.0 g,q8 h 静脉注射.治疗5 d后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1.0 %,对照组总有效率78.2 %;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0.4% ,对照组79.6% ,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病原菌对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3.7%,耐药率为12.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率为75.8%,耐药率为9.5%.患者对两组药物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结论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都可以作为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 药物研究
    肖泉;王志红
    2008, 27(2): 184-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帕珠沙星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选用帕珠沙星注射液0.3 g静脉滴注,bid,疗程7~14 d;对照组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bid,疗程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0.6%;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3.9%和87.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9.4%.结论 帕珠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 老年病用药专栏
  • 老年病用药专栏
    刘新年;冯汉平
    2008, 27(2): 186-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有排痰不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缓慢静脉注射,bid;对照组给予盐酸溴己新注射液16 mg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14 d,观察患者在咳嗽、咯痰方面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42%,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与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排痰不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病用药专栏
    张弢;包红;朱冬安;胡蕴刚;陈伟成
    2008, 27(2): 187-1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序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老年患者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57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0.91土7.02)岁,进行为期1 a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干预研究设计和药物经济学中的最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静脉给药、口服序贯治疗组及连续静脉给药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相同(序贯治疗组89.3%,对照组86.2%).患者细菌清除率、体温、血常规、X线胸片恢复正常的时间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序贯治疗组的静脉用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药学监护抗菌药物治疗,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
  • 老年病用药专栏
    王庆;贺月娥;李宏毅
    2008, 27(2): 189-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27例卒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97%,其中急性期痫发作占62.96%,恢复期癫痫发作占29.41%;其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占62.96%).结论 卒中后急性期痫性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恢复期.脑缺血缺氧是急性期痫性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对于后期发生癫痫患者需正规抗癫痫治疗.
  • 老年病用药专栏
    沈涛
    2008, 27(2): 190-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给予银杏叶片2片(每片含总黄酮醇苷9.6 mg萜类内酯2.4 mg),tid,同时口服依帕司他50 mg,tid;对照组40例口服甲钴胺0.5 mg,tid;肠溶阿司匹林75 mg,qd.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叶片与依帕司他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老年病用药专栏
    金楠;石瑾
    2008, 27(2): 191-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晨起口服5 mg,每24 h给药1次,疗程56 d.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片口服,每次10 mg,tid,疗程56 d.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给药后观察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和16.7%.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任秋生;王均炉;倪剑武
    2008, 27(2): 193-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七氟醚、丙泊酚对神经外科长时间麻醉维持后苏醒时间等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25例,麻醉维持首先根据BIS监测来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或丙泊酚的静脉靶控浓度,使BIS维持在45~55之间,然后根据平均动脉压调节瑞芬太尼的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观察两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简单神经病学评估恢复时间等.结果 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简单神经病学评估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丙泊酚组(均P<0.05),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呕吐、寒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七氟醚和丙泊酚都适合于需要快速苏醒的神经外科麻醉,其中七氟醚苏醒更迅速.
  • 药物与临床
    王正军;吕明;刘光健;黄朝芬;杨永森
    2008, 27(2): 196-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慢性紧张型头痛(CT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黛力新、复方氯唑沙宗和硫必利,对照组仅用复方氯唑沙宗和硫必利,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头痛程度显著减轻,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评分(P<0.05或P<0.01).结论 对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CTH患者,联合应用黛力新,治疗效果较单用复方氯唑沙宗和硫必利好.
  • 药物与临床
    魏秋玻;周玉娣;张嘉
    2008, 27(2): 198-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61例患者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分为A组290例和B组271例.分别给予丙泊酚1.2 mg•kg-1和咪唑安定0.2~0.3 mg•kg-1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快达到镇静要求,RS保持3~5级,有效率为100.0%.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起效和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且半衰期较B组短.结论 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效果优于咪唑安定,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可减轻患者痛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 药物与临床
    冯超英;王志成
    2008, 27(2): 200-2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消痞健胃煎剂配伍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消痞健胃煎剂、胃动力药和(或)制酸药口服;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和(或)制酸药雷尼替丁胶囊口服.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采用尼莫地平症状积分法计算疗效指数.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0.23%,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率15.38%,总有效率76.9%.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消痞健胃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疗效.
  • 药物与临床
    刘建明;康顺芝;徐阳;韩国红
    2008, 27(2): 201-2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3例全麻期间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处理,作者认为除了患者自身的因素外,麻醉和手术因素均可影响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可带来致命的肺动脉栓塞.由于肺栓塞发病急促,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全麻期间极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此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
  • 药物与临床
    陆惠芬;谢琼燕
    2008, 27(2): 203-2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用药与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即给予MTX行双臀深部同时注射1次,每侧25 mg;另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bid,连服3 d;另服用中药异位妊娠方,每日1剂,直至血β-HCG正常,附件包块消失.对照组给予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即MTX50 mg•(m2)-1双臀深部同时注射1次,治疗后第4和第7天测血β-HCG,如血β- HCG值下降小于原值的15%,则重复肌内注射MTX,直至血β-HCG<100 U•L-1;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 bid,连服3 d.结果 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输卵管复通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孟祥颖;刘泽源
    2008, 27(2): 204-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卢比替康属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该药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目前对卢比替康的研究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中对胰腺癌的研究可使患者得到迄今最佳生存率.卢比替康对实体瘤具有广泛的抑制活性,对血液肿瘤亦有显著疗效,且可口服,毒性较小,是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新药.该文对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检测方法、药动学、临床研究和耐药性研究等作一综述.
  • 药学进展
    徐艳萍;王新
    2008, 27(2): 208-2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伏立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在移植后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该文就近两年来伏立康唑在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应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治疗药物监测等进行综述.
  • 药学进展
    宋丽丽;陈东生;吕永宁
    2008, 27(2): 210-2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用于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荧光偏振免疫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根据抗体的特异性,又可分为单抗法和多抗法.各种监测方法各具优缺点,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测定的需求,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选择具体的监测方法.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程明;温荣;张长弓
    2008, 27(2): 213-2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技术用于葱的脂溶性成分提取的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考察确定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中试放大试验对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 确立工业化大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 ℃,先静态浸提30 min再动态萃取2 h,CO2流量250~300 L•h-1.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葱白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 药物制剂
    杨向东
    2008, 27(2): 215-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正交试验法优选小叶榕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总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回流时间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 结果 小叶榕药材加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即第1次加入16倍量70%乙醇提取1.5 h,第2次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1.0 h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论 优选的小叶榕总黄酮提取工艺可为新药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药物制剂
    黄开合;涂自良;杜士明;杨光义;朱海涛;王启斌
    2008, 27(2): 217-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优选甲硝唑片剂处方辅料的最佳配比.方法 以硬度、溶出度为指标,应用均匀设计法对甲硝唑片剂处方进行筛选.结果 当3种辅料淀粉、糊精、蔗糖粉之间的比例为57:28:15时,片剂的硬度可达5.05 kg•(cm2-1,25 min时溶出度为91.47%,30 min时溶出度可达98.1%.结论 该比例适合甲硝唑片剂的制备.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卓开华;唐彦
    2008, 27(2): 219-2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茶新那敏片中茶碱、盐酸溴己新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1高氯酸溶液(三乙胺调pH值3.0)(55:45),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3种成分能很好分离;茶碱、盐酸溴己新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在62.6~626.0,15.62~156.20和1.612~16.120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99.80%和99.35%,RSD均<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沈美琼;徐钢;张庆
    2008, 27(2): 221-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检测市售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A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kmond C18柱(4.5 mm×250 mm,5 μm),乙腈-0.08%磷酸溶液(32:68),检测波长317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马兜铃酸A浓度在1.01~20.2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8.1%(RSD=1.2%),101.3%(RSD=1.1%),98.7%(RSD=1.8%).结论 该法精密度高、重复性良好,可作为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
  • 药品质量控制
    张建国;李志浩;李开俊;孙新建
    2008, 27(2): 222-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达康软胶囊与心达康片剂的溶出速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两者的体外溶出度,以总黄酮不同时间溶出度为测定指标.结果 心达康软胶囊与心达康片的累积溶出曲线基本一致.结论 二者总黄酮溶出度无明显差异.
  • 药品质量控制
    李敬;蒋平;黄信葭;范耀;刘云海
    2008, 27(2): 224-2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十五味沉香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ODS(200 mm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 没食子酸的线性范围37.40~187.00 μg•mL-1,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8.85%,RSD=1.20%(n=6).结论 该法适用于十五味沉香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为完善十五味沉香丸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 药品质量控制
    许沛虎;许可;曹智华;覃金玲;张雪琼;张良
    2008, 27(2): 225-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乳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乳康片中苍术、当归、川芎、香附、连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9.131~73.050 μg,平均回收率为96.41%,RSD=1.3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尚校军;张强;吴艳芳
    2008, 27(2): 227-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与达克罗宁含量.方法 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以水作溶剂,在344 nm波长处测定替硝唑,在299 nm波长处测定达克罗宁.结果 在344 nm处,一阶导数光谱振幅D值与替硝唑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测得平均回收率99.75%,RSD为0.98%(n=6);在299 nm处得到的达克罗宁振幅D值与其含量成线性关系,测得平均回收率100.77%,RSD为1.44%(n=6).结论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能很好排除其他组分干扰,适合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与达克罗宁的直接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童兆弟;杨南松
    2008, 27(2): 228-2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薄芝片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薄芝片中腺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尿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鉴别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苷样品浓度在5.16~25.78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重现性RSD为0.94%,稳定性RSD为0.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2%(n=6),RSD为0.53%.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可作为薄芝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药品质量控制
    杨瑞芬;彭家钢;张荻
    2008, 27(2): 230-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外标定量的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Eurospher100 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由甲醇(A)和0.5%冰醋酸(B)组成,进行梯度洗脱,在0~5 min,A体积分数为20%,5~8 min,A体积分数由20%线性改变至35%,8~25 min;A体积分数为35%,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紫外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浓度分别在10.0~160.0 μg•mL-1(r=0.999 13)、2.0~67.2 μg•mL-1(r=0.999 0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8%和99.30%,精密度实验RSD分别为0.27%和1.33%,重现性实验RSD分别为0.94%和0.85%,稳定性实验RSD分别为0.82%和1.04%.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适用于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李鹏
    2008, 27(2): 232-2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利胆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利胆颗粒中的郁金、厚朴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ZO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28:72:0.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1.2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利胆颗粒的质量.
  • 药品质量控制
    顾云燕;葛卫红
    2008, 27(2): 233-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女金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YMCpack ODS-AQ (150 mm×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2.5:5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结果 黄芩苷在1.026~100.160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0,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0.8%.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黄铁花;陈刚
    2008, 27(2): 235-2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3种更昔洛韦注射液(注射用更昔洛韦、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对3种更昔洛韦注射液各两批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12个月稳定性考察.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指标包括外观、澄明度、pH值、5-羟甲基康醛(5-HMF)、有关物质、含量、重金属、不溶性微粒、无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注射用更昔洛韦、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在各种考察条件下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对热不稳定,溶液色泽变黄,5-HMF和有关物质升高.结论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不稳定,有效期应控制在1 a以内.
  • 用药指南
    祝文兵
    2008, 27(2): 237-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陈宪;陶海英;孙利华
    2008, 27(2): 238-2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与新药研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与新药研发密切相关.认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实施与完善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 药事管理
    汪选斌;刘英;刘明;梁奋新;肖雨清;熊辉
    2008, 27(2): 240-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53号令《处方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工作,从医院全面宣传、进药渠道、调剂及药物咨询等环节严格执行“一品两规”;通过处方审核等落实“四查十对”,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经验和体会.
  • 药事管理
    雷玉梅
    2008, 27(2): 241-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将在长期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涉及不合理用药的用药行为列出,供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