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稿
  • 特约稿
    童晓欣;童萼塘
    2009, 28(2): 135-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抑郁药研究进展迅速。该文对抗抑郁药的历史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和作用机制分类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5HT再吸收促进药、选择性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药、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抑制药、 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摄取抑制药、新型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新三环类抗抑郁药、天然与中草药抗抑郁药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介绍。
  • 特约稿
    杨明山
    2009, 28(2): 140-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目前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糖蛋白受体抑制药、西洛他唑、三氟柳、盐酸沙格雷酯和曲克芦丁等。此外,随着中医对血瘀症发病学认识的深入和活血化瘀中药药理研究的进步,丹参、川芎、当归、天麻、葛根、刺五加等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 特约稿
    喻东山
    2009, 28(2): 144-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境恶劣症状的诊断必须符合下列6条症状中的至少2条:①厌食、贪食;②失眠、思睡;③精力差或无力;④注意力不集中或难以作出决定;⑤自尊心下降;⑥绝望感。病程至少持续2 a。该病的治疗选择包括三环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氟西汀和文拉法辛,强化治疗可选择碳酸锂和高剂量甲状腺素(150~300 mg•d1)。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张立冬;刘继红;李邃;刘妙娜;林智成;严书超;尹春萍
    2009, 28(2): 148-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衍生物(A3A6)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PCSMC)胞质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2+荧光染色剂Fluo3/AM负载人PCSMC,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测定胞质内[Ca2+]i变化。以母体川芎嗪和经典钙拮抗药维拉帕米 (Ver)为阳性对照,分别观察A3A6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胞质内钙浓度升高的影响。结果在浓度0.2 mmol•L1时,A3A6对NE诱发的人PCSMC内[Ca2+]i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9.03%,54.83%,51.48%和50.31%,优于TMP(18.96%),远大于Ver(16.51%)(P<0.05)。结论A3A6对人PCSM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PCSMC胞质内Ca2+水平,其作用效果均比TMP强。
  • 药物研究
    蒋东霞;赵丽敏;马利军
    2009, 28(2): 150-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慢性缺氧大鼠膈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 、丙二醛(malondisldehyde, 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及膈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以制备慢性缺氧模型;慢性低氧组将大鼠置于有机玻璃低氧箱内喂养;参麦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同样方法制作模型,每天缺氧前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2 mL•d1。7 d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SOD、MDA和NO,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慢性缺氧大鼠膈肌SOD水平下降,MDA与NO水平升高;同时慢性缺氧细胞凋亡百分数(凋亡指数)升高。参麦注射液能显著对抗缺氧时SOD水平下降、MDA和NO水平升高;同时可以抑制缺氧引起的凋亡指数增加。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产生而对抗慢性缺氧时的细胞凋亡。
  • 药物研究
    李淑雯;吴清和;黄萍
    2009, 28(2): 153-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降脂宁颗粒的降血脂与抗氧化作用。方法灌服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灌服降脂宁颗粒,15 d后取血和肝脏,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尿素氮(BUN)、总蛋白(TP)、清蛋白(ALB)。结果降脂宁颗粒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MDA,明显升高血清HDLC,GSHPx。结论降脂宁颗粒有明显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实现。
  • 药物研究
    朱少平;毛志福;黄杰;王君钰
    2009, 28(2): 155-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盐酸胺碘酮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了解盐酸胺碘酮的新药理用途。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盐酸胺碘酮或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作用后,EC9706细胞的增殖特点,并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CM)测定EC9706细胞周期分布的特点。结果EC9706细胞经盐酸胺碘酮(浓度范围0.5~4.5 μg•mL-1)作用后,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盐酸胺碘酮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特点相关参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与5Fu 干预组相比,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同时盐酸胺碘酮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下降,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上升,与5Fu干预组呈相似的趋势。结论盐酸胺碘酮在体外能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
  • 药物研究
    周银波;张长弓;付琴琴;王仲;王薇;王琼;温荣
    2009, 28(2): 158-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葱白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 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法从葱白中提取挥发油;再用硅胶柱层析法,以石油醚(30~60 ℃)为流动相,按极性由小到大得到组分A和组分B;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个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组分A和组分B共分离、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含二萜类、脂肪酸类、黄酮类、烷烃类和含硫类化合物。结论了解葱白超临界萃取挥发性组分中低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制剂搏心通的开发奠定基础。
  • 药物研究
    辛晓明;王远丽;王浩;费洪荣;朱玉云;高允生
    2009, 28(2): 160-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杜仲总多糖的提取方法,以及杜仲总多糖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为杜仲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杜仲总多糖,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杜仲总多糖7 d,末次给药后1 h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和小鼠失血性休克实验。以存活时间、全脑停止供血后张口呼吸次数呼吸维持时间及小鼠心脏搏动时间为指标,观察杜仲总多糖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结果500 g杜仲生药经提取分离得10.9 g杜仲总多糖干品。杜仲总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全脑停止供血后张口呼吸次数、呼吸维持时间及心脏搏动时间。结论杜仲总多糖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作用。
  • 药物研究
    李超;王德才;吴从平
    2009, 28(2): 162-1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白芷香豆素组分(TCD)对家兔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家兔9只,采用自身对照法。静脉注射氨茶碱15.0 mg•kg1,6 d后灌胃给予TCD 50.0 mg•kg1,qd,共3 d,末次给药1 h后静脉注射氨茶碱,15.0 mg•kg-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结果给予TCD前、后茶碱的K分别为0.213和0.139 h1;t1/2分别为3.253和4.993 h;Vd分别为1.416和1.437 L;CL分别为0.302和0.200 L•h1;AUC分别为134.322和202.968 μg•h•mL1。结论TCD能抑制氨茶碱在兔体内的代谢,使K降低,t1/2延长,AUC增大,CL下降。
  • 药物研究
    李茜;邓俊刚;乔建;黎维勇
    2009, 28(2): 165-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胶囊与兰索拉唑片的人体相对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19例,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兰索拉唑片与参比制剂兰索拉唑胶囊,剂量均为30 mg,洗脱期1周。分别于服药后12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兰索拉唑浓度。应用DAS2.0统计软件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兰索拉唑Cmax分别为(662.14±360.85)和(649.85±356.29) μg•L1;tmax分别为(2.82±0.53)和(2.26±0.63) h;AUC0→12分别为(1 788.12 ±1 078.25)和(1 857.72 ±1 136.34) μg•h•L1;AUC0→∞分别为(1 892.97±1 108.87)和(1 938.03±1 160.68) μg•h•L1。Cmax、AUC0→12和AUC0→∞ 90%可信区间分别为97.8%~104.8%,90.0%~101.9%和92.0%~103.2%。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15.1)%。结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药物研究
    任平;赵刚;柯徐;顾世芬;陈汇
    2009, 28(2): 168-1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头孢地尼分散片的健康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各1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血浆头孢地尼浓度,用DAS 2.0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分别为(0.920±0.236)和(0.907±0.216) μg• mL 1,tmax分别为(3.375±0.944)和(3.625±0.825) h;t1/ 2分别为(1.826±0.600)和(1.910±0.597) h;AUC010分别为(4.305±1.080)和(4.392±1.224)μg•h•mL 1,AUC0∞分别为(4.632±1.147)和(4.803±1.325) μg•h•mL 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1.0±23.2)%。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药物研究
    公衍玲;王宏波;金宏
    2009, 28(2): 170-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郁金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考察郁金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郁金挥发油,以减重法测量挥发油质量,薄层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进行成分分析;测量郁金挥发油的抑菌圈大小,比较其抑菌效果。结果郁金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郁金粗粉[过10目筛,筛孔内径:(2 000±70) μm],加12倍量水,提取8 h;郁金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所得郁金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简便、经济,郁金挥发油抑菌效果显著。
  • 神经科用药专栏
  • 神经科用药专栏
    王浩;高允生;张庆乐;徐晓燕;陈伟;朱玉云
    2009, 28(2): 173-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白花丹参水提物,连续1周,利用Y型迷宫,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正常小鼠及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白花丹参水提物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学习能力,对由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所致的小鼠记忆巩固不良和三氯化铝所致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可促进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对于防治老年痴呆具有一定意义。
  • 神经科用药专栏
    沈晓燕;王学军
    2009, 28(2): 175-17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根据Zea Longa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价综合体征,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等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腹腔给予米诺环素对大鼠皮层caspase3活性和表达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缺乏体征及凋亡率(P<0.05),同时能抑制皮层caspase3活性和表达(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活性和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神经科用药专栏
    薛峥;程明珍;胡晓晴;张苏明
    2009, 28(2): 178-1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共培养高表达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加入1.0 mg•mL1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通过RTPCR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转录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定量检测培养基中的IL6水平。结果加入不同浓度(0,1,5,10,25和50 μmol•L1)的白藜芦醇24 h后,25和50 μmol•L1白藜芦醇组培养基中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RTPCR结果显示,25和50 μmol•L1白藜芦醇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 mRNA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纤维蛋白导致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IL6的表达。
  • 神经科用药专栏
    杨业新;叶连珍;何刚;梁新宇;梅元武
    2009, 28(2): 182-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5只和模型组、通心络组各25只;假手术对照组给予假手术,模型组和通心络组。以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通心络组术后1 d给予通心络1 g•kg1•d1灌胃,共14 d;其余两组常规饲养。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和vWF在缺血边缘区有少量表达,经通心络干预后,VEGF和vWF大量表达,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通心络可通过促VEGF表达上调促进微血管新生。
  • 神经科用药专栏
    余奇劲;周青山;黄海波
    2009, 28(2): 185-18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兔主动脉阻断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双盲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不阻断主动脉血流;缺血再灌注组(B组)用弹性硅胶管阻断腹主动脉血流40 min;依托咪酯保护组(C组)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5 mg•kg1,续以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1%依托咪酯3 mg•kg1•h1至松开腹主动脉时,随即阻断腹主动脉血流40 min。A、B组以同样方法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监测后肢神经功能、后肢针电极肌电图(EMG)变化、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脊髓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A、C组比较,B组大白兔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后肢EMG和脊髓组织形态学分级均有显著病理改变(P<0.01)。B组脊髓匀浆中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而C组脊髓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 0.01);与A组比较,B组脊髓匀浆中SOD活性明显减弱,而C组脊髓匀浆中SOD活性明显强于B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对主动脉阻断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具有较强的抗过氧化反应作用有关。
  • 神经科用药专栏
    孙绍波;雷震;姜华军;方侃;陈芳
    2009, 28(2): 189-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复方川芎胶囊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作用。方法①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川芎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各10只,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低、中、高剂量复方川芎胶囊,q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于第7天皮下注射1 mg•mL1盐酸肾上腺素(Adr)注射液,0.08 mL•(100 g)1,共2次,两次间隔4 h。在两次注射Adr之间(前后各间隔2 h)将大鼠浸入冰水内5 min,制作血瘀模型,第7天处置后停食。各组大鼠均在第8天早晨用10%水醛0.3 mL•(100 g)1腹腔麻醉,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测定耳廓、大脑顶部及肠系膜血流灌注量。②取SD大鼠60只,同上述方法分组、造模后禁食,于次日清晨腹腔取血3 mL,迅速注入含肝素的抗凝管内,摇匀静置,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川芎胶囊能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耳廓、脑部、肠系膜微循环,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变形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复方川芎胶囊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 神经科用药专栏
    罗放
    2009, 28(2): 190-192.
    目的探讨三氟拉嗪(TFP)治疗小鼠神经病理痛的可行性。方法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 8),Shame组为假手术组;SNL组制作L5/L6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SNL)模型;SNL/TFP 0.10组,SNL + TFP 0.10 mg•kg-1(i.t.);SNL/TFP 0.25组,SNL + TFP 0.25 mg•kg-1(i.t.);SNL/TFP 0.50组,SNL + TFP 0.50 mg•kg1(i.t.);分别于SNL手术或假手术前、术后5 d、TFP注射后30 min测定小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SNL术后5 d除Sham组外的各组小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 0.05),TFP 0.25 mg•kg-1(i.t.)可升高SNL小鼠的痛阈(P< 0.05),TFP 0.50 mg•kg-1(i.t.)可完全抑制SNL小鼠的疼痛行为(P< 0.05)。结论TFP可有效治疗小鼠神经病理痛,有可能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 神经科用药专栏
    王振军;阳红玲;张隽
    2009, 28(2): 192-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①通过检索《中国医药数字化期刊群》(1998~2008年)中关于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论文56篇,主题词包括灯盏细辛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查阅原始文献。文献纳入标准:论文内容包含有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膝、跟腱反射以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2项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表格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最初纳入文献56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12篇。①同质性检验结果:χ2=9.77,自由度为11,P>0.25。②两组疗效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8%,57.01%,χ2=39.35,P<0.01(OR =3.21,95% CI:2.56~3.95)]。③治疗组仅13例(2.89%)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神经科用药专栏
    钟海;何荣涛;谢隽;陆星;钟山
    2009, 28(2): 194-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纳络酮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第1天首剂4.0 mg静脉注射,以后给予0.4 mg•kg1•d1+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第2天改为0.2 mg•kg1•d1,7 d后按0.1 mg•kg1•d1给药,10 d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其他常规药物或外科治疗。对照组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机辅助,采用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扩血管解痉等常规治疗,高热者行物理降温,需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伤后第1,3,5,7,10天GCS 评分为(6.76±3.11),(7.54±2.89),(8.78±3.77),(9.54±3.43),(10.11±4.13)分; 对照组分别为(6.78 ±3.33),(7.55±3.43),(7.89±3.57),(8.33±3.32),(9.01±3.99)分,第5,7,10天纳络酮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纳络酮治疗组伤后第7天意识转清醒者(GCS≥13分)21例,对照组12例,纳络酮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纳络酮治疗组GOS评分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死亡8例,生存率76%,治愈率53%,死亡率24%。对照组良好10例,中残4例,重残6例,死亡14例,生存率60%,治愈率29%,死亡率41%。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纳络酮具有促进意识恢复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以缩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 神经科用药专栏
    沈涛
    2009, 28(2): 195-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氯化钠注射液 20 mg静脉滴注,qd,连续 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5 %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脉滴注,qd,连续15 d为 1个疗程。治疗第15 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和Blessed Roth痴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5天MMSE和Blessed Roth痴呆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春西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神经科用药专栏
    孙继飞;刘振利;刘晓伟;高岩
    2009, 28(2): 197-1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颈椎损伤高位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手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0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手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应用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阿司匹林以及消除水肿药物。其他治疗方法两组相同,术后戴颈托3个月,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水肿,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加重。结果治疗组均未发生静脉血栓,截瘫平面下降快且明显;对照组截瘫平面下降慢,有13例发生不同程度静脉血栓,其中1例因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猝死,1例因应用肝素后造成上消化道顽固性出血死亡。 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促进脊髓恢复,预防静脉血栓有一定效果。
  • 神经科用药专栏
    李莉霞
    2009, 28(2): 198-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度洛西汀的药理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系统论述度洛西汀研究现状。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曾文利;夏樾
    2009, 28(2): 200-2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行羟喜树碱灌注治疗,随访评价其疗效和复发率。结果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肿瘤总复发率为18.1%,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为14.3%,且不良反应轻。结论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灌注羟喜树碱是预防肿瘤复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药物与临床
    赵敏;赵艳玲;李永纲;孔维军;山丽梅;肖小河
    2009, 28(2): 202-2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桃花止泻颗粒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38例住院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同期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桃花止泻颗粒冲服,每次6 g,tid;合用环丙沙星口服,每次0.4 g,tid;对照组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po,tid;合用环丙沙星,每次0.4 g,po,tid;均5~7 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桃花止泻颗粒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相当,是治疗腹泻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 药物与临床
    周红萍;茹仁萍;施军平;过建春
    2009, 28(2): 204-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检测阳性的患者分对照组20例、治疗组Ⅰ21例和治疗组Ⅱ20例,3组均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及抗感染、利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治疗组Ⅰ加用血必净50 mL•d1,治疗组Ⅱ加用血必净100 mL•d1,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含量、肝功能、凝血参数变化及转归。结果治疗组Ⅰ、Ⅱ治疗14 d后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Ⅱ疗效优于治疗组Ⅰ。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随剂量增加,其作用显著增强。
  • 药物与临床
    陈治军;田玉科;张咸伟;牛新环;方真
    2009, 28(2): 206-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预注不同肌松药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4组各12例。Ⅰ组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 mg•kg1,Ⅱ~Ⅳ组分别预注罗库溴铵0.06 mg•kg1、维库溴铵0.01 mg•kg1、阿曲库铵0.05 mg•kg1,间隔4 min后,静脉注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0.54 mg•kg1。观察各组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结果Ⅰ~Ⅳ组肌松起效时间分别为(116.3±16.5),(104.7±19.9),(71.2±13.4),(95.6±17.7) s。与Ⅰ组比较,仅Ⅲ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条件及心血管反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注0.2 ED95罗库溴铵、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时仅维库溴铵能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 药物与临床
    张波;沈云天;李文平;李恒;毛宽荣
    2009, 28(2): 207-2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对痔术后水肿的疗效。方法将318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3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炎、止血治疗和换药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片,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次1.5 g,bid,连服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血治疗和换药。结果治疗组术后伤口水肿和水肿机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地奥司明对痔术后伤口水肿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 药物与临床
    宋树斌;郑京;殳长林;韩建秋
    2009, 28(2): 209-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在雷公藤多苷+洛汀新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tPA、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tPA、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各治疗组血液中tPA水平降低、PAI1水平升高,与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升高tPA水平,但仍较正常组低,且与正常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刺五加组与洛汀新组、丹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治疗前后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治疗前后各组tPA变化程度相比,刺五加组与丹参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在洛汀新+雷公藤多苷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调控tPA/ PAI1平衡,改善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降解紊乱。
  • 药物与临床
    祝炼;郑承红;高明松
    2009, 28(2): 210-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甲巯唑治疗Graves病时初始剂量与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采用甲巯唑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资料,按不同初始剂量分为大剂量组98例(初始剂量30~40 mg•d1)与小剂量组105例(初始剂量10~15 mg•d1),比较两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0%,小剂量组0.9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甲巯唑治疗Graves病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治疗。
  • 药物与临床
    张振华;梅海信;黄平;杨云生
    2009, 28(2): 212-2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ICU停留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愈率以及住院天数、平均费用。结果72例患者中2例死亡,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组入院后3~5 d内予以三腔喂养管早期空肠内营养,其感染发生率、ICU停留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早期应用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治愈率,有效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 药物与临床
    张伟;金伟;叶孟;倪曙明
    2009, 28(2): 213-2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碘油栓塞(TACE)术后免疫功能和保肝降酶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TACE术开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持续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CD+ 3和CD+4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AST和ALT轻度升高;对照组CD+8升高,CD+4/CD+8降低(P<0.05),AST和ALT升高程度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保肝降酶作用。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陈珊;黄绳武
    2009, 28(2): 215-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该文综述其在药效学、制剂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 药学进展
    许怀勇
    2009, 28(2): 218-2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多维组分复杂样品的整体评价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是目前能够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全面评价中药质量模式。该方法可用于中药材的鉴定、中药炮制方法的研究、药材采收季节的研究、中药制剂及提取工艺研究。
  • 药学进展
    程樱
    2009, 28(2): 220-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查阅国内外有关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及生物黏附制剂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生物黏附制剂可黏附于特定部位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提高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其开发积极推动了制剂现代化的发展。
  • 药学进展
    连秋燕;史道华;宋洪涛
    2009, 28(2): 222-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治疗药物监测(TDM)的药物种类和常用技术方法,阐述TDM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所遇到的困难,展望TDM的发展前景。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郭慧丽;梅兴国;李高
    2009, 28(2): 225-228.
    目的考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的体外性质,筛选合适的载体并确定最佳粉雾剂配比。方法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法获得两性霉素B脂质体干粉。比较两种类型脂质干粉的粒径,以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指标,筛选载体组成及比例,确定最佳处方配比。结果冷冻干燥得到的脂质干粉具有较大的粉末粒径,喷雾干燥脂质干粉粒径较小。经过筛选发现,使用Inhalac230乳糖(含20%第三组分)做载体与干粉比例为1:1时具有较高的有效部位沉积率即二级分布率。其中冷冻干燥脂质体的有效部位沉积率为11.95%,喷雾干燥脂质干粉为20.08%。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得到粒径小的脂质体干粉颗粒,体外实验证明具有较高的有效部位沉积率。
  • 药物制剂
    韩晓珂;刘汉清;张明;马俊华;马继永
    2009, 28(2): 228-2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寻大生产水提后丹参药渣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最佳工艺条件,以便对丹参药材进行综合利用。方法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SFECO2萃取法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夹带剂乙醇用量为100%,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 h,含量为3.87 mg。渗漉法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95%,乙醇用量16倍,流速1 mL•min1,药材目数20目,含量3.28 mg。结论SFECO2法优于渗漉法,并且提取含量高,丹参的综合利用完全可行。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康爱荣;黄毅;闫秋娟;闫明;严欢;毛艳;王志兰
    2009, 28(2): 231-2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肉苁蓉口服液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A(6.0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结果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12.00~144.00和2.75~33.0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松果菊苷平均回收率为100.99%(n=9,RSD为1.81%),毛蕊花糖苷为99.34%(n=9,RSD=1.87%)。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高素英;陈龙珠
    2009, 28(2): 233-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甲磺酸沙喹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值=6.7)乙腈(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 。结果甲磺酸沙喹那韦在16.44~61.64 μ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99.98%,RSD=0.76%(n=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沙喹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药品质量控制
    朱军;陈琴华;李鹏;张卓
    2009, 28(2): 234-2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使用气相质谱联仪,采用选择监测离子法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石英毛细管色谱柱DB5MS(30 m×0.32 mm,0.25 μm),样品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液用乙酸乙酯溶解,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法定量。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5.0~200 μg•mL1(r=0.999 1)和5.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4%,100.31%,检测限分别为16和25 p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 药品质量控制
    王福霞;彭柳;王晓琼
    2009, 28(2): 236-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健胃消食口服液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胃消食口服液中橙皮苷含量。色谱条件:C18柱(4.6 mm×250 mm,10 μm),以甲醇0.5%冰醋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在0.432~2.59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99.50%,RSD=0.4%(n=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健胃消食口服液中橙皮苷含量,控制健胃消食口服液质量。
  • 药品质量控制
    张钢平;郎小丽
    2009, 28(2): 237-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用于多潘立酮片真伪鉴别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5%醋酸铵溶液(85:15),检测波长:289 nm。结果可有效鉴别多潘立酮,打击伪劣药品。 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 药品质量控制
    楼永军;许盈
    2009, 28(2): 238-2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替硝唑阴道泡腾片中有关物质和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值至3.5)甲醇(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0 nm,流速为1 mL•min1。结果替硝唑在0.05~1.50 m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最低检测限为10 ng,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n=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的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李铁强;刘丽;赵磊;刘振娟
    2009, 28(2): 239-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乙肝解毒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对处方中黄芩、黄柏、大黄进行鉴别。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黄芩、黄柏、大黄的特征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建立乙肝解毒胶囊的定性质量标准。
  • 药品质量控制
    王明江;郑国平
    2009, 28(2): 241-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感冒止咳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 (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3%磷酸(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葛根素在4.41~141.06 μg•mL1(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97.9%,RSD=0.96%(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合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吴普荣;邢耘
    2009, 28(2): 242-2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一清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乙腈水(1:1)(每1 000 mL中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7 g,磷酸二氢钾3.4 g),检测波长:34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11 8~1.118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62 %, RSD=0.7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陈刚;黄铁花
    2009, 28(2): 243-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甲氯芬酯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Technologies Diamonsil TMC18(200 mm×4.6 mm,5 μm); 以磷酸盐三乙胺缓冲液(取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1 000 mL,加三乙胺5 mL,摇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2.0)乙腈(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25 nm。结果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在8~70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99.36%,RSD=0.33%(n=9)。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注射用甲氯芬酯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 药品质量控制
    吕海华
    2009, 28(2): 246-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硫酸新霉素中有关物质新霉胺的HPLCELSD法。方法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甲醇:0.1 mol•mL1三氟乙酸溶液 (8:92);流速0.8 mL•min1;漂移管温度:55 ℃;载气压力:3.6 MPa;Gain:6。结果新霉胺最低检测限为40 ng,最低定量限为80 ng,在0.08~1.60 μg范围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6,平均回收率97.3%,RSD=2.6%(n=9)。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硫酸新霉素中有关物质新霉胺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务睿;张颖;高永良;伟忠民
    2009, 28(2): 247-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0.1%汉防己甲素滴眼液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为确定该药的有效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XC“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有关要求进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0.1%汉防己甲素滴眼液在(25±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2 a内稳定。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初定0.1%汉防己甲素滴眼液的有效期为2 a。
  • 药品质量控制
    张秀娟;蒋琳兰
    2009, 28(2): 249-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测定复方银茶方中银杏黄酮苷的含量。方法复方银茶样品经酸水解回流提取,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以紫外检测器在37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复方银茶样品经酸水解得到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分别在8.34~83.40 μg•mL1,5.91~59.10 μg•mL1,2.425~24.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16%,94.25%,95.8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能高,可用于复方银茶方中黄酮苷成分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黎志福;陈阳桔
    2009, 28(2): 251-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测定罗红霉素片含量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茜素红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片含量。结果罗红霉素浓度在50.00~200.00 μg•mL1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003 52C-0.078 27,r=0.999 4。回收率为100.6%(n=9),RSD=1.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李俊;邢建华;张丽梅
    2009, 28(2): 253-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硝酸咪康唑阴道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测定硝酸咪康唑阴道栓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实验菌的回收率,对2个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检查本品的细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其试验菌回收率均达到70%。同样用该方法检查本品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试验组呈阳性反应,阴性菌对照组呈阴性反应。结论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可以消除硝酸咪康唑阴道栓在试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从而顺利检出该品种所污染的各种微生物。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胡爱华;宗凯
    2009, 28(2): 255-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临床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的现状,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和宏观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7年口服降血糖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口服降血糖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和磺酰脲类年销售金额连续3 a处于前2位,双胍类药物用药频度最高。结论口服降血糖药应用较为合理,用量呈上升趋势。
  • 用药指南
    李可建
    2009, 28(2): 257-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选择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统计相关数据。 结果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均为1分,属低质量文献。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相对危险度(99%CI)为1.18(1.07,1.30)。 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且敏感性分析提示该结果稳定性较好。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降低了上述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目前证明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证据尚不够充分。
  • 用药指南
    朱建成;肖淼生;宋登鹏;姜华军
    2009, 28(2): 259-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观察参麦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吸光度、紫外吸收光谱及微粒的变化。结果参麦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稳定。结论木糖醇注射液可以作为葡萄糖注射液的替代品。
  • 用药指南
    林伟萍;丁汀;吴明东;周慧萍
    2009, 28(2): 260-2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溶液在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5%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及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GS、0.9%NS配伍6 h内可保持稳定,注射用灯盏花素在果糖注射液中可出现颜色变化,甚至析出。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不可与果糖配伍使用。
  • 用药指南
    韦晓君;吕杨锦;王芝娇;张相彩
    2009, 28(2): 262-2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不同配制方法对奥美拉唑钠制剂色泽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其pH值的变化,进而为临床采用合理的配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筛选法,分为不同溶媒组和专用溶媒组,检测各组溶液配制后1 h的pH值。不同溶媒与专用溶媒(正规操作,10 mL专用溶媒全部稀释奥美拉唑钠干粉)配制的溶液pH值进行比较;专用溶媒组配制溶液过程中,注射器内预留不同剂量的专用溶媒,并回抽一定的已稀释溶液,观察色泽变化,并检测注射器内溶液pH值,进一步将注射器内变色溶液与正规操作的溶液pH值作比较。结果不同溶媒配制的奥美拉唑钠溶液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专用溶媒配制过程中,不同操作所获的溶液与正规操作所获得的溶液pH值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奥美拉唑钠溶液发生变色与护士操作导致溶液pH值相对较低直接相关,建议操作者应在同一时间将10 mL专用溶媒和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灭菌粉末充分混匀。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欧阳露;肖雨清;雷龙;汪选斌
    2009, 28(2): 264-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36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安全用药与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的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中药制剂居第二位;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很重要,而且应尽可能减少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以降低其不良反应。此外,儿科医护人员应提高识别ADR能力。
  • 药物不良反应
    周正东
    2009, 28(2): 265-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20例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文献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药源性生殖器水肿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水肿的发生时间较短,30 min内发生的病例有59例,占49.2%;主要以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途径为主;涉及抗菌药物11类44种,以喹诺酮类最多,有38例(占31.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有27例,占22.5%。其中氟喹诺酮类容易引起药源性生殖器部位水肿。结论抗菌药物容易引起药源性水肿,必须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覃正碧;卢祖洵;吴晔;段绪慧;张翠平;汪志宏
    2009, 28(2): 267-2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有效控制药品风险,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该文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提出完善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认为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缺乏相应法规支持,药品IV期临床试验开展较少。此外,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足,信息沟通协调不畅等也影响着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 建议快建立速药品风险管理法规体系,培养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药品IV期临床试验指导和强化药品再评价管理,使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进入规范化与法制化轨道。
  • 药事管理
    张琳琳;李杰
    2009, 28(2): 270-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药物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用于指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和定价等方面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研究我国药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该文作者认为应坚持国家药物政策在建立合理用药制度方面的基础和主导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药物政策法规体系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建立合理用药制度应坚持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 药事管理
    陈玉文;杨亚明;熊慧玲
    2009, 28(2): 273-2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药店顾客的需求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药店经营管理的策略。发现药店顾客的需求具有被动性、被迫性、急迫性、目标指向性,以及谨慎性等特征,药店应该强化品类管理水平,通过提供专业化药学服务和开展促销传播活动,并结合专业化药店形象塑造和强化,提高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