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刘宏;唐晓荞;王影;杨祥良
    2010, 29(11): 1395-13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表征灯盏花素与磷脂形成的复合物。方法通过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DSC曲线和粒度。结果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红外光谱为灯盏花素和磷脂酰胆碱二者红外光谱的叠加。DSC结果显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降低,物理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出现重叠,但相变温度的范围并无明显改变。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水分散体在低浓度时呈胶体状,在浓度较高时则呈混悬状,稀溶液在电镜下外观为圆整的球形颗粒。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得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水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为831.7 nm。 结论初步确定灯盏花素与磷脂间的复合为一弱的相互作用。
  • 药物研究
    王庆伟;张京;刘雪英;李晓晔;徐媛;戚志华
    2010, 29(11): 1397-14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对尼莫地平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以30%乙醇0.9%氯化钠溶液为接收液,不同浓度的当归挥发油为促渗剂,以预处理的体外兔皮肤作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莫地平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当归挥发油均能显著提高尼莫地平渗透速率(均P<0.05),其中1.0%当归挥发油促渗效果最好,渗透速率为36.63 μg•(cm2)1•h1,是对照组的3.25倍。结论当归挥发油可以作为尼莫地平经皮吸收制剂的促渗剂。
  • 药物研究
    肖超;吴新荣
    2010, 29(11): 1401-14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并研究其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应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来优化制备工艺,噻唑蓝(MTT)法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为4:1,紫杉醇:(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为1:30,超声处理时间30 min,磁粉:紫杉醇为1:1,聚山梨酯80:紫杉醇为4:1,聚乙二醇1 000:紫杉醇为8:1;制备的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约85.8%,平均粒径约150 nm;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并呈现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方法制备的紫杉醇磁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分布均匀,对3种肿瘤细胞抑制效果较好,符合靶向制剂的要求。

  • 药物研究
    陈鹏;弥曼;李斌
    2010, 29(11): 1405-1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尼莫地平组(IR+Nim10 mg•kg)、LTHPI组(IR+LTHP 50.0 mg•kg1)、LTHPⅡ组(IR+LTHP 25.0 mg•kg1)、LTHP Ⅲ组(IR+LTHP 12.5 mg•kg1),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其他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鼠进行行为缺陷评分,测定脑梗死范围、脑水肿体积、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水肿体积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LTHP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其中LTHPI、Ⅱ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LTHPⅢ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THP可减轻大鼠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有关。
  • 药物研究
    董瑞华;梁宇光;单婷婷;高洪志;刘泽源
    2010, 29(11): 1408-14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Caco2细胞对毛萼乙素(ERB)的摄取和跨膜转运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肠腺癌上皮细胞模型研究Caco2细胞对ERB的摄取与跨膜转运,考察时间、浓度及温度对Caco2摄取和转运ERB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RB含量,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Caco2摄取和转运ERB过程中,AB侧表观渗透系数在45 min前与时间、温度呈正相关,与有效浓度也呈正相关。结论ERB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实现跨膜转运。
  • 药物研究
    吉顺莉;李博;李贞;王成润;金一;戈延茹
    2010, 29(11): 1411-14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载体制备紫杉醇(TAX)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法制备TAXPLGA共聚物纳米粒,考察不同乳化剂类型和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X线粉末衍射(XRD)初步研究其载药性质,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优选出制备工艺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作为乳化剂,浓度为1%(W/V),聚合物浓度为1%(W/V),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例为20:10,均质机转速为16 000 r•min1,药物浓度为0.1%(W/V)。所得纳米粒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99.0 nm,Zeta电位58.3 mV,包封率为56.77%,载药量率为7.10%。TAX纳米粒具有缓释性,体外释放分为两相。DSC及XRD表明TAX被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中。结论PLGA纳米粒可成为TAX的新型载体。
  • 药物研究
    曹艳;周云云;宋成武;洪怡;余尚工;方念伯
    2010, 29(11): 1416-1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甘遂醇提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体外培养MCF7、A549、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甘遂醇提物及其环己烷、乙酸乙酯的萃取物和水溶性组分,分别与体外培养的MCF7、A549、HepG2细胞作用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供试品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甘遂醇提物对MCF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2 μg•mL1;甘遂乙酸乙酯萃取物和环己烷萃取物对MCF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52和378 μg•mL1,仅在高浓度时对A549和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甘遂水溶性组分高浓度时对A549细胞和HepG2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甘遂抑瘤成分可能存在于乙酸乙酯、环己烷萃取部位,促肿瘤生长成分可能存在于水溶性组分。
  • 论文
  • 论文
    孙锋;丁晓洁;王超
    2010, 29(11): 1418-14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各30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设缺血再灌注6,12 h,1,3,7,14 d 6个观察时相点。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给药组灌胃给予藻蓝蛋白。观察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IGF1和IGF1R表达,以及藻蓝蛋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缺血侧脑组织IGF1与IGF1R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主要位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给药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48 h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症状明显改善。皮质区和纹状体区IGF1与IGF1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相同时间点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IGF1和IGF1R的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张珏;宋恩峰;丁庆余
    2010, 29(11): 1422-14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假手术)、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采用UUO法制备大鼠RIF模型)各8只。手术前2 d开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0 mg•kg1•d1。术后2周处死大鼠, 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镜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模型组与替米沙坦组大鼠血清Scr、BUN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模型组、替米沙坦组RIF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均P<0.05);模型组αSMA、FN的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替米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αSMA、FN的表达下降,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αSMA和FN在UUO模型RIF过程中在肾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替米沙坦能降低UUO大鼠BUN、Scr水平,改善肾功能,抑制UUO大鼠肾组织αSMA和FN表达上调,减少UUO 大鼠RIF面积。
  • 药物研究
    吴荣荣;张晓锐;孙磊;齐春会
    2010, 29(11): 1425-1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黑骨藤(HGT)中分离筛选免疫抗炎活性部位,探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巴豆油诱发的急性小鼠耳肿胀及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作为免疫抗炎活性的评价指标,观察HGT5A对急性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HGT5A 100~500 mg•kg1灌胃给药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急性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0~100 mg•kg1灌胃给药对DNCB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对DTH模型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GT5A具有较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药物研究
    王华清;张林碧;杨敏;雷咪;刘义梅
    2010, 29(11): 1428-14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湖北恩施厚朴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方法进行湖北恩施厚朴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的样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时间和萃取头的优化实验。结果样品量1.2 g,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90 ℃,解析时间3 min,选用PDMS/DVB萃取头。结论该实验结果为湖北恩施厚朴的HSSPME提供了优化的条件。
  • 药物研究
    夏晶;谈晔
    2010, 29(11): 1430-1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尼莫地平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优选出较好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以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高压乳匀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所制得的尼莫地平脂质体形态较圆整,分布较均匀,包封率:薄膜分散法>高压乳匀法>逆相蒸发法;粒径: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高压乳匀法。结论尼莫地平脂质体体外质量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
  • 药物研究
    孙卫军;林观样
    2010, 29(11): 1432-14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浙江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 ,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71种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Bicyclo[2.2.1]heptane, 2,2dimethyl3methylene, (1S)(22.46%)、1,3,6Octatriene, 3,7dimethyl, (Z)(罗勒烯,29.62%)、beta.Myrcene(月桂烯,7.8%),油中含有一定量的Cyclohexene, 4methylene1(1methylethyl)。结论浙江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单萜类化合物。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吴立兵;叶方;刘刚
    2010, 29(11): 1436-14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浸润性突眼的疗效。方法将88例甲亢并发浸润性突眼患者按突眼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突眼3组,按甲亢是否有效控制分为甲亢控制组和甲亢未控制组,均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qd,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个月,一般治疗3个疗程。结果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轻、中、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0%,88.5%,70.6%(P<0.05);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前甲亢已得到控制组与甲亢未受到控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8%(P<0.05)。88例甲亢并发浸润性突眼患者接受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9%。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甲亢并发浸润性突眼的疗效与突眼程度以及治疗前甲亢是否被控制密切相关。突眼程度越轻疗效越好,甲亢得到控制后再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王立娜;孙敬茹;袁凤山
    2010, 29(11): 1438-1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LT4) 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AITD并发甲减的患者随机分为LT4治疗组(A组)和LT4、曲安西龙联合治疗组(B组)各30例。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B组测定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葡萄糖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B组FT4、TSH改善更明显,TGAb和 TPOAb下降明显,且治疗4个月时所需LT4的平均剂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口服LT4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能明显降低血清TGAb和 TPOAb水平,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陆君;姜玲;谢璐;孙掌花
    2010, 29(11): 1440-14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口服,每次500 mg,tid。治疗1 a后观察尿微量清蛋白(ALBU)、尿蛋白排出量(UAE),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素氮(BUN)、肌酐(Cr)、血栓素B2(TXB2)、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ALBU、UAE未见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ALBU、UAE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TXB2、E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NO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XB2、ET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采用羟苯磺酸钙长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UAE和ALBU。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张海凤;董亚琳;刘琳娜;张琰
    2010, 29(11): 1442-1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介绍近年国内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研究领域较热门的中药及其筛选方法,概括目前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研究现状,旨在探讨该领域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发现新型降糖药物寻找思路。
  • 代谢性疾病用药专栏
    彭金兰;邓红艳;丁玉峰
    2010, 29(11): 1447-1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显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简述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和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特点,并介绍口服用药、注射用药,中药外治疗法,如外敷法、足浴疗法及薰蒸疗法等在糖尿病足领域的应用进展,认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前景广阔。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范荣兰;刘双玉;李亚玲;黎瑞红
    2010, 29(11): 1452-14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疼痛,均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沿神经走向行全身多点皮下注射,每点注射0.1 mL(含2.5万U)。结果治疗第1天治疗组疼痛积分为(6.9±0.85)分,对照组疼痛积分为(7.8±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3,第7,第14和第30天,治疗组疼痛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沿神经走向皮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改善患者的精神、食欲和睡眠状态。
  • 药物与临床
    孙斌;李海军;梁海燕
    2010, 29(11): 1454-1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静脉滴注,qd,14 d为1个疗程。治疗7,14,21 d后评定疗效,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监测用药前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4,21 d后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0.4%和62.1%,对照组分别为18.3%和29.3%;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4.0%和57.5%,对照组分别为36.6%和39.0%,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药物与临床
    刘翔;胡佳
    2010, 29(11): 1456-14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5种抗病毒药物初治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初治抗病毒策略。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分别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治疗,比较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HBsAg转阴例数及耐药例数。结果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sAg转阴数及耐药数方面,5组效果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初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疗效均较好,均可作为临床一线选择。对于HBV DNA载量较低的患者,则可首选阿德福韦酯治疗。
  • 药物与临床
    方居正;杨戈
    2010, 29(11): 1458-1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血塞通胶囊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观察血清前胶原蛋白Ⅲ(PCⅢ)与心肌梗死心脏重构的关系,确定血塞通胶囊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化学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CⅢ水平变化,考察PCⅢ水平与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Ed)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PCⅢ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PCⅢ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经统计学处理,PCⅢ水平与LVDEd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加用血塞通胶囊比单纯运用化学药常规疗法降低PCⅢ水平效果明显,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PCⅢ水平。心肌梗死后PCⅢ水平与LVDEd呈直线相关关系。
  • 药物与临床
    汪选斌
    2010, 29(11): 1460-14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回顾了近年国内外有关ABCB及ABCC基因家族与肝癌多药耐药的研究情况,总结了药物逆转进展,以期为探索其机制及逆转耐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ATP结合盒超家族蛋白;肝癌,肝细胞;多药耐药;逆转药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席忠新;王燕;刘波;孙连娜
    2010, 29(11): 1462-1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鼠曲草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对鼠曲草属植物药理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仍待阐明。应对鼠曲草进行深入系统的提取分离,以发现药理活性较高的单体化合物,以便为该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药学进展
    盛朝晖
    2010, 29(11): 1466-1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吸道病毒感染时,可供选择的抗病毒药物少,缺乏特异有效药,临床存在选药错误现象,且常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宣传。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中,药师应充分发挥干预作用。
  • 药物制剂
  • 药物制剂
    叶方;杨光义;黄良永;郝新才;王刚;杨标
    2010, 29(11): 1469-1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选丹参水溶性成分半仿生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总酚酸含量、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其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的条件。结果优化条件为三煎用水的pH依次为2.0,7.5,8.0;煎煮时间依次为1.0,0.5,0.5 h。结论优选的半仿生条件科学、合理。
  • 药物制剂
    汪震;丁玉峰;黄旭彤;方淑贤;杜光
    2010, 29(11): 1472-14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确定药用活性炭灌肠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考察药用活性炭灌肠剂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及2.0%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最佳工艺条件有助于增强药用活性炭的稳定性。
  • 药物制剂
    徐媛;戚志华;王庆伟;张琰
    2010, 29(11): 1474-14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物得率、包合物中桂皮醛包合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物中桂皮醛的含量,研究桂枝挥发油包合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取挥发油8倍量的βCD,加3倍量水,置于高速乳化均质机进行研磨搅拌,挥发油加2倍量醇溶解,缓慢滴入βCD水溶液中,包合温度常温,包合时间为挥发油加完后再继续搅拌30 min。结论采用高速乳化均质机进行挥发油包合,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且包合方法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行,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 药物制剂
    李雪梅;周雪;侯甲福;倪丹蓉;吴宜艳
    2010, 29(11): 1477-1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二甲醚替代氟里昂作为抛射剂,改良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处方。方法以二甲醚替代原处方中的氟里昂作为抛射剂,保持原处方中的主药利多卡因、醋酸氯己定和苯扎溴铵含量,在新处方中添加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改良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中主药利多卡因和醋酸氯己定含量。结果利多卡因和醋酸氯己定的含量均符合原质量标准要求。结论二甲醚可以替代氟里昂作为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的抛射剂。
  •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苏叶萍;杜平;金建秀;许巧霞;刘洪海
    2010, 29(11): 1479-1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RLCMSMS)法分析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化学成分。方法葡萄籽提取液经HPD400A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采用RRLCMSMS法分离,并根据质谱信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检测出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3种单体,初步分离鉴定出9种二聚体、5种三聚体和1种四聚体。结论采用RRLCMSMS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分析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主要成分。
  • 药品质量控制
    金小平;刘静幽;马丹;隆清娥;赵娅柯
    2010, 29(11): 1481-1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作为五鹤续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eliasil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03,冰乙酸调节pH为6.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 23 ℃。结果熊果酸保留时间为12.35 min,进样浓度在23.8~714.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3 %,RSD=0.5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准确,可用于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金小平;刘静幽;马丹;隆清娥;赵娅柯
    2010, 29(11): 1481-1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作为五鹤续断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eliasil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90:10:0.03,冰乙酸调节pH为6.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 23 ℃。结果熊果酸保留时间为12.35 min,进样浓度在23.8~714.0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3 %,RSD=0.5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准确,可用于五鹤续断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杨曼;陈琴华;李鹏;朱军
    2010, 29(11): 1483-14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选择监测离子法测定地西泮注射液中地西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B5MS(30 m×0.32 mm×0.25 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法定量。结果地西泮在50~1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1);回收率96.8%~100.8%,检测限0.01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 药品质量控制
    陈碧莲;祝明;郭增喜;陈浩
    2010, 29(11): 1485-14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规格三七药材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采用RPHPLC法,Kromasil C18 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流速1 mL•min1。结果5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2.8%)、98.3%(RSD=1.6%)、101.5%(RSD=2.9%)、101.6%(RSD=2.1%)、100.8%(RSD=1.3%)。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三七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 药品质量控制
    郭美华;胡宝荣;李丹露;刘世萍
    2010, 29(11): 1487-14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安神益心液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 80:20:0.5),检测波长为223 nm。结果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012~0.19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8),平均回收率98.56%(RSD=1.4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 药品质量控制
    马慧萍;贾正平;费改顺;王亮亮;樊鹏程
    2010, 29(11): 1488-14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慢肾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大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柱 (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3:27),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定量分析中大黄素含量在1.1~44.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42%,RSD为0.50%(n=6);大黄酚含量在1.6~64.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95%,RSD为0.53%(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药品质量控制
    黄开合;田华;陈黎;杜士明
    2010, 29(11): 1491-1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甲冰缓释膜中冰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以龙脑为对照,测定样品中的龙脑含量,以1.818倍龙脑的量计算冰片含量。结果龙脑在0.198~0.99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8.08%,RSD为1.12%。结论该方法科学可行,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 药品质量控制
    黄开合;田华;陈黎;杜士明
    2010, 29(11): 1491-1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甲冰缓释膜中冰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以龙脑为对照,测定样品中的龙脑含量,以1.818倍龙脑的量计算冰片含量。结果龙脑在0.198~0.99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8.08%,RSD为1.12%。结论该方法科学可行,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 药品质量控制
    韩继永;张秋香;袁玉;陈祥峰
    2010, 29(11): 1493-14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6 mL,加水稀释至200 mL,以磷酸调节pH值为6.5)水(20:20:6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样量在0.1~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6%,RSD=1.9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李铁强;肖楠;张聪
    2010, 29(11): 1495-1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消渴平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Dir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8:72),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葛根素在0.006 3~0.126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102.78%,RSD为0.79%(n=5)。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消渴平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张逊;冯国江;谢鹏
    2010, 29(11): 1496-14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α-酮缬氨酸钙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SCX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0 5 mol•L1硫酸溶液,柱温40 ℃,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结果α酮缬氨酸钙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2.50 mg•mL-1 (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RSD=0.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α-酮缬氨酸钙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方翠芬;余潇苓;俞建平
    2010, 29(11): 1498-14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障翳散中维生素B2的含量。方法以维生素B2为对照品,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水(29:7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7 nm。结果维生素B2进样量在0.010 0~1.003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 600.7X-5.037 2(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45%,RSD=0.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障翳散中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
  • 药品质量控制
    张崇生;丁玲;陶建亮;许秀娟
    2010, 29(11): 1500-1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细菌数、真菌及酵母菌数和控制菌均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5株代表菌株的回收率均>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检出,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结论氧氟沙星眼膏可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 药品质量控制
    李志梅;谢秉湘
    2010, 29(11): 1501-15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裸花紫珠分散片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 XDB C18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 ;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0 ℃。结果木犀草素在0.002 96~0.029 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47%,RSD=0.9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裸花紫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黄琰菁;桂玲;于世英
    2010, 29(11): 1503-15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化学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检查异常的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对134例化疗所致肝检查异常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即A(维生素C+肌苷)、B(维生素C+肌苷+甘草酸二铵)、C(维生素C+肌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和D组(维生素C+肌苷+异甘草酸镁)。分析各组近期疗效,并对4种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A、B、C、D组总成本分别为566.90,634.40,771.90和986.90元,有效率分别为51.72%,54.55%,55.56%和61.11%。结论D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最好,但4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其中A组最经济,用药最少。故维生素C+肌苷为化疗所致肝检查异常较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 用药指南
    沈斌;方子正
    2010, 29(11): 1505-15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代谢酶学理论指导下,从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3种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共计2 267张,其中含氟伐他汀和CYP2C9抑制药或底物的处方208张;含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且有CYP3A4抑制药或底物的处方分别为412和56张。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那格列奈、泼尼松、非洛地平等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药物合用,或选择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药师在合并用药中应做好处方审查和患者用药教育,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用药指南
    程斌;杨国浓;翁琳;王增
    2010, 29(11): 1508-15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长江流域6个城市156家医院抗肿瘤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药品科研、生产、经营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销售金额为依据,对长江流域6城市156家医院2006~2008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城市156家医院2006~2008年应用抗肿瘤药物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是2006年的1.78倍,构成比是其他类抗肿瘤药>抗肿瘤中草药>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结论抗肿瘤药用药金额仍将逐年上升,其他类抗肿瘤药占首位。
  • 用药指南
    盛孝燕;芦宝龙
    2010, 29(11): 1511-15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02~2008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细菌学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耐药情况。结果ICU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8.3%~85.6%,阿米卡星42.1%~86.3%,复方磺胺甲唑38.4%~90.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8.3%~89.4%,环丙沙星43.2%~86.7%,头孢他啶40.3%~90.4%,头孢吡肟36.5%~88.9%,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6%~26.6%。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2003年后快速上升;7 a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率变化不大,2006~2007年耐药率似乎有下降;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2002~2008年间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应遏制抗菌药物滥用,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日常医护操作应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以减少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蔓延。
  • 用药指南
    吴蓉;邱燕
    2010, 29(11): 1513-15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B细菌鉴定仪检测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2009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分离的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5.9%),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0.1%),对头孢唑林、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98.5%,91.0%),其他依次为头孢呋辛(85.1%)、头孢哌酮(82.8%)、哌拉西林(77.6%)、庆大霉素(74.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6%)、头孢噻肟(70.9%)、复方磺胺甲唑(70.9%)、头孢他啶(70.1%)。ICU与非ICU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CU不动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非ICU,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用药指南
    陈毓杰;赵慧彬
    2010, 29(11): 1515-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对肝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药物的监护、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协同医生对抗菌药、降糖药、降压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使用药个体化。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汪涛;胡卫东;李飞;黄建华
    2010, 29(11): 1517-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0岁,于2009年11月10日8:50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河南省新乡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9A057,生产日期:20090907,有效期至:2010年2月,规格:15 μg:0.5 mL),右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接种后观察0.5 h,未见不良反应。当日下午18:20开始,患者自诉右肩背部沿神经走向放射性疼痛,每5~6 min 1次,持续约10 h。于2009年11月11日8:00就诊。体检:体温36.5 ℃,呼吸20 次•min1,血压125/84 mmHg(1 mmHg=0.133 kPa),X线胸片无异常,心电图正常,血常规无异常。右腋窝沿神经走向至右上臂有压痛,余无特殊。既往病史无特殊,近期无其他不适,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致臂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片100 mg,po,约30 min后症状逐渐减轻,约1 h后疼痛症状消失,后随访无其他不适,痊愈。
    2讨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说明书载明,癫患者及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为严禁接种人群,原因是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疼痛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致,其中外周神经受损可在临床上表现为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烧灼痛和痛觉异常等。抗癫药物可以作用于疼痛发生机制中的多个环节[1]。卡马西平为抗癫药物,在治疗神经性疼痛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通过稳定细胞膜, 能降低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Na+)和钙离子(Ca2+)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延长不应期;也可能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或减低中枢神经的突触传递,抑制异位放电,提高痛觉阈值等发挥作用,从而减少疼痛的产生和抑制痛觉形成。卡马西平主要代谢产物为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也具有抗惊厥、抗神经痛作用。
  • 药物不良反应
    于萍;陈吉炎;陈师西;安志斌;杨光义;叶方
    2010, 29(11): 1518-15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口服鬼臼类中药中毒病例的服药原因与临床救治情况。方法对口服鬼臼类中药中毒的46例患者来源、中毒剂量、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4例患者来自八角莲药材产区,多为患慢性腰腿疼痛中老年患者,每例患者鬼臼类中药累计用量在5~100 g,均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其中抢救无效死亡7例,中毒致瘫痪1例,经治疗仍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22例,痊愈4例。另外12例患者为误将桃耳七作龙胆草使用所致。结论鬼臼类中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山荷叶属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H.L. Li.、八角莲属八角莲Dysosma veraipellis (Hance) M. Cheng、六角莲D. pleiantha (Hance) Woods.以及鬼臼属桃耳七Podophyllum emodi Wall.等多种植物的干燥根茎,均含有毒成分鬼臼毒素,属于有毒中药,只宜外用,不宜内服。如需内服,剂量应控制在1.5~3.0 g,连续用药应≤3 d。鬼臼毒素与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在对症治疗时,应尽早进行血浆置换,以清除患者体内毒物。
  • 药物不良反应
    康健
    2010, 29(11): 1520-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及使用该药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上报的60份红花注射液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及连续用药次数与ADR相关性。结果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中,高龄患者发生率较高,50~60岁和~70岁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发生ADR占所有ADR的比例分别为28.3%和31.7%;ADR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且多为首次使用红花注射液。结论临床医师、药师要注意合理使用红花注射液,保证该药临床使用安全。
  • 药物不良反应
    王雨来;王珊;韩勇;杜国安;吴文兵
    2010, 29(11): 1522-15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胺碘酮;震颤;临床药师;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王雨来;王珊;韩勇;杜国安;吴文兵
    2010, 29(11): 1522-15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胺碘酮;震颤;临床药师;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杨华;计成;黄洪
    2010, 29(11): 1523-15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82岁。既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致变态反应史,有糖尿病病史5 a,一直坚持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次5 mg,qd;阿卡波糖片50 mg,tid。血糖控制较好,餐前血糖5~7 mmol•L1,餐后血糖8~11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lC) 7.0%。2008年12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肝炎全套阴性。给予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新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104)保肝,每次0.2 g,tid,饭后服用。患者连续服用硫普罗宁5 d,期间未监测肝功能、血糖,全身渐出现圆形红色斑丘疹,直径约1 cm,压之不褪色,痒感明显,并频繁出现阵发性心慌、乏力,饥饿感伴大汗,多于午餐前及睡前发生,发作时血糖3~4 mmol•L1,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2009年1月6日,餐后血糖 4.3 mmol•L1。为进一步明确低血糖原因,至内分泌门诊就诊。体检:体温36.3 ℃,脉搏75 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25/7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体检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餐后血糖 4.3 mmol•L1,HbAlC 6.0%。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85 次•min1,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待查。就诊后建议停用硫普罗宁与格列吡嗪、阿卡波糖,并查空腹、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抗体ICA、IAA、GADab,嘱患者院外注意观察皮疹及低血糖情况,有特殊情况及时复诊。
    2009年1月20日,患者复诊,皮疹颜色已经基本消褪,瘙痒明显好转,未再出现阵发性心慌、乏力、出汗、饥饿等症状,当日餐后血糖8.3 mmol•L1。2周前检查结果:空腹、餐后胰岛素均>1 000 mU•L1,胰岛素抗体ICA、IAA、GADab均阳性,故考虑到患者症状可能与服用硫普罗宁有关。2009年2月3日,患者再次复诊,当日餐后血糖11.6 mmol•L1,加用阿卡波糖50 mg,tid。此后,患者血糖一直控制较好,复诊中未诉频发低血糖。
  • 药物不良反应
    刘素琴;黄海霞;王翔
    2010, 29(11): 1524-1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2008~2009年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发生AD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30~4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39.1%),其次分别是20~30岁(23.9%)和 0~10岁组(15.2%),40~50岁年龄组最低(2.2%)。男性和女性分别占60.9%和39.1%。注射后30 min内发生ADR者占21.7%,~60 min发生ADR者占2.2%,~24 h发生者占10.9%,~3 d发生者占8.7%,~7 d发生者占47.8%,~10 d发生者占6.5%,~14 d发生者占2.2%。发生ADR后治愈时间一般<7 d。在发生ADR的患者中,合并用药16例(占34.8%)。在用药前后3 d内饮酒者占28.3%。结论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以30~40岁多见,其中男性较女性容易发生ADR。用药后7 d内出现ADR最多,治疗后一般痊愈时间7 d,应尽量减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合并用药,避免饮酒。
  • 药物不良反应
    刘素琴;黄海霞;王翔
    2010, 29(11): 1524-15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2008~2009年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发生AD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30~4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39.1%),其次分别是20~30岁(23.9%)和 0~10岁组(15.2%),40~50岁年龄组最低(2.2%)。男性和女性分别占60.9%和39.1%。注射后30 min内发生ADR者占21.7%,~60 min发生ADR者占2.2%,~24 h发生者占10.9%,~3 d发生者占8.7%,~7 d发生者占47.8%,~10 d发生者占6.5%,~14 d发生者占2.2%。发生ADR后治愈时间一般<7 d。在发生ADR的患者中,合并用药16例(占34.8%)。在用药前后3 d内饮酒者占28.3%。结论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以30~40岁多见,其中男性较女性容易发生ADR。用药后7 d内出现ADR最多,治疗后一般痊愈时间7 d,应尽量减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合并用药,避免饮酒。
  • 药物不良反应
    马纯芳;葛丽娟
    2010, 29(11): 1526-15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1,男,76岁。因痰中带血1 a余,于2009年9月4日入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体温35.7 ℃,脉搏74 次•min1,呼吸18 次•min1,血压138/8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于2009年9月5日11:00给予甘露聚糖肽(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503)1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明显、心慌、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听诊示双肺呼吸音低,闻及广泛哮鸣音,考虑患者为甘露聚糖肽变态反应。立即停药,给予持续吸氧,甲泼尼龙4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im;地塞米松10 mg、二羟丙茶碱0.25 g加0.9%氯化钠溶液10 mL静脉注射;二羟丙茶碱0.50 g加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经治疗后,患者喘憋较前稍缓解,但仍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血压180/90 mmHg。听诊双肺仍有广泛哮鸣音,再次给予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甲泼尼龙4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泮托拉唑4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并给予心电监护,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88%,脉搏110 次•min1,血压210/103 mmHg,治疗后患者喘憋逐渐缓解,四肢转暖,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升至99%,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此次患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考虑是甘露聚糖肽所致,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再应用该药。
    患者2,男,79岁。因右肺癌0.5 a伴咯血1个月余,于2009年9月3日入院。体检: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体温37.5 ℃,脉搏82 次•min1,呼吸20 次•min1,血压 140/80 mmHg。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2009年9月4日给予甘露聚糖肽(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503)15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静脉滴注约15 min后患者喘憋明显,立即停药,给予持续吸氧;甲泼尼龙4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喘憋逐渐减轻,但十多分钟后患者出现全身寒战,皮肤瘙痒,体温39.5 ℃。给予盐酸异丙嗪25 mg,im;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口服氯苯那敏4 mg,tid。40 min后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患者3,女,58岁。因胸腔积液于2009年10月12日入院。既往有肩背部及腰腿痛病史,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体检:体温37.2 ℃,脉搏68 次•min1,呼吸18 次•min1,血压150/100 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轻度喘憋貌,口唇略发绀,眼角膜轻度水肿,右肺叩诊过清音,左肺叩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基本消失,右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少量湿啰音。心率68次•min1,律齐,心音低钝,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水肿明显。患者于2009年10月12日下午给予甘露聚糖肽(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503)10 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滴注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憋加重,大汗淋漓,呈重度喘憋貌,端坐体位,口唇发绀,心电监护示心率约150 次•min1,双肺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右肺显著。考虑患者喘憋加重为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甲泼尼龙8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25 mg,im;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0.2 mg,呋塞米2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注射。十多分钟后重度喘憋逐渐缓解,心率124 次•min1,停用心电监护。随后治疗中未使用甘露聚糖肽。
  • 药物不良反应
    严林;刘新峰;赵愚
    2010, 29(11): 1527-15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女,24岁。因“腹痛、恶心呕吐、腹泻2 d”来我院就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腹部压痛,以脐周为甚,无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墨菲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7次•min1,无气过水声。门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提示有白细胞,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阴性。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双氯芬酸钠注射剂50 mg肌内注射,阿莫西林注射剂4 g+0.9%氯化钠溶液250 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剂1 g+维生素B6注射剂100 mg,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排尿1次,尿液颜色清、白,输液后再次排尿,尿液呈肉
    眼血尿。急查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B超,结果尿常规提示红细胞(++++)、尿蛋白(+),肾功能正常,B超提示右肾多发小结石。考虑血尿可能与肾结石关系不大,血尿原因待查,嘱患者门诊留置观察,另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氨甲环酸0.4 g静脉滴注,用药后肉眼血尿消失。第2天仍有腹痛、肉眼血尿,无腹泻,腹部压痛仍以脐周为甚,无反跳痛,给予0.9%氯化钠溶液250 mL+阿莫西林4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氨甲环酸0.4 g静脉滴注,检查电解质、血淀粉酶结果正常。输液后尿液颜色清、白,无肉眼血尿,复查尿常规提示红细胞(++)、尿蛋白(+)。第3天早晨再次出现肉眼血尿,复查肾功能提示尿素氮17.52 mmol•L1、肌酐218.3 μmol•L1,考虑为双氯芬酸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收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碱化尿液,补液等治疗,肾功能逐渐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李倩怡;陈永法
    2010, 29(11): 1528-15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事服务费的合理收取方式,该文分析了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外典型药事服务费收取方式的利弊,以及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发现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外典型的药事服务费收取方式有按处方数量、按人次、按药品数量收费和综合方式等。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特点,认为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按人次数收取药事服务费比较合理。
  • 药事管理
    张春玲;武昕
    2010, 29(11): 1530-1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药店营销中的道德建设,该文列举我国药店营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道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药店自律、消费者维权、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可行方案。该文认为,在道德建设中,药店的道德自律是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消费者也应积极监管和参与。
  • 药事管理
    邓晨珂;曾焕恒
    2010, 29(11): 1533-1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对就医问题逐步重视。随着国家政策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倾斜,农村医药市场的消费潜能不断释放。相对于以医院和药店为第一、二终端的白热化竞争,以农村医药市场为主要阵地的药品销售第三终端给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竞争空间。该文阐述第三终端市场的经营环境及现状,并探讨开拓我国医药第三终端市场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