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张炯;张颖;江潮;杨娟;余冲;肖芳;兰小勤;裴广畅;李月强;李俊华
    摘要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激动药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雄性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 3组(n= 6),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I)组、地塞米松预处理(DEX)组.SHAM组和IRI组缺血前1 h给予0.9%氯化钠溶液(4 mg.kg-1,腹腔注射),DEX组缺血前1 h给予地塞米松(4 mg.kg-1,腹腔注射),IRI组和DEX组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 ℃温箱后1 h松开血管夹,去除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干扰素(IFN-γ).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CR显示MCP-1,IFN-γ明显上调.与IRI组相比,DEX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MCP-1、IFN-γ表达降低.结论 GR激动药DEX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药物研究
    唐乾利;黄欣;俞渊;王兵;胡嗣钦;付军;赫军
    目的 研究胆囊结石实验兔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大黄灵仙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大黄灵仙胶囊、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大黄灵仙胶囊喂养,疗程均8周.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00%存在胆囊结石(P<0.01),血浆乳酸、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增高,甘氨酸降低,伴有肝肾功能损害;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灵仙胶囊组胆囊结石形成率低(P<0.01),血浆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下降,甘氨酸水平则增高,肝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实验兔胆囊结石代谢组学特征是血浆乳酸、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增高,甘氨酸水平降低.大黄灵仙胶囊能抑制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提高甘氨酸水平,表明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结石具有防治作用.
  • 药物研究
    蔡良谟;霍仕霞;高莉;彭晓明;闫明
    目的 在建立血清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研究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材及血清指纹图谱,确认入血成分;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入血成分.结果 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 3个化合物为入血原型成分,即: 紫铆素、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3’,4’,7-三羟基黄酮.结论 血清药化的方法 可分析出驱虫斑鸠菊入血成分,为寻找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 药物研究
    张琬姝;李贵玲;李亦武;任精华;杜园媛
    目的 观察黑酵母β1,3-1,6葡聚糖对大鼠全身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 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给药组(m组),5 Gy单纯照射组(5 Gy组),5 Gy照射并给药组(5 Gy+m组),0.5 Gy单纯照射组(0.5 Gy组),0.5 Gy照射并给药组(0.5 Gy+m组).各组均行自身对照.大鼠自照射前2周给予黑酵母β1,3-1,6葡聚糖灌胃[1 g•(100 g)-1,qd].对大剂量辐射组,检测照射前、照射后3,7,14 d体质量、外周血常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照射后14 d骨髓细胞微核率和脾脏指数;对小剂量辐射组,检测照射后2,4,8,24 h,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免疫荧光焦点数.结果 黑酵母β1,3-1,6葡聚糖可促进照射后大鼠体质量恢复,减轻骨髓抑制,延迟SOD活力降低和MD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微核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制脾脏缩小;对接受小剂量照射的大鼠表现出DNA断裂位点修复的作用.结论 黑酵母β1,3-1,6 葡聚糖对SD大鼠全身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黄敏;饶伟源;王丽
    目的 研究疱疹病毒片的抗炎、抑菌作用.方法 将小鼠、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疱疹病毒片高、中、低剂量组(按生药计分别为10.2,6.8,3.4 g•kg-1),通过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及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体外、体内抑菌实验,观察其抑菌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疱疹病毒片高剂量能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降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减轻棉球肉芽肿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病毒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不动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福氏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杆菌、白念珠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1.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 g•mL-1(按生药计),并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结论 疱疹病毒片具有抗炎、抑菌作用.
  • 药物研究
    赵海山;于兆进;陈秋晨;姚维范;魏敏杰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脑苷肌肽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脑苷肌肽注射液在0.1~300.0 μg.mL-1(以多肽计)浓度范围内对0.000 34%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损伤有保护作用,最大效应(43.0±9.2)%,在0.1~30.0 μg.mL-1(以多肽计)浓度范围内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最大效应为(50.5±11.9)%.ELISA法检测发现,脑苷肌肽注射液可使两损伤细胞株培养液中NSE水平显著减少,且以SH-SY5Y更为显著;BDNF水平在两细胞株中均显著增加.结论 脑苷肌肽注射液对H2O2诱导的P-12及SH-SY5Y细胞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以人源性SH-SY5Y细胞更为敏感;该过程伴有NSE水平降低,脑苷肌肽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表达有关
  • 药物研究
    张静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在调控人鼻咽癌转移相关基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鼻咽癌CNE1细胞经雷公藤甲素处理后,通过Western blot试验考察肿瘤细胞E-cadherin、MMP-2/9及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Real-time PCR试验考察肿瘤细胞E-cadherin和MMP-2/9 mRNA表达的变化,报告基因试验考察NF-κb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 CNE1细胞经过5和10 μmol.L-1雷公藤甲素处理24 h后,MMP-2/9及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mRNA表达MMP-2分别下降69.1%和37.4%(P<0.05),MMP-9分别下降83.2%和35.2%(P<0.05),E-cadherin分别上调132.8%和155.6%(P<0.05),NF-κb启动子活性分别下降51.2%和34.8%(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抑制人鼻咽癌CNE1人鼻咽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细胞NF-κb启动子活性有关.
  • 药物研究
    周顺长;吴越;王兵;王姝;徐戎;曾繁典;邹声泉
    目的 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合物胶束(TP-PM)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对SPF级BALB/c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根据致死率,计算其LD50,为该药抗癌药理学实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方法 SPF级BALB/c小鼠50只(雌雄各半),按照2.415,2.777,3.194,3.673,4.224 m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TP-PM,共5个剂量组.观察小鼠单次给药的症状体征,统计死亡率、体质量等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注射后4 h内各组小鼠未出现死亡.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小鼠出现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而活动减少,甚至死亡,其死亡时间集中在给药后24~48 h,96 h后绝大部分存活动物恢复正常的运动、呼吸等,体质量上升.在该剂距范围内,死亡率分别为20.0%,60.0%,70.0%,80.0%,100.0%,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P-PM对于SPF级BALB/c小鼠经尾静脉注射途径,其LD50值为2.807 mg.kg-1,95%可置信区间是2.406~3.082 mg.kg-1,具备一定的缓释特征.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闫军;陈声利;孙建方
    目的 评价阿法西普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3期)、Cochrane协作网皮肤病专业试验数据库(2012年)、检索MEDLINE(1966~2012年)、Embase数据库(1974~2012年),中国知网CNKI,收集所有有关阿法西普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各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估,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包括1 289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年龄>16岁.Jadad评分6篇文献均为高质量.Meta分析显示: 阿法西普每周0.075 mg•kg-1或每周7.5 mg静脉滴注、每周10或15 mg肌内注射连续12周,治疗有效.随访12周期间,平均严重性指数(PASI)积分继续下降,生活质量(QOL)维持改善.结论 阿法西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生化药物,作用持久,有缓解性治疗的趋势.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廖银根;丁志军;罗美兰;谭志江;徐瑞
    目的 观察荆防止痒颗粒对实验性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方法 荆防止痒颗粒20.28,10.14,5.07 g.kg-1(以生药材计)灌胃给药,连续7 d(小鼠);荆防止痒颗粒12.08,6.04,3.02 g.kg-1(以生药材计)灌胃给药,连续7 d(豚鼠),荆防止痒颗粒14.04,7.02,3.51 g.kg-1(以生药材计)灌胃给药,连续7 d(大鼠).用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模型,测定小鼠搔痒潜伏时间及搔痒次数;用磷酸组胺诱发豚鼠皮肤瘙痒模型,测定豚鼠致痒阈;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测定肿胀度;用灭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测定肉芽肿湿重、干重.综合评价荆防止痒颗粒对实验性皮肤瘙痒模型的影响.结果 荆防止痒颗粒中剂量组小鼠搔痒潜伏时间明显延长(P<0.01);荆防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搔痒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荆防止痒颗粒高、中剂量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的局部瘙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荆防止痒颗粒高、中剂量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减小(P<0.01);荆防止痒颗粒高、中、低剂量对大鼠肉芽肿湿重、干重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 荆防止痒颗粒具有显著止痒、抗组胺、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皮肤瘙痒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章建华;尹华;刘云飞;赖庆钟
    目的 考察三黄散瘀巴布剂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家兔6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三黄散瘀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家兔36只,随机平均分为6组,观察三黄散瘀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急性毒性反应;豚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三黄散瘀巴布剂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结果 三黄散瘀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家兔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豚鼠皮肤未见变态反应.结论 三黄散瘀巴布剂安全无毒.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吴志洪;钟江;张衍;黄云淑;刘永军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康肤洗剂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颗粒治疗,两组均联合康肤外洗剂治疗.采用化学比色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进行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检测;采用RTPCR方法 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 6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痊愈27例,显效2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颗粒组治疗后CAT水平(43.05±9.06) U•mL-1 明显高治疗前,与对照组(22.72±7.03) U•m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2O2下调和GPx上调不明显;参苓白术颗粒组治疗后PPARγ条带的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治疗前.结论 参苓白术颗粒可以正向调控PPAR基因表达减少氧化应激的损伤,这可能在其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皮肤病性病用药专栏
    贺勤;帅俊;李青;陈加媛;王京;李慎秋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副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8例给予口服白芍总苷+NB-UVB皮损照射治疗,对照组18例给予NB-UVB皮损照射治疗,两组均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10例,总有效16例;对照组痊愈3例,总有效9例,治疗组痊愈和总有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NB-UVB皮损照射是一种治疗副银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杨汀;樊光辉;刁波
    目的 探讨天麻素缓释片对高危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缓释片,疗程均为28 d.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Treg/(CD+4T)细胞比例及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reg/(CD+4T)细胞比例及IL-17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reg/(CD+4T)细胞比例(15.30±2.97)高于对照组(13.4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7浓度(184.63±65.76)低于对照组(231.91±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缓释片可能有助于改善高危后循环TIA患者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失衡.
  • 药物与临床
    孟晓燕;黄向阳;王英;刘倩
    摘要 目的 比较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碳酸氢钠水化或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水化在预防非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或周围血管介入操作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 120例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碳酸氢钠水化组(SB组,n=62)及0.9%氯化钠注射液水化组(NS组,n=58).SB组行介入操作前应用1.5%碳酸氢钠溶液水化,NS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水化,两组患者均在操作前一天及操作当日服用NAC 1 200 mg,bi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清肌酐(SCr)、电解质、动脉血pH和造影剂剂量上无差异.检测操作前、操作后48,72 h SCr浓度,所有患者均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主要研究终点为CIN.结果 SB组出现CIN 2例(3.23%),NS组8例(13.79%),SB组CIN发病率低于NS组(P<0.05).结论 口服NAC联合碳酸氢钠水化在预防非糖尿病患者CIN发生的作用可能优于NAC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水化
  • 药物与临床
    迟晓慧;廖明锋;张雪;王鹏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SA Ⅰ或Ⅱ级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DF组)、芬太尼组(F组),术毕按两种方案实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PCIA开始1,4,8,16,24 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IA使用次数、QoR-9术后恢复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在手术前1天及术后6,24,72 h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DF组患者仅在术后1 h心率较术前升高(P<0.05),在术后1,4 h平均动脉压高于术前(P<0.05),其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F组的患者术后的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平均动脉压直至24 h才恢复至术前(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明显降低芬太尼的用量(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 MMSE值均有所降低,但24 h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并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不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静脉镇痛方法 .
  • 药物与临床
    刘海珍;林琍;宗文霞;李昌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成功实施 PCI的急性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片5 mg,tid,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室壁异常节段数、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 ),行同位素心肌显像测定,并观察住院及门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8%比51.2%,P<0.05) ;治疗组 LVEDV增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EF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6个月后治疗组WMSI、同位素心肌显像评分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 6个月期间治疗组心绞痛发生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尼可地尔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相关部位的室壁活动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 药物与临床
    吴华容;明莫瑜;黄翔
    目的 评估口服加替沙星治疗急性普通型伤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普通型伤寒患者4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分配至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400 mg,po,q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400 mg,qd,连用14 d,比较两组痊愈率、有效率(中位退热时间及复发率),评估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81.8%和90.9%,对照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1.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退热时间分别为182.0(155.5~208.5),162.1(136.6~187.6) h(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9.1%,12.5%(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3%(P>0.05).结论 加替沙星疗效确切,可有效治疗伤寒沙门菌感染.
  • 药物与临床
    孙存杰;潘孔寒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和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主动脉夹层伴高血压患者使用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静脉持续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各时间段的心率和血压控制情况及达到治疗目标值的患者数.结果 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治疗15 min后血压和心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用药后各时间段血压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30 min后达标率为81.4%,治疗60 min后达标率为94.9%.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血压下降过快2例,在调整用药速度或停药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艾司洛尔联合尼卡地平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疗效确切,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理想药物.
  • 药物与临床
    张盛;熊枝繁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10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每次150 mg,po,tid;对照组50例,给予肌苷片,每次0.4 g,po,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甘草酸二铵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4.0%,88.0%;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甘草酸二铵能有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肝损伤,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 药物与临床
    黄成军;程书权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运用替比夫定(LdT)初治失败耐药后的后续挽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2例,C组2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LdT联合ADV、恩替卡韦(ETV)联合ADV,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变化、HBV转阴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12,24,48周后HBV-DNA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C组的HBV-DNA水平较A、B两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给予LAM+ADV、LdT+ADV、ETV+ADV三种救援方案挽救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而ETV+ADV可使HBV-DNA和ALT下降更快,并可获得更佳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刘荣英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
    回顾与总结近十年中药抗肝脏氧化应激的相关文献,为中药治疗肝氧化应激提供理论依据.以“肝(liver)”“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主题词,检索2002年以来的中文中国知网和英文PubMed数据库,综合文献并总结.中药对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药物性肝病中的氧化应激均有作用.中药治疗肝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深入开发.
  • 药学进展
    安英;徐博;王艳春
    多柔比星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因其心、肝、肾等毒副作用明显而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损伤发生机制以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为主,因此应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损伤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知多种抗氧化药物,如降脂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含硫醇类药物等都具有很好的肝保护作用,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也可以作为肝保护剂缓解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毒性.
  • 药学进展
    刘立民;江丹;庞露;朱旭;杜晓明;孙浩;肇丽梅
    随着拉莫三嗪在抗癫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对拉莫三嗪药动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阐述拉莫三嗪药动学特点及药物相互作用、年龄、体质量、妊娠期、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对其药动学的影响,为拉莫三嗪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新药介绍
  • 新药介绍
    李岩峰;白秋江;郑敏
    症状性黄斑粘连是老年患者常见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风险大,且并发症多,对视力提高有限.短链的纤溶酶ocriplasmin能溶解引起玻璃体黄斑粘连蛋白质成分,使玻璃体黄斑粘连松解,可有效治疗黄斑粘连,不良反应常见玻璃体漂浮物、结膜充血等.临床试验表明,玻璃体内注射ocriplasmin,松解玻璃体黄斑异常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安慰药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周悌强;冯素香;李晓玉;白燕;李建生;李娟;徐鹏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对不同产地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 -水(B),梯度洗脱(0~25 min,A 为72%;26~50 min,A 为77%),流速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分别在1.27~10.17 μg(r=0.999 6),0.27~2.13 μg(r=0.999 0),0.32~2.52 μg(r=0.999 5),0.89~7.19 μg(r=0.999 4)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101.19%,102.05%,99.73%,RSD分别为2.09%,1.83%,1.99%,1.34%.结论 该方法 准确、简便、分离好,无干扰,可为完善五味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梁选革;冯俊富;张若燕;曾铮;陈小燕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乙醇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P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 mL•min-1.检测器为FID,温度为250 ℃;进样口温度为200 ℃,分流比为2: 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 ℃,保持8 min,后运行温度为180 ℃,运行8 min.采用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90 ℃,平衡时间为20 min,溶剂为重蒸水,内标物质为二氧六环.结果 被测物乙醇和内标物质二氧六环在此色谱条件下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空白对照无干扰,被测物乙醇和内标物质二氧六环的峰面积比值与检测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8 ;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74%. 结论 该实验方法 简便,操作简单,结果 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清开灵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的检测.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邓艾平;王奕;胡振夏;符旭东

    摘要 目的 制备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耦联壳寡糖的聚合物纳米粒.方法 用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活化叶酸上的羧基,与壳寡糖上的氨基连接合成叶酸壳寡糖(F-CS),以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纳米粒(PLGA-NPs),用EDC活化PLGA-NPs表面的羧基,使其与叶酸壳寡糖上的氨基连接制备成叶酸壳寡糖的PLGA纳米粒(F-CS-PLGA-NPs).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对F-CS和F-CS-PLGA-NPs进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酸的耦联率,扫描电镜观察F-CS-PLGANPs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HPLC测量载药量.结果 成功制备F-CS和F-CS-PLGANPs,其叶酸耦联率分别为24.39%和8.87%,F-CS-PLGA-NPs的粒径为(321.00±0.76) nm,电位为(22.60±0.26) mV,载药量(5.10±0.25)%.结论 F-CS-PLGA-NPs的制备工艺可行.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陈燕芹;刘红;张俊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半夏中尿苷、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 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尿苷在0.078 4~0.784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鸟苷在0.079 8~0.798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腺苷在0.085 2~0.852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方法 可靠,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半夏的质量控制方法 之一.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徐彬;陈永刚;吴金虎;邹吉利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对烧伤愈合膏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对主要峰进行归属并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方法 采用Genimi-C18柱,以乙腈0.01 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对10批烧伤愈合膏样品溶液进行洗脱,建立其指纹图谱,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检测波长345 nm.结果 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烧伤愈合膏复方及各单味药的指纹图谱,且10批烧伤愈合膏样品的相似度均>0.953 7.利用对照品比对出其中两个峰: 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加样回收实验测得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7.52%,RSD为2.12%(n=6);盐酸巴马汀平均回收率为96.72%,RSD为2.67%(n=6).结论 建立的烧伤愈合膏指纹图谱相似度高,HPLC-UV法测烧伤愈合膏中的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专属性强,结果 准确,适用于其质量控制,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肖静;朱梦军
    目的 建立不同栽培品种山药的拉曼光谱指纹,比较分析其差异性,为山药质控体系提供方法 学依据.方法 收集于河南、广西、广东和温州等产区不同来源山药20批次,采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在785 nm下建立不同品种山药的拉曼光谱指纹;根据相关化合物特征拉曼频率和初步指定表,初步确认山药拉曼谱峰主峰成分;运用Matlab指纹图谱分析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 和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品种山药的指纹差异.结果 山药的拉曼谱峰显示出了酰胺类、氨基酸类、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类等拉曼光谱特征,可以粗略判定山药中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不同来源山药拉曼指纹差异显著,其中河南、广西和广东产山药相似度较高,均在0.95以上,而温州产山药相似度较低,在0.82以下;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参薯和其他3种不同种属的山药区分.结论 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把参薯与其他3种不同来源种属的山药药材进行有效的区分,可作为参薯的质控方法 .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盛燕;陆静娴;赵卫民;叶蔚;叶祥宝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胆酸止咳片中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溶液(62: 14: 24),流速0.8 mL.min-1,检测器为ELSD,漂移管温度为85 ℃,氮气流速为2.3 L.min-1.结果 猪去氧胆酸含量在0.427 0~6.405 0 m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1.9%(n=9);鹅去氧胆酸含量在0.218 6~3.279 0 m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5%,RSD=1.2%(n=9).结论 该方法 简便,结果 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胆酸止咳片的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黄毅;孙立敏;彭东洲;郑维思;段艳芝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硝酸益康唑锌硼散中硝酸益康唑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0.25%磷酸盐缓冲液(pH4.5) -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硝酸益康唑在0.535~2.67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2.11%,RSD=1.84%(n=6).水杨酸在1.014~5.07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85%,RSD=1.32%(n=6).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够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张诚贤;徐陆忠;朱佳茜;成霄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荨麻疹丸中黄芩苷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5: 45: 0.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 ℃.结果 黄芩苷在0.212 3~3.396 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1.08%(n=6).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荨麻疹丸的质量控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谢字路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臧若虹;张晴;顾群;崔璐璐;葛瑞昕;詹轶秋
    目的 通过对住院部各病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药品管理,减少病房退药行为的发生.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2012年1~9月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原因.结果 退药频率以重症监护室为首,其次是儿科和呼吸科.退药金额以重症监护室为首,其次是血液内科和肝胆外科.原因主要为医嘱停药、医嘱改药、患者转科等. 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加深对药物临床应用的了解,及时给患者调整药物,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用药指南
    刘亚军
    目的 开展门诊不合理处方适时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武钢第二职工医院2011年1~12月门诊适时干预不合理处方536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反映在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 适时干预不合理处方对医院合理用药能起到积极作用,提前阻止了不合理用药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 用药指南
    张群卫;王伟迪
  • 用药指南
    杨宗云;王玉琴
  • 用药指南
    黄阳;赵莲英;郭莹莹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杜晓明;孙浩;刘立民;菅凌燕
    为了探索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及抗凝治疗管理的工作要点和作用,笔者结合典型实例,介绍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及参与抗凝管理工作的体会.确定了个体化的抗凝方案,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临床药师对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降低了血栓和出血的风险,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杭永付;谢诚;高杰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临床治疗的工作重点,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内容.临床药师在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可以从患者的特点、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去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与护士有效的沟通可以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临床药师只有协助临床解决实际用药问题才能真正成为是临床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王劲;万瑞融;张靖贤;王希斌;杨天燕
    总结多年培训经验,从临床实践、抗菌药物使用技能、日常工作、培训规模等方面探讨临床药师的培训方法 .实践证明,经培训的基层临床药师大多数能适应临床工作,成熟的培训方法 有助于基层临床药师成才.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陈毓杰
  • 药物不良反应
    蔡翠君;罗建华;肖汉龙;汪莹
  • 药物不良反应
    汪炜;雷龙;金萍
  • 药物不良反应
    马超;于凝;张树荣
  • 药物不良反应
    赵海云;王海春
  • 药物不良反应
    李志金;李善学;杨赞章
  • 药物不良反应
    陶玲玲;高杰;金鸿宾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探讨预防严重ADR发生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162例严重ADR报告表,分别按患者年龄与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口服给药引起的严重ADR例数最多(103例,63.6%),医生和护士上报仅11例(6.8%),用药时间为1~289 d,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引起的严重ADR最多,ADR临床表现以重症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表现为主.结论 利用严重ADR的基因遗传基础,发挥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严重ADR的发生.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李道佩
    以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中有关药事管理与药剂科管理的部分内容为探讨对象,运用追踪方法 学对与药事管理有关的8个评审项目进行模拟检查.模拟检查的内容包括有针对性选定评审项目、模拟准备、模拟检查资料、模拟提问、模拟跟踪、模拟达标判断、分析和总结模拟检查的情况、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和持续改进.药事管理有关的评审项目可以应用追踪方法 学进行模拟,为迎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