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李倩;马慧萍;姚娟;李琳;樊鹏程;景临林;贾正平;
    目的 研究低氧环境下乙酰唑胺对大鼠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氧化酶1(HO-1)、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常压低氧实验建立大鼠低氧模型,单次腹腔注射乙酰唑胺,分别在低氧0,3,6 h后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低氧相关基因HIF-1α、 Caspase-3、HO-1 mRNA的表达. 结果 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IF-1α、Caspase-3 和HO-1 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与模型组比较,乙酰唑胺组大鼠肺组织HIF-1α、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而HO-1mRNA的表达却更加升高. 结论 乙酰唑胺可通过降低HIF-1α、 Caspase-3 mRNA的表达、增加HO-1 mRNA的表达,对低氧大鼠的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姚瑶;葛卫红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teriflunomide联合甲氨蝶呤对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滑膜组织分离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药液,使得终浓度分别为0.1,0.01,0.001 mg.mL-1 teriflunomide,0.1,0.01,0.001 mg.mL-1甲氨蝶呤,0.1 mg.mL-1 teriflunomide+0.1 mg.mL-1甲氨蝶呤,0.01 mg.mL-1 teriflunomide+0.01 mg.mL-1甲氨蝶呤,0.001 mg.mL-1 teriflunomide+0.001 mg.mL-1甲氨蝶呤,每组重复3个复孔,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药物对滑膜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A)值均有所降低,与单独用药组比较,0.1 mg.mL-1 teriflunomide联合0.1 mg.mL-1甲氨蝶呤组A值降低最为显著(P<0.05),且该处理组骨保护素mRNA表达升高,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mRNA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teriflunomide与甲氨蝶呤联合能够协同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骨破坏相关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药物研究
    于静;王婧;苏素文;谢克让;张玉
    目的 探讨豨莶草(HS)提取物对多柔比星(DOX)所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高、低剂量药物组分别灌胃给予HS提取物170和340 mg.kg-1,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纯化水,连续7 d. 给药第5天,除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外,其他3组均腹腔注射DOX 20 mg.kg-1. 于第7天将大鼠麻醉后记录心电图(ECG)的变化,测定血清各种生化指标、过氧化产物及自由基的含量,心肌组织过氧化产物及自由基的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药物组对DOX所致S波、T波幅度加深有明显的恢复作用,高剂量药物组尚可使心率部分恢复,但对QT间期未见明显恢复作用. 高、低剂量药物组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较模型组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所恢复. 心肌组织病理结果 显示高、低剂量药物组不同程度缓解DOX所致的炎细胞浸润,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HS明显减轻DOX所致大鼠的急性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S提取物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 药物研究
    朱宏斌;张耕;郝建军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免疫机制. 方法将纯种SD雄性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四妙勇安汤组、普罗布考组,每组10只. 制备AS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四妙勇安汤按15.22 g.kg-1给药,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0.16 g.kg-1,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 于实验16周末禁食16 h后,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5 mL留置2管,分别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TNF-α、IL-10的变化;取大鼠胸腹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动脉起始处至髂总动脉分叉处)段,经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检测TNF-α、IL-10含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胸腹主动脉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模型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和四妙勇安汤组TNF-α、IL-10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普罗布考组比较,四妙勇安汤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妙勇安汤组优于普罗布考组. 结论 四妙勇安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与免疫调节有关.
  • 药物研究
    黄明;张全英;周文佳;王蒙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受试者口服头孢地尼受试制剂(干混悬剂)和参比制剂(胶囊)后的血药浓度,估算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 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4例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g后,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MS分析,利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头孢地尼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 008±259)和(997.5±277.6) μ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7±0.9)和(3.6±0.6) h,t1/2分别为(1.7±0.2)和(1.7±0.3) h,AUC0-12 h分别为(5 279±1 204)和(5 357±1 291) μg.L-1.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3±16.2)%. 结论 该试验建立血浆头孢地尼浓度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统计结果 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药物研究
    霍仕霞;康雨彤;彭晓明;高莉;张兰兰;闫明
    目的 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比色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结果 在浓度为0.25~10.00 μmol.L-1范围内,高良姜总黄酮均可显著促进B16细胞的增殖(P<0.01);浓度为0.5,1.0 μmol.L-1时,高良姜总黄酮能够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 结论 高良姜总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和黑素合成.
  • 药物研究
    曲莉;李明成;白雪松
    目的 对吉林市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标本分离的5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基因型研究.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初筛确证实验得到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58株,进行耐药基因型研究. 结果 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别为blaSHV2a(2/58),blaTEM1(7/58),blaCTX-M-15(17/58). 结论 吉林地区儿科呼吸系统感染住院儿童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产生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SHV2a型和CTX-M-15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药物研究
    邢宏昶;姚鲲;赵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依那普利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作用.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药物组. 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药物组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 3 h 并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证实血流被阻断,正常对照组大鼠双后肢松绕橡皮带 3 h. 低、中、高剂量药物组经颈内静脉分别注入依那普利0.01,0.02,0.04 mg.kg-1,其他两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30 min后,松开橡皮带. 再灌注 3 h 后取心肌组织,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和MDA含量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及SOD活性降低(P<0.05). 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药物组AI及Bax蛋白表达和MDA含量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及SOD活性升高(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但与剂量无关,其机制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药物研究
    肖亿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在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测定抑制率,药物组中加入不同浓度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设立空白组与损伤组,观察24,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肝细胞抑制率,绘制复方甘草酸苷作用后的肝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 当复方甘草酸苷的终浓度以甘草酸苷计算为0.4~2.0 mg.mL-1时,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保护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
  • 药物研究
    付敏东;黄启;刘宴林
    目的 研究生化汤对自由基&#8226;OH的清除作用. 方法采用Fenton法对3种不同工艺及主药配伍比例变化获得的生化汤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考察. 结果 生化汤对自由基&#8226;OH的清除能力与提取物含量相关(P<0.01),3种不同工艺获得的生化汤提取物对自由基&#8226;OH的清除作用有差异. 当归剂量变化对自由基&#8226;OH清除作用与生化汤浓度之间的正相关性有较大影响. 结论 生化汤对自由基&#8226;OH具有较好的捕获作用.
  • 药物研究
    郑欣;邓凤祥
    目的 研究壳寡糖对紫外线(UVB)照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UVB紫外照射仪照射细胞后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等检测细胞增殖和MMP表达情况. 结果 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经UVB辐射后,细胞增殖活性低于未辐射的正常对照组(P<0.05),壳寡糖处理细胞组与单纯UVB照射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壳寡糖处理细胞组MMP-1及MMP-3 mRNA的表达较单纯UVB照射组下降,MMP-1及MMP-3 蛋白的表达亦明显下降. 结论 壳寡糖对紫外照射成纤维细胞有保护作用,壳寡糖可抑制MMP-1及MMP-3 mRNA及蛋白高表达.
  • 药物研究
    卞军;刘存东;杨建昆;周其赵;孙祥宙;邓春华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应用对海绵体神经(CN)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作用. 方法通过钳夹损伤CN方法建立神经性ED动物模型后,将大鼠分为治疗组、CN损伤组、假手术组、正常组. 治疗组、CN损伤组均予钳夹损伤CN,假手术组仅暴露CN,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 治疗组大鼠手术当天即开始给予小剂量他达拉非2 mg.kg-1灌胃治疗,CN损伤组仅建立CN损伤后ED模型,不作任何治疗,假手术组仅对CN进行暴露,不作任何处理和治疗,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 术后4周行阿朴吗啡实验,电刺激盆腔星状神经节(MPG)前、后海绵体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测定,行阴茎海绵体nN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阿朴吗啡实验:30 min内,治疗组50%的大鼠出现阴茎勃起,平均勃起(1.13±0.92)次;CN损伤组勃起率和勃起次数均为0;假手术组为100%和(2.03±0.97)次;正常组为100%和(2.36±1.02)次. 治疗组阴茎勃起率及勃起次数均高于CN损伤组(P<0.05),仍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 治疗组电刺激后ICP/MAP明显较CN损伤组高(0.30±0.09 vs 0.12±0.05,P<0.05),仍明显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 治疗组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明显较CN损伤组多(54.11±5.02 vs 21.34±3.17,P<0.05),仍明显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 结论 早期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大鼠CN损伤后ED,有助于勃起功能的恢复.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高伟敏;任今今;杨永滨;薛娟;马焕云
    目的 探讨清热止泻方在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ARE)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425 mg.kg-1),清热止泻方高、中、低剂量组(给予清热止泻方煎剂16.0,12.0和8.0 g.kg-1),每组8只. 各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2 天开始保留灌肠给予干预,隔日一次灌肠1周,3 d后麻醉采血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放射区域直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组织学变化证实阳性对照组、清热止泻方高、中剂量组均可有效治疗模型大鼠ARE;阳性对照组和清热止泻方中剂量组血清中MD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模型和清热止泻方低剂量组(P<0.01),而SOD酶活性水平略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明显高于模型和清热止泻方低剂量组(P<0.01). 结论 清热止泻汤可以有效降低体内MDA水平和维持SOD活性的正常水平,可能是清热止泻方治疗ARE作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李宜航;路娟;李光;李学兰;陈曦;
    目的 考察泻痢消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用2,4二硝基氯苯和醋酸灌肠的方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 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泻痢消溶液0.28,0.56,1.12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0.27 g.kg-1),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 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结果 泻痢消高、中、低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NF-κBp65表达和MPO水平(P<0.05或P<0.01). 结论 泻痢消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对实验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周瑞祥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肠外营养组(PN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组(EN+Gln组). 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和10 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中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转铁蛋白(TF)、CD3、CD4、CD8、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ln、内毒素(ET)的水平,并统计3组患者感染率、死亡率、转手术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结果 ①营养治疗后,3组患者CD3、CD4、CD8、CD4/CD8逐渐升高;治疗后10 d,EN组高于PN组,EN+Gln组高于EN组(P<0.05). ②营养治疗后,3组患者CRP、IL6、TNF-α逐渐降低;治疗后10 d,EN组低于PN组,EN+Gln组低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营养治疗后10 d,3组患者血清Gln水平均升高,EN+Gln组明显高于PN组和EN组(P<0.05). ④PN组患者ET逐渐升高,而EN组和EN+Gln组患者ET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Gln组较EN组下降更明显(P<0.05). ⑤在感染率、MODS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方面,EN组低于PN组,EN+Gln组低于EN组(P<0.05). 结论 Gl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阻止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减少炎性反应,其作用要优于单纯肠内营养.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尚惺杰;任玲玲;王立明;黎红光;栾双梅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qd;治疗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每天一次(上午8:00)或分两次(上午8:00,12:00)口服. 8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接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症状评分.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总有效率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可提高上腹痛综合征疗效.
  • 消化内科药物专栏
    林方德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治疗组90例. 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部分可以行胰管减压术(鼻胆管引流),补充有效血容量,清蛋白,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 奥曲肽注射液100 μ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5 μg.h-1,疗程 3~7 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谷氨酰胺10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倍稀释,静脉滴注,100 mL.d-1,疗程3~7 d. 观察两组血清淀粉酶(AMS)、白细胞(WBC)、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2%,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血糖、TG、TC、血清CRP 恢复正常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曲肽联合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好且安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张磊;程书权;唐振祥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LAM)单药治疗与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LAM停药后复发但未发生YMDD变异的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LAM停药复发的CHB患者按分为LAM单药治疗组58例,其中HBV基因B型30例,基因C型28例;LAM与ADV联合治疗组62例,其中HBV基因B型32例,基因C型30例. 单药组应用LAM100 mg.d-1,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ADV 10 mg.d-1,po,疗程均为1年. 结果 经1年治疗,单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B型和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B型和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高于单药组(83.87% 与 55.17%,χ2=11.753,P<0.01);联合组和单药组HBV DNA检测不出率分别为77.42% 和46.55%(χ2=12.182,P<0.01);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83%(11/41),而单药组为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1). 单药组有10例出现病毒学突破. 而联合组未出现病毒学突破. 结论 LAM单药或与ADV联合治疗对B、C基因型CHB患者疗效无区别. 联合治疗LAM停药后复发但未发生YMDD变异B、C基因型CHB患者可迅速显著抑制HBV DNA复制,在病毒学、生物化学和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 药物与临床
    姜齐宏;陈艳;肖政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疗效. 方法8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吸氧,补液利尿,补充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并进行心电监护. 低血压、心绞痛、休克者给予升压、抗心绞痛、抗休克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1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0.1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呼吸率、心率恢复,症状缓解时间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17±4)和(109±5) mmHg,舒张压分别为(80±5)和(71±5) mmHg,呼吸率分别为(20±5)和(22±3)次&#8226;min-1,心率分别为(81±8)和(87±7)次&#8226;min-1,治疗组低、中、重度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32±0.18),(1.99±0.57),(2.07±0.57) h,对照组分别为(1.72±0.21),(2.45±0.43),(3.07±0.53) h. 治疗组在血压、呼吸率、心率的恢复、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方法加地塞米松和盐酸纳美芬治疗双硫仑样反应,效果明显,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 药物与临床
    谢莺;张庆华;熊国平
    目的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脂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 0.25 g,po,t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每片含环丙孕酮2 mg和炔雌醇35 μg) 1片,qd,po.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P-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清MCP-1、TC、TG水平分别为(89.22±21.56) μg.L-1,(4.34±0.41) mmol.L-1,(1.21±0.24) mmol.L-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HDL-C为(1.91±0.21) mmol.L-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MCP-1、TC、TG、HDL-C分别为(120.24±29.15) μg.L-1,(4.74±0.66) mmol.L-1,(1.47±0.57) mmol.L-1,(1.51±0.32) mmol.L-1,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月经稀少、痤疮、多毛及卵巢体积增大、多囊性改变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PCOS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抑制MCP-1的分泌,降低血脂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药物与临床
    邢湘君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联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影响. 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酯4~8 mg,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每片含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10 mg)1片,qd,po;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4~8 mg,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po,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压、血脂、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及同型半胱氨酸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压的同时更明显降脂、降低尿清蛋白排泄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坎地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张玉芳
    患儿,男,4岁8个月. 2012年7月6日因外伤左踝红肿来我院外科门诊就诊,经X光检查无骨折. 诊断为软组织损伤,医生为其开具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1瓶,遵医嘱距离患处10~20 cm,揿压阀门喷出药液,每天1~3次. 喷后第3天家长发现小孩下肢及臀部皮肤出现多处瘀点,来院求诊. 体检:下肢皮肤瘀点呈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数目众多. 患儿主诉瘙痒,家长陈述没有服用其他药物. 血常规可见血细胞中度增高,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血沉增快. 医生诊断为过敏性紫癜,遂停止喷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同时给予抗组胺药异丙嗪 (2.5 mg,im)及地塞米松(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几天后红斑色退. 1个月后患儿出现腹痛,肉眼血尿. 查尿,镜下可见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转至其他医院治疗,后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因该患儿以前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故考虑肾衰竭由过敏性紫癜引起.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徐媛;张婷婷;张文娟;王庆伟
    摘要 香附为常用中药,炮制可提高疗效以及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该文对香附的炮制方法和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药学进展
    吕莉;韩国柱
    摘要 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生物分析和实验技术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柱后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生物测定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微透析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 药学进展
    孟庆林;朴翔宇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药(YC-1)是一种小分子物质,最初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如抗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等方面. 研究发现,YC-1能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从而开启YC-1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 YC-1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周期抑制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炎性反应及抑制金属蛋白酶类(MMPs)等.
  • 药学进展
    姚汝铖;郑军
    Aurora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抗肿瘤靶点,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文从Aurora激酶作为抗肿瘤靶点的意义,Aurora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AuroraB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PanAuror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Aurora激酶抑制药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苏华;乔立业;陈星;王曙东;任海祥
    目的 制备肤康祛斑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的主要基质,建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果苷和维甲酸含量,均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熊果苷测定条件:流动相水-甲醇(90:1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 ℃;维甲酸测定条件: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90:10:0.1),用三乙胺调节pH至6.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3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25 ℃. 结果 熊果苷在0.055 3~0.276 5 m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为1.03%(n=9). 维甲酸在0.009 9~0.089 0 m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为1.08%(n=9). 结论 肤康祛斑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李乐;吕顺忠;唐辉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天山花楸叶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50:50);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40 ℃. 结果 天山花楸中槲皮素的含量为48.22 mg.g-1;山奈素含量为20.57 mg.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98.58%. 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天山花楸叶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谷丽艳;张立德;张昊;张旭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健脾益气汤的提取工艺. 方法以水煎法提取健脾益气汤中的有效部位,以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1.5 h,溶媒量为8倍. 按优化后处方提取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较高. 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健脾益气汤提取工艺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叶方;杨光义;黄良永;王铮;张玲
    目的 分析鄂西北地区重楼药材中重楼皂苷的含量. 方法收集鄂西北地区相同产区和不同产区的重楼药材样品,进行重楼皂苷的含量分析. 结果 不同产区、相同产区不同批次的样品中重楼皂苷含量差别较大. 结论 生长环境和年限都是影响重楼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重楼人工种植,鄂西北地区具备推行重楼人工种植的地理条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邓俊刚;马林;杨春晓;刘亚妮
    目的 建立测定姜黄素清蛋白纳米粒中主药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55:45);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425 nm;进样量:20 μL;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姜黄素清蛋白纳米粒和游离药物,测定包封率. 结果 姜黄素在0.102~16.32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6±1.01)%(n=9),以标示量计平均含量为(100.31±0.94)%,平均包封率为(71.13±1.30)%. 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姜黄素清蛋白纳米粒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叶玉杰;舒翔;刘敏;唐静宜;余南才
    目的 研究贝马喷膜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对贝马喷膜剂中的马鞭草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贝母苷甲进行定量测定.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为室温. 结果 薄层色谱法中,供试品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 土贝母苷甲在5~8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0%(RSD=1.92%,n=6).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控,可用于贝马喷膜剂的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刘亭;蒋曙光;周建平
    目的 研究糠酸莫米松微乳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方法通过滴加法绘制假三元相图,考察各因素对微乳形成的影响,以微乳区面积、最大载油量为指标,考察了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结果 初步确定微乳的制备工艺:精密称取处方量的辛癸酸甘油酯、RH 40/1,2丙二醇(Km=3)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处方量的糠酸莫米松组成油相,在60 ℃下磁力搅拌至油相混合均匀且澄清加入处方量的水溶液(含苯扎氯铵为0.01%,枸橼酸0.09%,枸橼酸钠0.07%),磁力搅拌10 min,形成澄清透明、带蓝色乳光的微乳. 结论 优选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于制备糠酸莫米松微乳,重复性好,性质稳定.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侯均;陈武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 /SBT)的质量. 方法根据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的原理,结合影响CPZ /SBT质量的主要指标,利用欧式距离方程计算了代表CPZ /SBT质量优劣的dxx0,并进行dxx0大小比较. 结果 11个厂家生产的CPZ /SBT质量顺序从优到差依次为:C>B>I>F>G>D>A>H>J>E>K;根据dxx0范围内划分CPZ /SBT质量等级,一等品厂家:C、B、I,二等品厂家:F、G、D、A,三等品厂家:H、J、E、K. 结论 11个厂家生产的CPZ /SBT质量差异显著,可以用理想点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花春英;李权;崔灵;刘佩文
    患者,男,27岁. 2012年2月17日因咳嗽,痰量多,加重1周来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未诉过敏史. 门诊体检:体温38 ℃,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 血常规:白细胞21.7×109.L-1,中性粒细胞:0.955,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肺纹理增粗,门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患者不愿做皮试,根据病情医师选择氨曲南静脉滴注治疗方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注射用氨曲南3 g. 输液约5 min后,患者诉自感面部发热不适,有麻木感,考虑为氨曲南所致变态反应,于是立即停用氨曲南,换0.9%氯化钠注射液建立静脉抢救观察通道,氧气吸入等对症抢救处理. 患者病情进展
    迅速,停用氨曲南时患者诉胸闷、心悸,很快患者出现休克体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跳加快,意识丧失等,血压80/40 mmHg,脉搏100次.min-1. 给患者立即取平卧位,抬高下肢,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 mL肌内注射等常规抗过敏性休克方法处理;同时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等. 经及时抢救约6 min后患者苏醒,面部颈部及全身潮红,血压110/60 mmHg,0.5 h后症状明显好转,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持续观察输注完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至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步行离院. 第2天复诊,得知患者曾有过不明药物致变态反应抢救病史.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周燕萍;杨晓荣;白海燕;温辉
    目的 对比评价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抽取2011年1~12月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18例,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50%降至45.4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 283.50元下降为735.10元;人均抗菌药物应用天数由原来4.52 d缩短至1.23 d(P<0.01);抗菌药物的累计DDDs由809.59降至502.1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6.31降至45.03,联合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由70.71%降至21.33%;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15.71%提高至48.00%.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很重要,对于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用药指南
    丘岳;钟小斌;刘滔滔;万瑞融;黄捷;唐双意
    目的 探讨某三甲医院2009~2011年抗血栓药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 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系统,收集该院2009~2011 年抗血栓药使用的相关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金额排序/DDDs排序(B/A)值等进行分析. 结果 该院抗血小板药及抗凝血药的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逐年增加,溶栓药用药频度有所下降. DDDs阿司匹林连续3年排序第1 位,金额排序首位的是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华法林DDC 值低而B/A值高. 抗凝血药物当中,普通肝素的DDDs排序第一,其次是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类药物. 结论 由于药物品种变化及一些新型抗凝血药的引进,使金额排序产生了波动,但总体呈合理性增长. 该院住院患者抗栓药物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基本符合国家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各种指南及药物说明书规定.
  • 用药指南
    付志媛
    目的 通过对近3年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回顾分析,为制定医院临床用药目录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2009~2011年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间,基本药物处方百分率分别为14.96%,17.95%,23.33%,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93%,11.11%,11.50%,均次费用分别为14.53,17.31,19.84元,基本药物品种数分别为99,103,111,覆盖率分别为32.2%、33.6%、36.2%,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 基本药物在该院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但执行情况尚一般,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识,扩大基本药物的覆盖率,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
  • 用药指南
    张凌君;李卫国;戴劲盛;吴燕明;房华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和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药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88.89%,革兰阴性菌占11.11%,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菌均为0.85%. 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62%,表皮葡萄球菌17.95%,溶血葡萄球菌13.68%. 117株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45.30%. 革兰阴性菌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13%,肺炎克雷白杆菌2.56%,阴沟肠杆菌1.71%. C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4.34%,94.59%,其次为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88.68%,78.38%;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50%;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磷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低(<17%);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 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未产生耐药. 结论 该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等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头孢唑林耐药率较低,临床治疗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用药指南
    余海;彭晓红;张定宇;秦汉;程江霞;朱亚楼;张雅琴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的阻滞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CNKI、CBM,纳入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研究的质量、提取指标数据,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2个研究,共774例剖宫产妇女,结果 显示左布比卡因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罗哌卡因,但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罗哌卡因时间更快,而麻醉效果、肌肉松弛的效果、镇痛效果(VAS评分)等临床受益两种药物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罗哌卡因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小于左布比卡因. 结论 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及对感觉的阻滞时间长于左布比卡因,但其对运动功能的阻滞、血压、心率的影响小于左布比卡因.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崔向丽;张长平;高颖昌;刘腾;朱乐亭;赵志刚;林松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指导方法完全不同.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分小组、互动式的教学实践,不同于大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报告式的教学法. PBL教学过程可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使学生个体更加独立,自我引导,团队协作. PBL教学方法整合到临床药学教育中,可为临床药师未来更好地面对职业生涯的挑战,特别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 该文通过列举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注射用赖氨匹林引起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2个药物治疗案例反映PBL教学在临床药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宫建;潘雯;杨静玉;杨泽礼;赵明沂;郭颖;于嵩;江黎黎;惠福海;刘袁媛;刘涛;王丹;张子明;李玲芝
    临床药学是连接医学和药学的新兴学科,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该文采用实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模式问题,分析临床药学与医学统计学的特点,结果 表明实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认清医学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 实例分析是适应临床药学专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辛栋轶;辛学俊
    目的 了解引发临床双硫仑反应的相关药物及产生误诊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以“双硫仑反应”为关健词,检索1994~2007年医药期刊,统计分析文献报告. 结果 入选文献43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810例,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反应785例(96.91%),涉及头孢哌酮536例(66.17%);药后涉酒或乙醇制剂发生反应808例,酒后用药发生反应2例. 发生时间多见于用药期间及停药后2~3 d,外用、口服或注射含乙醇的药品、食品均可引发. 多数文献认为停药后7~10 d内应禁酒及应用含乙醇制品. 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认知水平,有助减少双硫仑反应的发生率和误诊率.
  • 药物不良反应
    夏晖;曹明雪;贝雷;刘淼;朱姗薇
    患者,男,66岁. 主因乏力、腹胀,伴进行性消瘦1个月余来解放军第302医院就诊. 患者主诉于2012年春节期间饮酒后出现乏力、腹胀症状,以上腹部饱胀为主,进食后稍加重,未予重视,上述症状无缓解,并逐渐出现进行性消瘦. 就诊当地医院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见肝脏异常密度影. 2012年3月1日门诊化验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清蛋白/球蛋白(A/G)为37/53 g.L-1,总胆红素36.1/20.7 μ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6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6 U.L-1,碱性磷酸酶(ALP)446 U.L-1,谷氨酰胺转移酶(GGT)484 U.L-1,甲胎蛋白(AFP)>20 000 ng.mL-1;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腹部CT提示肝右叶占位,考虑肝癌,伴门静脉栓子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肝硬化、脾大,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门诊以“1.原发性肝癌,2.肝炎肝硬化丙型”收入我院. 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抗肿瘤等药物对症治疗. 患者于2012年3月10日出现发热,14:00体温最高,达39.2 ℃,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等症状. 体检: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1.31×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0.76. 分析:患者近两日发热,化验血常规提示血常规升高,给予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4 g,qd,连续治疗5 d,静脉滴注,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且近期未新增其他药物. 2012年3月15日晨起排肉眼血尿1次,具体量不详. 急查尿常规:蛋白质0.25 g.L-1、上皮细胞1~2个.HP-1、红细胞3~4个.HP-1、白细胞25个.μL-1、尿胆原135 μmol.L-1、红细胞250 .μL-1、胆红素50 μmol.L-1、白细胞2~3个.HP-1. 血尿常见原因可能有以下:①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核等,但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腰痛,无肾区叩痛等体征;②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常伴肾绞痛,可有尿流中断,但该患者无以上表现;考虑为加替沙星导致血尿的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加替沙星. 给予静脉滴注酚磺乙胺、血凝酶,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 停药后患者未再出现血尿.
  • 药物不良反应
    胡冬玲;张昌军;赵利军
    患者,女,26岁,已婚. 2008年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炎. 于2012年9月12日入住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体检:体温 37.0 ℃,脉搏 65次.min-1,呼吸率 19次.min-1,血压 120/ 70 mmHg(1 mmHg=0.133 kPa). 诊断为原发不孕症,输卵管炎. 拟行宫腔镜术,白带检查提示真菌性阴道炎,于2012年9月14日遵医嘱于21:00睡觉前给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2012年9月15日早上7:00起床后面部皮肤黏膜潮红并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苍白或鲜红. 诊断为荨麻疹. 停止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给予氯苯那敏8 mg,po,tid,连续给药3 d后症状缓解.
  • 药物不良反应
    胡占芳;张金安;郭均平
    患者,男,19岁. 体质量72 kg,既往体健,无变态反应史,2012年11月12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次1粒,qd,服用2 d后(2012年11月14日),患者开始出现四肢皮疹,伴瘙痒,且有味觉障碍,尝不出甜味,停药后症状未消退,遂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经检查,皮肤科医生最后诊断为:药源性过敏样反应及味觉障碍. 开具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tid,1周后(2012年11月20日),患者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 1个月后,回访患者,表示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刘冬梅
    近年来,制售假劣药品逐渐增长,药品监管资源不足. 该文针对基层药品监管单位在开展药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