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潘强;杨学军;高松;纪延伟;张文高
    2014, 33(9): 1121-1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脑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方法使人U251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产生耐药,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耐药指数及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免疫(RTPCR)、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变化,分析细胞耐药机制。结果历经8个月成功建立了对替莫唑胺耐药的胶质瘤细胞U251/TR,在替莫唑胺初始浓度为0.25 μg?mL-1,终浓度为16.00 μg?mL-1培养液中,U251/TR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未经诱导的U251胶质瘤细胞的7倍(P=0.00),其耐药指数约为7.00;U251/TR细胞MGMT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U251胶质瘤细胞明显增加(P=0.00)。结论通过分步诱导方法于体外成功建立1株对替莫唑胺耐药的U251/TR细胞系。MGMT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U251/TR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的主要机制。
  • 药物研究
    郝乘仪;吴艳玲;廉丽花;南极星
    2014, 33(9): 1126-1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刺五加酸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 300 mg?kg-1),刺五加酸小、中、大剂量(50,100, 200 mg?kg-1)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前禁食16 h,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灌胃给予他克林35 mg?kg-1。观察小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变化。结果刺五加酸大剂量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3±46)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9) U?L-1,乳酸脱氢酶(1 218±312) U?L-1,丙二醛(3.24±0.48) μmol?g-1,谷胱甘肽(417±15) mg?g-1,均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刺五加酸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刘燕;彭海兵;王建辉;王银环;张娜;李颖;朱丽艳;杨秀红;张连元
    2014, 33(9): 1129-1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BQ123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BQ123组,各10只。于缺血4 h再灌注4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中内皮素(ET)1的含量,用生物化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选择素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Fas、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肺组织ET1、MPO、MDA和P选择素均明显增加。肺组织Fas、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其吸光度值分别为0.294±0.003,0.108±0.005,0.174±0.003,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18.83±2.86)%](P<0.01);与IR组比较,BQ123组ET1、MPO、MDA、P选择素含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明显升高(0.128±0.005),Fas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弱,分别为0.115±0.007,0.159±0.006,细胞凋亡率下降[(10.67±2.16)%](P<0.01)。结论BQ123可能通过抑制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对肢体IR后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梁涛
    2014, 33(9): 1132-1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合成酸响应聚合物铂共轭的纳米体系,验证该结合体作为给药载体对癌症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酸响应聚合物铂共轭的纳米药物载体,在酸性环境中模拟药物的释放,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聚合物铂共轭纳米颗粒显示出可控的铂负载率,良好的酸响应药物释放动力学,在pH=7.4时,释放量很少,而在pH=5.0或6.0时药物释放明显。与游离顺铂相比,对于卵巢癌细胞显示出较高的体外细胞毒性,包裹在聚合物铂共轭纳米颗粒中相当于7 μmol?L-1游离顺铂的药物量,可以达到与50 μmol?L-1游离顺铂药物相当的细胞毒性效果。 结论聚合物铂共轭纳米颗粒体系为酸响应药物输送体系,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望在癌细胞内快速释放高剂量的化疗药物对癌细胞起到抑制作用,改善负载药物的治疗效果。
  • 药物研究
    安英;王艳春;徐路;范红艳;沈楠;赵丽晶;陈雪;徐博
    2014, 33(9): 1136-1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五味子木脂素对多柔比星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C组,五味子木脂素小、中、大剂量组,共6组。腹腔注射多柔比星制备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0.9%氯化钠溶液;其他各组给予相应治疗药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肝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较其他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中NO含量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NO含量升高明显(P<0.05或P<0.01)。五味子木脂素中、大剂量组AST含量分别为(372.58±105.80),(327.92±42.80) U?g-1,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565.07±22.13) U?g-1(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五味子木脂素组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结论五味子木脂素对多柔比星诱导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药物研究
    潘晓丽;熊永爱;谭玉柱;向晖
    2014, 33(9): 1140-1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马齿苋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马齿苋总黄酮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马齿苋总黄酮组,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溶液2 mL?kg-1?d-1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复方甘草酸苷组灌胃复方甘草酸苷溶液15.75 mg?kg-1,马齿苋总黄酮组灌胃马齿苋总黄酮溶液35.6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30 d后麻醉处死动物剖取肝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细胞TGFβ1 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马齿苋总黄酮组大鼠肝脏细胞中TGFβ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5±0.130,7.493±1.410,3.016±1.240,2.668±1.150。马齿苋总黄酮可显著下调TGFβ1 基因(P<0.01)及TGFβ1蛋白(P<0.01)的表达。结论马齿苋总黄酮可通过下调大鼠肝纤维化细胞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效治疗肝细胞纤维化病变。
    关键词
  • 药物研究
    杜婷;杜士明;王刚;孙荣进;杨光义;叶方;袁玲玲;刘涛
    2014, 33(9): 1144-1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竹叶柴胡与北柴胡抗炎、保肝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小鼠模型及蛋清致足肿胀大鼠模型比较两种柴胡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采用腹腔注射含0.1%四氯化碳(CCl4)的花生油溶液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NFκB)变化。结果耳肿胀实验表明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水煎液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柴胡组和北柴胡组ALT、AST、SOD、GSH及MDA均较模型对照组改善(P<0.05或P<0.01),且两组改善情况相近;各治疗组AL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竹叶柴胡组和北柴胡组TGFβ和NFκB表达相近。结论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抗炎、保肝作用相近。
    关键词
  • 药物研究
    慕金超;刘春芬
    2014, 33(9): 1149-1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利鲁唑片(受试制剂)与利鲁唑胶囊(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参数及利鲁唑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计算利鲁唑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健康比格犬6只,分别灌服相当于利鲁唑50 mg的利鲁唑片和市售利鲁唑胶囊,服药后及间隔14 d交叉服药后0~72 h内静脉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利鲁唑浓度,房室模型计算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用WangerNelson法对利鲁唑片在犬体内外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2.43±3.87)和(12.57±3.25) 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0±2.60)和(6.23±2.72) h,峰浓度(Cmax)分别为(56.24±16.51)和(60.82±18.13) ng?m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72)分别为(1 255.83±311.39)和(1 283.50±313.81) ng?mL-1?h,AUC 0∞分别为(1 282.57±322.64)和(1 297.22±297.39) ng?mL-1?h。胶囊剂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9±30.6)%。结论HPLC法测定血中利鲁唑浓度,杂质无干扰,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利鲁唑片在犬体内吸收度与参比制剂相当。利鲁唑片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关键词 利鲁唑;药动学;色谱法,高效液相
  • 麻醉科用药专栏
  • 麻醉科用药专栏
    徐鲁峰;潘雯;宫建;郭凤;封瑞;崔文瑶;吕福斌;高成杰
    2014, 33(9): 1154-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异氟烷对颅内肿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烷组,各84例。丙泊酚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 μg?mL-1,异氟烷组给予1%~2%异氟烷持续吸入。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0 h、手术后24 h和手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1和ICAM1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TNFα、IL1和ICAM1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手术后24 h,丙泊酚组和异氟烷组TNFα分别为(69.11±8.95),(76.26±11.28) μg?mL-1;IL1分别为(21.57±3.19),(29.58±4.38) ng?L-1;ICAM1分别为(1.63±0.24),(1.94±0.29) g?L-1;手术后48 h,丙泊酚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也均较异氟烷组降低(P<0.05或P<0.01)。 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烷吸入可更好地降低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后炎性反应水平,这可能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丙泊酚;异氟烷;肿瘤,神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细胞黏附分子
  • 麻醉科用药专栏
    戚翔;梁治;卢怀海;薄立军;高璐超;徐雪
    2014, 33(9): 1157-1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输注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NI)的影响。方法下腹部手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0.1 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1组)、舒芬太尼0.2 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2组)、舒芬太尼0.3 μg?kg-1+右美托咪定组(S3组),每组15例。各组达用药时点后直视气管插管,分别于基础值(t0),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静脉滴注5 min时(t1)、静脉滴注舒芬太尼3 min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5 min(t5)时观察血压、心率、末梢灌注指数(PI)、NI,记录各组阿托品及丙泊酚的应用率,观察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各组t1、t2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I 值均显著低于t0时的基础值,PI显著高于t0时的基础值;t3、t4、t5时点S1组上述指标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S2、S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2、S3组无显著变化;S1组应用丙泊酚6例、手术后躁动4例,较S2、S3组明显增多。S3组应用阿托品3例。结论0.2 μg?kg-1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诱导插管用于小儿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儿科学;麻醉诱导;麻醉趋势指数
  • 麻醉科用药专栏
    杨云朝;李进;丰新民
    2014, 33(9): 1161-1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冠心病颅脑手术患者行控制性降血压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冠心病颅脑手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所有患者在硬脑膜打开后开始行控制性降血压。对照组静脉泵注硝普钠为3~8 μg?kg-1?min-1,治疗组复合吸入2%~5%七氟烷。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结束时及手术后1 d,检测患者血清肌钙蛋白1(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蛋白) 浓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3±3.8),(23.9±4.6) 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控制性降血压期各时间点心率显著减低(均P<0.05),手术后1 d NSE、S100β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与手术前1 d比较,手术结束时两组NSE、S100β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手术后第1 天TNI、CKMBM、NSE、S100β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手术结束时比较,对照组NSE、S100β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七氟烷对冠心病颅脑手术患者行控制性降血压不仅可有效保护脑组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还能维持患者控制性降血压期间心肌的氧供需平衡;但不能防治冠心病患者手术后的心肌损伤。
    关键词 七氟烷;硝普钠;降血压,控制性;脑保护;钙结合蛋白质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 麻醉科用药专栏
    钟敏;魏巍;廖敏;谢晓澜;肖建斌
    2014, 33(9): 1166-1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对照组术毕时给予芬太尼1 μg?kg-1,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 mg;治疗组术毕时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两组泵内均加抗呕吐药托烷司琼12 mg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手术后6,18,24,48 h安静和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呼吸抑制、瘙痒、嗜睡、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48 h后拔除镇痛泵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安静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时VA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瘙痒发生率10.0%,呼吸抑制发生率6.7%,治疗组无此两种不良反应(P<0.05)。总体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PCIA,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地佐辛;氟比洛芬酯;根治术,结肠癌;镇痛,手术后
  • 麻醉科用药专栏
    王武;吴绍芳;吴炜;郑旺福;雷李培
    2014, 33(9): 1169-11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不同途径预先给药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效果。方法择期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 组(n=20),对照组(C组)、口服咪达唑仑组(O组)、肌内注射咪达唑仑组(IM组)与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组(IN组)。麻醉前30 min,C组口服10%葡萄糖溶液10 mL,O组、IM组及IN组按不同途径预先分别口服、肌内注射及鼻腔内给予咪达唑仑,剂量依次为0.50,0.15和0.20 mg?kg-1。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入手术室前行Ramsay镇静评分、脱离父母难易度评分及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估患儿EA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组、IM组、IN组Ramsay、脱离父母难易度及父母满意度评分升高,PAED评分降低,EA发生率降低(P<0.05);与O组比较,IM组、IN组Ramsay及脱离父母难易度评分升高,父母满意度评分降低(P<0.05),PAED评分及E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肌内注射及鼻腔内预先给予咪达唑仑预防小儿七氟烷EA发生的效果相似,且口服给药更易于接受。
    关键词 咪达唑仑;情绪障碍;麻醉药,吸入;躁动,恢复期
  • 麻醉科用药专栏
    张鲲;李曼;王力甚;李德占
    2014, 33(9): 1172-1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门诊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3%盐酸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选择L2~3椎体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向上置管3.5 cm,硬膜外注入试验剂量5 mL,5 min后排除脊麻一次性注入追加剂量10 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14.7±3.4),(18.5±4.8) min(P<0.05);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76.1±16.3),(85.9±18.8) min(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痛觉恢复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且运动功能恢复快,更适合于门诊膝关节镜短时间的手术。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关节镜,膝
  • 麻醉科用药专栏
    檀文好;庞晓军;黎必万;莫伟波;黄庆;黄光俊
    2014, 33(9): 1175-1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复合硝酸甘油2~3 μg?kg-1?min-1控制性降血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3~5 μg?kg-1?min-1控制性降血压。两组麻醉镇痛均以瑞芬太尼0.15 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持续泵注调整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为40~60。记录麻醉前(t0)、降血压前(t1)、降血压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和停药时(t5)、停药5 min(t6)、停药10 min(t7)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于t1、t4、t7时点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Lac)、血糖(BG)值,同时测血浆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手术中术野质量评分、出血量、丙泊酚、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用量。结果与t1相比,两组MAP在控制性降血压期间各时点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停药后(t6~t7)出现反跳性高血压,治疗组HR在t3~t7后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停药后(t6~t7)MAP、HR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Cor在t1、t4、t7时点比较,治疗组Co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间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的用量及出血量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降血压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可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中出血及全身麻醉药物用量。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硝酸甘油;应激反应;降血压,控制性;置换术,髋关节
  • 麻醉科用药专栏
    姜景卫;毛美娟;毛桂琴;何利方
    2014, 33(9): 1179-11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各23例。3组患者均给予局部麻醉药0.8%盐酸利多卡因和0.25%盐酸罗哌卡因。治疗一组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1,维持剂量0.4 μg?kg-1?h-1;治疗二组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μg?kg-1,维持剂量0.8 μg?kg-1?h-1;对照组不另外给药。观察3组基础值(t0)、切皮时(t1)、分离腺体时(t2)、切除腺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评分;手术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MAP、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较t0时高(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较t0时低(P<0.05);在t1、t2、t3、t4各时间点,治疗一组、治疗二组MAP和HR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Ramsay评分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较t0时高(P<0.05);在t1、t2、t3、t4各时间点,治疗一组、治疗二组Ramsay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二组满意度为95.7%,高于对照组(52.2%)和治疗一组(73.9%)(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负荷剂量1.0 μg?kg-1,维持剂量0.8 μg?kg-1?h-1时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麻醉,颈丛;手术,甲状腺
  • 麻醉科用药专栏
    陈玲阳;林仙菊;吴美燕;王明仓
    2014, 33(9): 1182-1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抑制罗库溴铵注射痛引起的肢体退缩反应合适给药时间。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患者59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30例,女性组2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2.5 μg?mL-1镇静,舒芬太尼0.5 μg?kg-1静脉滴注,根据序贯法测定罗库溴铵给药时间,初始时间设定为120 s,间隔时间10 s。达预定时间后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1静脉注射。结果舒芬太尼抑制50%的男、女患者肢体退缩反应所需时间分别为39.4和48.0 s,95%的男女患者肢体退缩反应抑制所需时间分别51.2和64.5 s,男性组舒芬太尼所需要时间显著短于女性组(P<0.01)。结论通过调整给药时间,舒芬太尼能够抑制罗库溴铵诱发肢体退缩反应,且抑制退缩反应所需要时间女性长于男性。
    关键词 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注射痛;序贯法;给药时间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刘建君;孙菊水;沈鑫华;钟华;郭纬刚;支胜利;宋光明;许秋霞
    2014, 33(9): 1185-1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BDNF和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治疗组),给予奎硫平初始剂量100 mg?d-1,平均剂量为(580±120) mg?d-1,po,q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以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DNF浓度分别为(13.72±8.79),(23.67±10.13) ng?mL-1(P<0.01),治疗组治疗后BDNF浓度(18.02±9.06) ng?mL-1,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分下降,WCST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增加,错误应答数减少。血清BDNF浓度变化率和阴性症状(SANS)变化率呈正相关(r=0.54,P=0.032),和正确应答数呈正相关。结论奎硫平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BDNF变化和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相关。
    关键词 奎硫平;精神分裂症;营养因子,脑源性;认知功能
  • 药物与临床
    程波
    2014, 33(9): 1188-1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青少年抑郁症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d-1口服,qd,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d-1口服,qd,并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对两组进行评估,应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12周时HAMD、SAS、CGISI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76%和33.3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心理干预;抑郁症,青少年
  • 药物与临床
    王晓倩;林勇;郭风莲;沈伶俐
    2014, 33(9): 1190-11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妇女慢性盆腔疼痛并发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疼痛并发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入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对照组给予镇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避孕药口服为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胶囊60 mg?d-1口服,疗程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2,4,6周,两组患者分别进行HAMA和HAMD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A减分率分别为53.75%,13.38%(P<0.01);HAMD减分率分别为63.45%,15.45%(P<0.01)。结论度洛西汀对慢性盆腔疼痛并发抑郁和焦虑症状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 度洛西汀;疼痛,盆腔,慢性;焦虑;抑郁
  • 药物与临床
    张春梅
    2014, 33(9): 1192-1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重度痤疮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口服泼尼松15或20 mg,qm,2周后停服,异维A酸胶囊20 或30 mg,qn;对照组仅口服异维A酸胶囊20或30 mg,qn。两组异维A酸胶囊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3%,93.33%(P>0.05);痊愈率分别为80.83%,70.83%(P>0.05)。治疗后的第2,4,6,8周,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的第4,6,8周,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94和13.88 d(P<0.05)。结论小剂量、短疗程的泼尼松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起效快,疗效好。
    关键词 异维A酸;泼尼松;痤疮
  • 药物与临床
    王传英;熊玲;王淇;廖家艳
    2014, 33(9): 1194-1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联合生肌玉红膏对痔手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混合痔患者170例, 按照手术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次日坐浴,每日1次,坐浴10 min后伤口换药。伤口处理方法:对照组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便后坐浴10 min,无菌纱布擦干,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伤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治疗组排便后用中药坐浴散坐浴,用生肌玉红膏纱条覆盖创面,其他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手术后第1次排便坐浴换药后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肛门水肿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24.71%);手术后第2,3,6天肛门水肿评分分别为(1.53±0.37),(1.32±0.76),(0.64±0.31)分,优于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下降;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均P<0.01)。结论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生肌玉红膏纱布外用可缓解痔手术后疼痛,减少伤口感染,减轻肛门水肿,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关键词生肌玉红膏;高锰酸钾;痔;坐浴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陈秉雄;宋敏;陈秉虎;董万涛
    2014, 33(9): 1197-12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探讨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Cox2/PGE2)信号传导通路及其PGE2生物学意义,阐述Cox2/PGE2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产物作用于EP2/EP4受体,促进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因子的分泌,参与骨折端内皮细胞、血管及骨细胞的形成,完成骨折的修复与重建体系。概述Cox2/PGE2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药干扰骨折的愈合的机制与抑制药的合理应用。从而开拓Cox2/PGE2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空泡型氢离子ATP酶、OGPRANKLRANKN系统等信号途径的研究将有可能成为介导骨折愈合的新靶标。
    关键词环氧化酶;前列腺素;骨折愈合;信号通路
  • 药学进展
    周志刚;王祎
    2014, 33(9): 1201-12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卡西酮类策划药是一类卡西酮衍生物,具有苯丙胺和摇头丸样兴奋作用,吸食后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病理等毒理作用。合成卡西酮类策划药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娱乐药流行,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该文综述了合成卡西酮类策划药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滥用和代谢、管制状态等,以期加强对合成卡西酮类策划药的研究和监管。
    关键词 卡西酮;策划药;药理作用
  • 药学进展
    简文亭;简道林;马会改
    2014, 33(9): 1204-1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氢吗啡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作为吗啡的替代用药,在国外已被广泛地用于围手术期的镇痛、急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的治疗。该文概述了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关键词 氢吗啡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 药学进展
    张帅;邓家刚;黄思诗;覃文慧
    2014, 33(9): 1208-1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引起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其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目前对于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现代中药对于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仍缺少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该文总结近几年有关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现代研究,为肺纤维化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王绍钧;余云霓
    2014, 33(9): 1211-1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例介绍
    患者,女,58岁,体质量65 kg。因四肢外伤,致左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疼痛、肿胀,于2013年7月1日 收住入院。入院后给予双氯芬酸钠和注射用七叶皂苷(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1200703)2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2 d后行骨折切开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抗炎、消肿对症治疗。给予头孢呋辛钠 3.0 g,静脉滴注,qd,注射用七叶皂苷20 mg,静脉滴注,qd。第3天输完后约15 min,颈面部出现大面积水肿,并全身继发红色皮疹伴瘙痒、少尿,立即停用七叶皂苷,采集尿液进行分析。尿常规尿蛋白(-),镜检少量红细胞、白细胞。肾功能:血肌酐 303 μmol?L-1,尿素氮 11.3 mmol?L-1。给予改善肾功能及其他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缓解,查肾功能:血肌酐 121 μmol?L-1,尿素氮6.3 mmol?L-1,继续使用头孢呋辛钠后未出现之前的不适症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刘芸;赵鹏;宋逍;王昌利
    2014, 33(9): 1212-1215.
    目的优化陕西产重楼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陕西产重楼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陕西产重楼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和条件。结果陕西产重楼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92 ℃,提取时间2.6 h, 液料比15(mL:g),平均提取率为3.22%。结论优化的陕西产重楼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可行。
    关键词 重楼,陕西产;多糖;响应面优化法;提取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宁文奇;李丹
    2014, 33(9): 1216-12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帕潘立酮为主药,制备帕潘立酮长效注射混悬液,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处方优化筛选,以药物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甘露醇含量及研磨时间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实验,以研磨法制备帕潘立酮长效注射混悬液,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帕潘立酮长效注射混悬液的最佳处方为:帕潘立酮40 g,羧甲基纤维素钠15 g,甘露醇60 g,纯化水1 000 mL及适量的磷酸二氢钠和氢氧化钠,最佳研磨时间为1 h。帕潘立酮长效注射混悬液的平均pH为7.0,平均沉降体积比为90.3%,体外1 h内可以平稳释放,达到缓释效果。将其制备成冻干粉后,其稳定性良好。结论帕潘立酮长效注射混悬液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有望成为帕潘立酮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帕潘立酮;长效;混悬剂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孙荣进
    2014, 33(9): 1219-12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该地区竹叶柴胡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波长620 nm,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柴胡多糖含量为9.642%~15.479%,具有明显差异,总多糖含量在11月底种子成熟时最高。结论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适采收期为每年11月底。
    关键词 竹叶柴胡,鄂西北;多糖;采收期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胡彦武;关颖丽;张立威;王朝辉
    2014, 33(9): 1222-12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接骨木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中芦丁的含量,为接骨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45:55),柱温25 ℃,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芦丁在0.105~0.5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97.86%,RSD=0.49%。测得接骨木茎、叶、果实中芦丁含量分别为0.171,0.522,0.165 mg?g-1。结论接骨木茎、叶、果实中均含有芦丁,但差异较大,以叶中芦丁含量最高。
    关键词 接骨木;芦丁;色谱法,高效液相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欧阳露;夏勇;夏鹏;李洪亮;汪选斌;
    2014, 33(9): 1224-1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肾化瘀浸膏中淫羊藿苷及柚皮苷含量。方法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磷酸溶液(0.2%磷酸,pH=2.9)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9 nm,柱温30 ℃。结果淫羊藿苷在0.3~3.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105.6%,RSD为0.95%;柚皮苷在0.12~1.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94.0%,RSD为0.5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补肾化瘀浸膏的质量控制标准。
    关键词 补肾化瘀浸膏;柚皮苷;淫羊藿苷;色谱法,高效液相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袁秀芝;许明旺;薛存宽
    2014, 33(9): 1227-12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总环烯醚萜类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与碱性羟胺高氯酸铁显色剂产生显色反应,于波长约522 nm处测定吸光度,按缬草三酯来计算总环烯醚萜类含量。结果缬草三酯量在0.05~1.4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8.50%,RSD=1.02%,不同产地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能更好地评价缬草的质量,提示缬草中总环烯醚萜类的含量与产地有关。
    关键词 缬草;总环烯醚萜类;缬草三酯;分光光度法
  • 用药指南
  • 用药指南
    付强;任艳丽;郭华;宋晓妍;郑磊;张海礁;邵云
    2014, 33(9): 1230-12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4株临床流感嗜血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联合敏感试验,测定各药品纸片抑菌圈直径,观察联用纸片抑菌圈图形,判定两药相互作用。结果临床分离的3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28株对阿奇霉素敏感,30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24株对两药均敏感;阿奇霉素纸片、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34±1.38),(28.26±1.56),(34.58±2.06) mm,后者的抑菌环直径明显大于前两者(均P<0.05);两药联用对流感嗜血杆菌62.5%协同或累加作用,25.0%无关作用,12.5%拮抗作用。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抑制流感嗜血杆菌是合理的。
    关键词 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流感嗜血杆菌
  • 用药指南
    马晓华;杜书章;张晓坚;康建
    2014, 33(9): 1232-1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比阿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比阿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 Man 5.1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 版软件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分级。结果共有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全部文献共有患者1 397例,在总有效率[RR=1.04,95%CI(0.98,1.10),P=0.19]、细菌清除率[RR=1.02,95%CI(0.97,1.07),P=0.39]、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有效率[RR=1.04,95%CI(0.97,1.11),P=0.26]、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有效率[RR=0.98,95%CI(0.88,1.09),P=0.7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3,95%CI(0.60,1.15),P=0.26]及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比阿培南)与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或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证据水平为中等,其余各结局指标均为低级。结论基于当前的临床证据,比阿培南治疗各种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
    关键词 比阿培南;感染,细菌性;Meta分析;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 用药指南
    徐慧琳;戈伟;曹德东;明平坡;郑永法;宋婧;罗卫
    2014, 33(9): 1237-12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8月。研究对象为NSCLC患者,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用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使用Cochrane 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1.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研究,共2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提高 [OR=2.62,95%CI(1.41,4.86),P=0.002]。在临床获益率 [OR=2.08,95%CI(0.92,4.73),P=0.08]、1年生存率 [OR=1.18,95%CI(0.53,2.66),P=0.68]、生活质量改善 [OR=1.57,95%CI(0.40,6.07),P=0.52]、白细胞减少 [OR=1.25,95%CI(0.72,2.17),P=0.43]、放射性食管炎 [OR=1.16,95%CI(0.42,3.21),P=0.77]、放射性肺炎 [OR=2.47,95%CI(0.34,17.68),P=0.37]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仅用同步放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疗效,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相当。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肺肿瘤;同步放化疗;Meta分析
  • 用药指南
    陈锡创;洪远;叶建林
    2014, 33(9): 1243-12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死亡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文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过敏性休克的转归因素进行探讨。结果纳入文献180篇,患者共218例,好转或痊愈194例,死亡2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44.880,P<0.05)、妊娠(OR=3 503.930,P<0.05)、肝胆胰脾疾病(OR=44.016,P<0.05)、胃肠道疾病(OR=14.596,P<0.05)、联合用药(OR=5.117,P<0.05)是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存在肝胆胰脾、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联用其他药物,会使过敏性休克死亡的风险成倍增加。该类患者临床应用应谨慎,妊娠患者建议禁用。
    关键词 右旋糖酐40;过敏性休克;转归;Logistic回归
  • 用药指南
    沈鸿;孙佩玉;徐坚
    2014, 33(9): 1246-1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用细胞毒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方法审核33 885组医嘱,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医嘱逐例登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有175例(组),占总组数的0.5%,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错误(33.7%)、药物用法用量不当(24.0%)、给药浓度不当(23.4%)等。结论药师应利用自身的药学知识,对用药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细胞毒药物;不合理医嘱;静脉用药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张蓓蓓
    2014, 33(9): 1248-1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措施。方法临床药师结合药学专业相关知识,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建议医师更改了氨溴索的用药方式,选用伏立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在使用伏立康唑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视觉功能,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情况。此外,临床药师还密切关注并且正确处理了班布特罗片等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治疗的过程,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与医师合作,实施药学服务,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药学服务;肺炎,阻塞性,慢性;糖尿病;合理用药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
    刘斌;胡建华
    2014, 33(9): 1251-12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4岁。因右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并胸腰椎转移1个月余入院。2013年8月10日起行第1周期化疗,予NP方案[长春瑞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701)40 mg第1,8天加顺铂(云南个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601)40 mg第2~4天]。第1天于上午约10:00将长春瑞滨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0 min滴完。用长春瑞滨前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快速静脉滴入。第2~4天,顺铂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辅以水化、止吐治疗。患者于化疗第4天清晨出现讲话吐词不清,舌运动障碍,影响食物吞咽。体检:伸舌缓慢,舌不能全部伸出,未见偏斜,无震颤,无面肌及肢体瘫痪。患者否认癫及癔病史,也否认自行服用了其他药物,第5天起停用所有药物。但患者第5天症状加重,颅脑磁共振增强扫描排除脑转移压迫脑神经,考虑化疗药物所致。第7天患者症状减轻,第8天继续按原计划给予长春瑞滨化疗,患者舌运动障碍的症状无明显加重。
  • 药物不良反应
    沈玲玲
    2014, 33(9): 1252-12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介绍
    例1,男,7岁。发热伴咳嗽5 d,于2010年10月15日入院。体检:体温38.7 ℃,脉搏 108次?min-1,呼吸24次?min-1,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25 kg,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音。胸部X线片提示支气管肺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5×109 ?L-1, 血红蛋白124 g?L-1,血小板224×109 ?L-1,中性粒细胞比例0.72, 淋巴细胞比例0.25。既往无药物变态反应史。入院后注射用头孢地嗪(商品名:力勉,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200802)皮试阴性,给予注射用头孢地嗪1.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然后予以注射用痰热清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中静脉滴注,滴速均为30滴?min-1。治疗2 d后热退,咳嗽有所减轻。入院第6天患儿偶有咳嗽,不剧烈,头孢地嗪静脉滴注(滴速为30滴?min-1)约5 min后,患儿突然出现剧烈持续的刺激性干咳,伴面色潮红,考虑为头孢地嗪所致的不良反应,立即调慢滴速,嘱护士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静脉滴注,加用地塞米松2 mg,患儿咳嗽很快减轻至消失,面色转为正常,观察15 min,无其他不适。继续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未再出现剧烈咳嗽。第2天停用头孢地嗪,换用夫西地酸钠和痰热清注射液
  • 药物不良反应
    肖展翅;倪小红;王洲羿;郑操;陈洪汉
    2014, 33(9): 1254-12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9岁。2013年7月10日因突发头晕5 d入院。入院前5 d,患者午睡醒来感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左侧偏身麻木,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复视、耳鸣及耳聋,睁眼及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次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诊断脑梗死,予以抗血小板集聚(阿司匹林片)及活血化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4 d,患者头晕不能缓解。2013年7月10日到我院,以眩晕症收入。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11年患右侧脑梗死,治疗后痊愈。
  • 药物不良反应
    李松杨;何晓红
    2014, 33(9): 1255-12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发热,全身酸痛,腰痛,乏力3 d于2012年7月12日就诊。患骨质疏松症2年余,4 d前在外院静脉滴注唑来磷酸注射液(含唑来磷酸5 mg及注射用水,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SD293)100 mL。输液1 h(25滴?min-1),当时无不适。次日出现发热,体温38.6 ℃,2 d后热退,全身酸痛,腰痛,乏力;但无呼吸道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亦无尿量减少。既往患高血压病10余年,近2年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发现尿微量清蛋白升高6个月余。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诊断:高血压肾病。
    体检:体温36 ℃,呼吸20次?min-1,脉搏84次?min-1,血压126/80 mmHg(1 mmHg=0.133 kPa)。颜面轻微水肿,心肺无异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2012年5月28日骨密度检查示腰椎骨量比正常人下降33%,骨钙素及甲状旁腺素正常。2012年7月6日尿常规正常,尿微量清蛋白69.2 mg?L-1,尿肌酐11.88 mmol?L-1(正常参考值8.8~13.5 mmol?L-1),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5.82 g?mol-1(正常参考值<2.26 g?mol-1),α1微球蛋白5.16 mg?L-1,α1微球蛋白/尿肌酐比值0.43 g?mol-1,葡萄糖苷酶21 U?L-1(正常参考值<20 U?L-1)。2012年7月12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酶阴性,白细胞3~5个/HP,红细胞1~2个/HP,尿蛋白(+),尿微量清蛋白128.9 mg?L-1,尿肌酐11.79 mmol?L-1,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10.93 g?mol-1,α1微球蛋白25.50 mg?L-1,α1微球蛋白/尿肌酐比值2.16 g?mol-1,葡萄糖苷酶7 U?L-1。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肾脏B超正常。诊断:高血压肾病,骨质疏松症,药物性肾损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还原型谷光甘肽1.8 g,qd,静脉滴注共1周,同时服至灵胶囊0.75 g,tid。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熊微;谭璇;周曼玲
    2014, 33(9): 1256-1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在目前的条件下,新技术治疗制品不可能制成药品上市,而更多的处于医院自产自用的状态,但其制备、检验、应用的要求与药品一致。制剂部门虽然存在政策、技术和经济上的障碍,但可以利用自身生产、管理上的经验参与生产。制剂部门参与新技术治疗制品的制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自身特长,加强技术积累,抓住医疗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医院制剂部门有望在未来的医药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医疗机构制剂;生物治疗;发展策略
  • 药事管理
    冯常强;谢群莉;潘巧红
    2014, 33(9): 1259-1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加强医院药品的内部控制,为医院药房药品盘点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二次ABC分类法把药房药品分成三大类,按类别实行分级盘点。结果药品分级盘点管理的实行,使得药房药品的帐物相符率提高10.76%,金额偏差率下降0.19%。结论药品分级盘点模式提升了药剂科药品的管理质量,并促使医院的药品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
    关键词 住院药房;ABC分类法;分级盘点;药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