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过刊目录

  • 全选
    |
    药物研究
  • 药物研究
    王丽娟, 车坷科, 张稳稳, 丁永良, 姜理华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关节腔注射用雷公藤甲素微球(TPL-MS)健康大鼠组织分布与体内外代谢行为。方法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TPL-MS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血浆、关节的分布;以雷公藤甲素溶液(TPL-IN)为参比,通过测定TPL-MS在大鼠肝匀浆和肝微粒体酶中代谢后的剩余量,计算不同时间点雷公藤甲素代谢百分比;对健康大鼠进行关节腔给药,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TPL-MS在大鼠肝脏、胆汁、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物种类和代谢速度。结果 给药后30 min,TPL-IN在肝匀浆和肝微粒体中分别下降50.32%、49.47%,TPL-MS分别下降47.62%、46.36%;体内外共观察到4种代谢物,两种制剂体内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种类相似,TPL-IN主要代谢时间集中在给药后8 h,TPL-MS可在给药后0~24 h持续检出代谢物;TPL-MS给药后第3天在关节组织内达到最高浓度,维持时长接近2周。结论 2种制剂体外代谢规律基本一致,体内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种类一致。与TPL-IN相比,TPL-MS的组织分布和代谢速度发生明显改变,关节滞留时间延长,体内代谢过程延缓。

  • 药物研究
    杨全伟, 黄文涛, 陈一璇, 胡松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芹菜素逆转毒胡萝卜素(TG)所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不同浓度TG和不同处理时间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芹菜素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SY5Y细胞内质网应激球蛋白结合蛋白(BIP)、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及细胞凋亡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CON组)比较,TG可浓度和时间依耐性降低SH-SY5Y细胞活力(P<0.01);10、20及30 μmol·L-1芹菜素处理SH-SY5Y细胞1 h,与1.0 μmol·L-1TG比较,10 μmol·L-1芹菜素能逆转细胞活力(P<0.01),效果优于20、30 μmol·L-1芹菜素;芹菜素预处理能降低BIP、CHOP表达(P<0.05),增强Bcl-2表达(P<0.05),升高Bcl-2/Bax值(P<0.05)。结论 芹菜素能够逆转TG诱导的SH-SY5Y内质网应激,增强细胞活力,抑制内质网应激所致细胞凋亡。

  • 药物研究
    苏银芳, 徐梓涵, 袁雨欣, 李干鹏, 祁艳艳, 王芳, 蔡正达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T 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干燥云南黑松露粉末进行乙醇超声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及乙酸乙酯相部分样品分别采用C18 反相柱、凝胶柱进行分离、浓缩;噻唑蓝(MTT)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Anti-CD3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 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CD3+及CD4+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共分离得到组分17 个。其中水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8个,记作1-8;乙酸乙酯相部分分离得到组分9个,记作A-I。MTT结果显示,在ConA诱导下,F号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促增殖活性。ELISA结果显示,在Anti-CD3诱导下,1、F和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分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F和G号组分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 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3+T细胞表达,1和2号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CD4+T细胞表达。结论 云南黑松露醇提物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可激活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FN-γ和IL-2,提高IFN-γ及CD3+、CD4+细胞表达,具有一定免疫调节活性。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马春来, 钟明康, 甄健存, 陆进, 王建华, 刘向红, 陈碧翠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3-4部分:药学保障服务 用药监护(简称《用药监护标准》)是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之一,该标准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师开展用药监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监护过程和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3个环节中的 11 项要素,可用于建议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用药监护工作的规范开展。该文阐述《用药监护标准》的构建方法和内容并解析其要点,以加深对该标准的理解,促进其落地执行。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江华, 庞宁, 黄竞, 金鹏飞, 刘炜, 曹国颖, 陆进, 钟明康, 刘向红, 王建华, 菅凌燕, 王永庆, 钱妍, 赵荣生, 甄健存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标准》规范了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条件、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等要素。该标准内容借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兼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覆盖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全流程。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编制,编制方法及流程包括问题梳理、框架建立、初稿撰写、意见征集、专家论证审议和标准形成等。该文阐述《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标准》制订过程,并对该标准内容进行解析,以期为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标准化、同质化提供指导。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覃旺军, 陆进, 李朋梅, 王卓, 高申, 徐彦贵, 夏培元, 枉前, 邹海娟, 赵月, 苑思禹, 甄健存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学病例讨论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药学病例讨论标准》以药学病例讨论开展全过程为主线,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协调性、一致性、适用性和统一性为编写原则,根据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行业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对基本条件、讨论准备、讨论过程、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4个环节进行规范,可作为药师开展药学病例讨论的参考。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枉前, 詹世鹏, 夏培元, 王卓, 高申, 徐彦贵, 陆进, 甄健存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学会诊是指医疗机构药师应临床科室或医务部门的邀请,出于诊疗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药学监护的药学服务。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文献、行业专家意见,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遵循科学性、通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组织制订了《药学会诊标准》。该标准对药学会诊基本要求、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是医疗机构药师开展药学会诊服务的依据。该文介绍了《药学会诊标准》的制订过程,并针对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解析,旨在为医疗机构药师开展药学会诊工作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质量。

  • 第二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团体标准解读
    穆殿平, 苏趁, 徐彦贵, 陆进, 王卓, 高申, 夏培元, 枉前, 甄健存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学科普是指以健康科普的方式将药学领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给公众的,以培养提高公众用药相关健康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第2—12部分:临床药学服务 药学科普是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之一,其对药学科普工作的基本要求、过程管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三方面进行了规范,是药师开展药学科普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该文旨在介绍和解析该标准内容要点,为后续开展药学科普工作提供指导。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桂新景, 李海洋, 范雪花, 李涵, 侯富国, 杨允爱, 姚静, 李学林, 刘瑞新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起草的《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规范》团体标准(标准编号:T/CACM 1363-2021),为配方颗粒包装选择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该文对该团体标准制订背景和意义、制订过程、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帮助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认识到配方颗粒包装实行规范化的迫切性,通过规范配方颗粒的包装提高其管理效率和临床使用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发展,并为智能自动化调配设备的应用奠定基础。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何颖, 鞠建峰, 高利兴, 桂新景, 刘瑞新, 李学林, 邹爱英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对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各种原因,同一处方在不同地区处方应付存在差异,造成中药饮片临床使用混乱,影响了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规范、统一中药饮片处方应付,2021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会同全国28家中医医疗机构共同起草制定的《中药饮片处方应付规范》正式发布。该文对该规范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促进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制度化。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安雅婷, 任锐洁, 王雷, 杨湘君, 陈洪燕, 闫斌, 梁颖, 李学林, 陈树和, 杨新建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共同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院共同起草、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管理的《中药汤剂煎煮规范》(T/CACM1366-2021)团体标准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发布和实施。该文对该标准进行介绍,以期使煎药人员的操作有标准可依,让煎药操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保证煎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孟菲, 唐进法, 刘瑞新, 桂新景, 李学林, 曹俊岭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中药饮片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较普遍,其主要因素是缺乏规范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一套科学、能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势在必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疗机构共同起草的《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已于2021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团体标准(T/CACM1362-2021)发布。该文对该团体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开具,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水平。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孟菲, 李学林, 刘瑞新, 桂新景, 唐进法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饮片名称混乱已严重影响中药饮片管理、处方调剂质量、用药安全。为规范、统一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国28家中医医疗机构共同起草了《中药饮片处方用名规范》。2021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该团体标准(T/CACM 1361-2021)。该文对该团体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期促进该规范落地实施,推动中医药学术交流及标准化进程。

  • 中药饮片系列标准解读
    张庆业, 蔡庆群, 桂新景, 刘瑞新, 李学林, 曹俊岭, 唐洪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药饮片包装规范》(标准编号:T/CACM 1365-2021)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发布实施。该规范从医疗机构用户角度出发,对中药饮片包装材料、包装封口、包装形式、标签、规格、色标、装量差异等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中药饮片包装规范,是对现行法规、规范的重要补充,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规范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方便使用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和应用规范主要内容。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张源, 凌涛, 范蒋青, 李远晨, 谢菡,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给各国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严重负担。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对慢病管理的研究较早,制定了多项管理策略,如美国社区计划、德国疾病管理计划、日本特定健康检查和指导、英国以全科诊所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澳大利亚推出的全科医生管理计划等。这些国家的慢病管理策略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对这些国家慢病管理主体、策略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制定慢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李远晨, 苏文斌, 马旭东, 葛卫红, 严思敏, 陈征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病占全球死亡率原因的6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慢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治疗。有效的自我监护有助于改善慢病患者治疗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节约治疗成本。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药师通过用药指导、教育、监护、随访、转诊等方式参与慢病患者自我监护,促进其改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提高用药依从性,控制慢病危险因素。该文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为例,综述国外药师参与慢病患者自我监护的现状,以期为我国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兰霖燕, 申越, 苏文斌, 张晋萍,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慢病管理发展进程中,药师作为不可替代的角色参与其中。目前国外药师在社会药房、社区医院及居家环境中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慢病预防及筛查、药物使用审查等药学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在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推动基层药学服务发展,但目前社区药学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经验借鉴。该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4个国家社区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政策文件、药师资质、药学服务收费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为我国社区药师实践以及社区药学发展提供参考。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马旭东, 范蒋青, 张源, 申越, 张晋萍,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师参与慢病患者的治疗管理,能够保障合理用药,改善患者预后。该文结合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国情况,介绍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能力要求及培训体系,为我国药师参与慢病管理提供参考。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张源, 凌涛, 范蒋青, 兰霖燕, 计成,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国内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社区慢病管理实践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并探索一种综合社区慢病管理模式,以期为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政府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公开的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文件,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我国社区慢病管理实践,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2023年4月。结果 国家陆续颁布和完善相关文件,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陆续进行了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均具有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特点。目前主要的慢病管理模式有医联体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互联网+”模式和基于全科医生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结论 分级诊疗背景下,我国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多样,全国各地应依托现有医疗平台与机构体系,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慢病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和完善社区慢病管理实践,以提升全国慢病管理水平。

  • 临床药师与慢病管理专栏
    范蒋青, 申越, 程京格, 马旭东, 计成, 王皓, 姚文兵, 葛卫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南京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情况,了解现阶段社区开展药学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药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社区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对南京市主城区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部门人员结构、药学服务工作和培训内容以及基本设备设施配置情况进行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问卷224份,有效率90.7%。受访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比(10.5%)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受访药师从事药品调剂占比最高(89.2%),从事药学服务与患者管理的药师占比最低(7.2%)。受访药学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日常药学部门管理、药品调剂和药品采购供应工作,仅有4名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药学服务和慢病管理工作。5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药学门诊咨询窗口,而近30%的社区医疗机构未设置药学服务场所。药学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基本药学服务(>85.0%),以药品调剂、处方审核和用药咨询为主。接受过“抗菌药物使用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受访药师数量最多(92.0%),而接受过“患者管理相关知识与方法”“药学信息检索与评价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药师数量较少(分别为42.9%、43.8%)。结论 南京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药学部门人员岗位分布、提供药学服务相关的设备设施以及药学服务工作和培训内容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优化。

  • 药学进展
  • 药学进展
    邹海, 贺西淦, 陈臻瑶, 张忠伟, 林琼华, 申丽华, 郑毅隽, 朱彪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的主要膳食来源是鱼类,ω-3PUFAs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有研究认为,ω-3PUFAs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其可能影响心房颤动。该文旨在回顾最近发表的研究,总结目前ω-3PUFAs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和心房颤动方面临床作用的现有证据。ω-3PUFAs可以防止室性心律失常,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ω-3PUFAs有预防和治疗房颤方面的作用。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受益于ω-3PUFAs,以及其治疗时间和剂量。

  • 药学进展
    朱宝强, 陶雪, 刘雨蒙, 龙恩武, 叶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肺部疾病;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COPD与T2DM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也常构成慢性共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风险。二甲双胍是目前用于T2DM的一线降糖药物,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拮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甲双胍针对COPD表现出抗炎、抗氧化应激、抗感染等作用,对COPD及伴有T2DM并发症的COPD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效益,有望成为新的T2DM合并COPD慢性共病的治疗途径。该文对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COPD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合并T2DM的治疗提供参考。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苟欢, 刘嵘, 熊微, 施春阳, 方建国, 王文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二黄栓制备工艺及其中二硫化二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G1-熵权法结合正交设计,以外观性状、质量差异和融变时限为评分指标,考察基质类型及用量、熔融温度、搅拌时间、注模温度,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样品经不同前处理方法处理后,分别采用碘量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二硫化二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在60 ℃水浴条件下熔融,搅拌20 min,冷却至50 ℃注模为最佳制备工艺。二硫化二砷取样量在59.88~249.48 mg范围内与碘滴定液消耗体积(mL)线性关系良好,Y=0.187 0X+0.527 5,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101.48%,RSD1.16%(n=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砷元素在20~100 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Y=6.353 0×10-3X+0.055 8,r=0.998 6,平均加样回收率99.31%~105.20%,RSD<3.05%(n=9)。结论 所建立的二黄栓制备工艺流畅、稳定,对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好借鉴价值;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均可用于二黄栓中二硫化二砷定量分析。

  • 合理用药
  • 合理用药
    杜瑶, 劳茜莹, 唐敏, 史炯, 曹亚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HA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接受以HAIC为主要抗癌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评价手术转化率、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存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可评价患者29例(HAIC单独治疗9例,HAIC联合治疗20例),手术转化成功率10.34%,均为HAIC联合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5.9个月[95%CI=(11.4,20.3)],ORR34.45%,DCR 89.66%;HAIC单独治疗患者与HAIC联合治疗患者生存时间、ORR及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Ⅰa-Ⅱa期、初始选择基于HAIC治疗、甲胎蛋白(AFP)≤200 ng·mL-1患者ORR更高(Ⅰa-Ⅱa vs. Ⅱb-Ⅲa为80.00% vs. 25.00%,P=0.036;初治vs. 非初治为52.94% vs. 8.33%,P=0.019;AFP≤200 ng·mL-1 vs. AFP>200 ng·mL-1为58.33% vs. 16.67%,P=0.045)。最常见HAIC相关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主要表现为肝损伤、血小板减少。结论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接受以HAIC为基础的抗癌治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可接受。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张明, 白银亮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郑淼淼, 洪望龙, 朱文涛, 马国强, 沈爱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结构方程模型(SEM)在我国医药领域应用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进行医药卫生科技专题检索,采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趋势分析,绘制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知识图谱,探讨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主要研究者、主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结果 我国医药领域SEM发文量逐年上升,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较分散,均尚未形成集群合作;研究类型前两位是影响因素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心理健康、医务人员工作情况、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满意度调研及行为意愿等;研究趋势有护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护生、病耻感、使用意愿、肺癌等。结论 我国医药领域越来越重视个人主观感受研究,运用SEM有助于解决研究中涉及的潜变量或复杂结构问题,医药多学科对SEM兴趣增加,发表文献逐年上升,但医药从业人员对SEM的理解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