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科普

医学专家来教你:地震后如何现场急救

急性扭伤的急救处理

/邹 海 樊毫军 董文龙 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

一、冰敷

注意事项:在伤后2448小时,冰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进一步出血和水肿,减少伤员痛苦。家庭可以购买冰袋,或者用袋子装上绿豆放于冰箱冷冻后使用。冰敷时,建议用毛巾紧贴皮肤用于防止冻伤。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

以下情况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一)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应前往医院排除骨折等情况。

(二)经规范处理,扭伤3天左右症状无缓解,建议前往医院明确有无韧带等断裂情况。

二、止血

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毫升。

(一)出血过多,会有哪些危害?

失血20%,有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失血40%,有生命危险。

如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所致的严重出血,可致伤员立即死亡。

(二)正常情况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止血?


(三)紧急情况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止血?


(四)哪些材料严禁用来止血?

  

(五)怎么判断是哪种出血?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有搏动或呈喷射状,出血量多、速度快,不易止住。

静脉出血:颜色暗红,流出缓慢,多不能自愈。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血液呈点状或片状渗出,可自愈。

(六)快速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1.包: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

2.压:用手按住出血区。

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止血法;另一种是指压止血法。

3.塞:四肢较深、较大的伤口或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处的填塞止血。

4.捆:仅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或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控制的大出血。

注意事项:现场急救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2h。一旦使用止血带,均应尽快将伤员送至医院得到正规救治。

三、包扎

(一)包扎有什么意义?

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感染,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

(二)包扎时操作要点有什么?

1.快:发现、暴露伤口快,包扎快。

2.准:部位准确。

3.轻:动作轻,不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口出血和增强疼痛感。

4.牢: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应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5.细:处理伤口要仔细。

(三)常用的包扎方法有哪些?

1.三角巾包扎

1)头面部包扎

适用于头顶部、颞部、前额部、枕部、耳部、面颊部、下颌部伤口。

2)上肢悬吊式包扎

三角巾底边的一端置于健侧肩部,屈曲伤侧肘80°左右,将前臂放在三角巾上,然后将三角巾向上反折,使底边另一端到伤侧肩部,绕至颈后与另一端打结,最后折平三角巾顶角用别针固定。

3)胸背部伤的包扎

胸部伤包扎时将三角巾顶角放在肩上,将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然后再拉至肩部与顶角系带打结。背部伤包扎时,将三角巾换至背部即可。

4)膝部伤的包扎

将三角巾三折向内,斜放于膝部伤口上,两端于膝后交叉绕至前方。压住上下两边,在膝内侧打结。

5)手()伤的包扎

手心向下平放在三角巾上,顶角反折覆盖,折叠手指两侧的三角巾,将两底角拉向手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绕手腕打结。同法包足。

2.绷带包扎

绷带包扎常用方法有环绕法、螺旋法、“8”字法。

包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尽量选用无菌或相对干净的包扎材料,避免感染。

2)包扎应超出创面边缘510厘米。

3)应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实施加压。

4)松紧度适宜。

5)对头颅、腹部外露的组织应用凹形物保护。

6)包扎四肢时,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7)绷带包扎时,为防止滑脱,应先环形缠绕数周以固定起点,包扎完毕,再环形缠绕2周,以保证固定充分。

8)在肢体的骨隆突或凹陷处,如内外踝、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应先垫好棉垫再行包扎。

9)绷带及三角巾的固定结应位于肢体的外侧面,不在伤口、骨隆突处或易受压的部位打结。




发布日期: 2025-01-14    浏览: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