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科普

万一喝醉了,吃“解酒药”有用吗?

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睿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杨盛力


  春节期间,觥筹交错,饭桌文化离不开“酒”字。为了“千杯不醉”,很多人会在喝酒前吃“解酒药”给自己“上个buff”。但也有不少人在喝醉后才想要借助解酒药。那么,喝醉了再吃解酒药有用吗?解酒药到底是“防御罩”还是“治愈剂”?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酒精的代谢过程和解酒药的作用机制入手。

一、酒精的代谢过程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饮酒后,少部分酒精被胃部吸收,大部分(约80%)由小肠吸收,并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将酒精转化为乙醛(有毒),再由乙醛脱氢酶将乙醛代谢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尿液、汗液、呼吸等途径排出体外。

  酒精进入胃部后即开始吸收,30分钟左右血液酒精浓度开始上升,48小时后可完全代谢(过量饮酒可能延长代谢时间)。

   醉酒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

       ?     0.05%:开始出现兴奋和欣快感;

       ?     0.1%:失去自制能力;

       ?     0.3%:口齿不清、步态蹒跚;

       ?     0.4% 及以上: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乙醛是导致脸红、心悸、头痛、呕吐等不适的主要原因。有效解酒的关键在于加快乙醇和乙醛的代谢,同时对症缓解醉酒带来的不适。

二、解酒药的作用

1. 醒酒药(对症治疗)

盐酸纳洛酮舌下片:用于急性酒精中毒(步态不稳、话多但不连贯、欣快、困倦等,但不伴昏迷)。它通过拮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解除酒精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缩短昏迷时间。舌下含服10分钟起效,使人保持清醒,但不会降低体内酒精浓度,且可能加快小肠对酒精的吸收,因此服药后不可再饮酒,否则可能加重醉酒症状。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相比舌下片,注射剂起效更快,适用于临床治疗。

护胃药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可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缓解酒精引起的胃部不适。

2. 解酒药(加速代谢)

解酒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     减少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

       ?     加速酒精在胃肠道或肝脏内的分解

       ?     促进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

常见解酒药包括:

美他多辛:可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加快肝脏分解酒精,并促进乙醛排泄。据研究,该药可缩短酒精半衰期,有助于快速醒酒。

益生菌类:商家宣称其可在肠道分解部分酒精,但具体配方和成分不透明,科学性仍有待验证。

保肝类(姜黄素、胱氨酸、维生素B族等):可补充酒精代谢过程中消耗的营养,但无法直接提高解酒酶活性,因此并不能真正加速酒精代谢。

利尿类:促进尿液排出,但仅能排出少量酒精,身体仍需时间代谢剩余酒精。此外,滥用利尿剂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反而加重酒精毒性。

中药(葛根、枳椇子):富含黄酮类物质,可能减少乙醇导致的氧化损伤,增强酒精代谢能力,并保护肝脏。

3. 联合用药

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解酒药与醒酒药(如美他多辛+纳洛酮,美他多辛+胃复安)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加快清醒,提高治疗效果。但应由专业人员评估后使用。

三、什么时候该吃药?

轻度醉酒(仅有轻微不适):可通过多喝水、糖水、蜂蜜水等稀释酒精,并补充葡萄、香蕉等水果缓解症状,无需药物介入。建议饮酒前吃点食物,避免空腹饮酒,以减少酒精对胃肠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中度醉酒(步态不稳、言语不清但未昏迷):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醒酒药或解酒药,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重度醉酒(昏迷、呼吸减慢、心跳异常):需立即送医,进行催吐、洗胃、吸氧、大量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紧急处理。

四、总结

       ? 解酒药并非万能,轻度醉酒可通过饮食调节,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 美他多辛等解酒药适合在饮酒前30~60分钟服用,可一定程度加快酒精代谢。

       ? 盐酸纳洛酮等醒酒药可在饮酒后使用,帮助短时间内恢复清醒,但不能减少体内酒精负担。

       ? 一旦出现严重醉酒症状(如昏迷、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种“神奇解酒药”,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科学甄别。同时,最好的解酒方式就是适量饮酒,切勿贪杯!


注意:服药后切勿再饮酒!

配图:华中科技大学 孙婉婷;审稿:苏娜,方忠宏)




发布日期: 2025-02-07    浏览: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