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
《乌利希期刊指南》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第七届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  
医药导报, 2022, 41(5): 684-686
doi: 10.3870/j.issn.1004-0781.2022.05.016
中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刘梦姣1,, 付伟2, 胡永恒1, 张金玲3, 杜光2,

摘要: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该文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治疗失眠药物的文献,简述了失眠的病因机制及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药合用治疗失眠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西药和中药单独治疗失眠的不足,以及中西药合用治疗失眠的优势。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失眠; 病因病机; 药物分类; 中西药合用

Abstract: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在临床上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失眠常被归类为难以入睡,在半夜醒来难以进入睡眠,或早上起床早于预期等[1,2]。近年来,失眠发生率逐年上升,长期失眠会给患者的身体、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药物治疗是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法,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药合用治疗。西药治疗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大,且长时间用药易引起药物依赖性。传统的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失眠的症状,且副作用小、无依赖性,但起效时间慢,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两者的不足之处。笔者从失眠的病因机制、治疗失眠的药物分类等方面阐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机制

从西医角度分析,失眠主要和年龄与性别差异、环境与生理功能改变、个人行为与社会心理、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药物与食物等因素有关。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分析,失眠即不寐,《黄帝内经》中称失眠为“目不眠”“目不瞑”“不得卧”等,是因外感、内伤、饮食、久病及体质等病因致使人体阴阳失衡、营卫失度、脏腑失调、五脏不安、邪气致病等,大多数医者认为失眠是阴阳失衡所致[3,4,5]

2 治疗失眠的药物分类
2.1 西药治疗

目前治疗失眠症最常用的是镇静催眠药,主要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是苯二氮类,常联合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用于治疗抑郁性失眠症和精神障碍引起的失眠。抗组胺药、褪黑素激素、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对失眠也有良好的效果[6,7]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8]及美国睡眠医学会指出,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为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该类药物为选择性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复合受体拮抗剂,只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ω-1受体,对ω-2受体没有影响,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几乎不影响记忆功能;产生正常的生理性睡眠,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优点为残留效应轻、安全性高、成瘾潜力小等优势。或者选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ramelteon),可有效改善失眠,缩短入睡时长、延长总的睡眠时间,且无明显的副作用[9],对入睡困难的患者效果较好;其次可选用苯二氮类,如阿普唑仑、氟西泮、氯硝西泮等,其中阿普唑仑常用于治疗急性失眠(<3个月)。最后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10],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多塞平、米氮平、氟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特别适用于伴有焦虑性和抑郁性失眠的患者;此外食欲素受体拮抗药、抗精神病药物、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抗组胺药物以及缬草提取物等,临床并不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2.2 中药治疗

治疗失眠症的中药以安神药为主,有琥珀、朱砂、磁石、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等药材,对失眠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归脾汤、温胆汤、朱砂安神丸等名方。中医一般是调理治疗,副作用比较小。但是失眠的中医辨证较为复杂,要想取得良好疗效,需要根据失眠患者症候分型论治。

2.2.1 心脾两虚型 患者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治宜补以心脾,养血安神。薛梅[11]将96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为归脾汤组及西药组,各48例。西药组口服地西泮,归脾汤组服用归脾汤辨证加减。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结果显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不仅效果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较小。郭建军等[12]将60例入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普唑仑片口服,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归脾汤方加减治疗,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2.2 心胆气虚型 患者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和酸枣仁汤。治以益气镇惊,养心安神。董宏利[13]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安神定志丸加减,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安神定志丸加减可以有效改善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2.2.3 痰热扰心型 患者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张鹏[14]将120例痰热扰心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中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心理干预组予以认知行为和放松治疗,中药治疗组予以黄连温胆汤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心理干预及黄连温胆汤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黄连温胆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症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睡眠效率。林琳[15]将100例糖尿病合并痰热扰心型不寐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原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用地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原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痰热扰心型不寐病疗效确切,并且有助于血糖控制。

2.2.4 胃气失和型 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推荐方药:保和丸和平胃散。治以消食导滞,和胃安神。吕洋洋等[16]将61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保和丸加味,每天1剂,同时给予舍曲林和氯硝西泮。对照组服舍曲林和氯硝西泮。治疗4周后,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也小于对照组,表明保和丸加味联合舍曲林、氯硝西泮对胃气失和型不寐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舍曲林和氯硝西泮。

2.2.5 心肾不交型 患者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交泰丸。治以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姜垚[17]将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交泰丸加减。治疗4周后,交泰丸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睡眠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交泰丸疗效更好。

2.2.6 肝火扰心型 患者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治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吕改兰[18]将120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治疗后,研究组在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方面的效果比对照组好,表明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效果更好。

2.3 中西药合用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主要以药物为主,起效快,但药物依赖性较大。中医药根据辨证论治,患者不会产生依赖心理,但是起效慢。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两者的不足之处,对失眠症有很好的疗效。如王震宇等[19]用加味安魂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原发性急性失眠,选取60例原发性急性失眠患者,分为中药组(加味安魂汤)、西药组(艾司唑仑)及中西医结合组(加味安魂汤加艾司唑仑),经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中药组和西药组。刘晨曦[20]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将84例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艾司唑仑片)和治疗组(艾司唑仑片+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和β-内源性致热原等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西药优于单用艾司唑仑片。

3 结束语

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9.2%~11.2%,老年人的失眠发生率30%~40%[21],该病已成为神经内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失眠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习。失眠主要是由脑睡眠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动态失衡引起,西药可以通过降低睡眠中枢的兴奋性以改善失眠症状。虽然在改善睡眠质量其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常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且一旦中断药物,就会产生戒断症状,反而使失眠更加严重。中药治疗失眠从古一直延续到今,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复方制剂治疗,对失眠均有良好的效果。中医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优势,一般是调理治疗,其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突然停药不会产生戒断症状。但中药服用的剂量较大,味道苦,且起效慢,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需要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西药的副作用、依赖性以及中药的起效慢和依从性差是其尚待解决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以现代化的西医技术来判断疾病,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借助西药迅速改善失眠症状,中医进行慢性调理,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更加显著。二者可取长补短,不仅可以降低西药的剂量,节约医疗资源,还能降低甚至可避免西药的副作用,同时西药也可以弥补中药起效慢和依从性差的缺点。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失眠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驰远, 刘向哲. 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 2020, 33(4):71-74.
[本文引用:1]
[2] BOLAND E, GOLDSCHMIED J, KAYSER M S, et al. Precision medicine for insomnia[J]. Sleep Med Clin, 2019, 14(3):291-299.
DOI:10.1016/j.jsmc.2019.04.001      URL    
[本文引用:1]
[3] 王奎玲, 陈澳, 张辰. 中西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20, 33(23):188,194.
[本文引用:1]
[4] 侯杰军, 路亚娥, 吕予, .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 2019, 40(2):270-272.
[本文引用:1]
[5] 宋晓晓, 程立山, 白宇, . 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9, 36(2):109-112.
[本文引用:1]
[6] 赵世晶, 孙渠. 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8(15):72.
[本文引用:1]
[7] 何倩柠, 王雪丁, 黄民, . 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15):1932-1936.
[本文引用:1]
[8] 顾平, 何金彩, 刘艳骄, .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C].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会议手册, 2019:77-86.
[本文引用:1]
[9] LIU J, WANG L N. Ramelte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Clin Pract, 2012, 66(9):867-873.
DOI:10.1111/j.1742-1241.2012.02987.x      URL    
[本文引用:1]
[10] 韦艳丽, 陆富泉, 黄霞.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 6(4):523-528.
[本文引用:1]
[11] 薛梅.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1):55-56.
[本文引用:1]
[12] 郭建军, 寇玮蔚, 张明飞, .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29):76-77.
[本文引用:1]
[13] 董宏利. 安神定志丸加减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0, 36(5):48,57.
[本文引用:1]
[14] 张鹏. 黄连温胆汤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痰热扰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3):259-263.
[本文引用:1]
[15] 林琳. 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痰热扰心型不寐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24):213-215.
[本文引用:1]
[16] 吕洋洋, 冯斌. 保和丸加味治疗胃气失和型不寐的临床对照研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9):699-700.
[本文引用:1]
[17] 姜垚. 交泰丸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 32(2):211-212.
[本文引用:1]
[18] 吕改兰. 龙胆泻肝汤治疗对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10):34-37.
[本文引用:1]
[19] 王震宇, 刘阁, 李蒙蒙, . 加味安魂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原发性急性失眠疗效观察[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33(1):70-72.
[本文引用:1]
[20] 刘晨曦. 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42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 36(9):36-38.
[本文引用:1]
[21] 卢玉俊, 于小刚, 代晶晶, . 失眠机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14):8-9.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失眠
病因病机
药物分类
中西药合用


作者
刘梦姣
付伟
胡永恒
张金玲
杜光